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劉某某
喬某
原告王某,居民身份號碼×××,現(xiàn)住哈爾濱市呼蘭區(qū)。
被告劉某某,居民身份號碼×××,現(xiàn)住吉林省松原市。
被告喬某,居民身份號碼×××。
原告王某訴被告劉某某、喬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3月21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4月15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
原告王某到庭參加訴訟,被告劉某某、被告喬某經(jīng)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告王某訴稱:被告劉某某、喬某因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zhuǎn),向原告借款人民幣190,000.00元,并出具借據(jù)一張,借據(jù)中約定:借款期限至2016年1月6日,到期一次性還清,如逾期不還,被告需每天按還款金額的千分之一支付違約金,并承擔律師費用及訴訟費用。
為保障如期還款,雙方還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一份。
然而借款到期后,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被告拒絕償還,原告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二被告償還借款190,000.00元及利息(按同期銀行貸款利率自2016年1月6日還款日計算至實際給付之日止),并承擔本案的一切訴訟費用。
被告劉某某未到庭參加訴訟亦未答辯,但其在詢問筆錄中稱:其與喬某系夫妻關系,因經(jīng)營需要分三次向原告借款共計19萬元并出具借據(jù)一份,借款事實喬某知情。
其與喬某欲將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錦繡松苑小區(qū)11-2號3單元302室房產(chǎn)抵押給原告并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一份,協(xié)議上其與妻喬某共同簽字,現(xiàn)其同意還款190,000.00元及利息,但手頭沒錢。
被告喬某未到庭參加訴訟亦未答辯,但其在詢問筆錄中稱:其與原告系朋友關系,與劉某某系夫妻關系,2015年因做生意需要資金周轉(zhuǎn)向原告借款190,000.00元,為讓原告放心,其與劉某某還與原告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一份,將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錦繡松苑小區(qū)11-2號3單元302室房產(chǎn)抵押給原告,現(xiàn)其同意還款190,000.00元及利息,但手頭沒錢。
原告為證明自己主張的事實,向本院提交被告劉某某于2015年12月6日出具的借據(jù)一份,意在證明借款事實的存在和借款金額。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具有客觀性、關聯(lián)性,且與二被告陳述相互印證,本院予以采信。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二被告系朋友關系,二被告系夫妻關系。
被告劉某某、喬某因做生意急需資金周轉(zhuǎn),陸續(xù)向原告借款共計人民幣190,000.00元(2015年12月6日前共計借款140,000.00元,2015年12月6日借款50,000.00元)。
二被告為向原告保證能如期還款,于2015年12月4日與原告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一份,約定以190,000.00元的價格將被告劉某某名下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錦繡松苑小區(qū)11-2號3單元302室的房產(chǎn)出售給原告。
2015年12月6日,劉某某向原告出具總借據(jù)一張,借據(jù)上確定借款金額為190,000.00元,還款時間至2016年1月6日,違約金按日千分之一的標準進行計算,同時還對訴訟管轄法院(呼蘭區(qū)人民法院)、訴訟費用、律師費等各項費用進行了約定。
履行期限界滿后,原告多次向二被告索要未果,故訴至本院,請求如其訴請。
訴訟中原、被告均認為2015年12月4日所訂立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系為保證債務履行所簽,雙方不具有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與二被告已形成了借貸關系,且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則二被告對欠款負有清償?shù)牧x務。
故本院對原告要求二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90,00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原告提出按同期同類銀行貸款利率為標準計算利息的請求權(quán)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劉某某、喬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王某借款本金190,000.00元;
二、被告劉某某、喬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王某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自2016年1月6日起計算至本判決規(guī)定的自動履行期限內(nèi)的實際給付之日止的利息。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176.00元,由被告劉某某、喬某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具有客觀性、關聯(lián)性,且與二被告陳述相互印證,本院予以采信。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與二被告系朋友關系,二被告系夫妻關系。
被告劉某某、喬某因做生意急需資金周轉(zhuǎn),陸續(xù)向原告借款共計人民幣190,000.00元(2015年12月6日前共計借款140,000.00元,2015年12月6日借款50,000.00元)。
二被告為向原告保證能如期還款,于2015年12月4日與原告簽訂房屋買賣協(xié)議一份,約定以190,000.00元的價格將被告劉某某名下位于吉林省松原市錦繡松苑小區(qū)11-2號3單元302室的房產(chǎn)出售給原告。
2015年12月6日,劉某某向原告出具總借據(jù)一張,借據(jù)上確定借款金額為190,000.00元,還款時間至2016年1月6日,違約金按日千分之一的標準進行計算,同時還對訴訟管轄法院(呼蘭區(qū)人民法院)、訴訟費用、律師費等各項費用進行了約定。
履行期限界滿后,原告多次向二被告索要未果,故訴至本院,請求如其訴請。
訴訟中原、被告均認為2015年12月4日所訂立的房屋買賣協(xié)議系為保證債務履行所簽,雙方不具有買賣房屋的真實意思表示。
本院認為: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原告與二被告已形成了借貸關系,且系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不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則二被告對欠款負有清償?shù)牧x務。
故本院對原告要求二被告償還借款本金190,00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原告提出按同期同類銀行貸款利率為標準計算利息的請求權(quán)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予以支持。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劉某某、喬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èi)償還原告王某借款本金190,000.00元;
二、被告劉某某、喬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王某以前項所述本金為基數(shù),按照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自2016年1月6日起計算至本判決規(guī)定的自動履行期限內(nèi)的實際給付之日止的利息。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的,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4,176.00元,由被告劉某某、喬某負擔。
審判長:呂殿梅
審判員:姜龍
審判員:張舒
書記員:黃曉龍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