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出租車司機,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
被告韓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海林市。
委托代理人張齊林,黑龍江森林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訴被告韓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6年2月19日立案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審判員王曉冬適用簡易程序于2016年4月13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被告韓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張齊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審理查明,原告提交證據(jù)如下:
證據(jù)一、驗收單收條一份。證明2000年10月16日韓某某欠原告木材款32637元。韓某某在驗收單上簽字。
被告對形式要件沒有異議。對證明被告欠原告32637元有異議。韓某某并不是欠款人,韓某某受雇于李邦坤,是李邦坤的材料采購員,該收條中收料人陳義蘭對收到的材料予以確認。韓某某簽字是為了最終由李邦坤核算數(shù)額,因此該收條并非是欠據(jù),不能直接反應原、被告之間存在債權債務的憑證,被告沒有義務償還該筆貨款,原告應向該工程的實際施工人李邦坤主張償還。
本院認為,原告出具的證據(jù)來源合法,內容真實,能夠證明被告欠貨款事實,被告對其提出異議,但未舉出相反的證據(jù)予以反駁。故對此份證據(jù)的真實性,合法性予以采信。
證據(jù)二、親屬證明5份、長汀鎮(zhèn)哈達村民委員會出具的證明1份。證明此筆債權所有人是王泉,王泉現(xiàn)已死亡,這筆債權的繼承權由原告繼承,王泉的其他繼承人放棄此筆債權的繼承權。村委會出具證明,證明王泉與繼承人間存在親屬關系。
被告對形式要件及證明問題均沒有異議。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證據(jù),被告沒有異議,且證據(jù)來源合法,內容真實。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三、證人邢立冬、張成友證言兩份。證明原告在這些年始終主張該筆債權。
被告對張成友的證言有異議,認為證人應當出庭作證,證明內容也不能證明原告所要證明的事實,如果主張時效,應當由債權人直接向債務人主張,在這個過程中有證人來證實,但證人只是證明原告向證人主張過,無法證實原告向被告主張過,該證言的內容是不清晰的,有歧義,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jù)。對于邢立冬的證人證言,不符合證人出庭的規(guī)定,證言內容應以邢立冬本人出庭為準,該內容反映的部份事實與事實不符。
本院認為,證人應當出庭接受質證,該二名證人均不屬于確有困難不能出庭人員,因此,證言的真實性與否無法確定,本院對該二份證言不予采信。
證據(jù)四、通話錄音2份。證明原告向被告韓某某催要過欠款的錄音。
被告對兩份錄音有異議。無法確定原告與其對話的對方是被告,如果是被告,該錄音也無法確認原被告之間是哪種經(jīng)濟關系,無法確定原告主張的金額與錄音中的金額是同一筆金額,該錄音中既沒有反應出雙方存在債務的具體數(shù)額也沒有確定可能存在債務是哪年的債務,以及對給付時間上都無法確定,因此原告要用該錄音材料證明本案訴爭的該筆糾紛沒有超過時效無法證實。
本院認為,該錄音的時間為2015年7月28日、11月20日,錄音內容能夠證明系原、被告通話內容,錄音中被告同意給付貨款。現(xiàn)被告否認錄音內容,但未舉出相反的證據(jù)予以反駁,同時在本庭向被告釋明后,被告也未申請對該錄音的真實性進行司法鑒定。因此,對該錄音的真實性及證明的問題本院予以采信。
證據(jù)五、證人邢立冬出庭證言,證明原告一直向被告催要此款。
被告對通過證人向被告催要這點有異議,原告出示的錄音證明假使是被告的陳述,但也不能證實2015年之前原告向被告主張過,同時,該證人所證明的內容也不具有確定性,證人陳述是頭幾年,只要超過了兩年,就超過了訴訟時效,而證人又說1、2年催要過,但是該證人是否將該意見轉達給被告沒有證據(jù)予以佐證。
本院認為,該證人證言結合其本人的證言材料,能夠證明證人知道被告拖欠貨款未給付的事實。對于原告向證人說明原告向被告催要借款的事實本院不予確認。
被告為證明其主張向本院提交證據(jù)如下:
證據(jù)一、竣工驗收報告單一份。證明海林市幸福小區(qū)2號樓實際施工人是李邦坤,不是被告。被告是李邦坤的材料采購員,該筆材料款不應由被告來承擔,竣工驗收報告中施工單位牡丹江信達建筑安裝工程公司的海林負責人是李邦坤,經(jīng)辦人是韓美軍,因此被告不是材料欠款的相對方。
原告認為,該證據(jù)與原告無關,此筆貨是賒給韓某某的,與其他人無關
證據(jù)二、海林市建設監(jiān)理有限公司證明一份。證明被告公司在2000年承接了牡丹江信大開發(fā)幸福一區(qū)工程經(jīng)理,2號樓的承包人是李邦坤,韓某某是現(xiàn)場負責人,被告雖然為原告出具了欠款收條,但不對該筆欠款承擔相應責任。
原告認為與其無關。
證據(jù)三、幸福一區(qū)2號樓建設工程決算書一份。證明該工程的實際施工人是李邦坤,在施工決算書上簽字的也是李邦坤不是被告,被告采購的材料都用于該工程的建設中,受益人是實際施工人李邦坤,被告不應對原告的請求承擔責任。
原告認為與其無關
本院認為,被告出具的上述證據(jù)無法證實被告與牡丹江信大建筑安裝工程公司海林分公司之間存在何種關系,該組證據(jù)無法否定原、被告之間的買賣關系。本院對該證據(jù)不予采信。
證據(jù)四、證人陳義蘭、韓美君、劉照文證人證言。證明被告
欠貨款的行為系職務行為,實際施工受益人為李邦坤。
原告認為與其無關。
本院認為,該三位證人證言,不能與被告所出具的證據(jù)形成證據(jù)鏈條來佐證被告不是實際欠款人的事實。因被告未能舉出充分的證據(jù)證明其行為是職務行為,因此,對證人證言本院不予采信。
據(jù)此,結合原、被告的陳述及本院采信的證據(jù),本案確定如下事實:
原告與王泉系父子關系。王泉生前經(jīng)營木材生意,王泉已死亡。
1999年至2000年間,被告在海林市國稅局家屬樓進行施工期間經(jīng)中間人邢立冬介紹,在原告父親王泉處多次購買木材,經(jīng)雙方對帳結算,截止2000年10月16日共欠王泉貨款32637元未給付。王泉已死亡,原告做為王泉的法定繼承人向被告主張該筆債權(王泉的其他繼承人已放棄對該筆債權的繼承權)。至原告起訴時止,原告未間斷向被告催要貨款,被告同意給付。
本院認為,買賣合同是出賣人轉移標的物的所有權于買受人,買受人支付價款的合同。本案原告父親王泉與被告雙方口頭約定買賣木材的合同,買賣合同關系成立。原告父親王泉將木材出售給被告,履行了交付貨物的義務,被告應負將貨款及時支付給王泉的責任。本案被告未按時支付貨款,構成違約,應承擔支付貨款及違約責任。原告作為該債權的合法繼承人,要求被告支付貨款32637元的主張,事實清楚,證據(jù)充分,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逾期付款違約金24020.83元的主張(從2000年10月16日起按月千分之四標準計算至2016年2月16日止),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被告韓某某認為此欠款不是個人行為,其履行的是職務行為,不同意償還。本院認為,被告未舉出充分的證據(jù)予以反駁原告的主張。所出示的證據(jù)與本案不具有關聯(lián)性,故對被告的抗辯主張本院不予支持。被告認為原告主張已超過訴訟時效。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的通話錄音能夠證實原告在不間斷向被告催要此款,且被告在電話中同意給付此筆貨款。因此,原告的主張具有連續(xù)性,未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訴訟時效期間,被告主張不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條、第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第一百一十三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韓某某于本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之日起5日內給付原告王某某貨款32637元,逾期付款違約金24020.83元(從2000年10月16日起按月千分之四標準計算至2016年2月16日止)。2016年2月16日以后的違約金按月千分之四的標準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履行期內實際給付之日止。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216.45元,減半收取608.22元,由被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代理審判員 王曉冬
書記員:王明爽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