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
委托代理人侯洪茂,河北吳秀萍律師事務(wù)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李某某。
原審第三人梁硯鋒。
委托代理人莊洋。
上訴人王某某因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不服秦皇島市海港區(qū)人民法院(2012)海民初字第3616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原審法院查明,2012年8月14日,王某某、李某某簽訂《房屋買賣契約》一份,約定李某某將坐落于海港區(qū)軍安小區(qū)6-4-5號房屋及下房一間,建筑面積70.53平方米以270000元價格出賣給王某某,雙方約定王某某于2012年8月24日前將房款一次性付清,李某某同時將房屋交付王某某使用。王某某于2012年8月16日取得該房屋產(chǎn)權(quán)證書,房屋登記在王某某名下,該證書附記上載明下房一間。
另查,2012年7月24日,海港區(qū)軍安小區(qū)6-4-5號房屋在房產(chǎn)局登記的檔案載明,房屋配套下房位于軍安小區(qū)6-4-2號,面積為16平方米,價格10880元。
再查,2006年8月5日,李某某與梁硯鋒簽訂《房屋買賣合同》一份,約定李某某將坐落于海港區(qū)軍安小區(qū)6-4-11號房屋及下房一間以194000元出售給梁硯鋒。該買賣合同中出賣的下房位于軍安小區(qū)6-4-2號,即本案訴爭的下房。該下房現(xiàn)由梁硯鋒使用。
原審法院認為,雖然王某某、李某某于2012年8月14日簽訂《房屋買賣契約》,李某某將坐落于海港區(qū)軍安小區(qū)6-4-5號房屋過戶到王某某名下,但李某某提交的《收條》、《補充協(xié)議》、證人證言及王某某當(dāng)庭陳述的事實,應(yīng)當(dāng)認定李某某就位于軍安小區(qū)6-4-5號房屋及下房與王某某父母王公會、蔡喜蘭在2007年簽訂過房屋買賣合同,王某某父母王公會、蔡喜蘭在簽訂合同時對上下房不配套的事實知情并認可,房屋及下房交付后一直由王某某父母王公會、蔡喜蘭居住使用。王某某、李某某雙方的《房屋買賣契約》是為了辦理產(chǎn)權(quán)過戶手續(xù)才簽訂的,現(xiàn)王某某起訴要求李某某、梁硯鋒向王某某交付位于軍安小區(qū)6棟4單元5號房屋配套的16平方米下房,因其未舉證證明其購買的下房為16平方米的下房,故對王某某的訴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對原告王某某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案件受理費504元,由原告王風(fēng)莉負擔(dān)。
本院認為,王某某父母王公會、蔡喜蘭2007年購買了軍安小區(qū)6棟4單元5號房屋并入住至今,一直在使用與6棟4單元11號對應(yīng)的小下房,雙方簽合同時對房屋對應(yīng)的下房不配套一事是明知的,并且王某某父母一直居住使用當(dāng)時交付的房屋及下房,現(xiàn)王某某要求李某某、梁硯鋒返還本案爭議的16平方米下房,未能舉證證明,理據(jù)不足,本院不予支持。綜上,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504元,由上訴人王某某負擔(dān)。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劉秋麗 審判員 鄧喜軍 審判員 賈晟途
書記員:劉東海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