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靜安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川,上海海匯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陳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被告:劉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閔行區(qū),現(xiàn)住上海市閔行區(qū)。
二被告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丁曙光,上海久遠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陳某、劉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7月25日立案受理。經(jīng)原告申請,本院于2018年7月25日對被告陳某的財產(chǎn)進行訴訟保全。本案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川、二被告共同委托代理人丁曙光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二被告共同歸還原告借款本金300,000元;2、要求二被告共同支付原告上述借款本金300,000元的逾期利息,自2018年6月9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年利率24%計付。
事實和理由:2018年3月9日,原告與被告陳某簽訂借款合同,約定原告向被告陳某出借300,000元、借期三個月、利息等。當日原告向被告陳某轉賬了上述約定的資金。借款到期后,被告陳某僅支付了20,000元的利息,其余本息均未歸還,現(xiàn)如上所請。
被告陳某辯稱,原告訴稱的借款合同簽訂屬實,己亦收到原告轉賬的300,000元,但當日己將收到的300,000元中的45,000元轉賬至己工行賬戶,并于當日下午14:13在工行閘北大寧支行取現(xiàn)45,000元交付原告,故認為實際收到本金為255,000元。2018年4月27日和2018年5月19日,己向原告建行賬戶轉賬20,000元,該款系歸還了部分本息,故現(xiàn)尚欠借款本金243,468.84元。認可利息計算為年息4.35%的四倍即17.4%,同意逾期利息按照年利率24%計付。
被告劉某辯稱,被告陳某借款系用于償還高利貸,并非用于二被告夫妻共同生活,且己未在借款合同上簽名,故不認可涉訴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不同意原告全部訴請。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二被告原系夫妻關系,2018年5月9日經(jīng)上海市閔行區(qū)人民法院調解離婚。
2018年3月9日,原告與被告陳某簽訂借款合同,載明:“甲方(借款人):陳某……,乙方(出借人):王某某……,一、借款金額及期限:甲方需用資金向乙方借款人民幣30萬元……,借款期限為三個月,自2018年3月9日至2018年6月8日止……三、如果甲方逾期支付利息或歸還借款就構成根本違約。甲方自愿承擔借款金額30%的違約金,并由乙方向甲方加收三個月利息……五、甲乙雙方約定:上述借款利息為銀行同期貸款利息的四倍。利息按月支付……”。原告和被告陳某均在借款合同尾部簽名,被告陳某另捺印。
2018年3月9日下午14:04,原告通過工商銀行向被告陳某名下建設銀行賬戶(卡號:XXXXXXXXXXXXXXXXXXX)轉賬300,000元。同日下午14:08,被告陳某自其名下建設銀行賬戶(卡號:XXXXXXXXXXXXXXXXXXX)轉賬45,000元至被告陳某名下工商銀行賬戶(賬號:XXXXXXXXXXXXXXXXXXX),后于14:13在工商銀行閘北大寧支行就其名下工商銀行賬戶(賬號:XXXXXXXXXXXXXXXXXXX)卡取45,000元。同日,被告收到原告的300,000元后通過其微信(微信號:Chenxin369369)向被告劉某微信(微信號:wxid_XXXXXXXXXXXXX)轉賬6,000元。
2018年4月27日和2018年5月19日,被告陳某通過建設銀行手機銀行向原告轉賬共計20,000元。
審理中,原告與被告陳某就2018年3月9日下午被告陳某卡取的45,000元是否交付原告,意見不一。經(jīng)被告陳某申請,本院就該節(jié)事實委托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進行心理測試。2019年3月15日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出具分析意見書,分析意見為:“在該起民間借貸糾紛中,陳某在所涉及到的2018年3月9日,王某某與陳某之間是否存在45000元現(xiàn)金的交付該節(jié)的陳述可信度高于王某某”。被告陳某支付心理測試費5,000元。
原告在庭審中表示,涉訴借款的利息已全部歸還。
被告在庭審中表示,2018年4月27日向原告轉賬償還的10,000元中5,956.52元是利息,4,043.48元是償還的本金。2018年5月19日向原告轉賬償10,000元中有2,512.32元是利息,7,487.68元是償還本金。
本院認為,借款人應當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對借款期限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借款人可以隨時返還;貸款人可以催告借款人在合理期限內返還。借款人未按照約定的期限返還借款的,應當按照約定或者國家有關規(guī)定支付逾期利息。本案被告陳某向原告借款,原告向被告陳某轉賬資金,雙方之間的借貸關系依法成立?,F(xiàn)原告主張要求償還借款本金并支付逾期利息,于法有據(jù),本院予以支持。
對于涉訴的本金數(shù)額,原告自述于2018年3月9日在工行轉賬300,000元至被告陳某的建行賬戶,被告陳某亦在場,根據(jù)被告陳某收到上述300,000元后,十分鐘內完成轉賬45,000元并從工行大寧支行卡取45,000元及上海市公安局物證鑒定中心分析意見書的心理測試結果,被告陳某在收到原告轉賬的300,000元后取現(xiàn)45,000元返還原告更符合常理。故就涉訴借款原告實際交付本金為255,000元,被告陳某在借款后曾償還20,000元,結合上述還款時間及雙方對利息的約定,確定被告陳某尚欠原告借款本金數(shù)額為243,468.84元。
關于逾期利息的計算應以上述認定的尚欠歸還本金為基數(shù),原告主張年利率24%在約定和法定的范圍內。
涉訴借款發(fā)生于2018年3月9日,二被告于2018年5月9日經(jīng)法院調解離婚,故涉訴債務發(fā)生在二被告的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但該借款金額顯然已經(jīng)超出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范疇。原告作為債權人,未能舉證證明該筆借款系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產(chǎn)經(jīng)營或者基于夫妻雙方共同意思表示。從借款發(fā)生到二被告離婚,即便二被告協(xié)議離婚分割夫妻共同財產(chǎn),也不能證明兩人對涉案借款存在合意或者存在惡意串通的情形。但同時本院也注意到,被告陳某在借款當日即向被告劉某轉賬6,000元,被告劉某對收款一節(jié)事實并無異議,只是認為該筆款項用于雙方之子的撫養(yǎng)費。本院認為,被告陳某向被告劉某轉賬6,000元以及被告劉某收款的行為,應當視作被告劉某以自己的行為追認該部分債務為夫妻共同債務,且該部分借款即便事后用于雙方之子的撫育費也并不影響其共同債務的性質。因此,243,468.84元借款本金中的6,000元及其逾期利息應當作為夫妻共同債務,由二被告共同負責償還;剩余的237,468.84元及其逾期利息作為被告陳某的個人債務,由被告陳某負責償還。
綜上,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八條、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九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夫妻債務糾紛案件適用法律有關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三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陳某、被告劉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王某某借款本金6,000元;
二、被告陳某、被告劉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王某某上述借款本金6,000元的逾期利息,自2018年6月9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年利率24%計付;
三、被告陳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原告王某某借款本金237,468.84元;
四、被告陳某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王某某上述借款本金237,468.84元的逾期利息,自2018年6月9日起至實際清償之日止,按照年利率24%計付。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心理測試費5,000元(被告陳某已預繳),由原告王某某負擔。
保全費5,000元(原告王某某已預繳),由被告陳某負擔。
案件受理費5,890元(原告王某某已預繳),由被告陳某和被告劉某共同負擔50元、被告陳某負擔4,902.03元,由原告王某某負擔937.9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何??俊
書記員:劉??鑫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