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石某權,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
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
上述兩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李軍,湖北兆麟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上述兩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姜超,鄂州市鄂城區(qū)維權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姚和平,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鄂州市人,住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何本玉,湖北本正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委托訴訟代理人:遲冬梅,湖北本正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上訴人石某權、李某因與被上訴人姚和平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275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石某權、李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姜超、被上訴人姚和平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遲冬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石某權、李某上訴請求:依法撤銷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2754號民事判決,在查清案件事實后,依法改判。事實與理由:一、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據(jù)以定案的證據(jù)不足。姚和平無法提供能證明其借款事實存在的支票或任何能證明上訴人取得票據(jù)權利的證據(jù)。雙方系生意合作伙伴,在長期交往過程中彼此間存在大量經(jīng)濟往來,僅憑借條無法確定雙方借款關系成立。二、被上訴人的請求權已超過訴訟時效。從一審中姚和平提交的2011年12月1日的借條、2012年4月1日的借條、2013年12月28日結(jié)算條,可見雙方在2013年12月28日最后一次結(jié)算后,至起訴之日止,其間訴訟時效已過,姚和平亦未能提交證據(jù)證實存在訴訟時效中斷、延長等事由。石某權、李某在一審時已經(jīng)提出訴訟時效的抗辯。2016年2月6日石某權向姚和平轉(zhuǎn)款10000.00元,一審認定為是支付利息的行為,并據(jù)此認定起訴未超過訴訟時效,沒有證據(jù)支持,不能據(jù)此視為訴訟時效中斷的情形。三、本金和利息認定有誤。
姚和平答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依法維持。
姚和平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請求判令石某權、李某夫婦償還姚和平借款本金400000.00元,利息264000.00元(暫計算至起訴時止),后期利息據(jù)實結(jié)算,并承擔案件訴訟費用。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姚和平和石某權系生意伙伴關系,石某權與李某系夫妻關系。2011年12月1日,石某權向姚和平借款后,向其出具借條一張,注明借到姚和平人民幣380000.00元,月息3%,每月28號付息。2012年4月1日,姚和平與石某權結(jié)算后,由石某權向姚和平出具借條一張,注明借姚和平人民幣400000.00元,月息3分,每月底付息,并注明以前380000.00元的借條作廢,姚和平注明屬實。石某權在上述兩張借條上均簽字確認。2013年12月28日,雙方對利息進行結(jié)算后,石某權向姚和平出具欠條,注明截止2013年12月,拖欠姚和平利息70000.00元。嗣后,石某權付清了拖欠姚和平的全部利息70000.00元,于2016年2月6日再次支付姚和平10000.00元?,F(xiàn)因石某權未能償還姚和平借款本息引起糾紛。
一審法院認為,盡管姚和平?jīng)]有提供資金交付憑證,但是石某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兩次向姚和平出具借條,又于2013年出具欠息欠條,可以推知,姚和平與石某權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客觀真實,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以保護。雙方于2012年結(jié)算時,將石某權前期拖欠的借款利息計入后期借款本金,因前期利率沒有超過年利率24%,故姚和平要求石某權償還借款本金400000.00元的請求,與法有據(jù),依法應予以支持。石某權與被告李某系夫妻關系,石某權拖欠姚和平的債務應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由李某對石某權拖欠姚和平的債務承擔連帶償還責任。至于石某權、李某辯稱姚和平起訴超過訴訟時效的意見,因石某權于2016年2月6日支付給了姚和平人民幣10000.00元,在石某權未能提交證據(jù)證實雙方之間存在其他債權債務關系的前提下,認定該款系石某權償還姚和平的利息,故姚和平起訴沒有超過訴訟時效。姚和平主張的利息沒有超出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依法予以支持,但是2016年2月6日石某權償還的利息10000.00元,應從石某權所應承擔的數(shù)額中予以扣減,姚和平超出部分的訴訟請求,依法不予支持。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第一百零八條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石某權、李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償還姚和平借款本金400000.00元,利息262000.00元(暫計算至2016年10月份,此后利息按照月息2分計算至本息償清之日止),合計662000.00元。案件受理費5220.00元,財產(chǎn)保全費3870.00元,合計9090.00元,由石某權、李某共同負擔(此款姚和平已預交,待本判決生效后由石某權、李某直接向姚和平支付)。
二審期間,雙方均為提交新證據(jù)。
本院經(jīng)審理查明,原判認定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一)關于借款事實是否屬實。盡管姚和平?jīng)]有提供資金交付憑證,但是石某權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分別于2011年和2012年兩次向姚和平出具借條,又于2013年出具欠息欠條,兩張借條與一張欠息欠條時間確定、數(shù)額明確,且均有石某權與姚和平的親筆簽字,據(jù)此可以認定,姚和平與石某權之間的民間借貸關系客觀真實,合法有效,依法應予以保護。(二)關于是否超過訴訟時效。2011年12月1日與2012年4月1日的兩張借條中均未約定具體的還款時間,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零六條的規(guī)定“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nèi)返還?!币虼耍推娇梢噪S時向石某權、李某主張權利,不存在超過訴訟時效的問題,故姚和平起訴沒有超過訴訟時效。(三)關于本金與利息的數(shù)額認定。2011年12月1日的借條載明,石某權從姚和平處實際借款本金為380000.00元,約定月息3%。2012年4月1日,經(jīng)雙方一致同意,將按照月息3%計息53天[20000.00元÷(380000.00元×3%÷30天)]得到的20000.00元利息轉(zhuǎn)入本金,即本金按400000.00元開始重新計算利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該20000.00元利息不超過月息2%的部分可以轉(zhuǎn)為本金,超過部分不能計入本金,即13426.67元(380000.00元×2%÷30天×53天)可轉(zhuǎn)為本金,6573.33元(20000.00元-13426.67元)不能轉(zhuǎn)為本金而應計為利息,本金應為393426.67元(380000.00元+13426.67元)。雙方結(jié)算至2014年1月25日前的利息已經(jīng)結(jié)清,此段利息由于本金多計算6573.33元,多產(chǎn)生的利息4298.96元[6573.33元×(21月+25天÷30天/月)×3%]應在本金中予以扣減,因此,本金最終為389127.71元(393426.67元﹣4298.96元)。2014年1月26日起未清償?shù)睦?17875.5元(389127.71元×40月×2%+6573.33元,暫時計算至2017年5月26日,此后利息按照月息2%計算至本息償清之日止)。
綜上所述,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但數(shù)額計算錯誤,本院予以糾正。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八條第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鄂州市鄂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鄂0704民初2754號民事判決。
二、石某權、李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償還姚和平借款本金389127.71元,利息317875.5元(暫時計算至2017年5月26日),合計707003.21元。此后利息按照月息2%計算至本息償清之日止。
三、駁回石某權、李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本案一審訴訟費按一審判決執(zhí)行。二審案件訴訟費10420.00元,由石某權、李某承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周漢生 審判員 李志伸 審判員 繆冬琴
書記員:郭玥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