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qū)。
委托代理人:李鵬,湖北至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1,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西陵區(qū),
被告:陳某2,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武漢市洪山區(qū),
被告:童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伍家崗區(qū),
被告:陳某3,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伍家崗區(qū),
被告童某、陳某3共同的委托代理人:陳美娟,湖北三立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1與被告陳某1、陳某2、童某、陳某3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13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李琳獨任審判,于2017年4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1及其委托代理人李鵬,被告陳某1、陳某2,被告童某、陳某3共同的委托代理人陳美娟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被繼承人陳國華與原告王某1系夫妻關系,二人婚后共生育三個子女,即女兒陳某1、陳某2,兒子陳東林。被繼承人陳國華與原告王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有位于宜昌市××崗區(qū)××大道××號(宜市房權證伍家字第××號,土地權證:120302009-2號)的房屋一套。被告童某與陳東林系夫妻關系,婚后育有一女即被告陳某3。被繼承人陳國華于2007年4月21日因病去世,陳東林于2014年5月1日因交通事故去世,陳國華、陳東林去世前均未留下遺囑,陳國華去世后,陳東林去世前,對于陳國華的遺產(chǎn)各繼承人并未進行分割。
同時查明,陳國華生前系宜昌市化建公司離休干部,1994年享受房改政策以標準價向公司購買了位于宜昌市××路××(后門牌號××大道××號)的一套房屋70%產(chǎn)權,其于1994年3月30向宜昌化建公司交納購房款及維修費共計10115.83元;2000年該公司與陳國華簽訂了一份《宜昌市城區(qū)已購標準價住房向成本價過渡買賣協(xié)議書》,將該房屋剩余30%產(chǎn)權出售給陳國華,陳國華于2000年5月25日向公司交納房款6314.79元,水、電、煤氣費1663.15元,宜昌物產(chǎn)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宜昌化建公司已更名)為其出具了收款憑證。本案在庭審過程中,被告童某、陳某3主張證人李某、譚某以證明訴爭房屋所有權應屬陳東林所有,被繼承人陳國華已放棄房屋所有權,但證人未出庭作證,另外一證人王某2出庭作證,證言為聽見陳國華說過訴爭房屋的70%產(chǎn)權購房款要陳東林拿錢去交,自己不拿錢。在本案審理過程中,雙方當事人約定了庭外調解期限,但后雙方未能達成調解協(xié)議。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的陳述和答辯,身份證,干部履歷表,戶口注銷證明,房產(chǎn)所有權證,土地使用權證,買賣協(xié)議書,公房出售折扣計算表,交購房款收據(jù),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xié)議書,門牌變更證明,宜昌物產(chǎn)化工建材有限公司出具的證明,無婚姻登記記錄查詢證明,勝利二路居委會出具的證明及本案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卷佐證。
本院認為,根據(jù)我國繼承法的相關規(guī)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被繼承人陳國華在去世前未留下遺囑,故本案按法定繼承辦理。位于宜昌市××大道××號的這套房屋系被繼承人陳國華與原告王某1的夫妻共同財產(chǎn),故陳國華的個人遺產(chǎn)份額為該房屋的50%即1/2所有權;陳國華的合法繼承人共四人,分別為原告王某1、被告陳某1、陳某2,兒子陳東林,四人的繼承權平等,繼承份額亦平等,故陳東林的繼承份額為該房屋的1/8;陳東林于陳國華去世后死亡,但此時被繼承人陳國華的遺產(chǎn)并未分割,故應屬陳東林的繼承份額發(fā)生轉繼承,陳東林的第一順序繼承人為原告王某1和被告童某、陳某3三人,三人的繼承份額平等,故在陳國華的個人遺產(chǎn)中,原告王某1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4/24,被告陳某1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3/24,被告陳某2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3/24,被告童某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1/24,被告陳某3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1/24。
1、被告童某、陳某3所申請出庭的證人王某2證言為聽見陳國華說過訴爭房屋的70%產(chǎn)權購房款要陳東林拿錢去交,自己不拿錢,但對陳國華實際繳納的購房款來源并不清楚。被告童某、陳某3據(jù)此主張訴爭房屋所有權應屬陳東林所有,本院認為,我國對于不動產(chǎn)的物權確定以產(chǎn)權登記為準,本案爭議房屋的產(chǎn)權一直登記在陳國華名下,且系陳國華依據(jù)身份關系享受國家房改政策的福利分房,陳東林不能以其出資購房行為代替過戶登記行為,故本院對被告這一主張不予支持。2、被告童某、陳某3主張陳東林一家一直與被繼承人陳國華、王某1夫婦居住,對其盡到了主要贍養(yǎng)義務,但原告王某1當庭予以否認,并表示陳國華系離休干部、王某1也有退休工資,陳東林一家住在老人家中由老人貼補生活且將自己的房屋出租獲得收益,不應多分遺產(chǎn),故對于被告這一主張,本院不予采信。3、被告童某、陳某3主張與老人共同生活期間,家庭開支全部由陳東林一家負擔,但其提供的票據(jù)繳款人姓名均為“陳國華”,且原告王某1亦予以否認,故對此主張本院不予采信。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第五條、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二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2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的規(guī)定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繼承人陳國華的遺產(chǎn)有位于宜昌市夷陵大道168-208號(宜市房權證伍家字第××號,土地權證:120302009-2號)一套房屋50%即1/2的所有權,其中原告王某1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4/24所有權,被告陳某1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3/24所有權,被告陳某2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3/24所有權,被告童某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1/24所有權,被告陳某3的繼承份額為本案爭議房屋的1/24所有權。
本案受理費2900元,由原告王某1負擔1942元,由被告陳某1負擔363元,由被告陳某2負擔363元,由被告童某負擔116元,由被告陳某3負擔116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五份,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 琳
書記員:夏夢蝶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