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審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史清林,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新世紀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再審被上訴人(原審原告):郝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永成,河北承天律師事務所律師。
王某上訴稱,一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錯誤,應當依法改判。理由如下:原審判決我返還給被上訴人存款總額576163.155元錯誤,應當返還給286336.85元,多判了289826.30元,多判的部分被上訴人應予返還。原審查明:房租費450000.00元,被上訴人實際參與經(jīng)營日期為一個月,其應承擔的房租費為450000.00元除以12個月除以2人即:18750.00元。剩余房租費431250.00元仍然屬于雙方共同經(jīng)營所得財產(chǎn),法院原審不應將剩余房租費431250.00元全部判決我返還給被上訴人。離婚時未進行分割的存款有被上訴人銀行卡中存款294585.90元、我的銀行卡中存款272107.06元,合計566692.96元。同居期間的共同收入為686318.17元。根據(jù)上述一、二項情況,原審原告實際應得款項為:286336.85元(215674.56元—70761.41元=144913.15元,剩余房租431250.00元—144913.15元=286336.85元),但原審判決原審被告返還給原審原告576163.155元,明顯錯誤。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查清事實,依法裁判。被上訴人郝某辯稱,首先,上訴人申請再審已超過六個月的時效期,應當駁回。其次,被上訴人先后兩次在上訴人銀行卡中轉(zhuǎn)移81萬元,鑒于其在婚姻存續(xù)期間與他人有同居行為,本身存在過錯,對于夫妻共同財產(chǎn)應當不分或少分。上訴人還偽造進貨的假債務47.3萬元,已被法院查證屬實。不僅如此,上訴人還拖欠從離婚至今的子女撫育費。綜上,上訴人的訴訟請求沒有事實依據(jù)及法律依據(jù),請依法駁回。郝某向一審法院的訴訟請求:一、請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王某返還原告人民幣552292.95元;二、由被告王某承擔本案訴訟費用。一審認定事實:原告郝某與被告王某原為夫妻關系,2015年4月20日雙方自愿辦理離婚,在調(diào)解筆錄中二人向本院陳述了婚姻狀況、子女情況、財產(chǎn)情況以及無存款,無債權(quán)、債務等事實,本院依據(jù)雙方自愿達成的協(xié)議作出(2015)圍民初字第1975號民事調(diào)解書,協(xié)議內(nèi)容如下:“一、原告郝某與被告王某自愿離婚,依法準予。二、婚生女孩王某1隨原告共同生活,被告王某自2015年5月1日起每月15日前給付王某1撫養(yǎng)費1000.00元,至王某1十八周歲止。三、共同財產(chǎn)位于圍場鎮(zhèn)廣源小區(qū)X號樓X單元X室樓房一處,位于高碑店市白溝鎮(zhèn)陽X小區(qū)臨街底商X號樓X號一處歸原告所有。位于圍場鎮(zhèn)伊水家園小區(qū)X號樓X單元X室樓房、東風悅達起亞牌轎車(冀H×××××)一輛、東風天錦廂式貨車(冀H×××××)一輛歸被告所有,位于圍場鎮(zhèn)供銷商城底商的大偉鞋城攤位的經(jīng)營權(quán)歸屬于被告所有。四、被告王某一次性給付原告郝某補償款人民幣70000.00元。雙方自行兌現(xiàn)?!痹媾c被告辦理離婚后并未離家,而是繼續(xù)共同生活,共同經(jīng)營大偉鞋城。二人同居期間,共同收入存入原告中國銀行1XXXXXX4銀行卡中。2015年6月29日,被告以交納保險為由從原告卡中支取360000.00元轉(zhuǎn)入自己賬戶,并告知原告以后不用再到大偉鞋城經(jīng)營攤位了,原、被告自此解除同居關系。另查明,2015年4月20日原告與被告辦理離婚時原告郝某1XXXXXX4中國銀行卡中有294585.90元未進行分割,被告王某在圍場農(nóng)商行62×××19卡中有272107.06元未進行分割。2015年4月20日至6月29日,原告與被告同居生活期間銀行卡存取款明細如下:原告1XXXXXX4銀行卡進賬明細為2015年4月25日存現(xiàn)70000.00元,4月29日存現(xiàn)50000.00元,5月2日存現(xiàn)40000.00元,5月4日存現(xiàn)80000.00元,5月8日存現(xiàn)25500.00元,5月11日存現(xiàn)20000.00元,5月12日轉(zhuǎn)賬進入255.24元,5月18日存現(xiàn)40000.00元,5月23日存現(xiàn)40000.00元,5月25日存現(xiàn)40000.00元,5月27日存現(xiàn)10000.00元,5月28日存現(xiàn)19900.00元,同日轉(zhuǎn)賬進入100.00元,5月30日存現(xiàn)20000.00元,6月1日存現(xiàn)40000.00元,6月2日存現(xiàn)40000.00元,6月12日存現(xiàn)20000.00元,6月15日轉(zhuǎn)賬進入164.70元,6月20日利息進賬250.57元,6月22日存現(xiàn)20005.00元,6月25日存現(xiàn)30000.00元。原告該銀行卡支出明細為2015年4月23日取現(xiàn)20000.00元,2015年5月5日取現(xiàn)450000.00元,6月29日轉(zhuǎn)賬支出360000.00元。被告王某62×××19銀行卡進賬明細為2015年6月6日現(xiàn)金存入30000.00元,6月8日現(xiàn)金存入20000.00元,6月10日現(xiàn)金存入30000.00元,6月21日利息進賬142.66元。被告該卡支出明細為2015年5月13日現(xiàn)金支取170000.00元,5月28日短信扣款2.00元,同日現(xiàn)金支取70000.00元,支付系統(tǒng)其他來賬9700.00元,他代本消費3700.00元+2000.00元+9000.00元=14700.00元,固話支付消費7260.00元,6月16日現(xiàn)金支取80000.00元。庭審中,被告認可原審原告銀行卡中支出450000.00元系用于交納大偉鞋城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期間房租,原告銀行卡中轉(zhuǎn)賬360000.00元系被告轉(zhuǎn)入自己銀行卡中。另外,原告與被告均認可辦理離婚時欠原告父母30000.00元,欠被告父母55000.00元尚未償還,雙方口頭約定各自父母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被告陳述辦理離婚時欠市場的債務473000.00元,同居期間欠市場債務有159070.00元,原告對欠市場的債務不予認可,反駁稱每次進貨都給被告拿上足夠的錢,如果進貨欠錢的話會在對方賬本上簽字,在進貨單上不體現(xiàn)。每次被告進貨回來原告會進行合賬,最多差幾千塊錢。被告未能提交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債務的存在。本院原審認為,原告郝某與被告王某在辦理離婚后共同生活,屬于同居關系。雙方因感情不和已于2015年6月29日自行解除了同居關系。同居期間的經(jīng)營收入應屬于原、被告共同共有,即基于雙方的同居關系平等地、不分份額地享有所有權(quán),在雙方終止同居關系時應均等分割。對于離婚時未進行處理的兩筆銀行存款294585.90元和272107.06元,雙方未能舉證證明離婚時是如何作出的約定,故應按夫妻共同財產(chǎn)均等分配。在2015年4月20日至6月29日雙方同居關系期間,原告1XXXXXX4中國銀行卡進賬總額606175.51元,支出總額470000.00元(其中不包含被告從原告卡中轉(zhuǎn)款360000.00元),被告62×××19銀行卡中進賬總額80142.66元,支出總額351662.00元。原、被告離婚時卡中未作處理的存款加上同居關系期間的收入,再減去同居期間的支出等于431349.13元(294585.90+606175.51+272107.06+80142.66-470000-351662.00=431349.13元)。此款原、被告平均分割,每人應分得215674.565元。但在原、被告離婚調(diào)解書中大偉鞋城的經(jīng)營權(quán)歸屬于被告,故被告作為大偉鞋城經(jīng)營的受益人應承擔鞋城房租,郝某僅需承擔2015年6月份房租的一半即18750.00元(450000.00÷12÷2=18750.00元),除此以外的房租431250.00元(450000.00-18750.00=431250.00元)被告應當返還給原告。因2015年6月29日原告1XXXXXX4銀行卡余額為70761.41元,故被告應返還給原告的存款總額為576163.155元(215674.565+431250.00-70761.41=576163.155元)。另外,原、被告均認可離婚時雙方口頭約定欠各自父母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故對欠雙方父母的債務本案中不作處理。對于被告所述辦理離婚時以及同居期間欠市場的債務,原告不予認可。被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不能充分證明債務存在。故對于被告所述欠市場的債務本院不予采信。本院原審判決:被王某健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返還原郝某紅存款人民幣576163.155元。案件受理費9323.00元,保全費3520.00元,合計12843.00元,原、被告每人承擔6421.50元。一審法院再審認定事實同一審認定事實一致。一審法院再審認為:原審原郝某紅與原審被王某健在辦理離婚后共同生活,屬于同居關系。雙方因感情不和已于2015年6月29日自行解除了同居關系。同居期間的經(jīng)營收入應屬于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共同共有,即基于雙方的同居關系平等地、不分份額地享有所有權(quán),在雙方終止同居關系時應均等分割。對于離婚時未進行處理的兩筆銀行存款294585.90元和272107.06元,雙方未能舉證證明離婚時是如何作出的約定,故應按夫妻共同財產(chǎn)均等分配。在2015年4月20日至6月29日雙方同居關系期間,原審原告1XXXXXX4中國銀行卡進賬總額606175.51元,支出總額470000.00元(其中不包含被告從原告卡中轉(zhuǎn)款360000.00元),原審被62×××199銀行卡中進賬總額80142.66元,支出總額351662.00元。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離婚時卡中未作處理的存款加上同居關系期間的收入,再減去同居期間的支出等于431349.13元(294585.90+606175.51+272107.06+80142.66-470000-351662.00=431349.13元)。此款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平均分割,每人應分得215674.565元。但在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離婚調(diào)解書中大偉鞋城的經(jīng)營權(quán)歸屬于原審被告,故原審被告作為大偉鞋城經(jīng)營的受益人應承擔鞋城房租,原審原郝某紅僅需承擔2015年6月份房租的一半即18750.00元(450000.00÷12÷2=18750.00元),除此以外的房租431250.00元(450000.00-18750.00=431250.00元)原審被告應當返還給原審原告。因2015年6月29日原審原告1XXXXXX4銀行卡余額為70761.41元,故原審被告應返還給原審原告的存款總額為576163.155元(215674.565+431250.00-70761.41=576163.155元)。另外,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均認可離婚時雙方口頭約定欠各自父母的債務由各自負責償還,故對欠雙方父母的債務本案中不作處理。對于原審被告所述辦理離婚時以及同居期間欠市場的債務,原審原告不予認可。原審被告所提交的證據(jù)不能充分證明債務存在。故對于原審被告所述欠市場的債務本院不予采信。綜上,一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故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jié)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二百零一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維持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5)冀0828民初4646號民事判決。案件受理費4535.00元,原審原告與原審被告各負擔2267.50元。本院查明事實與一審一致。
再審上訴人王某與再審被上訴人郝某婚姻家庭糾紛一案,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作出(2015)圍民初字第4646號民事判決,已經(jīng)發(fā)生法律效力。后該院作出(2018)冀0828民申1號民事裁定書,將本案進行再審,并作出(2018)冀0828民再11號民事判決,王某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再審上訴人王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史清林、再審被上訴人郝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賀永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本院認為,一審判決對于雙方當事人財產(chǎn)的收支情況認定清楚,但計算方法有誤,主要體現(xiàn)在450000元租金及被上訴人銀行卡余額如何分配問題上。由于上訴人用雙方共同財產(chǎn)交納了租金,此筆款應按夫妻共同財產(chǎn)進行分配。被上訴人實際參與經(jīng)營為一個月,其應承擔一個月的租金,即37500.00元(450000.00元除以12個月)。剩余412500.00元屬于雙方共同財產(chǎn),每人應分206250.00元。被上訴人銀行卡余額為70761.41元,亦是共同財產(chǎn),不應全部在被上訴人應得財產(chǎn)中進行扣除,應扣除一半,即35380.70元。綜上,被上訴人應分得財產(chǎn)為386543.87元(215674.565+206250.00-35380.70)。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零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人民法院(2018)冀0828民再11號民事判決;二、上訴人王某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nèi)返還被上訴人郝某存款人民幣386543.87元。一案件受理費4535.00元,二案件受理費4535.00元,由再審上訴人王某與再審被上訴人郝某平均負擔。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毓蘭
審判員 朱彥兵
審判員 王麗麗
書記員:楊允博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