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聲明,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濤,湖北普濟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冉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枝江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志,湖北驍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聲明與被告冉某某合伙協(xié)議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5月16日立案后,依法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聲明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周濤、被告冉某某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陳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聲明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支付原告投資收益30萬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至款付清之日止;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負擔。事實和理由:2013年7月1日,湖北至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與水月寺鎮(zhèn)茅草坪移民安置小區(qū)業(yè)主委員會簽訂《合同書》,約定由湖北至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茅草坪移民安置小區(qū)住宅工程。隨后湖北至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將該工程承包給被告,由被告承建并組織施工。2013年7月上旬,被告找到原告,要求原告投資入股做工程,并估算投資收益有50多萬元,預計一年后可以完工兌現。原告考慮與被告是同學關系,又覺得項目不錯,就從銀行貸款50萬元轉賬給被告。原告負責處理與業(yè)主單位的關系問題和付款問題,被告負責實際施工和日常管理。2014年7月,原告貸款到期,便要被告返還投資本金50萬元,被告將一張100萬元的銀行承兌匯票通過一個公司貼現96.7萬元現金交給原告,原告收取46.7萬元后,將剩下的50萬元轉給被告。由于種種原因,被告承建的工程直至2015年才完工。完工之后,原告要求被告支付投資收益50萬元,被告于2016年2月5日向原告支付10萬元,余下投資收益40萬元被告以工程沒有達到預期收益為由不肯支付。之后,經原被告多次協(xié)商,被告同意再支付原告投資收益30萬元,但由于資金緊張,被告不能立即支付,便于2016年8月15日給原告立下30萬元欠條一張。此款至今未付。
經審理查明,2013年7月,被告以湖北至高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承建興山縣水月寺鎮(zhèn)茅草坪移民安置小區(qū)的住宅工程。因資金不夠,被告便邀約李超和原告投資入股做工程,原告見工程有利可圖,便投資50萬元合伙做工程,三人協(xié)議:被告負責工程的日常管理工作,李超負責工程的財務工作,原告負責協(xié)調上下級關系、物質管理及結賬工作。2014年7月下旬,在移民安置小區(qū)住宅工程尚未竣工的情況下,原告要求被告返還投資款50萬元以便償還到期貸款,被告于2014年7月29日將建設方支付的100萬元銀行承兌匯票交給原告,原告之子張文博找到自己熟悉的一家當鋪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97.5萬元后,于2014年7月30日返還被告43萬元。
2015年2月16日,被告工地急需資金,經原告介紹并擔保向喻林濤借款30萬元,被告之子冉雪舟收到借款后,給喻林濤出具“今冉雪舟向喻林濤借款30萬元,月息15‰,還款日期為2015年8月20日”借條一張,原告作為擔保人在借條上簽名。借款到期后,被告之子冉雪舟未還款。
2016年2月5日,被告分二次給原告轉款10萬元。2016年8月15日,被告給原告立下“今欠到王聲明人民幣叁拾萬元¥300000元”欠條一張。
2017年3月17日,原被告為投資入股期間的收益和擔保債務的償還發(fā)生糾紛,原告便持被告2016年8月15日所立的欠條向本院起訴,要求被告償還借款30萬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至款付清之日止。本院受理后,要求原告提供支付被告30萬元借款的證據,因原告不能提供而于2017年5月4日申請撤訴,本院于2017年5月5日書面裁定準予原告撤訴。2017年5月16日,原告再次持被告2016年8月15日所立的欠條向本院起訴,要求被告支付投資收益30萬元,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息至款付清之日止。庭審中,就原被告爭議的投資入股協(xié)議的具體內容,本院要求原告提供證據,但原告未能舉證。
同時查明,2017年3月16日,喻林濤持冉雪舟2015年2月16日的借據向本院起訴,要求冉雪舟和原告償還借款30萬元并按照月息1分5計息至款付清之日止。本院受理后,于2017年4月24日依法判令冉雪舟返還喻林濤借款30萬元,并自2015年2月17日起至借款清償之日止按月利率15‰支付利息。目前,該判決已發(fā)生法律效力。
上述事實有2013年8月1日被告給原告所立的收條一份、2015年2月16日被告給原告所立欠條一份、2016年6月30日原被告通話錄音一份、2014年4月14日本院開庭筆錄二份、2017年4月24日本院(2017)鄂0583民初438號民事判決書一份、2017年5月5日本院(2017)鄂0583民初439號民事裁定書一份、轉賬清單三份及原被告的陳述在卷佐證,可以認定。
本院認為,原被告爭議的焦點是被告出具的30萬元欠條的屬性問題,即是合伙經營期間的投資收益,還是原告替被告之子償還債務后的欠款。因欠條上未注明欠款屬性,原告主張30萬元欠款是合伙經營期間的投資收益,那么原告就應當提供投資入股的協(xié)議內容,但原告在舉證期間未能提供,根據“誰主張權利,誰舉證”的原則,原告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其二,即便按原告所述30萬元為合伙經營期間的投資收益,那么原告在合伙期間只享受投資收益,不承擔合伙債務,也違背了合伙人“共同投資、共同經營、共擔風險”的合伙原則,該保底條款也應無效。其三,按原告所述,2013年7月原告給被告投資50萬元,一年后被告不僅可以返本,還可兌現50萬元紅利,那么被告2014年7月29日已支付給原告100萬元的承兌匯票,按理原告將銀行承兌匯票貼現后就不應再退還被告43萬元,但實際上原告于2014年7月30日已返還被告43萬元,此種做法有悖常理,故對原告的此種說法本院不予采信。其四,若原告的投資名為投資入股實為民間借貸的話,那么原告就不應參與合伙經營,投資收益也不應超過國家法律保護的范圍,而原告實際上參與了合伙經營,投資收益也遠遠高于國家法律的保護范圍,故本院認定原被告為個人合伙關系,非民間借貸關系。綜上所述,原告的訴訟請求無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聲明要求被告冉某某支付投資收益30萬元及利息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900元,由原告王聲明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以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宜昌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閆進峰
書記員:梅巧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