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某
趙月(河北昊宇律師事務所)
劉洋(河北昊宇律師事務所)
史書坤
丁少偉(河北昊海律師事務所)
李素艷
上訴人(原審被告):王某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山東省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
委托代理人:趙月,河北昊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洋,河北昊宇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史書坤,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
委托代理人:丁少偉,河北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素艷,女,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
上訴人王某某因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河北省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人民法院2016年8月30日作出的(2016)冀0391民初109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判決審理查明,史書坤系李素艷妹夫,2010年4月16日,王某某與李素艷登記結婚。
2014年8月中旬,李素艷說有急用向史書坤借款20000元,史書坤將錢交給李素艷。
借款是由李素艷向史書坤說的,王某某未直接與史書坤協(xié)商過借錢的事。
上述事實有原、被告當庭陳述及雙方提交并經質證的錄音光盤、證人李某、郭某、齊某證言等證據(jù)予以證實,予以確認。
雙方爭議焦點為王某某、李素艷是否拖欠史書坤借款14000元。
針對該爭議焦點,史書坤稱王某某、李素艷尚欠借款14000元。
李素艷認可史書坤所述。
王某某稱,借款事實不清,沒有借據(jù),證人證言互相矛盾,錄音含糊不清,王某某、李素艷之間是夫妻關系,現(xiàn)在感情很不好,證人和史書坤均是李素艷的親屬和朋友,請求駁回史書坤訴請。
根據(jù)史書坤提交的王某某、李素艷在2016年5月18日晚上通話錄音中,李素艷明確說明“欠李素宇14000元”,王某某在錄音中默認借款事實,李素宇即史書坤妻子。
本案原、被告之間債權債務關系明確,予以確認。
原審法院判決認為,債是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當事人之間產生的特定的權利和義務關系,享有權利的人是債權人,負有義務的人是債務人。
債務應當清償。
有能力償還拒不償還的,由人民法院判決強制償還。
本案中,李素艷向史書坤借款,雙方形成了民間借款的法律關系。
李素艷應該按約定向史書坤歸還借款。
雙方沒有約定還款期限,史書坤有權隨時要求李素艷在合理期間內還款。
史書坤要求李素艷歸還借款,于法有據(jù),予以支持。
借款事實發(fā)生在王某某、李素艷婚姻存續(xù)期間,所借款項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屬于夫妻共同債務。
綜上所述,史書坤要求王某某、李素艷連帶償還欠款14000元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
遂判決:王某某、李素艷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償還史書坤借款14000元。
一審案件受理150元,減半收取75元,由王某某、李素艷共同負擔。
判后,王某某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請求撤銷原審法院判決,改判駁回史書坤對王某某的訴訟請求,本案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承擔。
其上訴的主要理由為:一審法院認定事實不清、證據(jù)不足、適用法律錯誤。
本案中沒有任何證據(jù)可以證明王某某向史書坤借款14000元的事實,不僅沒有借據(jù),也沒有借款事實,而且本案中王某某與李素艷是夫妻關系,二人因感情破裂準備離婚,史書坤是李素艷的親屬,李素艷是為了離婚時多占財產與史書坤惡意串通,捏造借款事實,嚴重損害了王某某的合法權益。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錯誤、適用法律錯誤。
請求上級法院認真查清事實,依法判令駁回史書坤的訴訟請求。
本院審理過程中,王某某補充上訴理由:第一,一審法院對于錄音證據(jù)的認定完全屬于違法采信。
錄音證據(jù)本身不能明確表明存在借款事實,也不能表明王某某對借款事實的認可,不接話代表的絕不是所謂的默認。
另外,該證據(jù)系李素艷偷錄,取證方式不合法。
而且在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夫妻之間如果就夫妻共同財產、債權債務等方面達成所謂的一致意見,只要沒有啟動離婚訴訟,均不產生法律效力。
所以一審法院不能依據(jù)夫妻之間的對話去確定第三人的債權。
最為重要的是,六原審原告用了該錄音證據(jù),而該證據(jù)原始取得人系李素艷,李素艷將證據(jù)交付原審原告使用,上訴人有理由認為六原審原告與李素艷惡意串通,共同侵害王某某合法權益。
所以,一審法院不應該彩信。
第二,一審法院對于借款事實審查不清,到底是何時何地何人以何種方式借款,借款用途又是什么,借款數(shù)額具體為多少,是否還款,看,還款多少均未審查清楚,草率定案。
第三,一審庭審中有三位證人出庭作證,但證人郭某與齊某只對李某案件作有證言,排除李某剩余5案件郭某與齊某兩位證人均未提及,沒有做出任何證明,那么就是說排除李某剩余5案件中只有一位證人即李某出庭作證,王某某認為李某是本案的利害關系人,其證人證言不能作為定案依據(jù)。
第四,一審法院認定史書坤是2014年8月中旬與李素艷協(xié)商借款事宜并將20000元借款交給了李素艷,現(xiàn)仍剩余14000元,而證人李某所說他明確的知道是王某某向史書坤借款,借了3次,分別是6000元,3000元,5000元。
史書坤所述與證人李某所述明顯不符,根本不能作為定案證據(jù)。
第五,史書坤在一審起訴狀中陳述自己與李某系鄰居關系,但在開庭時當庭變更關系為李素艷的妹夫。
首先,史書坤與李素艷有親屬關系,更為重要的是,身份關系一早就是明確的,那為何在起訴時卻硬把妹夫說成鄰居?這是明顯的惡意欺詐及串通行為。
經查,史書坤起訴狀及通話錄音均顯示本案借款數(shù)額為14000元。
本院認為,債務應當清償。
史書坤起訴狀及通話錄音均顯示本案借款數(shù)額為14000元。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雙方借款數(shù)額為20000元,屬認定事實不清,應予糾正。
本案借貸雙方具有親屬關系,借款金額不大,沒有形成書面借款憑證不違背常理。
根據(jù)本案借款金額,史書坤與李素艷主張本案借款為現(xiàn)金給付也不違背交易習慣。
原審法院判決采信通話錄音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并無不當。
綜上,王某某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部分不清,但處理結果并無不妥,應在糾正后,予以維持。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四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5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本院認為,債務應當清償。
史書坤起訴狀及通話錄音均顯示本案借款數(shù)額為14000元。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雙方借款數(shù)額為20000元,屬認定事實不清,應予糾正。
本案借貸雙方具有親屬關系,借款金額不大,沒有形成書面借款憑證不違背常理。
根據(jù)本案借款金額,史書坤與李素艷主張本案借款為現(xiàn)金給付也不違背交易習慣。
原審法院判決采信通話錄音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jù),并無不當。
綜上,王某某上訴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
原審法院判決認定事實部分不清,但處理結果并無不妥,應在糾正后,予以維持。
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三十四條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 ?第一款 ?第(一)項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150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
審判長:高曉武
書記員:侯桂玲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