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甲
杜全明(河北升陽律師事務所)
王某乙
王某丙
王某丁
王某戊
王某己
栗某
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甲。
委托代理人杜全明,河北升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乙。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丙。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丁。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戊。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己。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栗某。
上訴人王某甲因繼承糾紛一案,不服邯鄲市叢臺區(qū)人民法院(2011)叢民初字第981號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認定,王愛與肖蘭亭系夫妻關系,生育兒女六人: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乙、王某甲、王文國。王愛與肖蘭亭分別于1989年、1992年去世,去世時留有位于邯鄲市叢臺區(qū)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建筑面積21.07平米,)和邯山北大街27號(建筑面積18.88平米),登記所有人為王愛,王愛與肖蘭亭去世后,該二處房產未分割繼承。2006年2月王某甲用邯山北大街27號建筑面積18.88平米產權調換的位于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建筑面積44.64平米房產一套,該房產經(jīng)河北正達房地產評估事務所有限公司評估,該房產價值人民幣918503元,因該套房產在調換過程中,王某甲為此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出68855元的購房款,5357元的物業(yè)管理費、2232元的專項維修資金。2010年5月因城中村改造拆遷,因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獲得拆遷賠償安置款共計318760.8元,該款由王某乙領取。王文國因與王某乙協(xié)商要求繼承沁河街大井胡同拆遷補償款份額53126.8元,遭到被告王某乙推辭,訴至本院形成訴訟。訴訟過程中,王某丁、王某戊、王某丙、王某甲申請參加訴訟,因王文國去世,其妻子栗某、兒子王某己申請參加訴訟。
原審認為,公民享有合法的繼承權。坐落在原邯鄲市叢臺區(qū)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和原邯山北大街27號房產一套,系王愛與肖蘭亭的夫妻共同財產,二人相繼去世后,其夫妻共同財產并未分割繼承,盡管該二套房產在拆遷過程中被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但所得的拆遷賠償款318760.8元及產權調換的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仍系王愛與肖蘭亭的遺產。因王愛與肖蘭亭去世時并未留有遺囑,對本案所涉及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因王文國在訴訟中去世,其妻子栗某、兒子王某己享有王文國的權益。對拆遷補償款應由繼承人平均分配,即原告王某丁、王某戊、王某丙、王某甲每人各分得53126.8元,原告栗某和王某己分得53126.8元,被告王某乙分得53126.8元。對于房產,根據(jù)評估,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的房產價值人民幣918503元,在該套房產在調換過程中,王某甲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出68855元的購房款,5357元的物業(yè)管理費、2232元的專項維修資金,計76444元。原、被告均表示對該房不要求實物分割繼承,而要求按評估價值進行貨幣分割繼承,但因該房屋現(xiàn)系實物,未進行拍賣變現(xiàn),故本案對原、被告均應按各自相應繼承的份額分割房屋面積。對于王某甲在調換產權過程中支付的76444元,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應各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被告王某乙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關于該房屋出租的租金問題,因原、被告雙方均未提交該房屋的租賃合同,現(xiàn)租金數(shù)額不明確,且租賃合同何時終止期限不明,故對租金問題應待租賃合同終止,租金數(shù)額確定后再行處理。關于被告所主張?zhí)幚砀改负笫赖幕ㄙM,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故本案不予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 ?、第三條 ?、第五條 ?、第十條 ?、第十三條 ?、第二十九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限被告王某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拆遷補償款各人民幣53126.8元;支付原告栗某、王某己人民幣53126.8元。二、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房產面積44.64平米,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各分得7.44平米;原告栗某、王某己分得7.44平米;被告王某乙分得7.44平米。三、限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王某甲各12740.66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支付原告王某甲12740.66元;被告王某乙支付原告王某甲12740.66元。四、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165元、鑒定費13000元,共計人民幣14165元,由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各承擔2360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承擔2360元;被告王某乙承擔2360元。
一審宣判后,原告王某甲不服提出上訴。上訴理由為:一、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房產面積是44.64平方米,其中30.208平米是父母遺產邯山北大街27號按1比1.6回遷的面積,應當按照這個面積數(shù)作為遺產平均分割,每戶分得5.035平米,一審判決每戶平均分得7.44平米不對。二、根據(jù)拆遷產權調換協(xié)議書,上訴人繳納了補償面積差額,一審少認定了14301元,每戶應多給付上訴人2383.5元。三、拆遷時我在山東任一個軸承廠的副廠長,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要求每戶給上訴人4000元的損失。
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屬實。上訴人稱在該套房產調換過程中,還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過14301元;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等均未提交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公民享有合法的繼承權。坐落在原邯鄲市叢臺區(qū)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和原邯山北大街27號房產一套,系王愛與肖蘭亭的夫妻共同財產,二人相繼去世后,其夫妻共同財產并未分割繼承,盡管該二套房產在拆遷過程中被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但所得的拆遷賠償款318760.8元及產權調換的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仍系王愛與肖蘭亭的遺產。因王愛與肖蘭亭去世時并未留有遺囑,對本案所涉及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因王文國在訴訟中去世,其妻子栗某、兒子王某己享有王文國的權益。對拆遷補償款應由繼承人平均分配,即王某丁、王某戊、王某丙、王某甲、王某乙每人各分得53126.8元,栗某和王某己分得53126.8元。對于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的房產,上訴人稱應當按照邯山北大街27號按1比1.6回遷的30.208平米面積作為遺產平均分割,一審判決每戶平均分得7.44平米不對的上訴理由,上訴人回遷的面積是44.46平米,該面積是基于邯山北大街27號父母遺產拆遷調換而產生的面積,系物權基礎上產生的物權,上訴人、被上訴人仍應按各自相應繼承的份額分割該房屋面積。上訴人稱按1比1.6回遷的30.208平米面積作為遺產平均分割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上訴人稱在該套房產在調換過程中,還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過14301元,每戶應多給付上訴人2383.5元,但上訴人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故上訴人該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上訴請求亦不予支持。對于王某甲在調換產權過程中支付的68855元的購房款,5357元的物業(yè)管理費、2232元的專項維修資金,計76444元,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乙應各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栗某、王某己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上訴人稱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要求每戶給上訴人4000元的上訴理由因其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不予采信,上訴請求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屬實,適用法律正確。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60元由上訴人王某甲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原審認為,公民享有合法的繼承權。坐落在原邯鄲市叢臺區(qū)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和原邯山北大街27號房產一套,系王愛與肖蘭亭的夫妻共同財產,二人相繼去世后,其夫妻共同財產并未分割繼承,盡管該二套房產在拆遷過程中被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但所得的拆遷賠償款318760.8元及產權調換的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仍系王愛與肖蘭亭的遺產。因王愛與肖蘭亭去世時并未留有遺囑,對本案所涉及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因王文國在訴訟中去世,其妻子栗某、兒子王某己享有王文國的權益。對拆遷補償款應由繼承人平均分配,即原告王某丁、王某戊、王某丙、王某甲每人各分得53126.8元,原告栗某和王某己分得53126.8元,被告王某乙分得53126.8元。對于房產,根據(jù)評估,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的房產價值人民幣918503元,在該套房產在調換過程中,王某甲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出68855元的購房款,5357元的物業(yè)管理費、2232元的專項維修資金,計76444元。原、被告均表示對該房不要求實物分割繼承,而要求按評估價值進行貨幣分割繼承,但因該房屋現(xiàn)系實物,未進行拍賣變現(xiàn),故本案對原、被告均應按各自相應繼承的份額分割房屋面積。對于王某甲在調換產權過程中支付的76444元,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應各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被告王某乙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關于該房屋出租的租金問題,因原、被告雙方均未提交該房屋的租賃合同,現(xiàn)租金數(shù)額不明確,且租賃合同何時終止期限不明,故對租金問題應待租賃合同終止,租金數(shù)額確定后再行處理。關于被告所主張?zhí)幚砀改负笫赖幕ㄙM,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故本案不予處理。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 ?、第三條 ?、第五條 ?、第十條 ?、第十三條 ?、第二十九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一、限被告王某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拆遷補償款各人民幣53126.8元;支付原告栗某、王某己人民幣53126.8元。二、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房產面積44.64平米,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各分得7.44平米;原告栗某、王某己分得7.44平米;被告王某乙分得7.44平米。三、限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支付原告王某甲各12740.66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支付原告王某甲12740.66元;被告王某乙支付原告王某甲12740.66元。四、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照本判決指定的期限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案件受理費1165元、鑒定費13000元,共計人民幣14165元,由原告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甲各承擔2360元;原告栗某、王某己承擔2360元;被告王某乙承擔2360元。
一審宣判后,原告王某甲不服提出上訴。上訴理由為:一、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房產面積是44.64平方米,其中30.208平米是父母遺產邯山北大街27號按1比1.6回遷的面積,應當按照這個面積數(shù)作為遺產平均分割,每戶分得5.035平米,一審判決每戶平均分得7.44平米不對。二、根據(jù)拆遷產權調換協(xié)議書,上訴人繳納了補償面積差額,一審少認定了14301元,每戶應多給付上訴人2383.5元。三、拆遷時我在山東任一個軸承廠的副廠長,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要求每戶給上訴人4000元的損失。
經(jīng)二審審理查明,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屬實。上訴人稱在該套房產調換過程中,還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過14301元;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等均未提交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
本院認為,公民享有合法的繼承權。坐落在原邯鄲市叢臺區(qū)沁河街大井胡同住房一套和原邯山北大街27號房產一套,系王愛與肖蘭亭的夫妻共同財產,二人相繼去世后,其夫妻共同財產并未分割繼承,盡管該二套房產在拆遷過程中被貨幣補償和產權調換,但所得的拆遷賠償款318760.8元及產權調換的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仍系王愛與肖蘭亭的遺產。因王愛與肖蘭亭去世時并未留有遺囑,對本案所涉及遺產應按法定繼承處理,因王文國在訴訟中去世,其妻子栗某、兒子王某己享有王文國的權益。對拆遷補償款應由繼承人平均分配,即王某丁、王某戊、王某丙、王某甲、王某乙每人各分得53126.8元,栗某和王某己分得53126.8元。對于稽山新天地步行街2樓2層9號(A-C-2#-2-09號)的房產,上訴人稱應當按照邯山北大街27號按1比1.6回遷的30.208平米面積作為遺產平均分割,一審判決每戶平均分得7.44平米不對的上訴理由,上訴人回遷的面積是44.46平米,該面積是基于邯山北大街27號父母遺產拆遷調換而產生的面積,系物權基礎上產生的物權,上訴人、被上訴人仍應按各自相應繼承的份額分割該房屋面積。上訴人稱按1比1.6回遷的30.208平米面積作為遺產平均分割的上訴理由不能成立,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上訴人稱在該套房產在調換過程中,還向邯鄲市稽山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支付過14301元,每戶應多給付上訴人2383.5元,但上訴人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予以證實。故上訴人該上訴理由亦不能成立,上訴請求亦不予支持。對于王某甲在調換產權過程中支付的68855元的購房款,5357元的物業(yè)管理費、2232元的專項維修資金,計76444元,王某戊、王某丁、王某丙、王某乙應各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栗某、王某己應向王某甲支付12740.66元。上訴人稱因拆遷一事長達8個月不能工作,有損失,要求每戶給上訴人4000元的上訴理由因其未提供相應證據(jù)不予采信,上訴請求不予支持。綜上所述,一審判決認定事實屬實,適用法律正確。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60元由上訴人王某甲負擔。
審判長:武志紅
審判員:宋世忠
審判員:王志平
書記員:王琨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