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符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劉華寶,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
被告孫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址同被告劉華寶。
兩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張悅、吳金根,上海博象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符某訴被告劉華寶、孫某某排除妨礙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陳文麗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符某,被告劉華寶、孫某某的共同委托代理人張悅、吳金根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符某訴稱,被告是原告的前公婆,被告從2004年10月開始入住原告位于本市江寧路XXX弄XXX號XXX室的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原告與前夫劉國義于2018年5月離婚,現(xiàn)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決:1、兩被告遷出系爭房屋;2、兩被告支付、賠償原告自2018年8月1日起至實際搬離之日止占用房屋的費用,每月按人民幣8000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計算。
被告劉華寶、孫某某辯稱,第一,2005年8月,兩被告想靠近兒子兒媳居住從而獲得生活上的照顧,便委托兒子劉國義出售兩被告原居住的國和二村房屋,將房款用于購置有電梯且靠近兒子兒媳位于石門二路的婚房。結果劉國義購買了房屋位于武夷路,該房屋既沒有電梯,距離婚房又很遠。后經(jīng)協(xié)商,兒子兒媳將系爭房屋交給兩被告居住,并承諾可以住到老,但是沒想到他們會離婚。第二,兩被告要求追加兒子劉國義為第三人,以便查清事實,要求劉國義履行其承諾。綜上,不同意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兩被告系夫妻關系,原告與兩被告的兒子劉國義于2004年10月16日登記結婚。
系爭房屋系原告婚前購買的產權房,無貸款,產權登記日期為2002年10月9日。
兩被告于原告與劉國義結婚后不久,入住系爭房屋至今。
2018年5月7日,原告與劉國義登記離婚。
2018年7月,原告訴至本院,請求判決如其訴請。庭審中,原告補充意見如下:被告所述入住系爭房屋的原因不屬實。事實是兩被告想置換原居住的國和二村房屋,需要住處過渡一下,而原告和劉國義正好共同購買了武夷路房屋,想把武夷路房屋給兩被告過渡,但兩被告提出武夷路房屋沒有電梯不方便,而此時原告正好計劃將系爭房屋出租,就先給兩被告居住了。但兩被告將國和二村房屋出售后并沒有購買新房,而是將出售款分給了幾個兒子,自己則一直居住系爭房屋。原告從來沒有同意兩被告可以一直居住系爭房屋。
審理中,原、被告對系爭房屋的占有使用費標準有爭議,同意本院向相關中介機構進行詢價。上海中原物業(yè)顧問有限公司出具《房地產價格咨詢意見書》,結論是:2018年3月至今,系爭房屋租金為每月5500元至6000元。原、被告對該意見書均無異議,原告同意按照每月5500元計算占有使用費。
本院認為,根據(jù)系爭房屋《房地產權證》記載,原告為系爭房屋合法的產權人,享有對房屋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并在上述權益受侵害時有權請求排除妨害。在原告與劉國義已離婚且原告明確要求兩被告搬離的情況下,兩被告繼續(xù)居住系爭房屋已無任何法律與事實依據(jù)。本院對原告要求兩被告遷出系爭房屋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兩被告辯稱系原告與劉國義同意兩被告長期居住,對此原告予以否認,兩被告未進一步提供證據(jù)證明,且系爭房屋屬于原告的婚前財產,與劉國義無關。故本院對兩被告的辯稱意見不予采信,對兩被告要求追加劉國義為共同被告的申請不予準許。關于占有使用費的標準,原告根據(jù)詢價結果按照最低標準主張,無不當,本院予以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劉華寶、孫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攜其自有物品搬離上海市江寧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
二、被告劉華寶、孫某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符某上述房屋的占有使用費(以每月人民幣5500元的標準,自2018年8月1日計算至實際搬離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200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00元,由兩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陳文麗
書記員:陳文淵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