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哈爾濱市香坊區(qū)。
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住所地哈爾濱市南崗區(qū)文道街37號。
法定代表人李明利,男,職務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鞠宏毅,黑龍江思普瑞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矯鴻鵬,黑龍江思普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與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鞠宏毅、矯鴻鵬到庭參加訴訟。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2年2月16日,原告向哈爾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哈爾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哈勞仲字(2012)第62號仲裁裁決,駁回原告的申請請求。原告對該裁決不服,認為其于1997年6月與被告建立勞動關系至2007年12月31日,原告連續(xù)在被告處工作超過10年。被告為規(guī)避《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故意于2007年12月27日單方與原告解除勞動關系,原告被迫離開工作崗位,雙方發(fā)生勞動爭議。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的(2008)哈民一終字第1287號民事判決確認,原、被告自2008年1月1日起存在無固定期限的勞動關系,同時也確認了原告此前存在超過10年的勞動關系,安全營運達到160多萬公里。原告被迫強制不予續(xù)簽勞動合同之前,在被告處從事的工作是駕駛員,黑勞仲案字(2008)第20號仲裁裁決中查明的事實證明,2007年原告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3614.61元。被告未依照原告被迫離崗前2007年駕駛員的平均工資足額支付給原告工資,而是按其強迫安置給原告后勤人員的最低工資650元及社會組地工資支付給原告工資,于法無據(jù),且顯失公正。哈勞仲字(2012)第62號仲裁裁決錯誤的認為,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原告從事后勤工作,被告已按后勤工作崗位支付工資,原告不在崗期間,已按社會最低工資標準支付,原告未從事駕駛員工作,按照駕駛員工作標準補發(fā)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jù)。2008年1月1日以后的勞動關系,應是此前超過10年勞動關系的延續(xù),即是此前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書編號05A07680)的延續(xù)。原告未能從事駕駛員崗位,責任在被告,被告對此應承擔責任。2011年3月7日,被告作出《關于恢復王某勞動關系的決定》,雙方存在的是駕駛員勞動關系,應當恢復原告訴訟前的工作崗位及駕駛員平均工資3614.61元。根據(jù)被告指定的哈工大醫(yī)院體檢中心體檢總結報告,原告的身體條件符合駕駛員崗位,雙方不應重新確定勞動關系和工作崗位。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出資成立的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下屬的黑龍江哈同快速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打印的“駕駛員歷程表98年至2008年1月累計數(shù)”及安全員張軍出具的書證均證明,原告自1998年至2008年1月,累計安全行駛里程達160多萬公里。被告依照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勵處罰細則》第五條第一項規(guī)定:“10萬公里后獎勵5000元”。原告在達到10萬公里后,被告給原告作了5000元的獎勵款的審批表,但被告在給付原告獎金時,卻變成了4500元,被告沒有任何依據(jù)就在原告每達到10萬元公里后的獎勵款5000元中扣去500元,累計從160多萬公里安全獎金中扣除8000元,請求退回該款。2000年1月至6月原告安全行使里程達到10萬公里后獎勵5000元,該款應在6月給付。原告同年7月違規(guī),被告對原告罰款5000元,但是被告6月應給付的5000元獎金未給,要求給付該獎金。依據(jù)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勵處罰細則》第五條第2、3項規(guī)定,駕駛員達到50萬安全公里后另獎勵10000元;100萬安全公里后另獎勵20000元;累計未兌現(xiàn)30000元獎金。被告在2004年8月8日確認了原告安全運營達到100萬公里,有榮譽證書證明。綜上,被告應當依此前勞動合同按原告從事的駕駛員工作崗位的年平均工資二倍支付給原告工資及獎金,恢復原告駕駛員工作崗位,如不能恢復,安排其他工作,按駕駛員的平均工資支付月工資。原告現(xiàn)訴至法院,請求判令,一、雙倍支付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止三年訴訟期間的工資差額,總計人民幣212990.36元(106495.18元×2)[1.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止工資差額(3614.61元-1000元)×10個月=26146.10元;2.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止工資差額(3614.61元-650元)×14個月=41504.54元;3.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工資差額(3614.61元-840元)×14個月=38844.54元];二、恢復原告駕駛員工作崗位,如不能恢復駕駛員崗位,安排其他崗位,要求按營運駕駛員崗位平均工資支付月工資3614.61元的工資差額部分;三、兌現(xiàn)及退回扣去的獎金總計人民幣43000元,1.退回自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26日止安全行使160多萬公里扣除的獎金8000元[160萬公里/10萬公里×(5000元-4500元)]。2.給付2000年1月至6月安全行駛里程達到10萬公里的獎金5000元。3.兌現(xiàn)安全行使160萬公里/50萬公里的獎金10000元及160萬公里/100萬公里的獎金20000元;四、由被告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被告辯稱,1.原告工資差額款項2倍的訴訟請求,未經(jīng)仲裁前置程序審理,違反程序性的規(guī)定,不應得到支持。2.原告的其他訴訟請求,沒有事實及法律依據(jù),請求法院依法駁回原告訴訟請求。
原告為證明其訴訟主張成立,向本院舉示的證據(jù)及被告的質(zhì)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一、2011年3月7日被告出具的《關于恢復王某勞動關系的決定》,意在證明被告沒有按照原告駕駛員崗位的平均工資支付給原告;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被告認為該證據(jù)足以證實,被告嚴格執(zhí)行生效判決內(nèi)容,與原告建立無固定期限的勞動關系的事實,且恢復其工人崗位,并按照同崗位工資標準,發(fā)放其工資,不存在欠付工資的問題。
證據(jù)二、2004年8月8日被告單位安委會給原告頒發(fā)的榮譽證書,意在證明原告安全生產(chǎn)運營已達百萬公里;
被告對該證據(jù)無異議。
證據(jù)三、2002年1月24日《關于補發(fā)王某十萬公里安全獎請示》、駕駛員里程表1998年至2008年1月累計數(shù)、陳某某于2007年12月31日、張某于2008年1月3日出具的證明,意在證明被告沒有補發(fā)給原告10萬公里安全獎金,及截止2008年1月,原告安全行駛160余萬公里;
被告對該證據(jù)中《關于補發(fā)王某十萬公里安全獎請示》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的問題有異議,該請示的時間2002年1月24日此時被告單位尚未成立,與本案沒有關聯(lián)性。對陳某某、張某簽字的證明無異議,但該證據(jù)不能證明原告的訴訟請求。對駕駛員里程表的真實性有異議,無法證明該證據(jù)的來源。
證據(jù)四、1998年6月4日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公司制定并頒發(fā)的《交通安全獎勵、處罰細則》,意在證明該細則第二章第五條規(guī)定,駕駛員安全行駛10萬公里獎勵5000元,50萬公里后另獎勵10000元,100萬元公里另獎勵20000元;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有異議,該證據(jù)系復印件,系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發(fā)布的管理規(guī)定,發(fā)布時間是1998年,而被告成立于2003年12月,該獎勵、處罰細則對被告沒有約束力。
證據(jù)五、原告的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繳費流水情況,意在證明原告繳費基數(shù)是1736元,而原告的固定工資是588元、計效372元、補助150元、包燒費90元,加在一起只有1200元,被告支付的工資過低;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與本案無關。個人交費基數(shù)是社保部門核定的結果,被告按公司規(guī)定及相關判決內(nèi)容支付工資,并不存在違法違約的問題。
證據(jù)六、2009年1月21日及2009年12月27日原告的工資條,意在證明原告系駕駛員,但被告按衛(wèi)生員的工資給付原告工資;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證據(jù)與本案無關。該工資發(fā)放符合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
證據(jù)七、2010年3月3日被告作出的《關于王某同志終止勞動合同的解決》,意在證明被告解聘原告是有決定的;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決定已經(jīng)最高人民法院的終審裁決確認失效。
證據(jù)八、被告分別于1998年、2000年、2003年對原告違規(guī)行為的罰款票據(jù)五張,意在證明被告對原告的出發(fā)均按照原告所舉證據(jù)四作出的;
被告認為該證據(jù)系復印件,對真實性有異議。該證據(jù)的內(nèi)容反映的時間都是在被告單位成立前,系其他單位出具的票據(jù),與被告單位無關。
證據(jù)九、黑龍江哈同快速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于1997年8月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書》、于2000年7月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及被告于2005年7月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書》,意在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不能因為被告名稱及法定代表人的變更而不履行其應盡的義務;
被告對及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需要說明的是,從合同反映的內(nèi)容看,2002年12月30日前原告系與黑龍江哈同快速汽車客運有限責任公司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而非本案被告。第三份合同系原告與被告簽訂,該合同約定原告系工人崗位,工資標準為600元,被告與原告建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關系,主要參照履行的仍是該份合同,并未對其崗位有改變,其崗位性質(zhì)仍然是工人,被告并未違反合同規(guī)定。
證據(jù)十、哈爾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哈勞仲字第(2012)第62號仲裁裁決書,意在證明原告要求被告給付扣發(fā)的獎金及雙倍給付工資已經(jīng)仲裁,原告對該裁決不服;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該裁決認定事實清楚,裁決準確。
證據(jù)十一、哈工大醫(yī)院體檢中心出具的原告體檢總結報告,意在證明原告可以從事駕駛員工作;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證據(jù)與本案無關。
證據(jù)十二、黑龍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的黑勞仲案字(2008)第20號仲裁裁決書,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人民法院作出的(2008)南民一初字第1446號民事判決書,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8)哈民一終字第1287號民事判決書、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2009)黑監(jiān)民再字第40號民事判決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2010)民再審字第115號民事裁定書、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10)黑監(jiān)民再字第102號民事判決書,意在證明原、被告之間存在勞動關系及原告離崗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3614.61元;
被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原、被告雙方自2008年1月1日起存在無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生效判決僅就勞動合同履行期限作出判令,不涉及崗位工資標準等具體內(nèi)容,被告依法履行了判決義務。
被告為證明其的抗辯主張成立,向法院舉示的證據(jù)及原告的質(zhì)證意見如下:
證據(jù)一、黑龍江龍運客運有限公司章程及營業(yè)執(zhí)照、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企業(yè)法人營業(yè)執(zhí)照,意在證明被告與黑龍江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均系獨立法人單位,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管理規(guī)定僅適用其所屬公司內(nèi)容,對被告沒有法律約束力,原告依據(jù)黑龍江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文件向被告主張權利存在錯誤;
原告對該證據(jù)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被告不得依名稱的變更或者是法人的變更不履行義務。
證據(jù)二、被告給原告補發(fā)2008年1-10月的工資表,意在證明被告已按照相關規(guī)定向原告發(fā)放足額工資,不存在拖欠或者少付的情況;
原告對該證據(jù)無異議。
本院依據(jù)有關規(guī)定,對原、被告舉示的證據(jù)審核后認為,原、被告舉示的證據(jù)客觀真實,均能證實本案事實,本院予以采信。
根據(jù)原、被告的當庭陳述,舉證、質(zhì)證及本院對上述證據(jù)的認證意見,本院確認本案事實如下:
原告王某原系黑龍江哈同快速汽車客運有限公司長途汽車旅客運輸駕駛員。2002年12月,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哈爾濱市運輸總公司等33家單位共同出資成立了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黑龍江哈同快速汽車客運有限公司作為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下屬單位并入被告單位,原告與被告簽訂勞動合同,仍為長途汽車旅客運輸駕駛員。2007年12月27日,被告向原告下達了“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表示在與原告的勞動合同屆滿后,不再與原告簽訂新的勞動合同。雙方由此引發(fā)勞動爭議。原告向黑龍江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查明,王某離崗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3614.61元,并作出黑勞仲案字(2008)第20號仲裁裁決,裁決1.被訴人支付申訴人終止勞動合同生活補助費14158.44元(3614.61元×4個月);2.本案仲裁費20元由申訴人承擔,處理費634元由申訴人預交,由申訴人承擔317元,被訴人承擔317元;3、駁回申訴人的其他申訴請求。原告不服該裁決,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8年10月14日作出(2008)哈民一終字第1287號終審民事判決,判決1.撤銷哈爾濱市南崗區(qū)人民法院(2008)南民一初字第1446號民事判決;2.王某與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1月1日起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關系;3.駁回王某的其他訴訟請求。2011年3月7日,被告作出《關于恢復王某勞動關系的決定》,該決定具體安排如下:一、公司與王某自2008年1月1日起存在無固定期限勞動關系,崗位為工人,安排到綜合管理部存車庫看管車輛,工資執(zhí)行公司現(xiàn)行存車庫工人崗位工資標準;二、公司于2008年1月-2009年12已按照王某所在崗位給其工資等;現(xiàn)補發(fā)王某2010年1月-2011年2月工資,按照哈市最低工資標準840元/月,應補發(fā)工資11760元;三、報銷王某自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間公司應承擔的相關社會保險費用(以王某提供的有效收據(jù)為準進行核銷);四、支付給王某案件受理費20元。2012年2月16日,原告向哈爾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一、被申請人支付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止工資差額部分。(1)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工資差額(3614.61元-1000元)×10個月=26146.10元;(2)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止工資差額(2614.61元-650元)×14個月=41504.54元;(3)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工資差額(3614.61元-840元)×14個月=38844.54元;合計106495.18元,并加付應得工資收入25%的賠償費用。(106495.18元×0.25)+106495.18=133118.97元。二、(1)支付1998年至2007年安全獎金8000元[160萬公里/10萬公里×(5000元-4500元)];(2)160萬公里/50萬公里×10000元=30000元;合計38000元。三、被申請人恢復申請人駕駛員工作崗位,如不能恢復駕駛員崗位,安排其他崗位,要求按營運駕駛員工作標準支付申請人月工資;四、被申請人支付2000年1月至6月的安全行駛達到102339公里后獎勵款5000元。哈爾濱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作出哈勞仲字(2012)第62號仲裁裁決,駁回原告的申請請求。原告不服該裁決,雙方形成訴訟。
原告于2007年離崗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為3614.61元。
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原、被告產(chǎn)生勞動爭議后,被告安排原告從事后勤工作,支付給原告工資總計為32596元,其中2008年1月至同年10月,被告給原告一次性補發(fā)工資10000元;2008年11月至2009年12月,工資合計10836元;2010年1月至2011年2月,被告給原告一次性補發(fā)工資11760元。
《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勵、處罰細則》第五條規(guī)定,“駕駛員安全行駛里程達到:(1)十萬公里后獎勵5000元;(2)五十萬公里后另獎勵10000元;(3)一百萬公里后另獎勵20000元。”1998年至2008年1月,原告安全駕駛歷程數(shù)為1665338公里。被告未給原告兌現(xiàn)其安全駕駛五十萬公里及一百萬公里后的獎金。2000年1月至同年6月,原告安全駕駛102339公里后,被告未給原告補發(fā)該安全獎5000元。
本院認為,勞動者權益受法律保護。2008年1月至2011年2月間,被告未安排原告從事駕駛員工作,雖有主客觀原因,但亦應公平合理的支付原告工資,由于被告支付的工資明顯偏低,應以原告2007年離崗前12個月的月平均工資3614.61元作為工資基數(shù),補發(fā)工資并予以全額補足,即應補發(fā)工資為104759.18元(3614.61元/月×38個月-32596元)。原告要求被告補發(fā)雙倍工資的請求,于法無據(jù),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單位成立后,并未對原告在原單位的安全駕駛公里數(shù)予以廢除,應視為原告在被告單位安全駕駛的公里數(shù)累計為1665338公里。被告應按《黑龍江省龍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交通安全獎勵、處罰細則》第五條的規(guī)定,為原告兌現(xiàn)安全獎,即應給付原告安全獎35000元(5000元+10000元+20000元)。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扣發(fā)的8000元獎金的訴訟請求,無相關證據(jù)佐證,本院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恢復其駕駛員工作崗位,如不能恢復駕駛員崗位,安排其他崗位,則按營運駕駛員崗位平均工資支付月工資的訴訟請求,無相關證據(jù)佐證,本院不予支持。綜上,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四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王某自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2月28日的補發(fā)工資人民幣104759.18元;
二、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王某安全獎人民幣35000元;
三、駁回原告王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如未按上述規(guī)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原告王某預交的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黑龍江龍運客運股份有限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程壽昌
人民陪審員 徐威武
人民陪審員 白鳳蘭
書記員: 呂顏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