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xiàn)住邢臺市橋西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進芳,系王某某丈夫。
上訴人(原審被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住所地:邢臺市橋西區(qū)泉北大街769號。
法定代表人:方春生,該中心主任。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曉云,河北領航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邢臺市國土資源局,住所地:邢臺市橋西區(qū)泉北大街769號。
法定代表人:顧鵬圖,該局局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正陽,系該局職工。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征,河北齊心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某某、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因與被上訴人邢臺市國土資源局勞動爭議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邢臺市橋西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0503民初1870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王某某及委托訴訟代理人王進芳,上訴人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曉云,被上訴人邢臺市國土資源局委托訴訟代理人王正陽、劉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上訴人王某某上訴請求:維持一審判決第一項;撤銷一審判決第二、第三、第四項判決內(nèi)容,并依法改判。改判被上訴人支付同工同酬應發(fā)工資差額269694.25元,經(jīng)濟賠償費134847.12元,支付二倍工資315429.25元,未享受年休假工資報酬18002.80元,精神文明獎45000元,福利費35774.23元,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107322元及滯納金329282.76元,補繳基本醫(yī)療保險金30663.44元,失業(yè)保險金11498.79元,工傷保險金1916.47元,住房公積金95823.25元,2003年9月至2016年5月的基本養(yǎng)老保險金、基本醫(yī)療保險金、失業(yè)保險金、工傷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利息11574.08元,及在上訴期間產(chǎn)生的上述各項費用;判決邢臺市國土資源局在本案中承擔連帶責任。事實和理由:1、一審法院按最低工資標準判決支付工資差額,認定事實不清,且該判決違反《勞動法》第46條、《勞動合同法》第62條的規(guī)定;2、一審法院判決上訴人主張的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及二倍工資已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其適用法律錯誤。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拖欠勞動報酬發(fā)生的爭議,不受一年期時效限制;3、帶薪年休假給付日期應從2008年起算,上訴人每年書面申請年休假,但被上訴人以單位事多,安排不開為由拒絕;4、取暖費、防暑費、交通補助費及福利費等無需證據(jù)證明,一審適用法律錯誤;5、精神文明獎應當支持,上訴人雖然沒有編制,但屬于編制內(nèi)用工,應享有跟其他職工同等待遇;6、各項社會保險發(fā)生的爭議屬于人民法院受理范圍,應當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條的規(guī)定;7、支付上訴人在上訴期間產(chǎn)生的上述各項費用;8、邢臺市國土資源局承擔連帶責任,因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隸屬于邢臺市國土資源局。
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針對王某某上訴辯稱,1、與答辯人單位建立非全日制勞動關系的僅上訴人一人,不存在上訴人所主張的同工同酬的差額。因此,一審法院以邢臺市最低工資標準計算上訴人主張的同工同酬差額,屬于事實認定錯誤,依法應予改判。仲裁程序中上訴人僅主張至2016年2月份,而一審法院卻計算至2016年5月份,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五條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的規(guī)定,2016年2月份至5月份的請求部分未經(jīng)仲裁前置,不應在訴訟中直接審理,應當駁回上訴人一審及上訴請求超過仲裁請求的部分。同樣上訴人上訴請求第一項第2、3、4、5、6、7款中未經(jīng)仲裁前置的部分請求,均不宜直接判決認定;2、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第六十九條之規(guī)定,非全日制用工雙方當事人可以訂立口頭協(xié)議,因此答辯人未與上訴人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不適用《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二條規(guī)定向勞動者每月支付兩倍工資;且該條文并未規(guī)定未簽訂勞動合同時應承擔賠償費用,因此上訴人主張因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賠償費用和二倍工資,于法無據(jù)。即使認定雙方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那么,上訴人主張雙倍工資的請求已超過仲裁時效。根據(jù)《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那么用人單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請求支付雙倍工資的仲裁時效應從滿一年之次日起計算,依照《勞動合同法》規(guī)定,上訴人的仲裁時效應從2008年1月1日起計算1年,也就是說上訴人應當在2009年1月1日前申請仲裁,且只能主張自2008年2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11個月的雙倍工資。因此上訴人的該項請求不但于法無據(jù),且已超過仲裁時效,應予駁回;3、根據(jù)《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第五條規(guī)定單位根據(jù)生產(chǎn)、工作的具體情況,并考慮職工本人意愿,統(tǒng)籌安排職工年休假。事實上上訴人在工作期間從未向上訴人提出年休假的書面申請,依據(jù)法律規(guī)定,應視為王某某放棄其年休假,且年休假只能在本年度內(nèi)享有。另答辯人與上訴人之間建立的是非全日制用工關系,并不適用年休假制度,且應休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雖然名為工資,但實質(zhì)上屬于對勞動者未休年休假的一種補償性福利待遇,因此不應屬于勞動報酬,該主張應當適用《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的一年仲裁時效的規(guī)定,因此上訴人所主張的未享受年休假的工資報酬已超過仲裁時效,不應予以支持;四、依法精神文明獎是針對公務員或事業(yè)單位在編職工的獎勵且均由財政部門撥款,而上訴人并不具備公務員身份又非答辯人的在編職工,且答辯人單位從未設立過上訴人所主張的取暖、防暑、交通、福利費等,因此,上訴人的主張無事實與法律依據(jù),應予駁回;5、根據(jù)《社會保險費征繳條例》、《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的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屬于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事實上上訴人已自行參保多年,依法答辯人不可能再為上訴人另行設立參保帳戶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和公積金,因此,其補繳社會保險費和公積金的上訴請求無事實與法律依據(jù),依法應予駁回;6、仲裁裁決后至上訴人提起一審訴訟前,因上訴人嚴重違反單位規(guī)章制度,答辯人已與上訴人解除勞動關系,該事實已經(jīng)邢臺市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作出邢市勞人仲案字【2016】第161號仲裁裁決書予以認定,因此,對于上訴人的第三項訴訟請求應予駁回。
邢臺市國土資源局針對王某某上訴辯稱,一審認定事實清楚,應予維持,我局與王某某不存在勞動關系,不應承擔責任。
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改判駁回原告(被告)王某某要求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的訴訟請求;判決認定上訴人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與被上訴人王某某之間的勞動關系已經(jīng)合法解除;一審和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和理由:1、從上訴人的機構(gòu)類型來看,是全額財政拔款的事業(yè)單位,其聘用人員工資均由財政開支,人事關系均由邢臺市人事局管理備案。其用人制度和財務制度均涉及行政管理,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相沖突,且就此事,上訴人多次與財政局和人事局協(xié)調(diào)均無果,因此判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無法具體實施;2、事實上,用工期間上訴人分別于2015年8月20日和2016年4月28日書面通知被上訴人限期歸還由被上訴人保管的檔案,但上訴人至今未予歸還,被上訴藏匿檔案拒不歸還的行為嚴重違反上訴人的規(guī)章制度并給上訴人單位的工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2016年5月6日上訴人按照規(guī)章制度書面通知被上訴人解除用工關系,即日起被上訴人一直未上班,因此,雙方已不再具備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事實依據(jù)。綜上所述,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現(xiàn)已經(jīng)解除勞動關系,一審判決“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屬于事實認定不清,法律適用錯誤,依法應予改判。
王某某針對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辯稱:從2003年開始一直在該中心工作,相關證據(jù)在一審時提交,理由同上訴狀理由。
邢臺市國土資源局針對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辯稱,同意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意見,應支持其上訴請求。
王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判令原、被告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判令被告補發(fā)原告2003年9月至2016年5月實發(fā)工資低于同工同酬的工資差額269694.25元;3、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因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賠償費和二倍工資;4、判令被告支付原告2008年至今應享受而未享受的年休假產(chǎn)生的300%年休假工資報酬18002.80元;5、判令被告補發(fā)原告2007年至2015年精神文明獎45000元;6、判令被告補發(fā)原告2003年9月至2016年5月取暖、防暑、交通、福利費等35774.23元;7、判令被告為原告繳納各種社會福利保險等費用;8、判令被告支付原告在以上請求案件審理過程中產(chǎn)生的一切實發(fā)工資低于同工同酬應發(fā)工資的差額、未簽訂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補償和二倍工資、應享受而未享受年休假產(chǎn)生的300%休假工資報酬、精神文明獎、取暖、防暑、交通、福利費、基本養(yǎng)老保險、失業(yè)、工傷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費用;9、判令被告承擔訴訟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被告)王某某于2003年9月在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從事辦公室和土地出讓工作,原告(被告)王某某身份為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自行招錄的編外人員,不屬于公開招錄的市財政撥款的在編聘用人員,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單位性質(zhì)為全額財政撥款事業(yè)單位,不是被告邢臺市國土資源局的下設部門,分別為不同的用工主體。原告(被告)王某某在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工作期間,雙方從未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自2003年9月至2004年12月原告(被告)王某某每月發(fā)放工資400元,2005年1月至本案起訴前每月發(fā)放工資800元,均未達到邢臺市最低工資標準。原告(被告)王某某在工作期間,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未給原告(被告)王某某繳納各項社會保險及住房公積金,原告(被告)王某某也未享受用人單位取暖、防暑、交通、精神文明獎等待遇。2016年5月6日,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做出辭退決定,認為原告(被告)王某某長期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拒不履行工作職責,對王某某予以辭退,并通過郵寄方式送達,原告(被告)王某某沒有簽收,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通過在單位張貼公告的方式送達原告(被告)王某某,原告(被告)王某某于2016年5月6日看到在大廳內(nèi)張貼的辭退決定后在保安阻攔下將其撕掉。另查明,2016年原告(被告)王某某以被告邢臺市國土資源局、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為被申請人向邢臺市勞動人事爭議調(diào)解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該仲裁委員會經(jīng)過審理,作出邢市勞人仲案字(2016)第38號仲裁裁決書,原告王某某、被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均不服該裁決,在法定期限內(nèi)分別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受理后將當事人互列為原、被告并案審理。
一審法院認為,用人單位應依法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quán)益,與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依法簽訂書面勞動合同,保障勞動者在為其提供勞動期間依法應享受的合法權(quán)利。原告(被告)王某某于2003年9月入職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從事辦公室及土地出讓的相關工作,根據(jù)原告(被告)王某某的工作性質(zhì)、工作時間及按月發(fā)薪的工資支付方式分析,原告(被告)王某某并不屬于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應為全日制用工的勞動者,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用工滿一年未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視同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與勞動者簽訂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在仲裁裁決之后,雙方產(chǎn)生糾紛后,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以原告(被告)王某某違反規(guī)章制度為由作出了辭退決定,但用人單位提供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勞動者存在工作時間違反規(guī)定的情形,而且也未達到符合解除勞動關系的過錯程度,其解除勞動關系的理由及決定存在瑕疵,法院不予采納,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訴訟請求應予保護。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2003年9月至2016年5月實發(fā)工資低于同工同酬的要求支付工資差額,而同工同酬在法律上要求工作量、工作內(nèi)容、工作業(yè)績達到相同,而本案中原告(被告)王某某未提供證據(jù)證明達到均相同的標準的工作標準,所以無法證明同工同酬的標準,故對原告主張的工資差額按照當?shù)厥凶畹凸べY標準計算,原告(被告)王某某發(fā)放的工資2010年以前未低于邢臺市最低工資標準,從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最低工資標準840元,差額為(840-800)*12個月=480元;2011年7月至2012年11月最低工資標準1040元,差額為(1040-800)*17個月=4080元;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最低工資標準1260元,差額為(1260-800)*24=11040元;2014年12月至2016年5月最低工資標準1420元,差額為(1420-800)*18=11160元,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共應向原告(被告)王某某支付的低于最低工資的差額為480+4080+11040+11160=26760元。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賠償金及二倍工資已經(jīng)超過一年的仲裁時效,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未享受的年休假產(chǎn)生的300%的工資請求應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認為原告(被告)王某某未在年度內(nèi)提出申請的主張證據(jù)不足,且于法無據(jù),故法院對原告(被告)王某某在2015年度未享受年休假待遇應支付的300%工資予以支持,故未休年休假應支付1420元/21.75日*10天*200%=1305.7元。關于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取暖、防暑、交通福利費的訴訟請求沒有提供證據(jù),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精神文明獎,因原告(被告)王某某并非國家公職人員,與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形成的是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調(diào)整,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福利費、精神文明獎是由財政直接撥款支付,針對范圍只適用于國家公職人員,針對公務員的獎懲不適用于勞動法,二者不屬于同一范疇,故對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精神文明獎,法院不予支持。原告(被告)王某某主張的要求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為其補繳各項社會保險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該項請求法院應予駁回。原告(被告)王某某起訴的第八項訴訟請求未經(jīng)勞動仲裁前置程序,法院不予審理。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提出的訴訟請求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重復,法院在本判決中已作出了處理,理由不再贅述。被告邢臺市國土資源局在本案中不承擔責任。本案經(jīng)調(diào)解無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五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五條、第二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第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二、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被告)王某某至2016年5月的最低工資差額26760元;三、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被告)王某某2015年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305.7元;四、駁回原告(被告)王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五、駁回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20元,由原告(被告)王某某、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各負擔10元。
本院二審期間,雙方均未提交新的證據(jù)支持其主張,本院對一審查明事實予以確認。另查明,王某某已對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辭退王某某的決定不服提出仲裁和訴訟。
本院認為,關于計算工資差額標準依據(jù)問題,王某某主張應按同工同酬標準計算,但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與其同崗位或工作性質(zhì)相同的在崗職工的工資標準作參照,故一審對其主張的工資差額按照當?shù)厥凶畹凸べY標準計算并無不妥;關于經(jīng)濟賠償金及二倍工資問題,對于二倍工資其性質(zhì)不是用人單位欠發(fā)勞動者的工資,故應受到一年仲裁時效的限制,一審對此處理意見正確;關于帶薪年休假的補償計算問題,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diào)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對于該項應適用一年的仲裁時效,上訴人王某某主張的未享受的年休假產(chǎn)生的300%的工資應從2008年起算,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取暖、防暑、交通福利費的訴訟請求上訴人王某某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一審不予支持并無不妥;關于王某某主張的精神文明獎問題,因王某某并非國家公職人員,其與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形成的是勞動關系,適用勞動法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調(diào)整,上訴人王某某對該項請求,理據(jù)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關于各項社會保險費問題,根據(jù)《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的有關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故一審駁回王某某該項請求并無不當。對于王某某主張上訴期間產(chǎn)生的相關費用,其應經(jīng)勞動仲裁前置程序,一審未作處理意見正確。關于邢臺市國土資源局應否承擔連帶責任問題,經(jīng)查,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是獨立的事業(yè)法人,其應獨立承擔用工的主體責任,上訴人王某某主張邢臺市國土資源局承擔連帶責任無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對于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請求與王某某上訴請求重復部分,其判決理由同上,不再贅述。
關于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上訴所提撤銷一審判決第一項即:“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問題,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四條第(三)項的規(guī)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本案中,王某某于2003年9月在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工作至今,其連續(xù)工作年限已超過10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王某某與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視同簽訂了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故一審不應再判決雙方重新簽訂無固定期限合同。另鑒于王某某已對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辭退王某某的決定不服提出仲裁和訴訟,對應否解除勞動合同關系,應在該仲裁和訴訟中解決,本案不作處理。本案經(jīng)調(diào)解無效。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維持邢臺市橋西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0503民初1870號民事判決第二項、三項、四項、五項即:“二、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被告)王某某至2016年5月的最低工資差額26760元;三、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支付原告(被告)王某某2015年未休帶薪年休假工資1305.7元;四、駁回原告(被告)王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五、駁回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的其他訴訟請求?!保?br/>二、撤銷邢臺市橋西區(qū)人民法院(2016)冀0503民初1870號民事判決第一項即“被告(原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與原告(被告)王某某簽訂無固定期限書面勞動合同”。
一審案件受理費負擔不變,二審案件受理費2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及邢臺市土地儲備中心各負擔1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慶安 審判員 楊擁軍 審判員 謝書明
書記員:崔菊香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