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住宜昌市夷陵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燕,湖北三峽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被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駕駛員,住興山縣。
被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住興山縣,系被告王某某之妻。
被告: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住所地宜昌市東山大道95號清江大廈23層。
負責人:張超林,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杜文輝,男,該公司員工,特別授權代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雷雪峰,湖北彰卓律師事務所律師,特別授權代理。
原告王某與被告王某某、楊某某、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以下簡稱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一案,本院2017年2月23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于2017年9月19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燕,被告王某某、楊某某,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雷雪峰到庭參加訴訟。本案于2017年3月13日中止訴訟,9月1日恢復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長江財險宜昌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范圍內賠償原告王某各項經濟損失227327.01元:醫(yī)療費55284.41元(含后期治療費15000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50元(50元/天×23天)、營養(yǎng)費1150元(50元/天×23天)、護理費7677.90元(服務業(yè)職工收入31138元/年÷365×90天)、誤工費17550.70元(批發(fā)和零售業(yè)職工收入標準35589元/年÷365×180天)、殘疾賠償金140514元[殘疾賠償金54102元(27051元/年×20年×10%)+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3644元(18192元/年×15年×10%÷2)+被扶養(yǎng)人王宏武生活費36384元(18192元/年×20年×10%)+被扶養(yǎng)人胡萍生活費36384元(18192元/年×20年×10%)]、交通費1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在本案審理過程中,原告王某變更訴訟請求為242657.81元,其中護理費變更為8057元(服務業(yè)職工收入32677元/年÷365×90天)、誤工費變更為19054.40元(批發(fā)和零售業(yè)職工收入標準38638元/年÷365×180天)、殘疾賠償金變更為153962元[殘疾賠償金58772元(29386元/年×20年×10%)+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5030元(20040元/年×15年×10%÷2)+被扶養(yǎng)人王宏武生活費40040元(20040元/年×20年×10%)+被扶養(yǎng)人胡萍生活費40080元(20040元/年×20年×10%)];經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賠償不足部分,由被告王某某、楊某某賠償。2、判令被告王某某、楊某某賠償原告王某鑒定費1900元。3、判令被告王某某、楊某某承擔本案訴訟費。事實與理由:2016年6月24日12時59分,王某某駕駛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沿宜興線行駛至宜興線0132公里700米處時,因占道與王某駕駛的鄂E×××××號輕型廂式貨車碰撞,致王某、鄂E×××××號輕型廂式貨車乘車人劉新受傷,兩車受損的道路交通事故。當日,興山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下達《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被告王某某承擔本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當事人王某、劉新無責任。王某受傷后,立即經救護車送往興山中醫(yī)醫(yī)院檢查治療,次日經救護車送至宜昌市夷陵醫(yī)院住院治療,經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下行右脛骨平臺、右腓骨遠端粉碎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左小腿皮膚游離皮片植皮術,同年7月17日出院,共住院22天,出院診斷:1、右脛骨平臺粉碎性骨折;2、右腓骨上端粉碎性骨折;3、右足第三跖骨基底部骨折;4、全身多處軟組織挫裂傷;5、左小腿軟組織損傷并皮膚缺損。出院醫(yī)囑:全休3月,加強營養(yǎng);2、指導功能鍛煉,臥床休息一月后復查X線片;3、一年內骨折愈合后取出內固定;4、3月內每4-6周復查一次;5、不適隨診。王某在興山中醫(yī)醫(yī)院花門診醫(yī)療費2880.14元,在宜昌市夷陵醫(yī)院花住院醫(yī)療費36664.37元(其中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支付10000元),出院后在宜昌夷陵醫(yī)院復查X線片三次,支出檢查費739.90,醫(yī)療費共計40284.41元。2016年10月18日,經宜昌市夷陵醫(yī)院法醫(yī)司法鑒定所鑒定,王某傷殘程度評定為十級,誤工時間評定為180天,護理時間評定為90天,后期治療費(內固定器取出治療費)建議為人民幣15000元左右。王某支出鑒定費1900元。
經查,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在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責任限額為50萬元不計免賠率的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保險期間自2016年3月26日0時起至2017年3月25日24時止,本次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內。
被告王某某、楊某某承認原告王某在本案中所主張的全部事實,同時表示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登記車輛所有人為楊某某,楊某某與王某某系夫妻關系;其他意見與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意見一致。
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承認原告王某在本案中所主張的全部事實,同時認為:1、該公司同意在交強險和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其中該公司已支付醫(yī)療費10000元應予以扣減;2、王某2016年10月25日所花檢查費246.30元,發(fā)生在傷殘鑒定之后,不予認可;住院伙食補助費、營養(yǎng)費的計算時間應為22天,標準認可20元/天;誤工時間只能計算至鑒定前一日,共計115天,計算標準應以服務業(yè)標準計算;對王某十級傷殘無異議,但其計算標準應按農村居民收入標準計算,王某主張按照城鎮(zhèn)居民收入標準計算,證據不充分;被撫養(yǎng)生活費應以農村居民標準計算;3、保險公司不承擔鑒定費、訴訟費。
本院認為,被告王某某、楊某某、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均承認原告王某在本案中主張的事實,故對原告王某主張的事實予以確認,同時認定以下事實:1、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登記車輛所有人為楊某某,楊某某與王某某系夫妻關系;2、原告王某住院期間,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已在交強險醫(yī)療費賠償責任限額內向原告王某支付醫(yī)療費10000元。3、原告王某之女王馨悅系xxxx年xx月xx日出生。4、本起交通事故另一名被侵權人劉新受傷、財產受損同時提起訴訟,經本院依法認定其各項損失為:醫(yī)療費3160.3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400元、護理費716元、誤工費4234元、交通費300元、車輛維修費37033、施救費2200元、拖車費1200元、初次評估費1300元,共計人民幣50543.31元。
本案系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機動車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財產損失的,先由保險公司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分項予以賠償,超出交強險責任限額部分,被保險人向保險公司投保了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的,由承保商業(yè)三者險的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部分,由侵權人予以賠償。本案被告王某某負本次交通事故全部責任,涉案鄂E×××××號中型自卸貨車在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投保有交強險和保險責任限額為50萬元不計免賠率的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因此原告王某的各項損失應由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先行在交強險限額內分項予以賠償,同時由于本次交通事故另一名被侵權人劉新與本案同時起訴,本應按照王某、劉新各自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額,但鑒于在王某住院期間,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已在交強險醫(yī)療費賠償限額內向王某支付了10000元醫(yī)療費,且原告劉新對此未提出異議,視為其同意不參與交強險醫(yī)療費限額10000元的分配,同時事故車輛投保有50萬元不計免賠率的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兩名被侵權人的損失足以獲得賠償,故不再按王某、劉新各自的損失比例確定交強險的賠償數額;經交強險賠償后不足部分,由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在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責任限額內根據保險合同予以賠償。仍有不足部分,由被告王某某賠償。
關于原告王某主張的各項損失認定:1、醫(yī)療費。雖然原告提供的門診病歷、出院記錄、醫(yī)療費票據等證據證實其醫(yī)療費總額為40284.41元,但其中2016年10月25日門診檢查費246.30元發(fā)生在進行傷殘鑒定之后,因此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提出對該費用不予認可之異議成立,不予列入其損失范圍,下余醫(yī)療費40038.11元列入損失范圍。2、原告主張住院伙食補助費的計算標準合法,但計算天數應以住院時間22天為準,數額認定為1100元。3、營養(yǎng)費。原告主張營養(yǎng)費,有加強營養(yǎng)之出院醫(yī)囑在卷證實,本院予以支持,其營養(yǎng)時限確認為22天,計算標準酌情確定為25元/天,數額認定為550元,主張過高部分不予支持。4、原告根據鑒定結論將后期治療費15000元列入醫(yī)療費不當,后期治療費應為單獨的請求賠償項目。鑒定機構基于王某有多處內固定器需要取出,遂建議結案時給予后期治療費15000元,三被告未明確提出異議,同時本院為了減少雙方當事人訴累,對該鑒定意見予以采納,將后期治療費15000元納入本案一并處理。5、誤工費。原告依據鑒定結論主張誤工時間180天,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條有關“受害人因傷殘持續(xù)誤工的,誤工時間可以計算至定殘前一日”之規(guī)定,其誤工時間至遲只能計算至定殘前一日,故認定其誤工時間為115天;原告主張誤工費參照批發(fā)和零售業(yè)職工年收入標準計算,未提供充分證據證實,本院不予支持,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提出應參照服務業(yè)收入標準計算之意見,本院予以采納,誤工費數額確定為10295.50元(32677元/年÷365×115天),主張過高部分本院予以支持。6、原告主張護理費8057元,其計算標準、計算方法合法,本院予以認定。7、原告主張參照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所提供的戶口薄、房產證、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協(xié)議、夷陵區(qū)東城城鄉(xiāng)統(tǒng)籌發(fā)展試驗區(qū)梅嶺村村委會證明等證據可以證明其系征地房屋拆遷人口,長期在城鎮(zhèn)居住生活,本院結合本次事故發(fā)生時原告工作狀況,對其主要收入來源于城鎮(zhèn)務工,并非來源于農業(yè)生產之事實予以認定,因此本院對原告參照城鎮(zhèn)居民標準計算殘疾賠償金的請求予以支持,數額認定為58772元;原告主張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5030元,計算標準、方法合法,本院予以認定;原告主張父母王宏武、胡萍的被扶養(yǎng)人生活費,因王宏武未滿60周歲,胡萍未滿55周歲,均未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原告也未提供證據證明王宏武、胡萍已喪失勞動能力,確需要原告扶養(yǎng),因此本院不予支持。8、原告主張精神損害撫慰金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結合其傷情及當地生活水平,酌情認定為2000元。9、交通費。本院根據原告治療情況,結合保險公司認可200元之意見,酌情認定為300元,主張過高部分不予支持。10、鑒定費1900元,列入其損失范圍。綜上,原告王某的各項損失為:醫(yī)療費40038.1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00元、營養(yǎng)費550元、后期治療費15000元、誤工費10295.50元、護理費8057元、殘疾賠償金73802元(含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5030元)、交通費3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鑒定費1900元,共計人民幣153042.61元。
原告王某上述損失153042.61元中的醫(yī)療費40038.1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00元、營養(yǎng)費550元、后期治療費15000元,共計56688.11元,由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內賠償10000元(已支付),在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范圍內予以賠償46688.11元;誤工費10295.50元、護理費8057元、殘疾賠償金73802元(含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5030元)、交通費3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共計94454.50元,由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內予以賠償;鑒定費1900元,由被告王某某賠償。
被告長江財保宜昌中心支公司提出原告王某的殘疾賠償金應按照農村居民收入標準計算的抗辯理由,與事實不符,本院不予采信。本案經本院主持調解無果。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四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六十五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第十六條、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原告王某的醫(yī)療費40038.11元、住院伙食補助費1100元、營養(yǎng)費550元、后期治療費15000元、誤工費10295.50元、護理費8057元、殘疾賠償金73802元(含被扶養(yǎng)人王馨悅生活費15030元)、交通費3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2000元,共計人民幣151142.61元,由被告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在交強險醫(yī)療費用賠償限額內賠償10000元(已支付),在交強險死亡傷殘賠償限額內賠償94454.50元,在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商業(yè)保險責任限額范圍內賠償46688.11元。綜上,被告長江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分公司宜昌中心支公司尚應支付原告王某人民幣141142.61元,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內付清。
二、由被告王某某賠償原告王某鑒定費1900元,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二十日內付清。
三、駁回原告王某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520元,減半收取計760元,由原告王某負擔310元,被告王某某負擔45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李 忠
書記員:趙光磊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