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定州市西城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潤蘭,定州市東方法律事務所法律工作者。
被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邢臺市橋東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杜光磊,河北杜新月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陳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1月22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于2018年3月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馮潤蘭、被告陳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杜光磊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一、依法判令被告立即償還借款370萬元及利息;二、案件受理等費用由被告負擔。事實與理由:自2016年9月22日開始,被告陸續(xù)滾動向原告借款,并約定了利息。原告通過向被告銀行賬戶或被告指定的銀行賬戶匯款的方式給付借款,截至2017年3月14日,累計給付借款金額539萬元。該借款被告累計償還169萬元,余款370萬元及利息雖經(jīng)原告多次催要,被告拒不給付。
陳某辯稱,原告僅有4.5萬元轉(zhuǎn)賬記錄而立案,立案程序不合法;原、被告之間不存在民間借貸法律關系,原告與董成龍之間簽訂有借款協(xié)議,存在借貸關系,故應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自2016年9月22日至2017年3月14日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給被告陳某394萬元,2016年10月31日原告應陳某要求向其提供的石磊帳戶轉(zhuǎn)款65萬元,2017年1月10日陳某持原告銀行卡刷取10萬元,2017年1月13日、2月14日應陳某要求向其提供的董鋮龍帳戶分別轉(zhuǎn)款50萬元、20萬元,以上共計539萬元。原告自認自2016年9月30日之后被告共還款3291540元,其中含本金169萬元,利息1601540元。被告認為以上借款是原告與案外人董鋮龍之間的借貸關系,案外人董鋮龍委托被告陳某代為向原告償還借款共計為3419110元,不存在利息。
原告向本院提交證據(jù)有:1、三段電話錄音,證明原、被告之間借款關系及數(shù)額;2、2016年9月22日至2017年5月19日原告銀行交易明細,證明原告向被告轉(zhuǎn)帳的事實。
被告對以上證據(jù)質(zhì)證認為,錄音不能證明借款關系成立,原告打給被告的錢均在第一時間轉(zhuǎn)給案外人董鋮龍。
被告向本院提交證據(jù)有:1、2015年5月7日至2017年4月28日陳某銀行交易明細,證明原告轉(zhuǎn)給陳某的款均于當日轉(zhuǎn)給董鋮龍;2、原告與董鋮龍簽訂的借款合同,證明原告與董鋮龍之間存在民間借貸關系,原、被告之間不存在借貸關系。
原告對以上證據(jù)質(zhì)證認為,原告提交的電話錄音能證明被告向原告借錢,賬號是被告提供,與董鋮龍的借款合同是陳某讓原告簽的,原告與董鋮龍并不認識,沒有實際履行。
本院認為,原、被告之間雖然未簽訂書面借款合同,但雙方多次電話錄音內(nèi)容及銀行交易明細相互印證,能夠證實原、被告之間存在借款關系,被告在電話中認可借款數(shù)額為539萬元,其中亦包含轉(zhuǎn)帳至石磊帳戶的65萬元和董鋮龍帳戶的70萬元,故本院予以認定。被告抗辯稱原告轉(zhuǎn)帳的錢當日就轉(zhuǎn)給案外人,所以原、被告之間沒有借貸關系,并以原告與董鋮龍間的借款合同加以證明,然被告的陳述與其在電話錄音中的說法矛盾,從證據(jù)形成環(huán)境及時間等因素考慮,電話錄音形成在訴訟之前雙方關系尚未僵持,故更能客觀反映事實真相。況且原告與董鋮龍間是否存在借款關系并不影響原、被告之間借款關系的形成,故對于被告的抗辯理由不予采信。自2016年9月30日后被告還款數(shù)額,雙方主張不一致,被告主張還款3419110元,其中包含2016年9月30日之前多筆,之后數(shù)額遠遠低于原告主張還款3291540元,故以原告自認數(shù)額為準。原告稱還款數(shù)額中包括利息的說法,被告不認可,原告亦無證據(jù)證明,不予采信,應認定為償還的借款本金。綜上,被告借原告款539萬元,扣除已還3291540元,尚欠2098460元,被告應當償還。原告主張利息請求,因雙方?jīng)]有約定借期,可自2017年11月22日原告起訴被告主張權利之日起,按年利率6%支付資金占用期間利息。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第二百一十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八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陳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王某某借款2098460元及利息自2017年11月23日起按年利率6%計算至履行完畢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6400元,由原告負擔18200元,被告負擔182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保定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盧利民
人民陪審員 劉思夢
人民陪審員 邢軍帥
書記員: 張婷
你的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表示必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