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石家莊市金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住所地石家莊市橋東區(qū)。
法定代表人:李振雷,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楊睿,該公司法律顧問。
委托代理人:張懷文,河北厚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河北省匯豐實業(yè)發(fā)展公司房地產公司,住所地石家莊市。
法定代表人:康國華,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郝力,河北濟民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樊濤,河北濟民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石家莊市金某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某公司)與被上訴人河北省匯豐實業(yè)發(fā)展公司房地產公司(以下簡稱匯豐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石家莊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11年8月3日作出(2010)石民三初字第00082號民事判決。宣判后,金某公司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金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楊睿、張懷文、被上訴人匯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郝力、樊濤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經審理查明,2003年1月28日,信達公司向省高院出具信函一份,申請省法院對查封的匯豐大廈土地部分先行予以解封。2005年2月17日,匯豐大廈土地使用權正式變更至金某公司名下。
又查明,本院執(zhí)行局涉及執(zhí)行匯豐公司案件一件,即信達公司申請執(zhí)行匯豐公司借款糾紛一案,1999年6月28日查封了匯豐大廈土地使用權及地下一、二層和地上一至五層房產,2003年匯豐公司申請將土地部分解封并過戶給金某公司,現(xiàn)該案仍查封著匯豐大廈地下一、二層和地上一至五層房產。涉及執(zhí)行金某公司的執(zhí)行案件有兩件,一是石家莊工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大公司)與金某公司借款糾紛一案,訴訟中查封了金某公司所有的國用(2005)第045號土地使用權及地上附著物(即匯豐大廈及其所占用的土地),二是華夏銀行石家莊分行與金某公司借款糾紛一案,訴訟中輪候查封了金某公司所有的國用(2005)第045號土地使用權及地上附著物(即匯豐大廈及其所占用的土地)。在執(zhí)行工作中,經涉匯豐大廈債權人申報,查明共涉及64戶債權人,申報債權總金額為29950萬元(本金),其中未訴訟的有58戶債權人,已訴訟的6戶債權人。我院執(zhí)行局于2008年6月5日、2009年8月3日分別對匯豐大廈進行了依法評估,評估價格分別為1.71億、1.77億,而后分別于2009年8月26日、2009年10月9日、2009年11月4日對匯豐大廈進行了三次拍賣,均因無人參與競買而流拍。后金某公司申請以第三次競拍保留底價再行變賣,亦未變賣成功。
本院查明的其他事實與原審一致。
本院認為,關于金某公司直接支付給匯豐公司的轉讓款數額問題。原判認定金某公司直接支付給匯豐公司的轉讓款為1559.69萬元,金某公司上訴主張其實際給付金額為2091.495946萬元。金某公司提出的證據中,2002年7月9日金額10萬元的現(xiàn)金借款單上有匯豐公司康國華的簽字,匯豐公司雖不予認可,但未申請就該簽字的真?zhèn)芜M行鑒定,故對該證據予以認定;2002年12月21日5909.46元土地出讓使用金票據和2003年1月21日金額522692元的契稅,因《匯豐大廈轉讓合同》8.3條約定“除轉讓費7500萬元之外,其他費用及轉讓合同以前的一切糾紛均由匯豐公司負責”,因此上述兩筆費用應由匯豐公司承擔;25號匯豐大廈監(jiān)理公司出具的金某公司代匯豐公司支付3萬元監(jiān)理費的收條,匯豐公司雖提異議但并未提出相反證據,應予確認。上述應予認定的數額共計658601.46元。至于金某公司提交的其他證據,2002年7月29日、2004年11月15日、2004年11月23日、2005年1月31日、2005年6月3日的轉賬支票存根和支票領用審批表五組,金額總計248萬元,除2005年1月31日外,其余支票存根上收款人處均為空白,也沒有收款賬號,顯示不出是開具給匯豐公司的支票;2005年1月31日轉賬支票存根雖在收款人處載明“匯豐(康國華)”,但也只能證明開出了支票,不能證明所涉金額是否已由匯豐公司實際支取,金某公司亦未能提供銀行的轉賬明細予以證明;與這五組轉賬支票存根相對應的支票領用審批表上也沒有康國華的簽字(有的在用途上寫明“康口華”,有的領用人為李總、用途為“還康國華”,有的領用人為“康口華”,等),不能證明金某公司已將該248萬元款項支付給匯豐公司;2002年8月2日金額110萬元的現(xiàn)金借款單,金某公司自己都不能確定康國華簽字真?zhèn)危?號、6號、14號、15號四張現(xiàn)金借款單上借款人簽字均為康口華而非康國華;12號、13號現(xiàn)金借款單和收條上的收款人均為李振賢,沒有匯豐公司的簽字確認;2003年3月11日金額27萬元的施工用水水費,金某公司不能證明是大廈轉讓之前匯豐公司欠付的;2003年5月28日1500元廣告費、28號交易服務費,金某公司不能證明是替匯豐公司墊付;其余8張購買電器的票據,金某公司不能證明與本案的關聯(lián)性。因此,在本案中對上述證據不予認定,此后若金某公司找到其他證據能夠證明其相應主張,還可另行主張。綜上,金某公司直接支付的轉讓款金額應認定為1625.5501萬元。關于金某公司是否代匯豐公司支付了過渡費及數額,是否應抵頂轉讓款問題,根據查明的事實,匯豐大廈的過渡費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金某公司接手之前匯豐公司應付而未付的過渡費,共計金額716.7819萬元,根據《匯豐大廈轉讓合同》的約定,該部分過渡費由金某公司直接支付給被拆遷人,因7500萬元轉讓款中包括過渡費,因此金某公司支付的這部分過渡費抵頂其應付的轉讓費;一部分是金某公司接手之后的過渡費,應由金某公司自行承擔。金某公司總計支付過渡費1018.986981萬元,對該數額雙方無爭議。爭議在于,金某公司主張其中的707.180803萬元是替匯豐公司支付的其欠付的過渡費,因此該707.180803萬元應依約抵頂轉讓款;匯豐公司主張至今金某公司自己尚欠91195299元過渡費未支付,不可能為匯豐公司支付欠款,因此不存在抵頂轉讓款的問題。根據《匯豐大廈轉讓合同》的約定,無論是替匯豐公司支付欠付的過渡費,還是支付接手大廈之后的自己應承擔的過渡費,都是金某公司的合同義務,金某公司均應依約嚴格履行,沒有履行的先后順序,也沒有約定金某公司必須在支付清自己應承擔的過渡費后才能替匯豐公司支付過渡費,金某公司有權選擇先履行哪項義務。在匯豐公司沒有證據否定金某公司主張的情況下,金某公司已經支付的707.180803萬元應依其主張認定為是替匯豐公司支付欠付的過渡費,并按照合同的約定抵頂等額轉讓款。綜上,金某公司已經支付的轉讓款數額應為1625.5501萬元+707.180803萬元+1500萬元+1300萬元=5132.730903萬元,尚欠2367.269097萬元。關于匯豐公司是否有權解除系爭房屋買賣合同問題,雙方在轉讓合同中約定,轉讓價款為7500萬元,至2003年8月13日履行期限屆滿,但實際履行情況是,在履行期限屆滿九年后,時至今日金某公司還欠2367余萬元未能支付,且其遲延履行轉讓款給付義務的違約行為使得匯豐大廈轉讓事宜在長達九年的時間內仍不能完成,合同目的無法實現(xiàn),故匯豐公司要求解除轉讓合同的請求符合《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的規(guī)定,原審認定匯豐公司有權解除合同并無不妥。關于轉讓合同解除后如何處理的問題,《合同法》第九十七條規(guī)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睆暮贤ɡ碚撋现v,因違約解除合同有無溯及力應具體分析,非繼續(xù)性合同原則上有溯及力,繼續(xù)性合同原則上沒有溯及力,法院應當根據具體案件的履行情況、合同性質及當事人的訴訟請求來確定合同解除后合同雙方的權利義務。本案合同屬于非繼續(xù)性合同,屬于有溯及力的情形,一般可以適用恢復原狀的規(guī)定,雙方因合同而取得的物、權利及利益在合同解除后應當相互返還。故合同解除后,匯豐公司應返還金某公司已付轉讓款5132.730903萬元及利息。原判中金某公司賠償匯豐公司的損失是以欠付轉讓款為基數計算的利息,鑒于二審對欠付數額進行了調整,故該損失數額也應按照一審判決計算方法做相應調整。至于金某公司接收大廈后進行續(xù)建裝修等支出,應由匯豐公司承擔,金某公司已經支付的部分可以向匯豐公司主張,本案中金某公司未能提供證據證明其已支付的數額,其可以在條件成熟時另行向匯豐公司主張。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審判長 胡華軍
代理審判員 宣建新
代理審判員 葉密
書記員: 李冠霞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