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住安達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維東,黑龍江鐵人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黑龍江安某某運輸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安達市哈大齊北城發(fā)展用地項目區(qū)。
法定代表人:趙文龍,職務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代曉東,黑龍江百湖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某某因與被上訴人黑龍江安某某運輸有限公司勞動爭議一案,不服安達市人民法院(2016)黑1281民初163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4月13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維東,被上訴人黑龍江安某某運輸有限公司委托訴訟代理人代曉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王某某上訴請求:1、請求撤銷原判,依法改判支持上訴人一審訴訟請求;2、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事實及理由:一、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依法應予糾正。首先,上訴人在原審庭審中已出示了趙文鎖的《聘任通知》及2016年4月20日口頭通知包括上訴人在內(nèi)的38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錄音資料,被上訴人對上述事實并無異議。原審法院以趙文鎖未經(jīng)授權(quán)為由,認定其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不具有法律效力是錯誤的,應予糾正;其次,原判認定雙方勞動關(guān)系尚未解除錯誤明顯。由于被上訴人拖欠上訴人11個月工資及加班工資,上訴人申請勞動仲裁。被上訴人據(jù)此口頭通知上訴人解除勞動合同,收回了上訴人駕駛的車輛并另行安排他人上崗,還停發(fā)了上訴人的工資待遇,應視為被上訴人對違法解除行為的事實追認。勞動關(guān)系事實自2016年4月20日已被違法解除不再履行。原審法院無視上述事實,認定勞動關(guān)系尚未解除無事實依據(jù),應予糾正;二、原審判決違法舉證責任分配原則,適用法律錯誤。1、關(guān)于是否存在加班事實的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九條規(guī)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jù)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jù),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長途危貨司機確實存在加班是不爭事實,上訴人提交的工資表,證言已證明了加班的事實存在。被上訴人掌握該證據(jù)僅是口頭否認,拒不提供至少二年的財務憑證等相應證據(jù),應確認上訴人提交證據(jù)的證明力;2、關(guān)于勞動關(guān)系的建立時間及工作年限的認定。上訴人自2008年5月起與被上訴人建立勞動關(guān)系,2016年4月20日被口頭通知解除勞動關(guān)系。有上訴人提交的2009年4月份及2012年12月份工資表證實,足以認定勞動關(guān)系建立的時間早于2009年3月。被上訴人否認上述事實,但拒不提供職工名冊,員工檔案等相關(guān)材料,應確認上訴人證據(jù)的證明力;三、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依法有據(jù),應當予以支持。被上訴人應當支付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經(jīng)濟補償金、賠償金,支付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代通知金、未經(jīng)批準的不定時工作制,不能免除被上訴人支付上訴人雙休日加班費、節(jié)假日加班費的義務。被上訴人拖欠上訴人工資于2016年7月20日付清,應支持拖欠工資額外經(jīng)濟補償金,支付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工資差額部分,支付未享受帶薪年休假補償,支付失業(yè)保險待遇,為上訴人建立社保帳戶并補繳社會保險費。綜上,上訴人懇請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支持上訴人一審訴訟請求。
黑龍江安某某運輸有限公司辯稱,一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程序并無不當。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無事實及法律依據(jù),請求二審法院依法維持原判。
王某某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支付原告工資33,000.00元;2.補交原告工作期間養(yǎng)老保險58,880.00元,補辦醫(yī)療保險、失業(yè)保險、生育保險和住房公積金;3.支付原告歷年來雙休日加班費213,164.00元、法定假日加班費34,500.00元;4.因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支付一倍工資的差額部分282,000.00元;5.因解除勞動合同支付賠償金46,000.00元。訴訟過程中,原告變更第一項訴訟請求為請求依法確認被告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行為違法。6.支付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代通知金3,000.00元;7.支付扣發(fā)的2015年工資及25%額外經(jīng)濟補償金8,250.00元;8.支付帶薪年休假工資(即未享受帶薪年休假應支付的補償)16,848.00元;9.賠償原告12個月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36,000.00元;10.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24,000.00元(以上6、7、8、9、10項為增加訴訟請求)。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原告與被告存在勞動合同關(guān)系,原告任司機職務,月工資3,000.00元。到2016年4月被告累計拖欠原告工資27,638.76元,已于2016年7月20日付清。被告沒有為原告辦理社會保險登記和住房公積金登記,沒有為原告繳納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原、被告雙方于2014年11月1日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約定工時工作制為不定時工作制,合同期限自2014年11月1日起至2015年10月31日止。合同期滿后,原告仍在被告處工作,被告未表示異議。原告于2016年5月9日向安達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仲裁請求1.支付拖欠工資33,000.00元;2.支付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費;3.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4.補繳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仲裁結(jié)果1.支付王某某工資27,638.76元;2.支付王某某經(jīng)濟補償金24,000.00元。原告收到仲裁裁決書后向安達市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該裁決書未發(fā)生法律效力。
一審法院認為,安達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裁決書表明原告提出四項仲裁請求,向人民法院起訴時原告增加六項請求。上述六項請求第1項請求依法確認被告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行為違法、第10項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24,000.00元,與原勞動爭議第3項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具有不可分性,應予審理。其他五項即第4項因未訂立勞動合同支付1倍工資差額部分、第6項支付未提前通知解除勞動關(guān)系的代通知金、第7項支付拖欠工資報酬25%的額外經(jīng)濟補償金、第8項支付帶薪年休假工資、第9項賠償12個月失業(yè)保險待遇損失,以上五項均未經(jīng)過勞動爭議仲裁前置程序,并且與原勞動爭議的任何一項爭議均不具有不可分性,屬于獨立的勞動爭議,應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原告主張被告存在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行為,在訴訟中無證據(jù)證明。在法庭辯論結(jié)束前,原被告雙方均未向另一方或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申請,應認定原被告雙方勞動關(guān)系尚未解除。原告要求被告支付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費,無證據(jù)證明存在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的事實,不予支持。因原被告勞動合同尚未解除,不具備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或者支付違法解除合同賠償金的法定條件,對原告要求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為其辦理社會保險登記、補繳養(yǎng)老保險費,可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向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或者社會保險費征收機構(gòu)申請解決。原告要求被告為其繳納住房公積金,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以及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不予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第五十八條、第六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guān)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駁回原告王某某所有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原告王某某負擔。
二審審理中,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新證據(jù)。本院對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上訴人王某某與被上訴人于2014年11月1日簽訂了勞動合同,合同期滿時間為2015年10月31日。合同期滿后,上訴人繼續(xù)在被上訴人單位工作。因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均未提供雙方解除了勞動合同的證據(jù)材料,故不能認定雙方勞動關(guān)系已經(jīng)解除。且在申請仲裁時,上訴人也未明確請求解除雙方的勞動關(guān)系。因此,一審法院判決駁回上訴人王某某訴訟請求并無不當。如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均同意解除勞動合同,上訴人王某某可根據(jù)相關(guān)法律規(guī)定,向被上訴人另行主張支付經(jīng)濟補償金等。
綜上所述,王某某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0.0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姜再民 審判員 杜雪紅 審判員 趙 明
書記員:孫月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