上訴人(原審原告):管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現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管繼軍(與原告系父子關系),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現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黑龍江省香坊實驗農場,住所地哈爾濱市香坊區(qū)香福路**號。法定代表人:楊世志,該農場場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潔,黑龍江鄭永剛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管某某上訴請求,1、撤銷黑龍江省綏化農墾法院(2017)黑8105民初756號民事判決;2、重新完整調查涉及案件的相關信息,查清事實,依法重新審判;3、承擔全部訴訟費用;4、對因香坊農場過錯造成的上訴人至今不能回遷,請求判決香坊農場對上訴人造成的損失進行合理公平的賠償。上訴人提出按照下列方式賠償:自約定回遷日期2014年7月30日以后,到2017年7月30日,按照上訴人應得回遷房屋的全部面積170平方米扣除被上訴人拖延支付但認可給付的37.69平方米部分的臨遷安置補助費,其他應按照實際回遷所得面積132.31平方米給予損失補償。按照每月每平米40月標準計算,被上訴人應在原有協議補償金額基礎上增加對上訴人的損失補償金額為190526.40元。5、目前五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香坊農場一直按照37.69平方米的標準給予回遷安置費,顯然不足以彌補被拆遷人的實際損失,也不符合國家和省里的相關規(guī)定,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是國家唯一的對房屋征收方面的規(guī)定,上訴方認為香坊農場也必須遵守。香坊農場拒不履行義務,不建設回遷安置房屋,拖欠補償款,讓被拆遷人無錢租房,更不愿意給予公平的補償。鑒于被拆遷房屋已經滅失,協議回遷房屋尚未開始建設,被上訴人已構成違約。如果被上訴人不同意給與損失賠償,請被上訴人香坊農場立即給付現房,或給予貨幣化安置。被上訴人辯稱,上訴人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1、2012年10月8日,香坊農場與管某某簽訂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將管某某名下哈墾房權證香字第××號房屋拆遷,其中產權證中記載的建筑面積為37.69平方米,合同約定:管某某自行解決過渡期內臨時用房,農場按照產權證中記載的建筑面積支付臨遷補助費,如回遷逾期臨遷補助費按每月每平米20元的標準以產權證記載面積支付。2014年底,農場實際按照40元的標準支付臨遷補助費。該40元實際包含了因不能如期回遷給管某某的補償。無論在回遷期內還是在逾期后,農場都將補助費發(fā)放至管某某。2、在雙方簽訂合同中并沒有對逾期回遷是否賠償進行約定,逾期后雙方也沒有達成任何關于損失賠償的協議。至于是否存在損失,損失大小,管某某均沒有證據證明。3、上訴狀所述的情況與事實不符。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是一個民事合同,拆遷協議是雙方作為平等主體簽訂的,協議中所述的內容由雙方協商確定,是雙方的意思表示。上訴人作為一個完全行為能力人,對于協議簽訂所產生的后果是明知的,不存在上訴狀中所述的脅迫等情形。綜上,請法院依法維持原審判決。上訴人管某某原審提出的訴訟請求為:1、被告香坊農場參照臨遷安置補助費標準賠償原告損失。2014年7月30日至2017年7月30日損失為190526.40元;2、被告香坊農場字2017年7月31日起至實際回遷之日止,按照每月每平米40元的標準,以回遷面積170平方米為基數賠償原告損失;3、本案訴訟費用由香坊農場承擔。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2012年8月6日,被告香坊農場作為征收人給原告管某某出具搬遷驗收單,載明原告所有的位于哈爾濱市××××號的房屋于當日搬遷完畢。2012年10月8日,原、被告雙方簽訂了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約定被告對原告所有的位于哈爾濱市××××號的房屋進行征收,該房屋產別為私產,其中有證照被拆遷房屋產權證編號為哈墾房權證香字第××號,建筑面積為37.69平方米。無證照被拆遷房屋建筑面積為262.88平方米,折算后回遷建筑面積共計為169.13平方米。房屋拆遷補償方式為房屋產權調換,安置房屋地點位于原香坊農場子弟校位置,高層立體安置,建筑面積6/110平方米左右的戶型。原告向被告繳納產權調換房屋差價購房款2784.00元,經與搬家補助費753.80元、其他補助費1600元折抵后,實際交納差價購房款430.20元,回遷日期2014年7月30日前。原告自行解決過度期限內臨遷用房,被告向原告每月支付臨遷補助費376.90元,“住宅房屋臨時安置補助費以原房屋建筑面積(不含私建面積)每月每平方米10元為標準,按月計算,每6個月發(fā)放一次。若過渡期超過2年,從逾期之日起,以被征收人原房屋建筑面積(不含私建面積)每月每平方米20元計算。乙方在征收獎勵期限內交房,每月每平方米獎勵人民幣10元,6個月發(fā)放一次,合計每月376.90元”?;剡w房屋至今未建成,被告持續(xù)以原房屋建筑面積(不含私建面積)為基數給付原告臨時安置補助費。原審法院認為,原、被告雙方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應為合法有效雙方均應依照協議約定行使權利,履行義務。被告作為征收人未按照約定時間向原告交付回遷安置房屋確屬違約,但其已按協議約定以原房屋建筑面積(不含私建面積)為基數計算給付原告逾期回遷期間臨時安置補助費,原告再行要求被告參照臨時安置補助費發(fā)放標準,賠償私建房屋折算后補償面積部分損失,有違雙方約定,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判決:駁回原告管某某的訴訟請求。二審庭審中,上訴人向法庭提交了香坊農場《關于管繼軍等人反映至今沒有回遷,要求臨遷補償等問題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書》、黑龍江省農墾哈爾濱管理局《關于管繼軍等人反映至今沒有回遷,要求臨遷補償等問題的信訪事項答復意見書》、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信訪事項復核意見書》三份證據,證明信訪答復意見承認才其安行為不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至今沒有落實回遷房的安置及臨遷補助費不能按期發(fā)放。同時證實回遷房屋至今未能開工建設。被上訴人質證認為,對其真實性無異議,該證據能夠證明由于開發(fā)商的原因致使回遷房屋沒能如期開工建設,被上訴人正在積極協調處理回遷事宜,房屋拆遷行為不違法法律法規(guī)。本院認為,上訴人舉示的三份證據,能夠證明涉案的回遷房屋至今尚未落實,導致上訴人因此信訪及訴訟。對上述證據予以采信。本院二審經審理查明,確認原審查明的事實及證據。另查明,被上訴人香坊農場沒有按照與上訴人管某某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的約定如期交付回遷房屋,致使管某某等人到香坊農場、黑龍江省農墾哈爾濱管理局、黑龍江省農墾總局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局信訪。信訪事項至今未予落實。
上訴人管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黑龍江省香坊實驗農場(以下簡稱香坊農場)房屋拆遷安置補償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綏化農墾法院(2017)黑8105民初75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4月10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并于6月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管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管繼軍,被上訴人香坊農場委托代理人張潔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原上訴人管某某與香坊農場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且部分協議內容已經實際履行,該協議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上訴人提出自約定回遷日期2014年7月30日以后,到2017年7月30日,按照上訴人應得回遷房屋的全部面積170平方米扣除被上訴人拖延支付但認可給付的37.69平方米部分的臨遷安置補助費,其他應按照實際回遷所得面積132.31平方米按照每月每平米40月標準計算,給予損失補償,應在原有協議補償金額基礎上增加對上訴人的損失補償金額為190526.40元的上訴理由不符合協議約定,且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不予支持。香坊農場作為征收人未按照約定時間向上訴人交付回遷安置房屋確屬違約,應當按照約定承擔違約責任。上訴人主張因香坊農場不能按時交付回遷房屋,造成上訴人經濟損失,應當提供造成損失的證據予以證明,因其不能提供損失的證據,故其主張不予支持。香坊農場不能按期交付回遷房屋,導致上訴人信訪,香坊農場應當根據上訴人的信訪事由給予明確答復,或與上訴人就長期不能交付回遷房屋對雙方簽訂的房屋征收安置補償協議部分內容進行修改或補充,妥善解決該紛爭。綜上所述,上訴人管某某提出的上訴理由沒有證據證明,且不符合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予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4111元,由上訴人管某某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胡 勇
審判員 劉衛(wèi)中
審判員 高令江
書記員:胡笑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