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原告:田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兩原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長燕,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現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被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楊浦區(qū),現住上海市楊浦區(q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劼,上海鈞智律師事務所律師。
兩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常征,上海鈞智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原告田某某為與被告王某、被告陳某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于2019年4月3日向本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本院依法作出(2019)滬0110財保63號民事裁定書,凍結被申請人王某、陳某名下的銀行存款1,630,000元或查封、扣押其相等價值的財產或財產性權益。本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9年7月22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及兩原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鄭長燕,被告陳某及兩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張劼、常征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某、田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王某支付兩原告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隆昌路XXX弄XXX號)房屋(以下簡稱系爭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款1,630,000元;2、本案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兩原告系母女關系,被告王某系原告王某某的姑姑,被告陳某系被告王某之子。原、被告的戶口均在系爭房屋內。原告王某某在該房屋內出生、上學,戶口于1999年遷入該房屋,原告田某某戶口于2007年知青返滬時遷入該房屋。被告王某為方便照顧原告王某某的爺爺,于2009年將戶口遷入該房屋,被告陳某戶口于2013年遷入該房屋。2019年3月2日,被告王某與房屋征收部門簽訂了系爭房屋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兩原告系被征收房屋的同住人,有權享有系爭房屋被征收后的安置補償利益,現因雙方就安置補償利益分配無法協商一致,故訴至法院。
被告王某、陳某共同辯稱,不同意原告訴請,系爭房屋是公有承租房,兩原告不是該房屋的受配人,兩原告未在被征收房屋內實際居住,并非該房屋的實際同住人,不符合同住人條件,僅僅是空掛戶口。根據規(guī)定在拆遷公告日前,需要連續(xù)居住滿1年以上才符合同住人條件,兩原告并不符合該條件,不享有征收安置補償各款項的分割權利。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
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180弄與上海市楊浦區(qū)隆昌路57弄為同一地址。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王某系姑侄關系,兩原告系母女關系,兩被告系母子關系。原、被告4人的戶籍均在系爭房屋內。原告王某某戶籍于1999年1月13日因贍養(yǎng)老人由上海市楊浦區(qū)平涼路XXX弄XXX號XXX室遷入系爭房屋,原告田某某戶籍于2007年12月10日因離退休由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qū)遷入系爭房屋,被告王某的戶籍于2009年7月10日因投靠親屬由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遷入系爭房屋,被告陳某戶籍于2013年11月14日因父母子女相互投靠由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遷入系爭房屋。系爭房屋原戶籍戶主分別為原告王某某的祖父母王秀泉、蔣鳳英,蔣鳳英于1999年5月31日報死亡,王秀泉于2012年4月25日報死亡。
系爭房屋系公房,原租賃戶名為王秀泉。2013年3月7日,被告王某向房屋管理部門提出變更系爭房屋租賃戶名申請,一份《上海市公有居住房屋更戶、分戶、并戶申請承諾書》上載明:本人王某于2013年3月7日作為海州路XXX弄XXX號底層前客更戶的申請人,已經知曉相關法律法規(guī),并自愿向上述公有居住房屋的出租人作如下承諾:本申請人向出租人所提交的各項材料是真實可信的;若因本申請人未提供詳盡的所需材料,或捏造、隱瞞事實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本申請人自愿承擔一切法律責任。申請人簽名并蓋章處的簽名為“王某”并加蓋私章,同住人簽名并蓋章處的簽名為“田某某”、“王某某”、“陳順林”(系王某之夫)3人的簽名,并加蓋有3人的私章。
同日的《公房住戶申請過戶、更改戶名報告》上載明:海州路XXX弄XXX號底層前客部位現租賃戶名王秀泉因于2012年4月25日報死亡,要求將戶名改為女兒王某繼續(xù)承租,并保證政策可以回滬親屬的居住使用權。申請人(簽章)處的簽名為“王某”并加蓋私章,同住人(簽章)處有“田某某”、“王某某”、“陳順林”3人的簽名,并加蓋有3人的私章。所附的“常住戶口摘錄資料”記載的情況為:戶主王秀泉,已于2012年4月25日報死亡;孫女王某某,兒媳田某某,女兒王某。
2019年3月2日,王某與上海市楊浦區(qū)住房保障和管理局(以下簡稱楊浦區(qū)房管局)、上海市楊浦第三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三征收事務所)簽訂了征收編號為J-3-486的《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協議甲方為楊浦區(qū)房管局,房屋征收實施單位為第二征收事務所,乙方為王某,協議約定的主要內容為:2019年1月28日,上海市楊浦區(qū)人民政府作出楊府房征[2019]2號《房屋征收決定》,乙方的房屋坐落于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屬于該征收決定的征收范圍內。房屋性質為公房,房屋用途為居住,公房租賃憑證記載居住面積13.40平方米,經換算,認定建筑面積底層前客:20.64平方米。經上海信衡房地產估價有限公司評估,該房屋的房地產市場單價為47,930元/平方米(建筑面積),該地塊評估均價為47,859元/平方米(建筑面積)。被征收房屋價值補償款為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及套型面積補貼的總和,計1,805,648.09元;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房屋裝潢補償款為13,560.48元;乙方選擇貨幣補償;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包括按期簽約獎、按期搬遷獎、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搬家補助費、家用設施移裝補貼、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集體簽約獎、放棄產權調換一次性補貼合計1,456,200元;被征收人取得貨幣補償款后,應當負責安置房屋使用人,公有房屋承租人所得的貨幣補償款歸公有房屋承租人及其共同居住人共有;甲方應向乙方支付本協議約定的款項共計3,275,409元。該協議還對補償所得的歸屬和安置義務、公房租賃憑證及房屋移交、款項支付、爭議解決等事項作了約定。
2019年3月2日的一份《被征收居民安置補償預算表》上家庭人員信息一欄中記載有原、被告4人;《居民安置及各類費用確認表(一)》中被征收房屋基本情況的在冊人口數為4人。
征收補償協議簽訂后,為征收補償利益分配事宜,原、被告產生紛爭。
2019年4月11日,上海市楊浦區(qū)定海路街道海州路居民委員會出具一份《情況說明》,證明系爭房屋內有4人戶籍,一本戶口簿,被告王某為戶主(承租人),遷入戶口日期2009年7月10日,至2019年3月4日動遷搬離,一直在系爭房屋內居?。槐桓骊惸秤?013年11月14日戶籍遷入系爭房屋,至2019年3月4日動遷搬離,一直在系爭房屋內居??;原告王某某(戶主侄女),1999年1月13日戶口遷入系爭房屋至今,從未在此實際居住;被告田某某(戶主嫂子),2007年12月10日遷入戶籍至今,從未在此實際居住。
另查,“中國共產黨上海市楊浦區(qū)委員會上山下鄉(xiāng)辦公室”自1969年6月23日起至1970年5月15日止的《黑龍江建設兵團三師名冊》中載明原告田某某為上海市楊浦區(qū)上山下鄉(xiāng)知識青年。
原告王某某于1992年5月22日填寫的《上海市應屆高中畢業(yè)班學生登記表》中記載其的“現在住址”為本案系爭房屋地址;原告王某某于1995年3月11日填寫的《大中專畢業(yè)生初定專業(yè)技術職務審批表》中記載其的“家庭住址”為本案系爭房屋地址。
以上事實,由戶口簿、情況說明、戶籍資料摘抄、公房更戶申請承諾書、《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議》、安置補償預算表、居民安置及各類費用確認表(一)、《名冊》、登記表、審批表、居委證明及各方當事人的陳述等證據予以佐證,并經庭審質證,本院對上述證據的證據效力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犯。被征收的系爭房屋性質系公房,公房承租人和同住人均應作為安置對象。相關利害關系人在房屋被征收時就房屋居住或拆遷補償利益分配等所作出承諾的,或者在拆遷時就補償達成協議的,如果相關承諾或協議系一方或雙方真實意思表示,既不違法,也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應認可該承諾或協議的效力。原、被告的戶籍均在系爭房屋內,兩原告并在系爭房屋內長期落戶,原告田某某戶籍且系落實知青回滬政策而遷入系爭房屋。2013年3月7日,系爭房屋在變更租賃戶名時,由被告王某向房屋管理部門申報的更戶申請和承諾材料上,已明確兩原告的人員身份為系爭房屋“同住人”和戶籍在冊人員,被告王某及房屋物業(yè)管理部門對此并無異議。系爭房屋被征收后,《被征收居民安置補償預算表》上的被征收戶基本情況的家庭人員欄中,均有原、被告4人的姓名及身份信息。由此可見,系爭房屋被征收時,兩原告已作為同住人被予以認定,兩原告理應取得相應的征收補償利益。
根據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協議的約定,被告王某戶所獲得的征收補償安置款包括被征收房屋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套型面積補貼、按期簽約獎、按期搬遷獎、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搬家補助費、家用設施移裝補貼、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裝飾裝修補償、集體簽約獎、放棄產權調換一次性補貼。本院認為,上述費用均為系爭房屋的征收補償安置利益,應由原、被告各方享有安置補償利益人員按規(guī)定分配。
兩原告雖為系爭房屋征收補償安置對象,但具體分配征收補償利益時還需考慮被征收房屋的性質、來源,以及被安置對象在征收安置時的不同身份、對被征收房屋的貢獻、實際居住情況等具體因素予以確定。綜上,根據上述分配原則,被征收房屋的評估價格、價格補貼、套型面積補貼應按認定人員均分,被征收房屋的按期簽約獎、按期搬遷獎、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均衡實物安置補貼加獎、搬家補助費、家用設施移裝補貼、不予認定建筑面積的材料費補貼、裝飾裝修補償、集體簽約獎、放棄產權調換一次性補貼應由房屋承租人或實際居住使用人享有,故本院酌定兩原告各可得房屋征收補償安置款460,000元。被告王某作為系爭房屋的承租人,且已實際取得征收補償利益,理應對原告進行安置補償。被告方認為兩原告非系爭房屋同住人的抗辯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采信。
據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第三條、第六條、第七條、第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十二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王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給付原告王某某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房屋征收補償款460,000元;
二、被告王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一次性給付原告田某某上海市楊浦區(qū)海州路XXX弄XXX號房屋征收補償款460,000元;
三、原告王某某、原告田某某的其余訴請不予支持。
負有金錢給付義務的當事人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33,000元,減半收取計16,500元,由原告王某某、田某某負擔8,25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8,250元;本案訴前保全申請費5,000元,由原告王某某、田某某負擔2,500元,由被告王某負擔2,5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張??揚
書記員:袁甄乙 李瑋瑋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