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王國鋒,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京山縣。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晏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京山縣。
委托代理人胡艷波,湖北京山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審被告京山九鼎商務有限公司,住所地京山縣新市鎮(zhèn)交通路南段。
法定代表人唐某某,經(jīng)理。
原審被告唐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湖北省京山縣。
委托代理人孫航,湖北京源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王國鋒與被上訴人晏某某、原審被告京山九鼎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鼎公司)、唐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京山縣人民法院(2016)鄂0821民初95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出上訴。本院于2016年5月2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6月20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王國鋒、被上訴人晏某某的委托代理人胡艷波、原審被告唐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孫航到庭參加訴訟,原審被告九鼎公司經(jīng)本院傳票傳喚,未到庭參加訴訟,本院依法缺席審理本案?,F(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判認定,唐某某系九鼎公司法定代表人。2014年4月11日,晏某某(出借人)與唐某某(借款人)、王國鋒(保證人)共同簽訂了借款協(xié)議,約定唐某某向晏某某借款50萬元。借款用途為償還湖北京山農(nóng)村商業(yè)銀行的貸款;利息約定為本協(xié)議借款利息為年利率_%;借款期限為借款交付之日起兩個月,還款期限為借款期限屆滿當日;違約責任為如借款人不能在借款期限屆滿之日清償借款本息的,則從借款到期的次日起,借款人除繼續(xù)償還借款本金和利息外,每延遲一天,支付出借人違約金人民幣2萬元,直至還清借款之日止;保證責任為保證人自愿為借款人本協(xié)議項下的所有債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保證人的保證期限為借款人主債務履行完畢日止,保證擔保范圍包括但不限于:本協(xié)議預定的本金、利息、違約金、損失賠償金、實現(xiàn)債權的所有費用。另協(xié)議還對管轄等進行了約定。協(xié)議簽訂后,晏某某通過向彭明峰借款的方式,指示彭明峰通過其銀行賬戶向唐某某轉款485000元。借款期限屆滿后,晏某某多次向唐某某、王國鋒、九鼎公司催討未果,故訴至法院。在庭審中,晏某某自愿放棄部分本金相關訴求,要求唐某某與九鼎公司返還實際借款本金485000元及利息等其他費用(以485000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從2014年4月11日支付至付清之日止)。
原審認為,晏某某提供的借款協(xié)議、銀行流水憑證和彭明峰的證明及證言,能證明晏某某與唐某某、王國鋒之間簽訂借款協(xié)議,系各方的真實意思表示,晏某某通過案外人彭明峰向唐某某支付借款485000元,雙方民間借貸法律關系成立且有效。唐某某未按約償還借款已構成違約,晏某某訴請?zhí)颇衬持Ц督杩畋窘?85000元部分,予以支持。利息及其它費用的計算,因晏某某與唐某某在借款協(xié)議中利率部分并未填寫,視為沒有約定利率,晏某某訴求借期內(nèi)利息,不予支持。晏某某可在借款期限屆滿后要求唐某某支付逾期利息,晏某某與唐某某約定了逾期還款的違約責任為日支付出借人違約金人民幣2萬元,因該標準過高,晏某某自愿調整為按年利率24%要求唐某某承擔利息、違約金等損失,依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十條之規(guī)定,晏某某可自唐某某逾期還款之日起,向其主張總計不超過年利率24%的利息、違約金等損失。依照借款協(xié)議約定借款期限為借款交付之日起兩個月,還款期限為借款期限屆滿當日,承擔違約責任期限為借款到期的次日。晏某某于2014年4月11日向唐某某交付借款,唐某某應予2014年6月11日償還借款,故晏某某訴請?zhí)颇衬撤颠€借款利息等其他費用,以485000元為基數(shù),按年利率24%從2014年6月12日支付至付清之日止部分,予以支持。王國鋒自愿為唐某某的借款、利息、違約金等費用承擔連帶責任保證,協(xié)議約定保證期限為主債務履行完畢日止,應視為約定不明,依照法律規(guī)定保證期間應為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之日起二年,王國鋒辯稱借款期滿后6個月的保證期限已過,其不再承擔保證責任,于法無據(jù),不予支持。雖唐某某為九鼎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但九鼎公司并非借款協(xié)議簽訂方,且晏某某未能提供證據(jù)證明借款系用于九鼎公司經(jīng)營,故晏某某訴請九鼎公司承擔還款責任無事實根據(jù)和法律依據(jù),對該請求,不予支持。據(jù)此,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八條、第二百零七條、第二百一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一、唐某某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nèi)償還晏某某借款485000元,并承擔從2014年6月11日起按年利率24%計算至還清之日止的利息等其他費用;二、王國鋒對上述第一項確定的給付義務承擔連帶保證責任;王國鋒承擔保證責任后,有權向唐某某追償;三、駁回晏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唐某某、王國鋒未按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4400元,由晏某某負擔132元,由唐某某、王國鋒共同負擔4268元。
二審審理查明的事實與原判認定的事實相同。
本案爭議的主要問題為,1、晏某某是否向唐某某提供了485000元借款;2、保證期間是六個月還是兩年。
關于晏某某是否向唐某某提供了485000元借款。唐某某、王國鋒均認為晏某某未向唐某某提供借款。晏某某主張其通過彭明峰向唐某某轉款485000元。
本院認為,2014年4月11日,晏某某、唐某某與王國鋒簽訂借款協(xié)議的當天九鼎公司向彭明峰轉賬120萬元;同日,彭明峰向唐某某轉賬168.5萬元。彭明峰在一審中的證言對九鼎公司為何向其打款120萬元后,彭明峰又向唐某某匯款168.5萬元作出了說明,即彭明峰需要唐某某證明其借款48.5萬元(168.5萬元-120萬元),是為了償還貸款。以上轉賬情況有銀行明細、彭明峰的證言證實。同時,彭明峰也認可其向唐某某的賬戶匯款系受晏某某的指示,且轉賬支付的時間與借款協(xié)議簽訂的時間一致。彭明峰、晏某某對為何僅向唐某某提供48.5萬元而非50萬元作出了合理的說明,即扣除了1.5萬元利息(按照月息三分計算)。因此,從證據(jù)上看,晏某某主張其已經(jīng)向唐某某提供了48.5萬元借款的事實,能夠成立,對其要求唐某某還款的請求,應予支持。
關于保證期間是六個月還是兩年的問題。王國鋒認為,按照借款協(xié)議的約定,其保證期限為唐某某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該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債務履行期限,應當視為沒有約定,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其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晏某某認為,雙方在借款協(xié)議中約定保證期間為唐某某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該約定應當視為對保證期間約定不明,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二年。
本院認為,晏某某與王國鋒約定的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從字面上理解以上約定應當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第一種含義為在債務人按期履行的情況下,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此種情形,債務人已經(jīng)履行了主債務,保證人不承擔責任,毫無疑問,從客觀上講,本案中因唐某某未按期履行債務,無需討論此問題。第二種含義為在債務人未按期履行的情況下,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此種情形,債務人履行主債務完畢的時間并不確定,故該款對保證期間的約定屬約定不明。本案中,債務人唐某某并未按照借款協(xié)議約定的期間履行還款義務,應當取該約定的第二種含義。其次,從該約定的表述看,該約定與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內(nèi)容更類似,即該約定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完畢之日與以上解釋規(guī)定的“合同約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類似內(nèi)容”意思具有相同性,依照該款的規(guī)定,該約定視為對保證期間的約定不明更恰當。再次,結合該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內(nèi)容分析該條第一款的適用范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期間早于或者等于主債務履行期限的”中“約定”的含義應指明確約定了保證時間,且保證時間早于主債務或等于主債務的履行期限,而排除有“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直至主債務本息還清時為止等”的約定內(nèi)容。綜上,本院認為,該保證期間的約定,應當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nèi)舾蓡栴}的解釋》第三十二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應當認定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期間為兩年,而非六個月。
綜上,本院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guī)定,經(jīng)合議庭評議,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4400元,由上訴人王國鋒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寬軍 審判員 王小云 審判員 徐 英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