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公民身份號碼:×××。上訴人(原審被告):趙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河北省,公民身份號碼:×××。二上訴人委托訴訟代理人:吳秀萍,河北吳秀萍律師事務所律師。上訴人(原審被告):秦皇島孚萬得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統(tǒng)一社會信用代碼:×××。法定代表人:王占豐,總經(jīng)理。委托訴訟代理人:呂靜然,河北渤海明達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董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業(yè),住河北省,公民身份號碼:×××。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連東,河北德圣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某某、趙某、秦皇島孚萬得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孚萬得公司)因與被上訴人董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秦皇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391民初1068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8年1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王某某、趙某、孚萬得公司上訴請求:1、依法撤銷原判,并判決駁回董某某一審中的訴訟請求;2、訴訟費用由董某某承擔。事實和理由:一、兩次一審法院均依據(jù)矛盾的事實認定150萬元借款合同是雙方對賬的結果,從而判定上訴人償還,此認定缺乏事實依據(jù)。(一)董某某原始的起訴狀中明確雙方存在兩種法律關系,就像判決書第二頁表述的,自2011年5月存在借款關系,董某某向王某某出借1200萬元,2012年至2015年6月23日雙方還存在有償擔保合同關系。兩個法律關系歸結一起,2015年6月23日,經(jīng)對賬,王某某欠董某某本金150萬,雙方再次簽訂借款合同。董某某的起訴狀表明,雙方兩個法律關系終結,王某某與董某某的關系只剩下150萬元本金和85萬元的利息沒還,不存在未清結的法律關系,也不存在2015年6月23日新借債務的關系。所以,150萬元本金是原始的借貸和擔保終結的對賬結果,還是王某某主張的為2015年5月7日以后倒貸做的準備,需要靠雙方對賬佐證。(二)第一次一審,在董某某沒有提供原始的對賬單的情況下,法院采信了150萬元是對賬結果的命題,判決王某某償還借款本金。第一次二審期間王某某出具了詳細的對賬單,證明王某某不但不欠150萬元本金,同時還多付出了200多萬元??梢?,欠150萬元本金的事實根本不存在。但第二次一審判決卻又將沒有合同依據(jù)的2014年至2015年的擔保關系強加入結賬之中,目的是證明欠款150萬元的事實存在。(三)有償擔保是合同關系。2012年至2014年擔保合同存在,擔保費用560萬,明確、固定,王某某已付清。此法律關系清楚明確,雙方不存在結賬的糾紛。2014年至2015年雙方?jīng)]有合同關系,擔保的費用不是法定義務,是約定義務。沒有合同就沒有索要的依據(jù),更無索要的標準,更不允許法院推定。由此,一審法院推定應比照以前的合同支付費用,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以上可以看出,董某某所述的”150萬元借款合同是雙方對賬結果產(chǎn)生的”結論無證據(jù)佐證,不能成立,實際此150萬元借款是為了2015年5月以后倒貸有償擔保后義務準備。二、一審法院適用法律錯誤。(一)借款合同不同于欠條,借款合同需要附打款憑證。既然董某某起訴時承認是借貸和擔保兩個法律關系,是對賬產(chǎn)生的150萬元債務形成的借款合同,那么根據(jù)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董某某應拿出如何對賬、怎么結算出150萬本金的客觀依據(jù)。沒有客觀準確的依據(jù)不能認定150萬元是對賬的結果。(二)第一次二審期間,為了證明雙方?jīng)]有對過賬,更沒有150萬元對賬結果,王某某出示了原始的賬目,對賬的結果不但不欠董某某的錢,還多給其200多萬元。董某某自己舉不出證,在我們舉出的賬目上增加了利息,另有一套計算方法。但無論如何均證明雙方?jīng)]有對過賬,更沒有150萬元的結果,法院如何采信150萬元是對賬結果這一結論的?(三)2014年至2015年雙方?jīng)]有擔保合同,一審法院認為應按相應的比例給其費用,按什么比例給,如何又能得出恰好的150萬元結論?此推論的法律依據(jù)是什么?(四)法院如何評論2015年6月23日同一天簽訂了150萬元借條、70萬元欠條,簽訂了一份合作協(xié)議的行為?如果均是欠款,為何不一并寫在70萬元欠條中,為何另寫一份借款合同?這明顯不符合慣例,法院如何評價?有如此多的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認定,有如此多的不合慣例的不解,一審法院做出生硬的結論,沒有法律依據(jù)。三、上訴人的證據(jù)和合理說明,應被采信和確認。(一)關于150萬元借款合同和欠條的來源,是為了新的貸款擔保,我方有新證據(jù)可以證明。150萬元的借款合同簽署于2015年6月23日,王某某完全是為了讓董某某提供擔保物成功貸款而答應給付董某某的擔保費。在簽署完此借款合同的第二天,董某某曾經(jīng)配合王某某到擬發(fā)放貸款單位簽署愿意擔保的文件。但董某某出爾反爾,又屢次提出要求讓王某某出具欠條給其好處,最終還是沒有配合王某某進行貸款。因董某某沒有提供擔保物,導致王某某貸款失敗。這就是150萬借款合同和欠條的產(chǎn)生原因。(二)關于上訴人貸款和董某某提供擔保物的情況。曾經(jīng),王某某拿出50萬元給董某某的房子辦理房屋所有權證書,所以董某某拿房子給上訴人貸款作擔保。雙方于2012年2月29日簽訂抵押擔保協(xié)議,協(xié)議期間為兩年,貸款2500萬元,每月25萬元的擔保費。此擔保協(xié)議到2014年2月19日擔保費全部付清,已經(jīng)完全履行完畢。而到下一期擔保時,2014年5月,因董某某財產(chǎn)被查封的原因,導致?lián)?shù)額變成1900萬元,給王某某造成了700萬元的損失,所以雙方約定不再支付有償擔保費,也沒有簽訂擔保協(xié)議。2015年5月,該1900萬元貸款到期,為了能夠繼續(xù)貸款,雙方于2015年6月23日達成合作協(xié)議,商定由董某某繼續(xù)提供擔保,擔保費每月13萬元,合作期限是2015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6日。但是,自達成合作意向后,董某某就一直不予配合,且多次提高價碼。為了能夠成功貸款,王某某無奈又為董某某出具了借款合同和欠條等。但最終,仍未貸款成功。綜上所述,董某某不僅對于訴請金額多次變更,更是故意混淆法律關系,將事實和證據(jù)攪亂,董某某的這種嚴重不誠信行為,不僅擾亂視聽,更是涉嫌虛假訴訟。導致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嚴重侵犯了王某某的合法權益。請二審法院認真查明事實,支持上訴人的上訴請求。董某某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一、關于150萬元借款協(xié)議一審法院認定是正確的,王某某自2011年起就從董某某處陸續(xù)借錢,雙方發(fā)生多筆賬目往來。2015年6月23日王某某給董某某寫下了借款協(xié)議,該協(xié)議是對以前欠款的確認。并不是王某某所主張的,這份借款協(xié)議因沒有轉(zhuǎn)賬憑證而沒有履行。2015年6月23日王某某給董某某寫下了借款協(xié)議,是符合借貸關系交易慣例的。假設雙方以前沒有借貸關系,但就存在這150萬元的借款協(xié)議,法院在審查時需考慮轉(zhuǎn)賬憑證。本案中雙方發(fā)生多筆借款還款還息關系,最終以借款協(xié)議來確認以前的欠款事實,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況且董某某在一審中已經(jīng)說明了150萬元的由來。王某某在上訴狀中又主張150萬元借款協(xié)議是為2015年5月7日以后倒貸有償擔保做準備的,這種觀點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如果這150萬元是2015年5月7日以后的有償擔保費,不可能寫成借款協(xié)議。況且雙方在2015年5月7日后有一份擔保協(xié)議,該擔保協(xié)議中沒有關于這150萬元的內(nèi)容。王某某的說法前后矛盾。二、王某某稱2014年5月至2015年7月1900萬元貸款擔保是無償?shù)?,原因是原有償擔保?500萬元數(shù)額,2014年5月董某某的房產(chǎn)價值減少,還剩1900萬元價值,給王某某造成了700萬元損失,所以是無償?shù)?。這種觀點純屬無稽之談,董某某認為本人為王某某在信用社貸款提供自己的房產(chǎn)進行抵押,風險巨大,一旦王某某不能按期還款,董某某價值上千萬元的房產(chǎn)就會被拍賣,董某某與王某某之間沒有特定的親屬關系,沒有義務也沒有理由為王某某提供無償?shù)膿?。雙方的擔保關系分三次:第一次2012年2月28日至2014年5月6日數(shù)額為2500萬元(王某某承認是有償?shù)模诙?014年5月8日至2015年7月9日數(shù)額為1900萬元(王某某不承認是有償?shù)模?,第三?015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6日數(shù)額為1900萬元(王某某也承認是有償?shù)?,但該協(xié)議因王某某沒有提供反擔保沒有履行)。王某某之所以不承認2014年5月8日至2015年7月9日中間這次數(shù)額為1900萬元的擔保是有償?shù)?,其目的就是用已支付的這1900萬元擔保費來混淆雙方借款還款的賬目往來。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王某某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秦皇島孚萬得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作為法人,應當預見到自己簽字蓋章行為的法律后果,其簽字蓋章行為是真實有效的,請求二審法院維持原判。董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三被告給付借款本金150萬元及150萬元10個月的利息37.5萬元;2.判令三被告給付借款利息85萬元,以上共計272.5萬元;3.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董某某在一審法院重審時增加訴訟請求:1.增加第一項訴訟請求中本金150萬元的利息,請求利息自2015年6月23日起計算至給付之日止;2.增加第二項訴訟請求中的利息為1809066元;3.增加律師費132363.64元。一審法院認定事實:王某某、趙某系夫妻關系,該二人自2011年5月至2012年9月繼續(xù)從董某某處借款累計1220萬元,其中2011年5月19日原告轉(zhuǎn)賬給趙某80萬元、2011年5月20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70萬元、2011年6月8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220萬元、2011年12月17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300萬元、2012年3月5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300萬元、2012年4月1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100萬元、2012年6月26日董某某轉(zhuǎn)賬給趙某10萬元、2012年9月28日董某某借給趙某102萬元、轉(zhuǎn)賬給王某某38萬元。另外,董某某以自有房產(chǎn)作抵押,為趙某擔任法定代表人的秦皇島孚萬得機械施工有限公司從撫寧農(nóng)村信用聯(lián)社股份有限公司貸款提供有償擔保,2012年2月28日至2014年5月6日貸款額累計2600萬元,王某某同意支付給董某某擔保費560萬元;2014年5月8日至2015年5月7日貸款額累計1900萬元,王某某按相應比例向董某某支付擔保費。董某某與王某某經(jīng)過對賬,王某某尚欠董某某借款本金150萬元及利息115萬元,雙方遂于2015年6月23日簽訂《借款合同》,合同約定:借款金額為150萬元,借款日期2014年11月2日,借款利息為每月2.5%,孚萬得公司為上述借款提供抵押擔保,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保證期間為自借款之日起至借款到期后兩年。同日,王某某、孚萬得公司為董某某出具了承認欠付董某某利息70萬元的《欠款承諾》,王某某承諾有資金收回時第一時間歸還董某某欠款70萬元,孚萬得公司承諾用公司名下資產(chǎn)對欠款提供抵押擔保。同日,董某某與王某某、孚萬得公司(擔保人)簽訂《合作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在2014年5月7日因王某某名下或王某某實際控制的企業(yè)(含秦皇島孚萬得機械施工公司)正常經(jīng)營需要流動資金,特向銀行貸款需要抵押物,由董某某提供名下財產(chǎn)作為抵押物幫助王某某或王某某指定的公司從撫寧聯(lián)社貸款1900萬元,該筆貸款由王某某控制的公司使用,現(xiàn)該貸款已到期,故達成合作協(xié)議,合作期限自2015年5月7日至2018年5月6日;王某某以貸款撥付到賬為準,每整月向董某某支付13萬元的利息;王某某和擔保人孚萬得公司承諾以王某某和孚萬得公司名下資金為此筆貸款向董某某做抵押反擔保,保證董某某資金安全。2015年7月,王某某、被告孚萬得公司為董某某出具了承認欠付董某某利息15萬元的《欠款承諾》,王某某承諾有資金收回時第一時間歸還董某某欠款15萬元,孚萬得公司承諾用公司名下資產(chǎn)對欠款提供抵押擔保。之后,雙方未按照合作協(xié)議履行。至董某某起訴。一審法院判決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應受法律保護。本案中:1、關于董某某與王某某之間的借貸關系是否存在問題。王某某、趙某夫妻與董某某存在長期大額的經(jīng)濟往來,王某某與董某某經(jīng)對賬,對未償還的本金150萬元作為新的借款數(shù)額并重新達成借款協(xié)議,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多筆借款直接打到趙某的賬戶,趙某對該債務應知情,且該債務存續(xù)在王某某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故王某某、趙某夫妻應共同承擔還款責任;雙方在2015年6月23日借款協(xié)議中約定的月利率2.5%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標準,應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月利率2%予以支持;借款協(xié)議的達成時間為2015年6月23日,故利息應從協(xié)議達成時起開始計算。王某某承諾的欠款利息是對雙方債權債務的確認,王某某、趙某夫妻亦應共同承諾清償責任。又董某某為王某某提供有償擔保且擔保費用并已支付。王某某就此混淆董某某、王某某之間的債權債務,抗辯理由不予采信。2、關于孚萬得公司是否承擔擔保責任問題。孚萬得公司在王某某與董某某簽訂的《借款合同》中作為擔保人,約定承擔連帶保證責任,董某某的起訴未超過保證期間,故孚萬得公司對借款合同中約定的擔保債務應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其承擔清償責任后,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其有權行使追償權。在王某某為董某某出具的兩份《欠款承諾》中,孚萬得公司雖然作為抵押擔保人,但之后并未明確抵押物的范圍并進行相應的抵押登記,故孚萬得公司對欠款承諾中所涉?zhèn)鶆詹怀袚盅簱X熑?。因董某某與王某某并未簽訂書面協(xié)議約定實現(xiàn)債權的費用如何負擔,故董某某訴請律師費于法無據(jù),不予支持。董某某追加的其他訴求理據(jù)不足,不予支持。判決:一、王某某、趙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共同償還董某某欠款150萬元及利息,利息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5年6月23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二、王某某、趙某于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共同償還董某某欠款利息85萬元;三、孚萬得公司對上列第一項欠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四、孚萬得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有權向王某某、趙某追償;五、駁回董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34330元,訴訟保全費5000元,合計39330元,由董某某負擔5730元(已交納),王某某、趙某共同負擔33600元,于判決生效后七日內(nèi)交納。本院審理過程中,王某某、趙某圍繞爭議焦點提供如下新證據(jù):證據(jù)一、兩份借款合同,一份是2011年5月20日至2012年5月19日董某某和趙某簽訂的150萬元借款的合同,證明借款的利息月息是2分。第二份是董某某和趙某簽訂的300萬元借款合同,借款期限2012年3月5日-2013年3月4日,證明借款的月息是2分。證據(jù)一沒有原件,是因為雙方借貸履行完畢之后原件雙方已經(jīng)全部銷毀,我們從別的檔案里找到的復印件;證據(jù)二、王某某向農(nóng)村信用社貸款申請書、從信用社調(diào)取的董某某2015年6月24日去信用社簽訂擔保書的簽字的照片、抵押物清單,證明董某某有10套房屋用于給王某某抵押擔保,這就是簽訂150萬元的借款合同還有70萬元的利息的欠據(jù)及簽訂原因。證據(jù)二的原件可以去信用社調(diào)取。董某某質(zhì)證稱,對復印件的證據(jù)、不予認可,對證據(jù)的三性均不認可。董某某方在本案發(fā)回重審,一審期間向原法院提交了一份借款合同,該借款合同雙方約定的利息是3分,均有董某某、趙某、王某某簽字按手印的原件予以佐證。從提交的照片來看,這個不是信用社,很顯然是一個辦公室的辦公桌上,還有茶具,屬于在茶臺上拍照,2015年6月24日這次擔保,董某某在答辯狀中闡述的第三次擔保,雙方確實簽訂了有償擔保協(xié)議,沒有履行的原因的雙方在擔保協(xié)議中約定王某某要給董某某提供相應的財產(chǎn)進行反擔保,因王某某沒有提供反擔保財產(chǎn)所以該有償擔保協(xié)議沒有實際履行。孚萬得公司質(zhì)證稱,對上述二份證據(jù)認可。本院對一審查明的其他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債務應當清償。本院審理過程中,董某某主張2015年6月23日簽訂的150萬元《借款合同》中借款150萬元的構成為以前未清償?shù)慕杩畹箵?jù)而來,具體為2012年6月26日借款10萬元、2012年9月29日借款140萬元,合計150萬元。董某某主張《欠款承諾》系雙方多筆民間借貸清算后尚欠的利息總額。王某某主張《借款合同》及《欠款承諾》均系2015年6月23日《合作協(xié)議》所約定的擔保費用。由于雙方同時期有數(shù)筆民間借貸,且摻雜有償擔保關系,對每筆借款的還款日期及借款利率,雙方說法不一。擔保費如何給付、給付多少,雙方也有分歧。王某某基于多筆借款及擔保關系,歸還過多筆款項,尤其是在2012年9月29日之后,王某某分多筆給付董某某1300多萬元。雙方并未約定王某某所歸還款項的性質(zhì),根據(jù)還款記錄亦無法確定所歸還款項的性質(zhì)。根據(jù)目前證據(jù),無法確定2012年6月26日借款10萬元及2012年9月29日借款140萬元本金是否還清、《欠款承諾》中85萬元系多筆民間借貸清算后尚欠的利息總額還是約定的擔保費用。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一條的相關規(guī)定,主張法律關系存在的當事人,應當對產(chǎn)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本案雙方2015年6月23日簽訂的150萬元《借款合同》,從形式上看,系雙方關于民間借貸的合意。本案雙方并未基于該借款合同發(fā)生給付借款的事實,按照自然人之間借貸系實踐性合同的規(guī)定,該《借款合同》未發(fā)生法律效力。董某某主張該150萬元系之前民間借貸未歸還的本金,應當對產(chǎn)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F(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該150萬元系之前民間借貸未歸還的本金,應由董某某承擔不利后果,即應對董某某關于給付150萬元借款及其利息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一審法院判決支持董某某該項訴訟請求,有所不當,本院予以糾正。本案雙方《欠款承諾》從形式上看,系欠款憑證,是雙方對欠款事實的確認。由于兩份《欠款承諾》均載明系欠利息,鑒于雙方在擔保協(xié)議中對擔保費用均表述為”擔保費用”,故《欠款承諾》從用語習慣上看,并不是擔保費用之約定,而是雙方對民間借貸所欠利息事實的確認?,F(xiàn)王某某主張該《欠款承諾》系約定的擔保費用,應當對產(chǎn)生該法律關系的基本事實承擔舉證證明責任?,F(xiàn)有證據(jù)無法證明該《欠款承諾》系約定的擔保費用,應由王某某承擔不利后果,即應判令王某某承擔給付相關利息的民事責任。董某某主張,2015年6月23日經(jīng)清算,共欠115萬元利息,約定簽訂70萬元《欠款承諾》當日再給付45萬元,實際上僅于當日給付15萬元,7月23日給付的15萬元系之前1900萬元的擔保費用。鑒于董某某就其上述主張并未提供充分證據(jù)予以證明,應認定2015年6月23日簽訂70萬元《欠款承諾》后王某某于當日給付的15萬元,系歸還該70萬元的欠息。2015年7月簽訂15萬元《欠款承諾》后、王某某于2015年7月23日給付的15萬元,也系歸還的欠息。故王某某應承擔給付55萬元欠息的責任。一審法院判令王某某、趙某償還欠款利息85萬元,認定事實不清,應予糾正。綜上,王某某、趙某、孚萬得公司上訴部分主張理據(jù)充分,本院予以支持。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部分不清,處理結果有所不妥,應予糾正。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三)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維持秦皇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391民初1068號民事判決第五項,即:”駁回原告董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二、撤銷秦皇島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7)冀0391民初1068號第一項、第二項、第三項、第四項,即:”被告王某某、趙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共同償還原告董某某欠款150萬元及利息,利息按照年利率24%計算自2015年6月23日起至履行完畢之日止”、”被告王某某、趙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共同償還原告董某某欠款利息85萬元”、”被告秦皇島孚萬得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對上列第一項欠款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被告秦皇島孚萬得房地產(chǎn)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連帶清償責任后,有權向被告王某某、趙某追償”;三、在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王某某、趙某償還董某某欠款利息人民幣55萬元。如果未按指定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34330元,訴訟保全費5000元,合計39330元,由董某某負擔8000元,王某某、趙某共同負擔3133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25600元,由董某某負擔5600元,王某某、趙某負擔20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nèi)交納。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書記員:潘珊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