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鹽山縣。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亞男,河北石云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鹽山縣支行。地址鹽山縣城龍海路50號。
法定代表人田樹新,任該行行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剛,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鹽山縣。任該行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申華祿,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青縣。任該行員工。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中國農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鹽山縣支行(以下簡稱農行鹽山支行)借記卡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8月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劉亞男、被告農行鹽山支行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剛、申華祿均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請求判令被告返還原告被盜刷的銀行存款本金55496元及利息,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自2015年8月2日起至實際償還之日止。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4年,原告王某某在被告處辦理了銀聯(lián)金卡一張,卡號為62×××61,并開通了存取款短信通知業(yè)務。截止2015年8月2日,該卡先后多次被他人無故盜刷,存款9萬余元被他人盜取。原告于2015年8月15日在被告處辦理業(yè)務時發(fā)現(xiàn)銀行卡存款被盜,但期間沒并未收到任何信息提示。原告先后找到被告協(xié)商、向銀監(jiān)會投訴此事并報警。后經多方努力,追回部分被盜存款,現(xiàn)剩余存款55496元未追回。原告認為,原被告之間形成了合法有效的儲蓄合同關系,被告對原告的存取款及個人信息有安全保障義務,所以對于原告的以上損失依法應由被告進行賠償。
本院認為,原告在被告處辦理銀行卡,雙方之間建立儲蓄存款合同關系,原告同時辦理了網上銀行業(yè)務,原告銀行卡的交易方式為通過網絡在線平臺使用銀聯(lián)在線快捷支付,該交易方式屬于無卡自動消費,支付時無需提供銀行卡,通過手機及電腦均可操作。原告卡內支出的55496元并非通過銀行窗口或者柜員機支取的現(xiàn)金,也非他人利用銀行技術的漏洞復制原告銀行卡進行的消費,原告應舉證證明其卡內支出的55496元并非自己一方通過個人電腦或手機進行的操作,被告已向原告139××××3887的手機號碼發(fā)送過尾號為3461的銀行卡交易提示信息,即已盡到合同短信提示義務,由于原告未能提交證據證實被告在履行儲蓄合同中有過錯,故對其要求被告承擔賠償責任之主張,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原告王某某主張被告返還被盜刷的銀行存款本金55496元及利息之主張,本院不予支持。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1187元,由原告王某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滄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劉 曉
書記員:劉立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