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武漢市漢陽區(qū)。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住所地:荊州開發(fā)區(qū)東方大道167號。法定代表人:張建生,該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代理人:劉星,湖北旻韜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為:1、追補放假期間生活補助費3500元和拖欠工資44824.5元;2、支付雙倍勞動補助金123002.55元;3、追發(fā)業(yè)務提成139560元,以上共計307387.05元;4、案件訴訟費及相關費用由錦輝公司承擔。被告(互為原告)錦輝公司的訴訟請求為:1、錦輝公司無需向王某某支付生活費3500元;2、錦輝公司無需向王某某支付賠償金13475元;3、訴訟費由王某某承擔。根據(jù)雙方當事人提交證據(jù)及當庭陳述,查明本案事實如下:王某某2011年10月入職錦輝公司前身騰國迅(荊州)科技有限公司,雙方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工作期間公司下發(fā)了《騰國迅(荊州)科技有限公司工業(yè)電池銷售管理條例》,該條例載明從蓋章下發(fā)之日起試行,但該條例落款處無制發(fā)時間。后騰國迅(荊州)科技有限公司更名為錦輝公司。2016年1月27日錦輝公司下達《關于員工放假通知》,安排王某某2016年1月29日至2016年3月31日休息,同日王某某在《放假通知確認書》上簽名。2016年10月,錦輝公司向包括王某某在內的所有員工通過群發(fā)短信方式告知放假時間延長至2017年2月12日,王某某聲稱未收到該短信。2017年2月20日,錦輝公司以王某某曠工為由向其制發(fā)《解除勞動關系通知》并通過郵寄方式快遞至王某某,王某某2月底收到該解除通知。后王某某向荊州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仲裁委制發(fā)荊勞人仲裁字[2017]第60號《仲裁裁決書》,王某某和錦輝公司對該裁決書不服,先后在法定期間內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均依法予以受理。另查明,王某某2016年2月-7月每月領取生活費500元,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未發(fā)放生活費。雙方爭議的要素為:1、錦輝公司是否應向王某某補發(fā)放假期間生活補助費,補發(fā)拖欠工資和業(yè)務提成;2、錦輝公司解除與王某某的勞動關系是否合法,是否應向其給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jīng)濟賠償金。結合庭審中雙方當事人的舉證、質證及陳述,本院對上述爭議要素認定如下:1、錦輝公司2016年1月開始放假,期間王某某2016年2月-7月每月領取了生活費500元,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錦輝公司再未向其發(fā)放生活費,直到2017年2月雙方勞動關系解除,故錦輝公司應向王某某補發(fā)雙方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欠發(fā)的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生活費3500元(500元×7個月)。關于拖欠工資。王某某提交了自稱2014年的三份單月工資發(fā)放單,主張以此工資單中載明的核定工資11182.05元作為每月工資發(fā)放標準,訴請錦輝公司補足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工資。本院認為,綜合雙方當事人提交的關于王某某工資發(fā)放記錄,王某某于2015年9月前基本工資為11182元,2015年10月、11月核定工資為5000元,2015年12月、2016年1月核定工資3900元,自2016年2月起核定工資為500元,在工資變化期間王某某從未向錦輝公司就工資發(fā)放標準提出任何異議,同時,錦輝公司亦在2016年1月正式通知放假,與其稱2014年起即因環(huán)保未達標對公司進行整改的陳述基本相符。所以,因為王某某未能證明錦輝公司與其口頭或書面約定雙方實行固定工資發(fā)放制,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基本工資為11182元不變,且王某某在工資變化期間并未就工資減少向公司提出任何異議,故本院認為,王某某僅以無任何時間標注的三份工資條來確定王某某五年多來入職期間的工資標準,以偏蓋全,不具客觀性,本院不予采信。關于業(yè)務提成。其一,王某某用以證明其完成銷售任務的《銷售記錄表(2014年、2015年)》為打印件,無任何錦輝公司印章或有關負責人員的簽字確認,無法證明該證據(jù)的來源及證據(jù)中載明的銷售額實為王某某完成;其二,王某某舉證的錦輝公司《銷售管理條例》實施時間無法確定;其三,《銷售管理條例》適用人群為“銷售經(jīng)理”和“銷售副總”,而王某某提交的工資條上其職務為“副經(jīng)理”,不具有統(tǒng)一適用性,故本院對王某某該主張不予支持。2、2016年10月,錦輝公司向包括王某某在內的所有員工通過群發(fā)短信方式告知放假時間延長至2017年2月12日,王某某聲稱未收到該通知,錦輝公司認為王某某未按公司短信通知的放假截止時間到崗,以曠工為由解除了與王某某的勞動關系。本院認為,其一,2016年10月錦輝公司群發(fā)了短信通知,但未能證明王某某已收到;其二,放假通知不能完全等同于到崗通知;其三,錦輝公司存在制發(fā)《關于員工放假通知》,逾期之后雖無書面通知仍然持續(xù)放假的先例。故本案中,錦輝公司僅以群發(fā)了短信即認定王某某存在曠工事實,明顯事實證據(jù)不足,不能體現(xiàn)王某某曠工的主觀故意,系違法解除?!秳趧雍贤ā返诎耸邨l規(guī)定:“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guī)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按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的經(jīng)濟補償金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經(jīng)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jīng)濟補償…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故錦輝公司應向王某某給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賠償金。王某某2011年入職錦輝公司處,生活費發(fā)放至2016年7月,后未發(fā)放生活費,因解除勞動關系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荊州市最低工資標準,故以本地最低工資標準作為計算經(jīng)濟賠償金的標準,錦輝公司應向王某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賠償金為13475元(1225元×5.5個月×2倍)。王某某主張應按休假前即2016年1月前的工資標準為依據(jù),明顯與法律規(guī)定不符,本院不予采信。
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與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錦輝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二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被告(互為原告)錦輝公司委托代理人劉星到庭參加訴訟。兩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綜上所述,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八十七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jù)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補發(fā)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期間的生活費3500元。二、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支付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經(jīng)濟賠償金13475元。三、駁回原告(互為被告)王某某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訴訟請求。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的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兩案案件受理費20元,減半收取10元,由被告(互為原告)錦輝(荊州)硅能科技有限公司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或者代表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張華
書記員:薛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