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男,漢族,xxxx年xx月xx日出生,現(xiàn)住廊坊市廣陽區(qū)。
委托代理人張春紅,河北律仁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汽車運輸有限公司。
地址廊坊市光明東道55號。
法定代表人孫曉崗,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邢增洪,河北乾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廊坊市達某勞務有限公司。
地址廊坊市廣陽區(qū)廣陽道140號。
法定代表人XXX,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侯麗麗,公司員工。
本院審理原告王某與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汽車運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油特運公司)、廊坊市達某勞務有限公司(達某勞務公司)勞動爭議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由代理審判員周翰林獨任審判,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張春紅,被告中油特運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邢增洪,被告達某勞務公司的委托代理人侯麗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王某訴稱,2009年8月,原告受聘到被告處從事駕駛員工作,并按照被告要求繳納了押金五千元。在被告處工作期間,原告與被告單位其他同崗位的員工在工資待遇上一直存在差別待遇,同工不同酬。被告的用工行為嚴重違反了《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第十八條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原告在被告處工作七年之久,這期間原告任勞任怨、兢兢業(yè)業(yè)工作,但這種不公平待遇一直延續(xù),原告無法容忍,故向廊坊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仲裁委員會提起仲裁,但其不予受理。故依法向貴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依法解除原告與被告之間的事實勞動關系;請求判令被告退還收取原告的押金5000元;請求判令被告向原告補發(fā)2009年8月至今的工資149997.3元,請求判令被告支付經濟補償金35000元,請求判令被告為原告補繳2009年8月至今的各項社會保險,請求判令被告自2016年10月至實際解除勞動合同之日止按最低工資標準的80%(每月1320元)發(fā)放生活費。
被告中油特運公司辯稱,1、與原告不存在勞動關系。2、收取的押金系設備安全擔保金,可以退還。3、與原告不存在勞動關系不同意支付。綜上應駁回原告對中油管道公司的訴請。
被告達某勞務公司辯稱,1、原告與被告達某勞務公司存在勞動關系;2、達某勞務公司不存在拖欠工資;3、因與原告的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多次通知原告進行協(xié)商,原告均找借口拒絕參加,后通過郵寄、登報等方式通知原告終止勞動合同關系,不應支付經濟補償;4、未收取原告5000元押金,故不存在退還的情況。
經審理查明,原告王某于2009年8月入職被告中油特運公司工作,從事駕駛員工作,由被告中油特運公司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被告中油特運公司收取押金5000元。后原告于2012年12月1日與政和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但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并未發(fā)生變化。2014年10月,原告與政和派遣公司簽訂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又與達某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但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并未發(fā)生變化。被告達某勞務公司提交證據(jù)證明,原告是我公司發(fā)放工資的職工,足額發(fā)放工資,不存在拖欠情況。原告主張雖多次變更用人單位主體,但其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并未發(fā)生變化,自2016年10月以后單位不再安排工作。原告提交廊坊市廣陽區(qū)法院(2013)772號民事判決書,證明中油特運公司作為被告與張國栓勞動爭議的判決書,判決書認定張國栓月工資2500元,要求被告中油特運公司按次標準補發(fā)自2009年8月入職之后的工資差額。
以上事實有原告提交的廊坊市廣陽區(qū)勞動爭議仲裁委仲裁決定書及廊坊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出具的說明、押金收據(jù)、原告的工資卡賬戶歷史明細清單、廊坊市廣陽區(qū)法院(2013)772號民事判決書;被告中油特運公司提交的原告與廊坊市政和勞務派遣公司簽訂勞動合同及解除勞動合同證明書、原告與達某勞務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被告達某勞務公司提交的其與原告簽訂的勞動合同、原告各項保險的參保繳費證明、工資發(fā)放明細表、原告與政和勞務派遣公司簽署及解除合同的檔案文件及原、被告陳述可證。
本院認為,根據(jù)勞動合同法的規(guī)定,勞動合同用工是我國的企業(yè)基本用工形式。勞務派遣用工是補充形式,只能在臨時性、輔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崗位上實施。前款規(guī)定的臨時性工作崗位是指存續(xù)時間不超過六個月的崗位;輔助性工作崗位是指為主營業(yè)務崗位提供服務的非主營業(yè)務崗位;替代性工作崗位是指用工單位的勞動者因脫產學習、休假等原因無法工作的一定期間內,可以由其他勞動者替代工作的崗位。用人單位不得設立勞務派遣單位向本單位或者所屬單位派遣勞動者。被告中油特運公司將與本公司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違規(guī)轉移至其他勞務派遣公司,但勞動者的工作地點和工作內容從未發(fā)生變化。已經違反了勞動合同法對于勞務派遣的強制性規(guī)定。故本院認為,原告在被告中油特運公司的違規(guī)操作下,與被告達某勞務公司簽署的勞動合同無效,原告與被告中油特運公司的勞動關系并未改變。原告主張解除與被告中油特運公司的事實勞動關系,本院予以支持,原告自2009年8月起在被告中油特運公司工作,被告應支付原告相當于八個半月工資的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根據(jù)原告的工資放明細表,被告應支付11220元。被告中油特運公司自2016年10月以后不再給原告安排工作,應按2016年河北省最低工資標準的80%(每月1320元)發(fā)放生活費,已經由被告達某勞務公司代為支付的部分,應從中予以扣除。關于原告主張的2009年8月至今的工資差額。原告并未提交證據(jù)證明二被告存在扣發(fā)工資的情況,原告提交廊坊市廣陽區(qū)法院(2013)772號民事判決書,證明第三人張國栓月工資2500元,但勞動者的工資收入受工齡、績效、出勤等各種因素影響,原告提交的證據(jù)不足以證明其應享受的工資待遇,故對于原告的此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待原告證據(jù)充足后可另行主張。關于原告主張退還的5000元押金,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不得扣押勞動者的居民身份證和其他證件,不得要求勞動者提供擔保或者以其他名義向勞動者收取財物,被告中油特運公司應予退還。關于被告主張的社會養(yǎng)老保險費、醫(yī)療保險費、工傷保險費、失業(yè)保險費等各項社會保險費用,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征繳社會保險費屬于社會保險費征繳部門的法定職責,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案件的范圍。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九條、第六十六條、第六十七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解除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運輸有限公司與原告王某之間的勞動關系;
二、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運輸有限公司按2016年河北省最低工資標準的80%(每月1320元)向原告王某發(fā)放生活費,自2016年10月至本判決確定解除勞動關系之日止;
三、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運輸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退還原告王某押金5000元,并支付經濟補償金11220元;
四、駁回原告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10元,由被告廊坊中油管道特種運輸有限公司承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河北省廊坊市中級人民法院。本判決生效后,當事人在規(guī)定的時限內不履行義務的,對方當事人可向本院申請執(zhí)行。提出申請執(zhí)行的期限為本判決規(guī)定的履行期限屆滿后次日起二年內。
代理審判員 周翰林
書記員: 楊帆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