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付,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利川市。委托訴訟代理人:朱耀普,湖北利佳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陳果,湖北利佳律師事務所實習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利川市。法定代理人:陳某(系王某之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利川市。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勝江,湖北宏濟律師事務所律師。原審原告:王永和,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利川市。原審被告:高宗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利川市。
王某付上訴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本案訴訟費由王某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審認定事實錯誤。王某的《出生醫(yī)學證明》檔案材料中王永松的身份證和簽名不真實,故王某的出生醫(yī)學證明系偽造,公安機關根據(jù)醫(yī)學證明出具的戶籍信息沒有證明力,無法證明其與王永松是父女關系;《出生醫(yī)學證明》中王某的“廷”字被手寫改為“延”,該《出生醫(yī)學證明》不真實。王某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法應予維持。高宗成述稱,現(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實王某與王永松有血親關系。王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請求判令王某付、高宗成共同返還領取王永松(王某之父)死亡賠償金等共計850000元;訴訟費由王某付、高宗成承擔。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4年10月8日,利川市柏楊壩鎮(zhèn)柏林村五組村民王永松在河北省××××莊村順風嶺鐵礦一分礦上班時因鐵礦石垮塌而死亡。事件發(fā)生后,鐵礦負責人通知家屬處理善后事宜,陳某、王某、王某付、高宗成、付漢江、付志海、張孝平七人先后前往河北事故發(fā)生地與礦方協(xié)商賠償事宜。經與礦方協(xié)商,雙方同意由礦方向家屬賠償人民幣850000元,但案涉賠償協(xié)議并未具體列明賠償項目。達成賠償協(xié)議后,家屬方由王某付、高宗成簽字,王某付領取現(xiàn)金50000元,余下800000元由礦方通過銀行轉賬至王某付卡上,至今該款由王某付占有。因對該賠償款分配產生爭議,王某訴至法院,提出如前訴訟請求。一審庭審中,王永和明確表示放棄要求王某付返還其應分得份額。一審另查明,劉昌元夫婦生育了兒子王永松,劉昌元之夫早已病故。王永松與王永和系同父異母的兄弟關系。王某付系王永和之子。劉昌元于2016年2月9日去世。王永松生前與陳某存在同居關系,雙方于xxxx年xx月xx日出生育一女王某。案涉賠償協(xié)議并無具體賠償項目。庭審中雙方針對死者王永松善后事宜必要開支存在分歧,王某付主張共花費250000元,但未提交證據(jù)證明,王某僅認可開支了50000元。一審法院認為,因他人沒有法律根據(jù),取得不當利益,受損失的人有權請求其返還不當利益。同時,職工在因工死亡后,其家屬與用工單位達成的死亡賠償協(xié)議所涉死亡賠償金的具體分配,應先扣除喪葬費等必要支出,余下數(shù)額應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相關規(guī)定進行處理。關于王某對涉案款項的請求權問題。王某系死者王永松之女,為此其提交了村委會證明、出生醫(yī)學證明和戶籍登記材料,上述證明材料能充分證實其與死者之間的父女關系。王某付、高宗成主張王某補辦出生醫(yī)學證明及補報往年出生,故真實性存疑,但未提交證據(jù)予以證實,因此對該主張不予采納。王某作為王永松直系近親,對其父因工死亡后用人單位賠付的死亡賠償款項應當享有相應的請求權。關于王永和對涉案款項有無請求權的問題。劉昌元作為死者王永松的直接供養(yǎng)親屬,對其子死亡后的死亡賠償金當然有請求分割的權利,但因劉昌元在審理中還未通知其參加訴訟就已經去世,故與劉昌元存在繼母子關系的王永和自然享有相應的請求權。關于家屬方面處理死者王永松善后事宜及喪葬的必要開支數(shù)額。王某付主張共花費250000元,王某則僅認可50000元屬必要開支,因雙方分歧過大,且均未提交必要證據(jù)證實實際開支。綜合本案分析,王某付既然參與賠償協(xié)商事宜并占有涉案850000元賠償款,死者善后及喪葬事宜實際開支的具體項目及數(shù)額其應明確知曉,但從其庭審陳述及其所主張各分項支出來看,250000元的高額支出顯然與常理不符,且該數(shù)額亦與當下文明節(jié)儉、喪事簡辦之倡議相悖,對此王某付應承擔必要的舉證責任。但其僅有當庭陳述,并未提交其他證據(jù)佐證,故對該主張不予采納。對王某主張的50000元實際開支,參照事發(fā)當年的喪葬費標準以及家屬理賠必要支出計算,該主張較為合理,依法予以采納。關于王某應分得的涉案賠償款850000元中的份額,應先予扣除必要支出50000元,余額800000元參照我國繼承法分配。本案中死者王永松生前被扶養(yǎng)人為其母劉昌元和其女王某,二人作為其第一順序繼承人,應當享有平均分割之權利,因此王某及案外人劉昌元應各分得該筆款項中的400000元。由于劉昌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死亡,其應分得份額應由其繼子王永和享有。庭審中王永和明確表示不要求其子王某付返還,對此尊重當事人意見,依法不予處理。高宗成雖自認其收到王某付給付的20000元報酬,但該筆款項的支付與本案分屬不同法律關系,因此對王某要求高宗成共同返還涉案款項的訴請不予支持。據(jù)此,王某付負有返還王某因王永松死亡所獲得的賠償款中的400000元之義務。2017年12月4日,王某付的委托代理人朱耀普申請律師調查令,因該申請不符合我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十九條之規(guī)定,故不予開具律師調查令。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一百二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五條、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二款、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第九十一條,并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三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王某付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返還其占有的王永松死亡賠償款人民幣850000元中的400000元給王某;二、高宗成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三、駁回王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2300元,由王某負擔6150元,王某付負擔6150元。本院二審期間,王某付提交了一組新證據(jù),即王某出生醫(yī)學證明檔案資料。擬證明王某出生醫(yī)學證明檔案資料中王永松的居民身份證和簽名系偽造。王某質證認為出生醫(yī)學證明是2015年補辦,村委會和派出所出具的證明材料真實,王某付提交的證據(jù)不能否認王某與王永松之間的父女關系。本院認為,王某向法院提交的戶籍證明和出生證明是有權單位出具的證明文件,王某付二審中提交的前述證據(jù)不能推翻戶籍證明和出生證明的真實性,故對該份證據(jù)材料不予采信。經審理查明,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本院認為,本案的二審的爭議焦點為王某對王永松的死亡賠償金是否具有請求權。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九十一條的規(guī)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該對產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一審中,王某為證明其與王永松之間的父女關系,向法院提交了村委會證明、出生醫(yī)學證明和戶籍登記材料。王某付上訴稱王某《出生醫(yī)學證明》檔案材料中王永松的簽名和身份證系偽造,但其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推翻《出生醫(yī)學證明》的內容。《出生醫(yī)學證明》系有權單位出具,其證明力大于其他書證,能證實王某與死者之間的父女關系。一審法院結合村委會證明和公安機關戶籍登記資料認定王某與王永松系父女關系并無不當。另,關于《出生醫(yī)學證明》上王某的“廷”字被改為“延”的問題,王某在庭審中已作出了合理解釋。因此,王某作為王永松第一順序繼承人,應當享有與案外人劉昌元平均分割王永松死亡賠償款的權利,一審法院判決王某付向王某返還其占有的王永松死亡賠償款人民幣400000元并無不當。綜上,王某付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上訴人王某付因與被上訴人王某,原審原告王永和,原審被告高宗成不當?shù)美m紛一案,不服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法院(2015)鄂利川民初字第0340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4月1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二審案件受理費7300元,由上訴人王某付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