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白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農民,現(xiàn)住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qū)。
委托代理人郝勇,河北冀華律師事務所唐山分所律師。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住所地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區(qū)鸚鵡大道136號。
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
負責人:劉方明,職務: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賈蘭,河北天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白某某與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6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8月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白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郝勇、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的委托代理人賈蘭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白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向原告理賠保險金33100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原告與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系被保險人與保險人關系。原告為其所有的×××牽引車在被告處投保了35200元機動車損失險和不計免賠險,保險期間自2016年11月16日至2017年11月15日。2017年5月17日,原告雇傭司機李洪寶駕駛×××號、×××號車沿南堡開發(fā)區(qū)大堿線行駛至大堿線高鐵項目部南側時,因操作不當沖入路邊魚塘致使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認定,李洪寶負事故的全部責任。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向被告報險,被告委托查勘人員勘察了事故現(xiàn)場并對原告車輛進行了定損,經被告核定車損為27600元,原告按照被告定損數(shù)額進行了車輛維修。另支付了拖車費1500元,吊裝費4000元,合計33100元。綜上所述,依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被告保險公司應在保險限額內向原告理賠保險金33100元,現(xiàn)被告無故拒賠,原告無奈之下特向貴院提起訴訟,望判如所請。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辯稱,一、原告車輛未發(fā)生碰撞然后沖進魚塘,不屬于保險責任,依據(jù)保險條款第一章第六條,該車出險原因不在保險條款列明的責任范圍內,因此不屬于保險責任,我公司拒絕承擔賠償責任。二、應核實車輛的行駛證、營運證及駕駛人員的駕駛證和從業(yè)資格證,在事故發(fā)生時,年檢是否合法有效,若不在合法有效的年檢期內,或四證缺一,則我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三、我公司并未對該車進行定損,我公司的系統(tǒng)內也沒有定損信息,原告所述情況與事實不符。四、原告車輛沖入魚塘不屬于機動車損失保險范圍,是涉水險保險范圍,而該車未投保涉水險,故我公司不承擔賠償責任。五、訴訟費屬于程序性費用,不在保險公司理賠范圍內。
原告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原告白某某身份證復印件一份、原告投保的×××重型半掛牽引車機動車商業(yè)保險保險單(正本)復印件一份、唐山市曹妃甸區(qū)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三交通警察大隊出具的唐公交證字[2017]SGNo0002381道路交通事故證明一份、唐山市豐南區(qū)誠成汽車修理廠出具×××重型半掛牽引車的修理清單一份(共維修十項,詳見清單)及修理費發(fā)票一張(票面金額:5000元,票號:130XXXXXXXX9650030)、濟南通闊商貿有限公司出具的×××重型半掛牽引車的配件清單一份共配件六十六種,詳見清單及配件一批發(fā)票一張(票面金額:22600元,票號:×××)、河北唐山南堡經濟開發(fā)區(qū)國家稅務局出具的吊裝費發(fā)票一張(票面金額:4000元,票號:×××)、唐山市路南冀發(fā)停車場出具的拖車費發(fā)票一張(票面金額:1500元,票號:×××)、×××重型半掛牽引車行駛證復印件及×××行駛證復印件各一份、司機李洪寶的駕駛證及從業(yè)資格證復印件各一份。被告針對原告訴請依法提交了機動車保險報案記錄(代抄單)復印件一份、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機動車綜合商業(yè)保險條款復印件一份。本院依職權向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調取了原告所有的×××重型半掛牽引車于2017年5月15日發(fā)生交通事故的相關理賠資料及對×××小型轎車車主高成貴的詢問材料。上述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
經審理查明,2017年5月17日6時,原告白某某雇傭司機李洪寶駕駛××××××號車行駛至南堡開發(fā)區(qū)大堿線高鐵項目部南側時,因操作不當沖入路邊魚塘致使車輛受損的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原告向投保公司即被告處報險,同時向交警部門報警。2017年5月17日唐山市曹妃甸區(qū)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三交通警察大隊出具唐公交證字[2017]SGNo0002381道路交通事故證明:“交通事故時間:2017年5月17日6時,交通事故地點:南堡開發(fā)區(qū)大堿線高鐵項目部南側,當事方基本情況:李洪寶,×××,××××××掛,電話153XX****XX,調查交通事故得到的事實:上述時間、地點李洪寶駕駛××××××掛因操作不擋沖入路邊魚塘致車輛受損,此事故李洪寶承擔全部責任,交通事故處理專用章:唐山市曹妃甸區(qū)公安交通警察支隊第三交警大隊,2017年5月17日”。
另查明,原告將其所有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在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投保了機動車商業(yè)保險。該機動車商業(yè)保險保險單中明確承保險種為:1、機動車損失保險,2、第三者責任保險,3、車上人員責任險(司機),以上險種均不計免賠。保險期間自2016年11月16日0時起至2017年11月15日24時止。本次交通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且該保險單中的機動車損失保險的保險金額為35200元,并不計免賠。
再查明,原告本次交通事故造成車輛損失如下:配件費人民幣22600元,修理費人民幣5000元,吊裝費人民幣4000元,拖車費人民幣1500元,共計人民幣33100元。
最后查明,2017年5月15日11時許,原告雇傭司機李洪寶駕駛×××重型半掛牽引車與馬自達牌×××小型轎車發(fā)生追尾造成小型轎車受損的交通事故。事故發(fā)生后,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已于2017年6月1日將理賠款賠付給了馬自達牌×××小型轎車車主高成貴。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簽訂的機動車商業(yè)保險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本院予以確認。原告所有的×××重型半掛牽引車在被告處投保了機動車損失保險,且不計免賠,該車于2017年5月17日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車輛受損,該事故發(fā)生在保險合同期內,且不存在機動車損失保險責任免除的法定事由,故原告有權依據(jù)保險合同向被告主張因事故維修受損車輛而產生的維修費、配件費、拖車費、吊裝費。對被告主張原告未投涉水險,沖入魚塘造成的車損不予理賠,因機動車損失保險是主險,涉水險是附加險,且涉水險是在可以預見發(fā)生故障的情況下,車主依舊涉水行駛造成車輛損失,主要適用于在遭受暴雨、洪水的當時,機動車被水淹及排氣筒或進氣管,駕駛人繼續(xù)啟動機動車或利用慣性啟動機動車或遭受暴雨、洪水后,未經必要處理而啟動機動車,而本案發(fā)生的單方交通事故是由于司機操作不當而引發(fā)的車輛沖入魚塘并導致該車受損,明顯不符合涉水險的概念和范圍,故本院對被告因原告未投涉水險,沖入魚塘造成的車損不予理賠的主張不予采信。對被告懷疑原告可能存在騙保行為的主張,本案結合本院依職權從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市分公司調取的原告×××重型半掛牽引車與馬自達牌×××小型轎車于2017年5月15日發(fā)生交通事故后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對該事故的相關理賠材料和本院對小型轎車車主進行回訪的詢問材料及本案道路交通事故證明等相關證據(jù),加之被告未能提供原告存在騙保行為的任何證據(jù),故對被告懷疑原告可能存在騙保行為的主張,本院不予采信。對被告主張原告圍繞訴請?zhí)峤坏脑姘啄衬成矸葑C復印件、×××重型半掛牽引車行駛證復印件、×××行駛證復印件、司機李洪寶的駕駛證復印件及從業(yè)資格證復印件、機動車商業(yè)保險保險單(正本)復印件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因本次交通事故原告提交的上述證據(jù)與本院依職權調取的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對原告于2017年5月15日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理賠案卷中上述證據(jù)的復印件是相同的,具有同一性,且被告已于2017年6月1日將2017年5月15日發(fā)生交通事故的賠償款進行了賠付,這足以證明被告對原告提交的上述復印件證據(jù)已經進行了真實性、合法性審查并予以認可,上述復印件證據(jù)具有證明力,故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復印件均予以確認;而對被告主張原告提交的白某某身份證、×××重型半掛牽引車行駛證、×××行駛證、司機李洪寶的駕駛證及從業(yè)資格證、機動車商業(yè)保險保險單(正本)均為復印件不能作為證據(jù)使用的辯解和主張,本院不予采信。綜上,原告之訴,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條、第十四條、第五十七條、第六十四條、第六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武漢市分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五日內在×××重型半掛牽引車機動車損失保險項下賠償原告白某某各項損失共計人民幣33100元。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人民幣630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唐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鄭林洲
人民陪審員 董寶祥
人民陪審員 楊文平
書記員: 劉喜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