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津華,上海同脈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志杰,上海市天寅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楊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被告:楊汝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被告:楊志俊,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普陀區(qū)。
被告:張美珍,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戶籍地上海市閔行區(qū)。
第三人: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住所地上海市普陀區(qū)中寧路107(甲)。
法定代表人:彭月明,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少彥。
原告王某某與被告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共有物分割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于凱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審理中,本院依法追加張美珍為被告參加訴訟,追加上海市普陀第一房屋征收服務事務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第一征收公司”)為第三人參加訴訟。原告王某某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劉津華,被告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張美珍、王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志杰到庭參加訴訟。第三人第一征收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到庭應訴。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某提出訴訟請求:依法分割上海市中山北路陸家宅后村XXX號西半幢房屋(以下簡稱“陸家宅房屋”)征收補償利益。事實與理由:王某某、張美珍系王某某之子女,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系楊伯生之子女,王某某與楊伯生系再婚夫妻關系。因楊伯生與王某某登記結婚時,王某某未滿18周歲,且其后與楊伯生共同生活,故王某某有權繼承楊伯生的遺產,分得陸家宅房屋的征收補償利益,故王某某訴至法院,請求判如所請。
被告王某某辯稱,由法庭認定王某某及張美珍對楊伯生的遺產是否享有繼承權。陸家宅房屋原系楊伯生與王某某的夫妻共同財產,現(xiàn)征收補償利益中屬于楊伯生遺產范圍的是房屋價值補償款的二分之一,其余征收補償項目應歸屬實際居住人。對于楊伯生的遺產部分,因王某某與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簽訂的《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無效,故應由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紤]到王某某對楊伯生沒有盡贍養(yǎng)義務的情況,應當予以少分。此外,王某某自2015年起就已經知曉陸家宅房屋征收的情況,并實際居住在王某某分得的產權調換房屋中,在此期間從未向被告主張過征收補償利益,故其請求已經超過訴訟時效。
被告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辯稱,王某某并非楊伯生的法定繼承人,也并非陸家宅房屋被征收安置對象,且已獲得楊伯生購買的本市他處售后公房,故無權分得陸家宅房屋征收補償利益。王某某對于陸家宅房屋征收情況早已知曉,故王某某與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簽訂的《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合法有效。
被告張美珍辯稱,其亦為楊伯生的法定繼承人,有權繼承遺產。
第三人第一征收公司書面述稱,陸家宅房屋依據(jù)征收補償協(xié)議進行補償,另獲得沖點獎260,000元,過渡費合計22,948.73元。目前征收款項已按照《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發(fā)放完畢。
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證據(jù)交換和質證。經審理查明事實如下:
一、王某某與楊伯生系再婚夫妻關系,于1979年12月11日登記結婚。王某某與前夫張海林共生育兩個子女,即王某某、張美珍(曾用名:王美珍)。楊伯生與前妻陸秀寶共生育四個子女,即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楊志敏。楊志敏于2002年4月22日報死亡,生前未結婚,未生育子女。楊伯生于2013年2月7日報死亡,生前未留遺囑。
二、陸家宅房屋所有權人為楊伯生、王某某,該房屋原由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共同居住,楊汝珍、楊某某婚后搬至本市他處居住。楊伯生、王某某、王某某與張美珍自1973年左右開始在本市他處共同生活。2002年,楊伯生與王某某搬至陸家宅房屋居住。
三、2015年9月17日,楊志俊作為被征收人(乙方)楊伯生(亡)、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等的代理人,上海市普陀區(qū)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作為甲方,并由第三人第一征收公司作為房屋征收實施單位,就陸家宅房屋征收事宜簽訂《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該協(xié)議約定:陸家宅房屋因普陀區(qū)蘭鳳新村一號地塊舊城區(qū)改建項目被征收,該房屋性質為私房,建筑面積為35.4平方米,該房屋價值補償款共計人民幣1,729,978.02元(以下幣種均為人民幣)(包括評估價格1,003,625.40元、價格補貼301,087.62元、套型面積補貼425,265元);乙方不符合居住困難戶的條件;被征收房屋裝潢補償為30,000元;乙方選擇房屋產權調換的補償方式,甲方提供產權調換房屋三套,分別為上海市青浦區(qū)逸泰雅苑崧潤路800弄7幢16號903室(房屋總價776,353.50元)、上海市青浦區(qū)華中苑崧漪一路46弄22幢1號502室(房屋總價568,951.68元)、上海市寶山區(qū)佳境苑美丹路1033弄11幢19號1904室(房屋總價880,674.08元),房屋產權調換差價為496,001.24元,由乙方向甲方支付;其他各類補貼、獎勵費用合計741,670元(包括簽約獎勵費第1目283,200元、簽約獎勵費第2目177,000元、搬遷獎勵費第1目177,000元、搬遷獎勵費第2目40,000元、無證建筑面積補貼50,000元、臨時安置費9,900元、搬家補貼費1,600元、家用設施移裝費2,970元。除上述款項外,根據(jù)協(xié)議約定,乙方另獲得超過簽約比例的簽約獎勵費260,000元,臨時安置補助費22,948.73元。上述款項中購買產權調換房屋后剩余的補償款275,669元、簽約獎勵費195,000元由楊某某領取,簽約獎勵費65,000元由王某某領取,另由王某某、楊志俊、楊汝珍分別領取臨時安置補助費3,262.18元、3,300元、3,300元。
四、2015年9月18日,王某某作為甲方、楊汝珍作為乙方、楊志俊作為丙方與作為丁方的楊某某在普陀區(qū)石泉路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共同簽訂了《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該《調解協(xié)議書》載明:陸家宅房屋可分得征收補償款、獎勵、補貼總額2,501,648.02元,經調解,各方自愿達成協(xié)議如下:一、甲方分得一套青浦區(qū)逸泰雅苑崧潤路800弄7幢16號903室的產權調換房屋(房價776,353.5元);二、乙方分得一套青浦區(qū)華中苑崧漪一路46弄22幢1號502室的產權調換房屋(房價568,951.68元);三、丙方分得一套寶山區(qū)佳境苑美丹路1033弄11幢19號1904室的產權調換房屋(房價880,674.08元);四、購買以上三套產權調換房屋后的余款275,669元歸丁方所有;五、本征收地塊簽約比例如若達到86%后分得的沖點獎勵費甲方分得四分之一,丁方分得四分之三。臨時安置費按照該地塊征收補償方案的規(guī)定各自領取,任何一方辦理完成產權調換房屋交房手續(xù)后不再領取臨時安置費。六、本征收地塊在規(guī)定簽約期內(含簽約附加期)簽約比例達到85%。本調解協(xié)議方可生效……上述調解協(xié)議書由各方當事人簽名,同時有調解員的簽名并蓋有調解委員會印章。
五、上述《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簽訂后,王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均已按約定辦理相應產權調換房屋的購買及進戶手續(xù),第三人第一征收公司向楊某某發(fā)放征收補償款共計470,669元,向王某某發(fā)放征收補償款共計81,348.73元,向楊汝珍發(fā)放征收補償款3,300元,向楊志俊發(fā)放征收補償款3,300元。
以上事實,有戶籍資料摘抄、結婚證、房地產權證、《上海市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補償協(xié)議》、《情況說明》、《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不動產登記簿、簽收單及當事人當庭陳述等證據(jù)予以證明,本院予以認定。
本院認為,公民合法的財產權利依法受到保護。陸家宅房屋系被繼承人楊伯生與王某某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依法取得的合法財產,系兩人的夫妻共同財產。楊伯生死亡后,因并無證據(jù)表明楊伯生生前曾訂立遺囑,故陸家宅房屋二分之一的產權份額作為其遺產,應由其法定繼承人依法繼承。根據(jù)相關法律規(guī)定,第一順序繼承人為配偶、子女和父母,其中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養(yǎng)子女和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而認定是否構成扶養(yǎng)關系應以繼父母子女關系形成的時間為準。本案中,王某某與楊伯生登記結婚時,王某某尚未滿18周歲,并隨母親王某某及繼父楊伯生共同生活,客觀上由母親及繼父履行撫養(yǎng)責任,故應認定王某某系楊伯生有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對楊伯生的遺產享有繼承權。而張美珍雖自1973年左右開始與楊伯生共同生活,但在王某某與楊伯生登記結婚時已經成年,故在楊伯生與張美珍形成繼父母子女關系時,雙方并不存在扶養(yǎng)關系,因此,張美珍對楊伯生的遺產不享有繼承權?,F(xiàn)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未經王某某同意,通過簽訂《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的方式對包括楊伯生遺產范圍在內的房屋征收補償利益予以分割,侵害了王某某依法享有的繼承權,故該《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中涉及楊伯生遺產的部分應屬無效,對其余補償利益的分割系當事人的真實意愿,且內容于法不悖,仍合法有效。
遺產分割前,陸家宅房屋已被征收拆遷,因此,依據(jù)征收補償協(xié)議,其中體現(xiàn)房產價值部分的二分之一應作為楊伯生的遺產。楊伯生生前未留遺囑,其遺產應按照法定方式繼承。王某某作為其配偶,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作為其子女,王某某作為形成扶養(yǎng)關系的繼子女,均未表示放棄繼承,故視為接受繼承。但鑒于王某某與楊伯生共同生活時間較短,所盡贍養(yǎng)義務較少,故應適當少分遺產,除此之外其余遺產部分由其他法定繼承人均等繼承。關于遺產范圍,陸家宅房屋價值補償款中的評估價格系房屋價值的直接體現(xiàn),價格補貼、套型面積補貼與房屋建筑面積、房屋的實際狀況存在關聯(lián);其他各類補貼及獎勵費用中,部分費用如無證建筑面積補貼等,亦可反映對房屋價值的補償,故均應一并予以考慮。針對征收補償所獲產權調換房屋的分配,因王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均已按《產權調換房屋產證辦理確認單》辦理相應產權調換房屋的購買及進戶手續(xù),且各方對此均不持異議,本院予以確認。綜上,本院綜合考慮,酌情認定征收補償款中王某某可繼承金額為120,000元,其余屬于楊伯生遺產范圍的征收補償款由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均分。對屬于楊伯生遺產范圍之外的征收補償利益,王某某、楊汝珍、楊志俊、楊某某通過《人民調解協(xié)議書》的方式予以分配,并無不妥,本院予以確認。
第一征收公司經本院合法傳喚未到庭應訴,視為放棄答辯權利,不影響本案公正裁決。
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第十三條、第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四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上海市青浦區(qū)逸泰雅苑崧潤路800弄7幢16號903室歸被告王某某所有,上海市青浦區(qū)華中苑崧漪一路46弄22幢1號502室歸被告楊汝珍所有,上海市寶山區(qū)佳境苑美丹路1033弄11幢19號1904室歸被告楊志俊所有;
二、被告王某某領取的征收補償款人民幣65,000元歸其所有,被告楊某某領取的征收補償款人民幣470,669元歸其所有;
三、被告王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分別領取的臨時過渡安置費歸各自所有;
四、被告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應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分別給付原告王某某人民幣30,00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本案受理費人民幣28,413元,減半收取,計人民幣14,206.5元,由原告王某某承擔人民幣613.02元,由被告王某某、楊某某、楊汝珍、楊志俊各承擔人民幣3,398.37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于??凱
書記員:劉晶菁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