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
大慶市紅崗區(qū)
韓志堅(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
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系農民,住大慶市紅崗區(qū)。
被告大慶市紅崗區(qū),住所地大慶市紅崗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景龍,職務村委會主任。
委托代理人韓志堅,系黑龍江四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與被告大慶市紅崗區(qū)杏樹崗鎮(zhèn)杏樹崗村民委員會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3月27日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邱劍擔任審判長,與人民陪審員宋建霞、趙世霞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5月18日、2015年8月31日二次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被告委托代理人韓志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本案在庭審過程中,原告舉證如下:
一、管線占地發(fā)放表復印件一張(原件出示),欲證明地是原告的,給了原告管線占地補償款350元。被告對證據真實性有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證據沒有村委會的公章,并且證據不全,該證據所載的內容是開溝,并不是青苗補償,該證據證明不了原告有2.8畝地。因被告答辯中認可給付原告350元事實,故對于該證據真實性予以確認。
二、證言一份,欲證明1983年原告家一個人是7分地。2010年出具的,有五個人出具的。被告對證據真實性有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該證據中的證人沒有出庭,該份證據不能證明原告在大崗處有2.8畝地。本院認為被告異議理由成立,故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三、土地證復印件一份,欲證明該土地證記載原告家的土地為1.32畝不屬實,原告家一家四口人的實際畝數為20多畝,因為怕原告告狀,所以只寫這些。被告對該證據無異議,原告家的土地畝數應以該土地證為準。本院對該證據予以采信。
四、土地補償告示一份,欲證明原告的土地是4.53畝地。被告對證據真實性有異議,只是一份機打的書證,無法證明是被告出具的;該證據與本案沒有關聯,無法證明與涉案土地有關聯性;該證據否定不了土地證所記載的內容。本院認為被告異議理由成立,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五、證人史某出庭作證,欲證明被告占原告土地,不給原告補償款的事實。被告認為該證人證言所陳述的內容與本案沒有關系,其內容主要是1991年時候的情形,和本案訴稱土地沒有關系,證人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其知道土地的詳細情況,僅僅是道聽途說、目測的主觀意見,對證人的身份不予認可;村里給村民補償了三次,并不是證人所說的一次,證人所陳述的內容證明了原告所述不知道補償款一事是不真實的。本院認為該證人證明不了原告欲證明的事實,故對該證人證言不予采信。
六、關于史某上訪答復意見書復印件一份、關于史某、高麗萍等人上訪反映問題的調查報告復印件一份、證言材料復印件一份,欲證明1998年原告土地被被告給占了,取土賣土,沒有給原告補償款。被告對證據真實性有異議,證明所述的內容跟原告沒有任何關系,證人證言無法確定其真實性,且證人沒有出庭作證。本院認為該組證據證明不了原告欲證明的事實,故對該證據不予采信。
庭審中,被告舉證如下:
一、被告與采油四廠簽訂的土地補償協(xié)議及收據各一份,欲證明1991年采油四廠在南大崗處挖坑取土,該土地已經廢了。原告稱該證據證實的是1991年的事,土是村里賣的。本院對該證據真實性予以確認。
二、原告與原告父親王某和其他農戶簽訂的協(xié)議及土地補償款發(fā)放表復印件6張,欲證明南大崗處地的土地補償款已給付原告,并且原告也放棄了該土地的承包。原告對該證據有異議,上面的錢原告都沒有領過,上面的簽字也不是原告簽的,證據原告都沒有看過,原告父親不認識字,連名都不會寫,這事原告也不清楚。庭審中原告表示要對筆跡進行鑒定,但庭后在法院指定時間內未到庭提交書面鑒定申請,故視為原告放棄鑒定,本院對以上證據真實性予以確認。
三、原告王某給張某出具的保證書及收據復印件各一份(原件出示),欲證明2007年3月7日,原告向張某保證不再因大崗占地一事進行上訪訴訟,張某給付王某15000元。原告承認其收到了15000元,但是收據內容不是這樣寫的,名字是原告簽的,保證書的最后一行“如本人返回要退回此款”這句話沒有是后寫上去的。因原告并未就此主張向法院提交相關證據,故本院對該證據予以采信。
依照庭審調查及當事人舉證,確認本案的法律事實為:
原告稱1983年分地原告一家四口在杏樹崗村南大崗處分得9.1畝口糧田,1991年被告將其土地全部賣土了,1998年被告將該土地包給張某種樹,1999年又在該地打井,2004年后原告多次找被告協(xié)商此事,2007年經過村里協(xié)商,張某給付原告15000元,2008年又打水井,打井占地的錢被領走,后張某一給付原告1000元,2008年打井挖管線,被告只給付原告占地款350元,而永久土地補償費被被告占用,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給付其土地補償費42000元,并要求被告按照銀行貸款利率支付自2008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間的利息,庭審中原告放棄一半訴訟請求,即只要求被告給付24000元。
被告對此不予認可,主張原告訴狀中提到的350元并不是青苗補償費,而是因管線開溝的臨時占地費,現該管線已經回填,不存在永久占地,該費用也不是被告給付原告的,而是應案外人張某一的要求才做到原告名下的,該占地的其他補償費用已經給付張某一。根據原告出示的證據,其起訴的土地面積只有96平方米,無法計算出原告要求的土地補償費用。原告所稱其在南大崗的土地,只有0.22畝,1994年杏樹崗村的確挖土支援產能建設,取土涉及到的村民(包括原告的父親王某)已經簽訂了補償協(xié)議,同意被告給付三年土地補償費后就不要土地了,被告已經于1994年、1995年和1997年三次支付了以上村民土地補償款。故199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時,該土地已經與原告沒有任何關系,2006年杏樹崗村村民張某、張某一臨時承包該土地,并在該處種樹。2007年張某為避免原告的多次上訪行為,與原告達成協(xié)議,張某給付原告15000元,原告保證不再上訪,也不再找上級有關部門,此事已經解決。
本院認為:依據庭審調查情況,1983年原告一家以其父親王某為戶主確實承包經營了位于該村南大崗的耕地,但并無證據證實以原告為戶主的原告一家人在1998年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中,仍然承包經營該地塊,其提交的承包經營權證上只有承包畝數,地塊的坐落位置并未體現,再根據被告提交的證據,能認定就該地塊原告父親已經得到相應的補償款,且在2006年該地塊已經重新發(fā)包他人,因此原告并無證據證實其是該地塊的承包經營人。原告出示的證據均無法證實其土地被占事實,同時其也不能陳述清楚土地被占的畝數及相應補償款的計算依據。綜上,原告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00元由原告王某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依據庭審調查情況,1983年原告一家以其父親王某為戶主確實承包經營了位于該村南大崗的耕地,但并無證據證實以原告為戶主的原告一家人在1998年第二輪農村土地承包責任制中,仍然承包經營該地塊,其提交的承包經營權證上只有承包畝數,地塊的坐落位置并未體現,再根據被告提交的證據,能認定就該地塊原告父親已經得到相應的補償款,且在2006年該地塊已經重新發(fā)包他人,因此原告并無證據證實其是該地塊的承包經營人。原告出示的證據均無法證實其土地被占事實,同時其也不能陳述清楚土地被占的畝數及相應補償款的計算依據。綜上,原告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原告王某的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400元由原告王某承擔。
審判長:邱劍
審判員:宋建霞
審判員:趙世霞
書記員:吳璇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