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北京市通州區(qū)人,現(xiàn)住通州區(qū)。
委托代理人周雪峰,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時天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北京市西城區(qū)人,住西城區(qū)。
委托代理人常韋,北京市天拓律師事務所律師。
第三人香河興達恒遠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河縣新華大街北側五一路東側香城酈舍8號樓4單元10號房屋。
法定代理人閆某,總經(jīng)理。
委托代理人王春山,該公司員工。
原告王某與被告時天舒、第三人香河興達恒遠房地產(chǎn)經(jīng)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興達恒遠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10月13日立案受理,依法由審判員李洪利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周雪峰、被告時天舒及其委托代理人常韋、第三人興達恒遠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春山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訴稱,2017年7月18日,我與被告通過興達恒遠公司簽訂房屋買賣居間合同,約定我將位于香河縣蔣辛屯鎮(zhèn)富力香山郡小區(qū)10號樓1單元2003室房屋(78.85平方米)出售給被告,被告交付定金5萬元并約定15天左右辦理房屋買賣手續(xù)。因被告家有幼子,一直等到2017年10月9日,興達恒遠公司才通知雙方于次日辦理相關手續(xù),但被告以各種理由搪塞推脫,不配合辦理。后經(jīng)我和興達恒遠公司多次聯(lián)系,被告仍不予配合。被告的行為已經(jīng)構成違約,根據(jù)協(xié)議約定應當向我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和差價損失等。為維護我的合法權益,故起訴,請求解除我與被告之間的房屋買賣居間合同;被告向我支付自2017年10月10日起連續(xù)20日的違約金40500元(以逾期款項為基數(shù),按每日千分之三計算);被告支付的定金不予退還,并支付房屋價格損失20萬元;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被告辯稱,我通過第三人了解到廊坊市人民政府出臺一個文件,根據(jù)該文件,我不具備買房資格,是國家政策問題導致合同不能繼續(xù)履行,我不存在違約行為,因此,我同意解除合同,但不同意支付違約金。
第三人未發(fā)表意見。
本院經(jīng)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7年7月18日,原告王某與被告時天舒經(jīng)第三人興達恒遠公司居間服務,簽訂《房屋買賣居間合同》,該合同約定:原告(甲方)將其坐落于香河縣蔣辛屯鎮(zhèn)富力香山郡小區(qū)10號樓1單元2003室房屋一套賣給被告(乙方),總價款為1450000元;合同簽訂當日,乙方支付甲方購房定金人民幣50000元;因房屋管理部門政策變化導致房屋無法過戶至乙方名下的,則雙方一致同意解除本合同,甲方退還已收購房款,乙方退還已交付房屋,甲乙雙方互不追究違約責任。同日,原、被告及第三人簽訂《房屋交易居間服務合同》,該合同約定:原、被告雙方委托第三人辦理富力香山郡小區(qū)10號樓1單元2003室房屋買賣后續(xù)交易事宜;合同簽訂當日,被告向第三人支付居間服務費26100元、貸款服務費3000元、權證代辦費2000元。上述合同簽訂后,被告按照合同約定向原告交納購房定金50000元,向第三人交納服務費31100元。2017年8月9日,被告通過銀行卡轉(zhuǎn)賬方式向第三人支付費用30000元,用于辦理購房資格審批事宜。2017年10月9日,第三人通知原、被告雙方于次日到房管局辦理網(wǎng)簽手續(xù),被告以需要照顧孩子、沒有時間為由予以拒絕。2017年10月11日,原告及第三人到被告家中協(xié)商辦理網(wǎng)簽手續(xù)事宜,被告未予配合。后原告與被告協(xié)商解除合同事宜未果,原告提起訴訟。
另查明,2017年6月2日,廊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發(fā)布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房地產(chǎn)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實施意見,該意見規(guī)定:非香河縣戶籍居民家庭能夠提供當?shù)?年及以上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或納稅證明的,限購1套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已擁有1套及以上住房,或者無法提供當?shù)?年及以上社會保險繳納證明或納稅證明的,暫停在當?shù)刭徺I住房。
上述事實有房屋買賣居間合同、房屋交易居間服務合同、原告王某與被告時天舒支付寶聊天記錄、支付寶轉(zhuǎn)賬記錄、被告與第三人工作人員王春山聊天記錄、銀行交易明細單、廊坊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進一步促進全市房地產(chǎn)市場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實施意見、原告與第三人工作人員王春山微信聊天記錄、被告與第三人工作人員王春山通話錄音及當事人當庭陳述加以證實。
本院認為,原告王某與被告時天舒之間簽訂的《房屋買賣居間合同》有原、被告簽字捺印,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內(nèi)容不違背法律,屬合法有效。在合同履行過程中,根據(jù)現(xiàn)有廊坊市房地產(chǎn)政策,被告已不具備買房資格,原告要求解除該合同,被告同意,故此本院對原告要求解除房屋買賣居間合同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現(xiàn)有房地產(chǎn)政策在原、被告簽訂合同之前就已頒布,原、被告雙方及第三人對現(xiàn)有房地產(chǎn)政策都應知曉,對合同不能履行這一結果的發(fā)生都應負有責任,根據(jù)房屋買賣居間合同第十二條第二款約定,雙方應互不追究違約責任,故此,本院對原告要求被告支付違約金及房屋價格損失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九十三條第一款、第九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原告王某與被告時天舒之間的《房屋買賣居間合同》。
二、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2504元,由原告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洪利
書記員: 李文淼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