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1,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梓,上海市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浦東新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XX,男,住上海市黃浦區(qū)。
原告王1訴被告王某2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10月1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1月27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1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梓、被告王某2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XX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1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以總房價人民幣440萬元為基數(shù)、向原告支付自2016年10月31日起至實際履約日止、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的逾期遷戶口的違約金(暫計至2018年7月24日1,390,400元);2.被告承擔訴訟費。訴訟過程中,原告變更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以總房價440萬元為基數(shù)、向原告支付自2016年11月30日起至實際履行日止、按每日萬分之五計算的逾期遷戶口的違約金。事實和理由:2016年9月,原、被告簽訂了《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qū)永泰路XXX弄XXX號XXX室房屋(以下至判決主文前簡稱系爭房屋),總價440萬元,還約定了戶口遷出事宜等。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支付房款,并辦理了過戶手續(xù),但被告遲遲未將戶口遷出,故原告要求判如所請。
被告王某2辯稱,其未遷出戶口,未給原告造成實際損失;被告愿意以尾款5萬元抵作違約金;原告提出的違約金過高請求依法調整,被告返租系爭房屋至2018年6月,故不同意原告訴求。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6年9月,原、被告簽訂了關于買賣系爭房屋的《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約定房屋總價440萬元等。同年9月30日,原告王1(買受方、乙方)與被告王某2(出賣人、甲方)簽訂了《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購買系爭房屋,總價300萬元,2016年11月30日前過戶等。該合同《補充條款(一)》第2項約定:“若該房地產上有戶口,則甲方應于簽訂本合同并申請辦理公證手續(xù)(若有)后60日內,向相關公安機關辦理完畢原有戶口遷出手續(xù)。否則,每逾期一日,應按照本合同約定的總房價款的萬分之五向乙方支付違約金,直至原戶口遷出時止。”合同簽訂后,原告按約支付購房款435萬元,尚有尾款5萬元未支付。2016年12月7日,系爭房屋過戶登記在原告名下。截止2018年10月26日,被告戶口在系爭房屋內。
上述事實,由《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上海市房地產買賣合同》、房地產權證、收據(jù)、戶籍資料、庭審筆錄等經庭審質證的證據(jù)證實。
本院認為,原、被告就系爭房屋簽訂的《房地產買賣居間協(xié)議》、《房地產買賣合同》,系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禁止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雙方均應遵照執(zhí)行?,F(xiàn)被告的戶口在系爭房屋內,未能在合同約定的期限內遷出,顯屬違約,應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對于違約金的計算標準,原告主張按照房屋總價的日萬分之五計算,被告則認為若法院認定其存在違約,違約金的計算標準過高,要求予以調低?,F(xiàn)原告未提供證據(jù)證明因被告未能遷出戶口給其造成的實際損失,被告亦提出違約金過高要求依法調整,故本院兼顧合同履行情況、當事人過錯程度等酌情將違約金調整為按照每日100元的標準自被告違約之日即2016年11月30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生效日止。被告愿意以房屋尾款5萬元相抵,自可在執(zhí)行中相抵。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王某2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向原告王1支付逾期遷出戶口的違約金(自2016年11月30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生效日止按照每日100元的標準計算)。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7,313元,減半收取計8,656.50元(原告王1已預交),由原告王1負擔7,746.50元,由被告王某2負擔91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提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姚利偉
書記員:沈??潔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