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工人。
委托代理人:任樹祥,河北沃法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興國,工人。
上訴人王某某為與被上訴人王興國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青龍滿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5)青民初字第1389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1月11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某某的委托代理人任樹祥和被上訴人王興國等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審理查明:2008年4月12日,王某某、王興國雙方達成金礦經(jīng)營權轉讓協(xié)議,協(xié)議約定王興國向王某某支付轉讓投資成本費人民幣3000000元。合同簽訂當日,王興國向王某某支付2900000元,同時向王某某出具欠條一張,載明“今欠王某某青龍滿族自治縣北方馬圈子金礦投資成本費壹拾萬元整(¥100000.00)注明:轉讓協(xié)議叁佰萬元實付貳佰玖拾萬元,王興國2008.4.12”,至此,王興國欠付王某某價款人民幣100000元。王某某訴來法院。當時雙方口頭約定:待辦理該礦的法定代表人手續(xù)時100000元欠款由王興國一次性付清。2008年9月8日,王興國完成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庭審中,王興國以王某某主張的債權已經(jīng)超過訴訟時效期間進行抗辯,王某某以王興國變更法定代表人時其不知情為由,不認可訴訟時效期間已經(jīng)經(jīng)過,但未向法庭提供相關證據(jù)證明其催要債權的事實。
原審法院認為,王興國在雙方簽訂協(xié)議后,向王某某出具欠條,王某某、王興國雙方形成債權債務關系,雙方還約定了該債務的履行時間為王興國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法律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二年。本案中,王興國辦理法定代表人的時間是2008年9月8日,王某某于2015年4月23日才向法院提起訴訟,在2008年9月8日至起訴日期間,王某某未能舉出訴訟時效中斷的相關證據(jù),至此,王某某的請求權已經(jīng)超過法律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王興國提出訴訟時效抗辯,理由成立,王某某對案涉?zhèn)鶛鄦适僭V權。遂判決:駁回王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王某某負擔。
本院二審中雙方均未提交新的證據(jù)。二審查明的事實與原審法院查明的事實一致。
本院認為:上訴人王某某與被上訴人王興國于2008年4月12日簽訂轉讓協(xié)議,并于當日由王興國出具了10萬元的欠條,雙方債權債務關系明確。雙方在轉讓協(xié)議中,明確約定了“在近期內(nèi)更換投資姓名,王某某必須協(xié)助辦理”,雙方均認可在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時被上訴人王興國給付所欠債務。2008年9月8日被上訴人王興國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完成了法定代表人的變更登記,并一直進行經(jīng)營,上訴人王某某應在雙方約定給付欠款的二年內(nèi)主張權利,上訴人沒有提交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在2015年4月23日起訴前,向被上訴人王興國主張過權利,其訴請已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上訴人上訴主張對被上訴人辦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不知情,并主張被上訴人王興國偽造委托書辦理了法定代表人變更登記,但未提交證據(jù)予以支持。綜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上訴人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230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張躍文 審判員 劉 京 審判員 潘秋敏
書記員:王秀蘭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