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甘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安陸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玲(特別授權代理),湖北相宜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甘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安陸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玲(特別授權代理),湖北相宜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龔曉慧,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
原告:龔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龔曉慧(特別授權代理),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qū)。
原告:劉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龔蕾(特別授權代理),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
原告:龔蕾,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
被告:龔某2,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弛(一般授權代理),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馨予(一般授權代理),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甘某1、甘某2、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與被告龔某2遺囑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1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因案情復雜,本案轉(zhuǎn)為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原告甘某1、甘某2提出訴訟保全申請,本院依法作出裁定,并采取了保全措施。被告龔某2提出管轄異議申請,本院作出駁回管轄異議的裁定,后被告龔某2提出上訴,經(jīng)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裁定維持原裁定。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申請作為當事人參加訴訟,本庭經(jīng)審查予以準許。原告甘某1、甘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周玲、原告龔曉慧并作為原告龔某1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原告劉某、龔蕾、被告龔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弛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甘某1、甘某2共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原告甘某1享有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房屋所有權證:武房權證省直字第××號)產(chǎn)權的四分之一、原告甘某2享有該房屋產(chǎn)權的四分之一;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龔某2承擔。
事實與理由:原告甘某1、甘某2為被繼承人陳妙英的女兒,被告龔某2為被繼承人陳妙英的丈夫。被告龔某2與陳妙英于××××年××月××日登記結婚,并于2000年7月購買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一套,房屋面積為103.37平方米,登記于被告龔某2名下。陳妙英于2016年7月22日立遺囑將其在房產(chǎn)中的份額在去世后全部由原告甘某1、甘某2共同繼承,被繼承人陳妙英于2016年11月19日去世。原告甘某1、甘某2認為其依法享有被繼承人陳妙英的遺產(chǎn),故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原告龔曉慧、龔某1、龔蕾、劉某共同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確認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為宋淑番留有的遺產(chǎn);2.確認原告龔曉慧、龔某1、龔蕾、劉某對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享有八分之一的繼承份額。
事實與理由:宋淑番與被告龔某2于××××年結婚,1978年,被告龔某2單位湖北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總公司考慮到其職級、工齡、家庭人口情況,分配了一套住房,即位于武漢市省社大院11棟2單元606室。1993年,因被告龔某2年齡較大,希望調(diào)換低樓層住房,湖北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總公司將武漢市省社大院11棟2單元606室房屋收回,調(diào)換至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現(xiàn)請法院判令原告龔曉慧、龔某1、龔蕾、劉某各享有涉案房屋八分之一的產(chǎn)權份額。
被告龔某2辯稱,1.涉案房屋系被告龔某2單位房改房,是其與宋淑番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與陳妙英無關,原告甘某1、甘某2無權提起本案訴訟;2.原告甘某1、甘某2陳述的遺囑繼承事宜與事實不符,被告龔某2與陳妙英結婚后,夫妻感情良好,特別是在陳妙英臨終時,被告龔某2為治療陳妙英疾病,花掉了全部財產(chǎn),其從未聽說陳妙英立有遺囑;3.在陳妙英法定繼承項下,另有其他房屋及存款,應一并繼承,這部分財產(chǎn)目前被原告甘某1、甘某2侵占及占用,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應酌情減少原告甘某1、甘某2的繼承份額;4.被告龔某2年事已高,年老多病,涉案房屋為被告龔某2唯一住房,故不同意原告甘某1、甘某2的訴訟請求;5.陳妙英有3個繼承人,分別為甘藝、原告甘某1、甘某2,我方申請甘藝出庭;6.本案所涉房屋是2000年通過房改政策簽訂了住房協(xié)議,房改款第一次支付的時間為1998年,購房金額為15,783.24元,這是標準價,這部分房款實際支付人為原龔某1紅和其丈夫。在支付該款時,陳妙英是知情的,原龔某1紅的丈夫愿意出庭作證;第二次房改款為11,753.3元,其中6,000元由原告龔曉慧出資。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證據(jù),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jù)和事實,本院認定如下:1.對原告甘某1、甘某2提交的居委會證明,因其無居委會負責人簽字,故本院不予采信;2.對原告甘某1、甘某2提交的戶口本、《購買住房協(xié)議書》、收款收據(jù)、《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納稅記錄簿,因原告龔曉慧、龔某1、龔蕾、劉某及被告龔某2對該組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故本院予以采信;3.對原告甘某1、甘某2提交的《證明》,因該證據(jù)與本案無關,故本院不予采信;4.對原告甘某1、甘某2提交的《遺囑》、出院小結、視頻,原告龔曉慧、龔某1、龔蕾、劉某及被告龔某2雖對《遺囑》及視頻的真實性有異議,但經(jīng)本庭詢問,均不申請鑒定,故本院予以采信;5.對被告龔某2提交的《房屋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因六原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均無異議,故本院予以采信;6.對被告龔某2提交的武漢市房地局購買標準價補足成本價住房協(xié)議書,因該證據(jù)可以證實被告龔某2根據(jù)房改政策購買了涉案房屋,本院予以采信;7.對被告龔某2提交的情況說明,因該證據(jù)可以證明被告龔某2換房時間為1993年及房改時間為2000年,故本院予以采信;8.對被告龔某2提交的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院附屬協(xié)和醫(yī)院出院記錄,該證據(jù)僅可證明陳妙英患病情況,與本案無關,故本院不予采信。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對當事人雙方?jīng)]有爭議的事實,本院予以確認。被告龔某2與宋淑番原系夫妻關系,雙方共同生育龔念鳴、原告龔曉慧、龔某1。2013年12月8日,龔念鳴去世。原告劉某系龔念鳴的配偶,雙方共同生育一女,即原告龔蕾。1985年宋淑番去世。被繼承人陳妙英育有甘藝、原告甘某1、甘某2?!痢痢痢聊辍痢猎隆痢寥?,被告龔某2與被繼承人陳妙英在武漢市江漢區(qū)民政局登記結婚,后未再共同生育子女。
2000年7月25日,被告龔某2與湖北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總公司簽訂《武漢市房地局購買標準價補足成本價住房協(xié)議書》,約定湖北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總公司將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01號房,房型為三室一廳,建筑面積103.37平方米的房屋出售給被告龔某2,實際應付款總額27,536.5元,已按標準價付款15,783.24元,現(xiàn)補成本價差額11,753.30元。同年9月1日,被告龔某2向湖北省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資料總公司支付購房款13,331.6元。2001年5月29日,被告龔某2辦理了《房屋使用權證》,并登記于其名下。2016年7月22日被繼承人陳妙英寫下《遺囑》,載明:“我和龔某2于××××年××月結婚,一直共同生活在武漢市。2000年7月共同購買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三棟01號房,房型為三室一廳。建筑面積103.37平方米的房屋一套。百年過世后,我自愿將屬于我的部分遺產(chǎn)贈于甘某1、甘某2?!?,并做了錄像。2016年11月19日,被繼承人陳妙英去世。
庭審中,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及被告龔某2對原告甘某1、甘某2提交的《遺囑》及錄像的真實性提出了異議,經(jīng)本院詢問,均不提出鑒定。
本院認為,2016年7月22日,被繼承人陳妙英自書《遺囑》一份,表示將其與被告龔某2所有的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房中屬于自己的部分贈與原告甘某1、甘某2,標注日期并有其簽名,符合自書遺囑的有效條件,系其真實意思表示,故該《遺囑》合法有效。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及被告龔某2雖對該《遺囑》的真實性提出了異議,但并未申請鑒定,故對其抗辯,本院不予支持。被繼承人陳妙英與被告龔某2于婚后經(jīng)房改購買了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房,該房屋屬夫妻共同財產(chǎn),在被繼承人陳妙英去世后,被告龔某2應享有該房屋50%的產(chǎn)權份額,剩余50%的份額為被繼承人陳妙英的遺產(chǎn),現(xiàn)被繼承人陳妙英已立下《遺囑》,則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的房屋中被繼承人陳妙英所有的部分其自愿贈與原告甘某1、甘某2。被繼承人陳妙英雖未在《遺囑》中寫明贈與給原告甘某1、甘某2的遺產(chǎn)份額,本院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同一順序繼承人繼承遺產(chǎn)的份額,一般應當均等。故對原告甘某1、甘某2要求分得涉案房屋各25%的份額的主張,本院予以支持。庭審中,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及被告龔某2稱該房是使用被告龔某2與其前妻宋淑番共同工齡之和購得,因宋淑番去世距房改時間較長,該房屋不應認定為被告龔某2與其前妻宋淑番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應為被告龔某2與被繼承人陳妙英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故對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主張確認涉案房屋屬宋淑番的遺產(chǎn)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對于原告龔曉慧、龔某1抗辯稱涉案房屋的兩次房改款均系其支付,涉案房屋中應有其份額,因其未提交任何證據(jù)予以證實,故對于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主張繼承涉案房屋12.5%的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十三條第一款、第十六條第二款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龔某2名下位于武漢市江岸區(qū)臺北街澎湖村13棟40單元3樓1號(房屋所有權證號:武房權證省直字第××號)的房屋由原告甘某1、甘某2各繼承并享有25%的份額;
二、駁回原告龔曉慧、龔某1、劉某、龔蕾全部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3,800元,訴訟保全費5,000元,郵寄送達費20元,共計18,820元由被告龔某2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魏平
人民陪審員 王國君
人民陪審員 羅文珍
書記員: 秦景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