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英
吳紅偉(黑龍江宏碩律師事務所)
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
周鐵忠(黑龍江周鐵忠律師事務所)
原告王淑英,女,1955年12月10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
委托代理人吳紅偉,黑龍江宏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海林鎮(zhèn)中心區(qū)29委102號。
法定代表人龐中省,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周鐵忠,黑龍江周鐵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淑英與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8月21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審判員王曉冬適用簡易程序于2015年11月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淑英的委托代理人吳紅偉、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周鐵忠到庭參加訴訟。
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淑英訴稱,原、被告系借貸關系。
2013年5月14日至11月1日期間,被告分三次向原告借款415500元。
其中2013年5月14日借款協(xié)議約定利息為2.5分;2013年11月4日及2014年11月1日借款協(xié)議約定月息3分。
借款后,被告未還款。
現(xiàn)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415500元及利息244132元,并由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
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辯稱,該借款本金最初應該是400000元,由三筆借款組成,2012年9月29日200000元;2014年11月1日借款100000元,2013年2月8日借款100000元,共計400000元,借款期限2012年9月29日到2013年3月29日,月利率2.5分;第二筆借款期限為3個月,借款期限是2014年11月1日-2015年2月1日,月利率3分;第三筆借款是2013年2月8日借款本金100000元,期限是2013年2月8日-2013年8月8日,月利率3分。
原告起訴本金中包含復利,原告計算的利息按照月利率2.5分計算過高,高出法定保護的上線部分被告不予認可。
本院認為,該借款協(xié)議及借據是由被告為原告出具的,被告對出具借據的事實沒有異議,對被告與原告簽訂借款協(xié)議的事實予以確認。
被告提交證據如下:
證據一、借據兩份、收據一份,協(xié)議一份。
證明2012年9月29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00000元,期限是2012年9月29日-2013年3月29日,月利率2.5分。
到期后未還款,2013年5月14日將利息37500元計入借款本金,借款本金變成237500元,(利息2012年9月29日-2013年5月14日),在同一天雙方進行結算,也就是2013年5月14日被告尚欠197500元,其余款項已經支付。
證據二、借據兩張、收據一張、協(xié)議一張。
證明2013年2月8日被告借款100000元,期限2013年2月8日-2013年8月8日,月利率3分,到2013年11月4日被告沒有支付利息18000元(2013年2月8日-2013年8月8日),所以在該日將利息18000元計入100000元本金,借款本金變成118000元。
在同一天被告為原告出具借據,雙方沒有發(fā)生現(xiàn)金交付的行為,原告訴訟請求中的該款項包含復利18000元。
證據三、借款協(xié)議、收據各一份。
證明2014年11月1日被告借款100000元,借款期限2014年11月1日-2015年2月1日,月利率2分,這筆借款是實際借款,沒有異議。
原告對其有異議。
認為該證據與本案原告所述案件事實沒有關聯(lián)性。
該證據沒有表明2013年2月8日借款與2013年11月4日借款兩者之間存在關聯(lián)性;2、該證據不能證明被告要證明的問題。
證據四、證人張瑩華的證言。
證明原、被告間現(xiàn)在產生的借據,是雙方在原借據基礎上的換據行為,出具借據時沒有發(fā)生借款的交付。
原告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認為不具有客觀真實性。
本院認為,被告出具的該四組證據具有連續(xù)性,能夠相互印證原告所出具的借據均是由原始借據將利息計入本金,更換借據所產生,并沒有實際發(fā)生借款交付行為。
原告也未舉出充分的證據來證實被告出具借據時原告將借款交付被告的事實。
上述證據能夠形成證據鏈條,相互印證被告所要證明的事實。
因此,對被告出具證據來證明原、被告間的借款行為是原始借款將利息計入本金,重新?lián)Q據的事實予以確認。
據此,結合原、被告的陳述及本院采信的證據,本案確定如下事實:
原、被告間系借貸關系。
被告因公司經營需要于2012年9月29日向原告借款2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6個月,借款利率月息2.5分。
借款到期后原告于2013年5月14日為被告出具237500元的收據。
收據注明本金200000元,利息(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5月14日)37500元。
原告出具收據后,被告償還借款40000元,當日雙方更換借據,將余款197500元由被告為原告重新出具借據。
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2013年5月14至2013年11月14日,借款利息2.5分。
2013年2月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6個月,利息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于2013年11月4日雙方更換借據,將2013年2月8日至2013年8月8日借款利息18000元計入本金,由被告重新為原告出具118000元借據,雙方約定借款期限4個月,借款利率3.0分。
2014年11月1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借款利率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
本院認為,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后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本案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借款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合法有效。
原告按雙方協(xié)議約定先后將借款2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交付被告,履行了交付借款的義務。
原告主張被告償還借款本金415500元,利息244132元,應分別計算:
第一筆借款200000元,發(fā)生于2012年9月29日,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6個月,借款利息為月息2.5分。
借款到期后在2013年5月14日,被告支付40000元。
本院認為,原告按雙方約定2.5分標準計算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應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
計算后200000元本金(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5月14日期間)借款利息應為30328.77元。
在已償還的40000元中,扣除利息30328.77元,剩余9671.23元沖抵借款本金后,本金變?yōu)?90328.77元。
從2013年5月14日至2015年9月30日借款本金為變更后的數額190328.77元,該利息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為105808.20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20萬元借款本金經被告償還后,尚欠借款本金190328.77,尚欠利息105808.20元。
第二筆借款、2013年2月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6個月,借款利率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將利息18000元計入本金,于2013年11月4日雙方更換借據,借款由原來的100000元,變更為118000元。
原告按雙方約定2.5分標準計算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應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
100000元借款本金利息(自2013年2月8至2015年9月30日止),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被告應支付借款利息62062.48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00000元,尚欠利息62062.48元
第三筆借款,2014年11月4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借款利息3.0分。
因雙方約定借款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借款利息(2014年11月1至2015年9月30日)應為20074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00000元,尚欠利息20074元。
綜上,上述證據相互連接,能夠證實雙方借款的連續(xù)性,同時也能夠證明原、被告的借款合同中存在重復計息的事實,重復計算利息違反國家法律規(guī)定,對重復計息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415500元的主張,因其中包含復利,扣除復利部分,被告應償還原告借款本金390328.77元。
原告主張被告給付借款利息244132元,因雙方的約定利息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借款利息應支付187944.68元。
對原告要求支付利息過高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抗辯主張認為,原告將利息計入本金重復計息及利息計算標準過高的主張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九十六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償還原告王淑英借款本金390328.77元及利息187944.68元(從借款之日起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到2015年9月30日止。
)2015年9月30日以后的利息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內實際給付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396.32元,減半收取5198.16元,原告負擔406.79元,被告負擔4791.3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該借款協(xié)議及借據是由被告為原告出具的,被告對出具借據的事實沒有異議,對被告與原告簽訂借款協(xié)議的事實予以確認。
被告提交證據如下:
證據一、借據兩份、收據一份,協(xié)議一份。
證明2012年9月29日被告向原告借款200000元,期限是2012年9月29日-2013年3月29日,月利率2.5分。
到期后未還款,2013年5月14日將利息37500元計入借款本金,借款本金變成237500元,(利息2012年9月29日-2013年5月14日),在同一天雙方進行結算,也就是2013年5月14日被告尚欠197500元,其余款項已經支付。
證據二、借據兩張、收據一張、協(xié)議一張。
證明2013年2月8日被告借款100000元,期限2013年2月8日-2013年8月8日,月利率3分,到2013年11月4日被告沒有支付利息18000元(2013年2月8日-2013年8月8日),所以在該日將利息18000元計入100000元本金,借款本金變成118000元。
在同一天被告為原告出具借據,雙方沒有發(fā)生現(xiàn)金交付的行為,原告訴訟請求中的該款項包含復利18000元。
證據三、借款協(xié)議、收據各一份。
證明2014年11月1日被告借款100000元,借款期限2014年11月1日-2015年2月1日,月利率2分,這筆借款是實際借款,沒有異議。
原告對其有異議。
認為該證據與本案原告所述案件事實沒有關聯(lián)性。
該證據沒有表明2013年2月8日借款與2013年11月4日借款兩者之間存在關聯(lián)性;2、該證據不能證明被告要證明的問題。
證據四、證人張瑩華的證言。
證明原、被告間現(xiàn)在產生的借據,是雙方在原借據基礎上的換據行為,出具借據時沒有發(fā)生借款的交付。
原告對證人證言有異議,認為不具有客觀真實性。
本院認為,被告出具的該四組證據具有連續(xù)性,能夠相互印證原告所出具的借據均是由原始借據將利息計入本金,更換借據所產生,并沒有實際發(fā)生借款交付行為。
原告也未舉出充分的證據來證實被告出具借據時原告將借款交付被告的事實。
上述證據能夠形成證據鏈條,相互印證被告所要證明的事實。
因此,對被告出具證據來證明原、被告間的借款行為是原始借款將利息計入本金,重新?lián)Q據的事實予以確認。
據此,結合原、被告的陳述及本院采信的證據,本案確定如下事實:
原、被告間系借貸關系。
被告因公司經營需要于2012年9月29日向原告借款2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6個月,借款利率月息2.5分。
借款到期后原告于2013年5月14日為被告出具237500元的收據。
收據注明本金200000元,利息(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5月14日)37500元。
原告出具收據后,被告償還借款40000元,當日雙方更換借據,將余款197500元由被告為原告重新出具借據。
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2013年5月14至2013年11月14日,借款利息2.5分。
2013年2月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6個月,利息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于2013年11月4日雙方更換借據,將2013年2月8日至2013年8月8日借款利息18000元計入本金,由被告重新為原告出具118000元借據,雙方約定借款期限4個月,借款利率3.0分。
2014年11月1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借款利率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
本院認為,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貸款人借款,到期后返還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本案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借款合同,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合法有效。
原告按雙方協(xié)議約定先后將借款200000元、100000元、100000元交付被告,履行了交付借款的義務。
原告主張被告償還借款本金415500元,利息244132元,應分別計算:
第一筆借款200000元,發(fā)生于2012年9月29日,雙方約定借款期限為6個月,借款利息為月息2.5分。
借款到期后在2013年5月14日,被告支付40000元。
本院認為,原告按雙方約定2.5分標準計算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應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
計算后200000元本金(2012年9月29日至2013年5月14日期間)借款利息應為30328.77元。
在已償還的40000元中,扣除利息30328.77元,剩余9671.23元沖抵借款本金后,本金變?yōu)?90328.77元。
從2013年5月14日至2015年9月30日借款本金為變更后的數額190328.77元,該利息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為105808.20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20萬元借款本金經被告償還后,尚欠借款本金190328.77,尚欠利息105808.20元。
第二筆借款、2013年2月8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6個月,借款利率3.0分。
借款到期后被告未還款,將利息18000元計入本金,于2013年11月4日雙方更換借據,借款由原來的100000元,變更為118000元。
原告按雙方約定2.5分標準計算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應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
100000元借款本金利息(自2013年2月8至2015年9月30日止),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被告應支付借款利息62062.48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00000元,尚欠利息62062.48元
第三筆借款,2014年11月4日被告向原告借款100000元,雙方約定借款期限3個月,借款利息3.0分。
因雙方約定借款利率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
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借款利息(2014年11月1至2015年9月30日)應為20074元。
截止2015年9月30日,被告尚欠原告借款本金100000元,尚欠利息20074元。
綜上,上述證據相互連接,能夠證實雙方借款的連續(xù)性,同時也能夠證明原、被告的借款合同中存在重復計息的事實,重復計算利息違反國家法律規(guī)定,對重復計息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原告要求被告償還借款本金415500元的主張,因其中包含復利,扣除復利部分,被告應償還原告借款本金390328.77元。
原告主張被告給付借款利息244132元,因雙方的約定利息過高,違反法律規(guī)定,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借款利息應支付187944.68元。
對原告要求支付利息過高部分本院不予支持。
被告抗辯主張認為,原告將利息計入本金重復計息及利息計算標準過高的主張成立,本院予以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 ?、第一百九十六條 ?、第二百零六條 ?、第二百零七條 ?、第二百一十一條 ?及《最高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海林市廣龍供熱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5日內償還原告王淑英借款本金390328.77元及利息187944.68元(從借款之日起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到2015年9月30日止。
)2015年9月30日以后的利息參照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標準四倍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內實際給付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396.32元,減半收取5198.16元,原告負擔406.79元,被告負擔4791.37元。
審判長:王曉冬
書記員:王明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