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石某某,男,1991年7月28日出生,漢族,戶籍地安徽省安慶市,現(xiàn)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高蕓,上海華勤基信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嚴某,男,1995年1月18日出生,漢族,住江蘇省鹽城市。
原告石某某與被告嚴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9年8月1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石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高蕓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嚴某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故本院依法進行缺席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石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償還原告人民幣5.5萬元和資金占用期間利息(分別以2,500元、2,500元、50,000元為本金,按年利率6%計,分別自2017年5月25日、2017年6月25日、2017年8月31日起計算至實際清償之日)。2、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按本金30%計的違約金16,500元;3、依法判令被告賠償原告律師費4,000元;4、判令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7年5月13日,被告向原告出具欠條,確定欠原告款項5.5萬元,承諾于5月25日前還2,500元,于6月25日前還2,500元,于8月31日前還清余款。若被告違約,應支付原告全部款項的30%作為違約金。后經(jīng)原告多次催討,被告一直以各種借口拒絕還款。截至起訴之日,被告尚欠原告本息及違約金77,572.91元,故原告起訴至法院,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嚴某未答辯。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以銀行轉(zhuǎn)賬方式于2016年10月15日向被告轉(zhuǎn)賬2,000元,于10月20日轉(zhuǎn)賬8,000元,于10月25日轉(zhuǎn)賬20,000元,于10月26日轉(zhuǎn)賬15,000元。2016年10月26日,原告以支付寶轉(zhuǎn)賬方式向戶名為尊貴oye(*俊仁)的賬戶轉(zhuǎn)賬4,399元。原告以微信轉(zhuǎn)賬方式于2016年10月26日向被告轉(zhuǎn)賬601元,于11月22日轉(zhuǎn)賬3,000元,于11月25日轉(zhuǎn)賬3,000元,于11月27日轉(zhuǎn)賬4,000元,于2017年3月1日轉(zhuǎn)賬1,000元。2017年1月24日,被告通過微信向原告轉(zhuǎn)賬7,000元。
庭審中,原告起初表示,原告向被告出借款總金額為6.8萬元,至2017年5月,被告歸還了1.8萬元,余款5萬元,因拖欠時間長,故被告表示增加5,000元利息,總金額算5.5萬元。然后,原告又向法庭陳述,之前把被告通過微信向原告轉(zhuǎn)賬7,000元誤看成是原告出借給被告7,000元,所以,出借金額應為6.1萬元,被告歸還了7,000元,所以余額為5.4萬元,因為拖欠時間長,導致原告信用卡逾期利息損失,被告承諾按借款總金額5.5萬元計算。之后,原告又陳述,向被告轉(zhuǎn)賬出借6.1萬元及現(xiàn)金800元,合計61,800元,減去被告已歸還的7,000元,尚欠54,800元,但被告承諾本金按5.5萬元計算,以此陳述為準。
以上事實由原告提供的銀行卡、支付寶、微信轉(zhuǎn)賬記錄及原告的陳述所證實。
本院認為,個人之間的借款合同系實踐性合同,即雙方之間借款合同關系的生效除有借款合同或借條之外,尚須有借款的實際交付。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jù)。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或者反駁對方訴訟請求所依據(jù)的事實有責任提供證據(jù)加以證明。沒有證據(jù)或者證據(jù)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由負有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承擔不利后果。關于原告提供的轉(zhuǎn)賬款項是否系借款,原告雖稱被告出具了欠條并承諾還款,但未舉證提交,原告也沒有提供借條或其它相關可以證明雙方存在借款合意的證據(jù),且在庭審時對主張的借款本金計算方式的陳述前后不一。再則,原告也陳述其與被告之間另有其它經(jīng)濟往來,故原告目前提供的證據(jù)尚無法證明轉(zhuǎn)賬的6.1萬元系被告向原告的借款,原告要求被告歸還借款5.5萬元及支付利息、律師費的訴訟請求,缺乏事實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嚴某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無正當理由拒不到庭,由此可能產(chǎn)生的不利后果,由其自行承擔。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第一百四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石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839元,減半收取計919.50元,由原告石某某負擔(已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XX
書記員:蘇XX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