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航天波紋管廠,住廊坊開發(fā)區(qū)華祥路11號。
法定代表人趙熙春,廠長。
委托代理人趙春蕾,河北商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田某某。
委托代理人胡興文、馮濤。
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航天波紋管廠與田某某勞務合同糾紛一案,廊坊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已于2014年3月3日作出(2013)廊開民初字第541號民事判決。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波紋管廠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田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胡興文、馮濤,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波紋管廠委托代理人趙春蕾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經審理查明,田某某原是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航天波紋管廠職工,田退休后于2007年3月8日又與該廠簽訂《返聘協議書》,協議約定,甲方為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航天波紋管廠,乙方為田某某;協議期限為一年;乙方的崗位為銷售;乙方在返聘工作期間,執(zhí)行甲方制定的現行銷售政策;甲方以貨幣形式每月按1210元支付乙方工資;雙方還約定了其他的權利和義務。協議期滿后,雙方對協議的期限每年都進行了續(xù)簽,每次續(xù)簽的期限均為一年,最后一次的截止日期為2014年3月25日。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波紋管廠的《銷售工作章程》中有關于銷售提成、招待費用、差旅費、技術咨詢費的規(guī)定。2006年《銷售工作章程﹥第九條第10項關于技術咨詢費等相關費用規(guī)定:“在簽訂合同后,廠將按文字協議支付技術咨詢費……”。第十一條規(guī)定了提成政策,第十二條關于銷售費用規(guī)定“為加強同客戶的聯系,充分開拓市場,廠將支出一部分銷售費用(含招待費、禮品、辦公費用等由于業(yè)務公關引起的費用),費用原則上不超過合同額的1.5%……”,第十三條規(guī)定“……銷售員的差旅費用按合同額的1.0%總體控制,憑票報銷,超出部分個人承擔。”2007年、2008年《銷售工作章程》第七條第8項、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對技術咨詢費用、銷售提成、銷售費用、差旅費等均做了規(guī)定;2009年《銷售工作章程》第七條第8項、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對技術咨詢費用也分別做了規(guī)定。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田某某墊付了部分費用,包括差旅費和部分銷售費用,墊付費用共計109109.01元,其中33196.01元已由財務部門記賬、75913元已經原告填寫經費報銷單、經廠方兩位主管領導簽字確認;關于銷售提成,被告應給付原告92286元,已付60000元;尚欠32286元未付。還查明,2012年7月,田某某向廠方提交“關于給付剩余技術咨詢費的申請書”九份,該申請書寫明了應支付技術咨詢費的合同號、合同總金額、回款金額、未回款金額;支付技術咨詢費的比例、總計咨詢費的數額、已支付的數額、剩余技術咨詢費的數額;田某某作為申請人簽字,波紋管廠兩位領導簽字同意,并加蓋了被告公章。該申請書載明“根據單位規(guī)定,合同金額的X%(注:每年的比例不等)作為銷售員跟蹤項目和執(zhí)行合同過程各方面關系協作的技術咨詢費,60%貨款回收后,單位按合同回款比例或年度回款比例支付技術咨詢費?!?br/>上述事實有《返聘協議書》、《銷售工作章程》、費用支出票據、波紋管廠蓋章的其他應付款的表格、關于給付剩余技術咨詢費的申請書等證據可證。
原審法院認為,田某某退休后繼續(xù)在廠工作,雙方之間形成勞務合同關系。原告向被告提供勞務,被告應按照《返聘協議》約定向原告支付報酬。由于《返聘協議》約定“乙方在返聘工作期間,執(zhí)行甲方制定的現行銷售政策”,所以《銷售工作章程》中關于技術咨詢費、銷售提成、差旅費、招待費等銷售費用的規(guī)定也是雙方約定的組成部分。被告在《關于給付剩余技術咨詢費的申請書》上簽字蓋章,表明被告認可支付技術咨詢費的條件和比例。根據雙方的約定,第一份、第三份、第四份、第五份、第六份申請書載明的合同已達到回款60%的給付“技術咨詢費”的條件;應按照回款比例結算技術咨詢費,上述五份申請書應付“技術咨詢費”861442.1元,已付265135元,未付596307.1元。雖然第一份申請書載明的合同2004-116號系原告退休前的業(yè)務,但是在2012年7月26日被告在原告提交的索要該筆費用的“申請書”上蓋章,并經過部門領導和單位領導簽字確認,該確認行為發(fā)生在勞務合同期間,被告應該支付此筆費用。另外,在雙方簽字蓋章的“申請書”上寫明“根據單位規(guī)定,合同金額的X%作為銷售員跟蹤項目和執(zhí)行合同過程各方面關系協作的技術咨詢費……”,申請人也是原告,所以原告享有主張該項費用的權利。關于銷售提成在合同中有約定,廠方應該支付。關于墊付的費用,是原告田某某為加強同客戶的聯系、開拓銷售市場發(fā)生的實際支出,已經被告兩位領導簽批,按雙方的約定和銷售章程亦應給付。關于原告主張的其余技術咨詢費,由于現在沒有達到雙方約定的條件或比例,不予支付。關于給付利息的請求,實際上是主張逾期給付的損失,應從本判決生效之日起按《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計算,所以不再單獨列項判決。關于被告提交的與其他單位簽訂的《合作協議書》和其他單位出具的技術咨詢費發(fā)票,根據合同相對性原則,該證據與本案無關,不予認定。被告與原告系勞務合同關系,而不是勞動合同關系,所以被告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職工執(zhí)行公務在單位長期掛賬發(fā)生糾紛法院是否受理的答復》的內容和精神認為“對于差旅費的報銷問題,人民法院不應作為民事案件受理”,屬于適用法律錯誤,對被告的該項主張不予支持。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一款、第一百一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的規(guī)定,判令:被告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航天波紋管廠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給付原告田某某技術咨詢費596307.1元、銷售提成32286元、墊付費用109109.01元。
二審經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相同。
本院認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為勞務合同關系。被上訴人田某某為上訴人提供勞務,應當依照約定及廠方銷售章程領取相應報酬。田某某向法院出示的領取技術咨詢費申請均有上訴人的簽字蓋章,表明上訴人對被上訴人申請領取技術咨詢費及相應數額等事實的確定認可。有關銷售提成、差旅費、墊付費等費用憑證,因有上訴方相關領導的簽字,本院亦予以確認。至于上訴人稱被上訴人與上訴人之間為勞動關系,不應作為技術咨詢費領取主體的主張,因缺少抗辯《返聘協議書》、《銷售工作章程》等證據的反證,故本院無法予以認可。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5462元,由上訴人廊坊開發(fā)區(qū)首都波紋管廠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長城 審判員 于 東 審判員 鄭海清
書記員:寇興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