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漢族,現住清河縣。委托代理人莊穎君,女。系原告王某某之妻。被告任某某,男,漢族,現住清河縣。委托代理人李越明,河北至尊律師事務所律師。被告任某某,男,漢族,現住清河縣。被告孫艷,女,漢族,現住清河縣。
原告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立即歸還借款本金52萬元整,利息按照月息1.6%計算從2015年4月1日起至實際償還日止(截至起訴日為22.46萬元)。2、判令被告立即歸還借款本金82萬元整,利息按照月息2%計算從2015年5月18日起至實際償還日止(截至起訴日為41.82萬元)。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2015年4月1日,被告向原告借款本金52萬元,被告簽訂了《臨時借款憑證》,約定借期到2016年4月1日,利息為一年到期本息62萬元,折合月息1.6%。2015年5月1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本金60萬元,2015年5月20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2萬元,兩筆借款情況在2015年5月18日被告簽訂了《臨時借款憑證》后都做了簽署標注。并約定利息按照月息2.8%計息。經原告催要,被告找多種借口拖延至今不付本息,故此訴至法院,請求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任某某辯稱,1、2015年4月1日的借款人民幣52萬元并非當日所借,而是對前期借款本息結算后將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債權憑證的數額。前期借款包括2015年1月1日借款本金20萬元、2015年1月3日借款本金3.2萬元、2015年1月13日借款本金5萬元、2015年2月4日借款本金1.8萬元、2015年3月9日借款本金20萬元,2015年4月1日經結算利息為2萬元后原告重新出具的借款本金人民幣52萬元的借據。2、答辯人己經累計付款本息807720元,付款順序為先付第一筆借款木息,再付第二筆借款本息、然后是第三筆借款本息,經核算第一筆2015年4月1日本金人民幣52萬元的借款已經付清。2015年4月1日的借款本金人民幣52萬元,月利率為1.6%,答辯人償還明細如下:2015年5月13日5.1萬元(本金39191元、利息11809元)、2015年6月13日3萬元(本金22307元、利息7693元)、2015年6月16日2萬元(本金19266元、利息734元)、2015年8月1日5萬元(本金39466元、利息10534元)、2015年9月28日2萬元(本金7840元、利息12160元)、2015年11月9日4120元和3.6萬元(本金31551元、利息8569元)、2015年12月17日6萬元(本金52802元、利息7198元)、2015年12月30日0.6萬元(本金3937元、利息2063元)、2016年2月1日1.06萬元(本金5418元、利息5182元)、2016年2月6日1萬元(木金9178元、利息822元)、2016年3月23日1萬元(本金2899元、利息7101元)、2016年5月31日5萬元(本金39662元、利息10338元)、?2016年6月25日I2萬元(本金116714元、利息3286元)、2016年6月27日10萬元(本金99931元、利息69元)、2016年6月30日3萬元(本金29952元、利息48元),以上款項合計支付本金520114元,利息結清。另2016年12月23日答辯人付款20萬元。2015年5月18日借款本金60萬元,自2015年5月18日至2015年8月19日口頭約定月利率I.6%,后2015年8月20日調整至月利率2.8%。2015年5月20日借款本金22萬元,自2015年5月20日至2015年10月I9日口頭約定月利率I.6%,后2015年10月20日調整至月利率2.8%。3、涉案三筆借款中借款人均為答辯人自己,2015年4月1日重新出具的借款本金52乃元的借據先前的借款關系也都是發(fā)生在答辯人和原告之間,2015年4月1日借據上被告任某某的簽名是見證人的身份,而不是借款人的身份,也不是擔保人。2015年5月18日和2015年5月20日發(fā)生的借貸關系也都是答辯人和原告之間發(fā)生的。被告任某某辯稱,2015年5月I8日和2015年5月20日的涉案款項答辯人沒有參與,答辯人并不知情,與答辯人無關。2015年4月1日的臨時借款憑證上的答辯人的簽名是基于和借款人的父子關系而簽訂的見證人身份的署名,該臨時借款憑證上寫的很清楚借款人為答辯人的父親任某某,且為唯一借款人,答辯人顯然不是借款人,同樣答辯人也不是擔保人。原告向答辯人主張權利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依法駁回原告對答辯人的訴訟請求。被告孫艷辯稱,涉案的款項答辯人均沒有參與,也不知情,與答辯人無關,答辯人不應當承擔義務。原告向答辯人主張權利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應當依法駁回原告對答辯人的訴訟請求。本院經審查認為,被告任某某向原告王某某等多人借款,用于對外發(fā)放貸款謀利,已經涉嫌經濟犯罪,本案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應駁回起訴。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一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二百零八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十一條之規(guī)定,裁定如下: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任某某、任某某、孫艷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0日立案后,依法進行審理。
駁回原告王某某的起訴。保全費5000元,由原告王某某擔負。如不服本裁定,可以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照對方當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