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審原告:王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大慶市薩爾圖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劉立明,黑龍江慶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大慶市龍鳳區(qū)。
法定代表人:王作林,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訴訟代理人:宮艷,黑龍江庚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原告王某與原審被告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一案,本院(2016)黑0602民初2026號民事裁定書已經發(fā)生法律效力。經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于2018年2月24日作出(2018)黑0602民監(jiān)2號民事裁定,再審本案。本院依法另行組成合議庭,開庭審理了本案。原審原告王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劉立明、原審被告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安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宮艷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原告王某訴稱:2011年6月10日,被告建安公司與發(fā)包人城市綠化沿路環(huán)境整治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指揮部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工程名稱為東城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二標段)。原告于2011年5月25日簽訂合同分包中央商城經四街西側、鶴元春東側等地段的場地拆除與鋪裝工程,合同價款為100萬元,竣工日期為2011年7月15日。原告完成全部工程工作量并驗收合格,且經過兩年質保期,被告尚拖欠29.4萬元工程款,原告多次向被告討要未果。被告借口“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印章系項目負責人楊某某私刻,以此推脫付款義務。原告遂向大慶市公安局會戰(zhàn)分局以楊某某涉嫌私刻公章名義報案,報案期間,項目負責人楊某某與原告協商簽訂還款協議書(2014年6月16日),確認由楊某某替被告建安公司償還拖欠原告的工程款29.4萬元。如未按該協議書償還,由本案被告承擔連帶責任,并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違約金。該還款協議僅履行了第一次付款3萬元,尚欠264000元未付。后被告于2014年11月24日給會戰(zhàn)分局出具“情況說明”,說明本案項目部印章確系被告刻制,故原告依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訴至法院。
原審被告辯稱:原告所述不是事實,一是訴錯了主體,既沒有約定又沒有法定,訴訟請求不對,根據審計結果顯示,原告并沒有完成工程量,并不拖欠工程款,約定的合同期竣工日是2011年7月15日,但原告至今都沒有完工,造成了6萬余元的虧量,原告從未向被告索要過款項,與本案被告未發(fā)生過任何經濟往來,不存在表見代理,原告與案外人瑞成公司形成了實際的合同關系。還款協議的第三條最后一行,并可追究建安集團的連帶責任的表述在法律上是不能成立的,屬于無效的約定,建安集團不是合同的相對人他人沒有權利強制第三人來承擔合同的權利和義務,所以原告訴建安集團訴訟請求主體錯誤,應當依法駁回,該工程是由建安公司總包,由下屬二級單位大慶盛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實際施工,盛源公司將該部分工程發(fā)包給了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原告是與瑞成公司發(fā)生的實際承包關系,原告的工程款也是一直由瑞成公司撥付,雙方在2014年6月16日又簽訂了一份還款協議書,更加明確了該工程責任主體應是瑞成公司,而非被告。
原審原告王某向本院起訴請求:1.依法判令被告建安公司立即給付原告工程款264000元及拖欠利息31680元,合計295680元;2.被告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本院原審認定案件事實:2011年6月10日被告建安公司與城市綠化沿路環(huán)境整治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指揮部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約定由被告建安公司承包涉案工程即東城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二標段),工程地點是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東風新村,工程內容是道路改造,資金來源是政府投資,開工日期是2011年5月1日,竣工日期是2011年7月15日,合同金額是10780525.75元等內容,被告建安公司授權其下屬二級子公司盛源公司承包該工程,盛源公司又與瑞成公司簽訂《施工協議書》,將該工程全部非法轉包給瑞成公司,瑞成公司就該工程中的一部分即中央商城經四街西側、鶴元春東側、東新一小與三園之間道路、中央商城周邊、大慶市城管局院內地段場地拆除與鋪裝工程分包給了原告王某,原告王某與瑞成公司形成了事實上的合同關系,瑞成公司按照合同約定給付工程款,但由于瑞成公司未全部給付,雙方于2014年6月16日簽訂還款協議書,瑞成公司未按照還款協議書確定的期限履行給付義務,故原告王某訴至法院;另查,瑞成公司是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是30萬元,經營范圍是建筑勞務分包。本院原審認為,原告王某與被告建安公司之間不存在建設工程合同關系,事實上原告王某與瑞成公司具有合同關系,瑞成公司才是合同相對人,由于被告建安公司不是合同相對人,故被告建安公司不適格。本院原審判決:駁回原告王某的起訴,案件受理費5735元,退還原告王某。
本案再審過程中,原審原告舉證如下:
1、協議書復印件兩份(原件存于原審卷宗),證明原告和本案的被告存在著施工合同關系,證明合同的總價款是147萬元,合同表明的發(fā)包方和承包方很明確,發(fā)包方為被告,承包方為原告。原審被告建安公司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從原告提交的證據和被告持有的證據能夠證明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是不存在的,項目部章是楊某某本人私刻的,私刻的用途是用于與發(fā)包方和監(jiān)理方使用,并且被告將提供證據證實原告是與瑞成公司履行了合同和收取工程款,并且在2014年6月16日就本工程剩余款與瑞成公司形成了還款協議,可以進一步認定原告認可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為本工程的發(fā)包人和義務主體,我公司未授權瑞成公司刻制這枚項目部章,而且項目部章僅是用于與發(fā)包方和監(jiān)理方的函件往來及工程資料,不能對外簽訂合同,楊某某用項目部章與原告簽訂的合同無效,不能約束被告,瑞成公司是實際的施工單位,楊某某是瑞成公司法定代表人,其與原告簽訂該合同僅能代表瑞成公司不能代表被告,原告沒有按合同約定全部履行合同義務,根據該工程的審計結果,原告有未完成的工程量。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2、情況說明復印件一份(原件在會戰(zhàn)分局),證明該份證據系被告給大慶市公安局會戰(zhàn)分局出具的,證明事項如下:1.原告施工標段屬于被告總承包范圍;2.被告涉及的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的印章系被告刻制并啟用,由當時項目負責人楊某某保管使用,該項目部公章沒有向公安局備案,出具的日期是2014年11月24日。被告建安公司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及證明問題均有異議,證據為復印件,依法不能作為證據使用,原告理解法律關系有誤,該標段是被告中標的,但是原告起訴的是工程款,原告和被告之間并沒有實際的合同關系,如果原告是實際施工人,他應當起訴向他發(fā)包的人即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而不應該把我公司作為被告,事實和證據證明我公司中標以后,由下屬公司盛源公司作為甲方向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發(fā)包的,時間是2011年5月3日。在實際履行工程款給付的往來都是瑞成勞務分包公司,原告已經實際簽收瑞成公司給付的工程款。本院認為,結合庭審中被告的陳述,本院對該份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3、竣工報告和竣工驗收證書復印件各一份(原件在大慶××綜合整治辦公室),證明包括原告施工在內的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于2011年7月15日已經合同發(fā)包方確認竣工驗收合格。原審被告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及證明問題均有異議,證據為復印件,依法不應采信,在竣工報告和竣工驗收證書以后的2015年大慶市政府審計機關對該項目進行了審計,審計結果證實原告等三人在施工中并沒有完成工程量,涉及原告的具體地址在該項目的東新一小地段,原告根本沒有施工,造成所虧工程量6萬余元,原告等三人所承包的項目是發(fā)包方城市綠化指揮部的干部強令瑞成勞務分包公司給原告等三人干的,在竣工驗收時也是該干部參與了竣工驗收,所以竣工驗收的內容實際并不真實,該工程雖然辦理了竣工手續(xù),但根據審計結果確認有未完成工程量。本院認為,因涉案工程已經交付并使用,故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4、還款協議書復印件一份(原件存于原審卷宗內),證明原告與被告項目負責人楊某某在2014年6月16日簽訂還款協議,確認被告已付工程款116.97萬元,承諾剩余工程款29.4萬分四次支付,同時約定如未按協議約定履行原告可向被告主張違約金并可追究被告的給付責任,在簽訂同時楊某某替被告給付了3萬元,也就是起訴之前,被告拖欠工程款的本金為26.4萬元。原審被告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該還款協議書是瑞成公司與原告簽訂,甲方明確標明的是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并非被告。楊某某是作為瑞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在甲方處簽字,雖然協議沒有加蓋瑞成的公章,但是法定代表人的行為能夠代表公司,該協議與被告無關,最后一條約定的被告承擔連帶責任這一約定因未經被告方蓋章確認,對被告不發(fā)生效力,關于金額,當時瑞成公司是根據雙方的合同計算的工程款,但審計結果做出后,該金額已經不準確,被告還將出示證據證實原告是與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形成了施工合同關系,原告所稱瑞成代被告支付工程款3萬元與事實不符,被告不予認可。本院對該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本案再審過程中,原審被告舉證如下:
1、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復印件一份、施工協議書復印件一份(原件已提供法庭,核對無異退回)、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一份,證明本工程的承包人是被告,施工協議書是本案被告的下屬單位作為甲方將該工程發(fā)包給大慶瑞成公司,瑞成公司作為乙方在施工協議書上蓋章,楊某某作為法定代表人簽字,營業(yè)執(zhí)照證實瑞成公司為自然人注冊的有資質的勞務分包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楊某某,依據盛源公司與瑞成公司簽訂的施工合同第六條,如果瑞成將盛源分包給其的工程再將分包或者是轉包,引起的安全事故、人身傷亡以及訴訟均由瑞成自行承擔賠償責任。原審原告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不認同證明的問題,被告作為爭議工程的承包方,將工程分包給下屬單位盛源公司,按照法律規(guī)定不能進行肢解分包,原告并不知道被告將該工程分包給下屬單位盛源公司的事實,盛源公司與瑞成公司簽訂的合同屬于非法轉包,對該合同的效力原告不予認可,同時原告也沒有與瑞成公司簽訂過施工合同,原告也不知道瑞成公司的存在,楊某某也沒有向原告披露該工程為瑞成公司承攬,原告一直以為瑞成公司只是承擔被告給付原告工程款的角色。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2、收據復印件三份(時間分別為2011年8月19日、2012年5月8日、2012年1月21日)、支票存根一份(提交復印件,原件保存于瑞成公司),證明自2011年7月25日開始,原告與瑞成形成了合同關系和履行合同義務的情況,交款單位均是大慶瑞成公司,收款人是原告,工程項目是東城區(qū)環(huán)境改造整治項目二標段,原告在收款人處簽字確認,根據上述原告收款的情況不能證明其與原告存在合同關系。原審原告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這只是被告通過瑞成公司給付原告工程款的一個方式,并不能證明原告與瑞成公司實際簽訂和履行了施工合同,繳款單位也沒有蓋章,原告始終理解的是領取被告給付的工程款。原告每次去項目部索要工程款,楊某某安排人員或給付支票或給付現金,并沒有向原告說明是瑞成公司向原告給付工程款。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3、竣工結算情況的審核報告復印件一份(加蓋公章)、工程量計算書第九頁復印件一張、王某鋪裝工程量審計對比表復印件一張,證明經大慶興誼工程經濟咨詢事務所有限公司對該工程進行審核,原告施工的部分并不是完成了合同的總工程量,審核后核減金額為59183.93元。原審原告質證認為,由于工程量計算書、王某鋪裝工程量審計對比表不是原件,對該證據的真實性及證明問題均有異議;對竣工結算情況的審核報告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對證明的問題及效力不予認可,因為原審中原審原告曾經提交過原審原告所施工工程的竣工報告書,當時原審被告對真實性均沒有異議,說明了原審原告的工程早在2017年7月份就已經交付給原審被告實際使用。該審計報告是審計部門與原審被告之間的關系,責任后果應由原審被告來承擔,因為相關法律規(guī)定,原審原告的施工交工并經原審被告使用關于質量方面的責任就與原審原告無關。而且該審計報告是在工程交工3年以后才進行的,在時效上已經不能追究原審原告的質量責任,審計報告出具單位并不是由法定效力部門出具的,對王某鋪裝工程量,沒有原告簽字確認,而且原告所施工已經合法驗收交付使用四年之久,按照相關法律規(guī)定,被告單方出具的證據已經沒有法律效力。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4、被告向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會戰(zhàn)分局出具的情況說明復印件一份,證明項目部公章的用途用于與發(fā)包人、監(jiān)理公司往來的函件及工程資料使用,不能用于對外簽訂合同。原審原告對該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該份情況說明標注的出具日期在原告向法庭提交的情況說明之前,這份證據情況說明是建安公司于2014年11月21日提交給會戰(zhàn)分局的,據原告向公安分局咨詢,由于該說明并沒有表明該項目部公章是否是楊某某私刻,被告方于2014年11月24日又向會戰(zhàn)分局出具了情況說明,該說明表明項目部印章系被告授權刻制,該說明的復印件原告已向法庭提交,按照說明的時間順序來說,被告向法庭提交的證據在證據效力上弱于原告提交的。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5、還款協議書復印件一份,證明瑞成公司作為甲方,原告作為乙方簽訂了還款協議書,根據協議書的第1段能夠證實原告是從甲方瑞成公司處承包了2011年東城沿路環(huán)境整治工程,并非從被告處承包,合同第3條,雙方對以上所述事實均已承認并無異議,再次確認了原告施工的工程是從甲方瑞成公司承包,在合同二條最后一句話雙方確認甲方向乙方付款的同時乙方向甲方出具收條作為憑證由此結合原、被告間所出示的以上證據證實了原告是與瑞成公司形成并履行了東城沿路環(huán)境整治工程項目的施工和付款。原審原告對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還款協議只能證明楊某某以個人名義與本案原告王某簽訂了替被告還款的協議,因為協議上沒有瑞成公司的公章,原告也沒有與瑞成公司簽訂施工合同,同時該協議原告并沒有表明放棄追究被告的付款義務,作為原告在工程款給付糾紛中處于弱勢地位,沒辦法選擇付款對象,而且楊某某是該項目部負責人,所以該協議不能認為原告承認了與瑞成公司簽訂了施工合同。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6、提交收據復印件六張、轉賬憑據復印件三張(與原件核對無異),證明工程竣工結算驗收后盛源公司已經委托同為被告下屬單位的豐勝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支付了瑞成公司全部工程款,根據現在我方能夠提供的票據合計金額是9216702元,該數額是扣除了瑞成公司應向盛源公司繳納的稅費、規(guī)費、管理費的費用,這9216702元就是全部的工程款,當時之所以委托豐勝付款是因為盛源公司涉訴,賬戶被凍結,2011年7月18日的收據雖然加蓋的是大慶宏宇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的財務專用章,但實際簽收人是楊某某,當時是按照楊某某的要求替瑞成公司付其欠宏宇公司的錢。原審原告對真實性沒有異議,但是這些證據并不能表明被告已全部支付了涉案的工程款,同時,盛源公司通過豐勝公司轉付瑞成公司工程款說明本案的施工合同在給付工程款環(huán)節(jié)并不正規(guī),恰恰印證了瑞成公司給付原告工程款屬于替被告代付的性質,盛源公司轉包給瑞成公司屬于非法轉包,本身就是無效的,其收取的管理費等費用沒有法律依據,所以被告仍應承擔對原告剩余工程款的給付義務。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7、說明兩份。該證據系本案原審被告承包涉案的東城區(qū)環(huán)境改造整治項目二標段工程后,委托下屬單位大慶盛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作為甲方將工程發(fā)包給大慶瑞成公司,合同履行過程中,盛源公司已經按照其與瑞成公司的約定將部分結算的工程款支付給瑞成公司,款項是由同為原審被告的下屬單位大慶豐勝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代為支付給瑞成公司的,而且當時按照瑞成公司的要求,款項是支付給了瑞成公司指定的大慶宏宇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該公司也實際收到了該款項。上述證據足以證明,涉案工程中瑞成公司是作為獨立的承包主體進行施工,并且收取了施工款項。原審原告質證認為,對證據的真實性原審原告不能確認;對證明的問題不認可,因該款項具體是怎么結算的與原審原告的訴訟請求沒有直接關系,原審原告是與建安公司簽訂的合同,至于建安公司的合同款項如何支付,是建安公司和說明當中的各公司之間的關系。但是該證據恰恰說明,工程款的支付并不是嚴格按照合同相對性,由建安公司直接給付瑞成公司,所以瑞成公司代表建安公司給付原審原告部分工程款的行為,不能證明瑞成公司是與原審原告合同的相對人。本院對證據的真實性予以確認。
本院再審審理查明:原審被告建安公司與城市綠化沿路環(huán)境整治和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指揮部于2011年6月10日簽訂建設工程施工合同,合同中約定由原審被告建安公司承包涉案工程即東城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二標段),工程地點為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東風新村,工程內容為道路改造,資金來源為政府投資,開工日期為2011年5月1日,竣工日期為2011年7月15日,共計76天,合同價款為10780525.75元等內容。原審被告建安公司授權其下屬二級子公司大慶盛源建筑安裝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盛源公司)承包該工程。2011年5月3日盛源公司與大慶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成公司)簽訂施工協議書,將涉案工程整體轉包給瑞成公司。2011年5月15日,原審被告建安公司與原審原告王某簽訂協議書,將涉案工程中的一部分即中央商城經四街西側、鶴元春東側、東新一小與三園之間道路、中央商城周邊場地拆除與鋪裝工程分包給了原審原告王某,并加蓋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公章,工程價款為100萬元。同年8月3日,原審被告建安公司又與原審原告王某簽訂協議書,將涉案工程中的一部分即大慶市城管局院內場地拆除與鋪裝工程分包給了原審原告王某,并加蓋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公章,工程價款為47萬元。2014年6月16日,大慶市瑞成建筑勞務分包有限公司與原審原告王某簽訂還款協議,協議約定:截止協議簽訂之日,已向原審原告王某支付工程款116.97萬元,尚欠29.4萬元,于2014年5月30日前支付3萬元,2014年6月30日前支付10萬元,2014年7月30日前支付10萬元,2014年8月30日前支付10萬元,如未按約定給付,王某或追究建安公司的連帶責任,甲方由瑞成公司的法人楊某某及副經理郭某簽字,乙方由王某簽字。此款已給付3萬元,剩余26.4萬元因未按約定期限給付,故原審原告訴至法院。
另查,2014年11月21日、11月24日原審被告建安公司出具情況說明,證實建安公司于2011年中標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二標段),并在中標后由其公司刻制了項目部章(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并啟用,由當時項目負責人楊某某保管使用,其公司2011年所使用的項目部章均未進行過備案,該章用于發(fā)包人、監(jiān)理公司往來函件及工程資料。
另查,楊某某系瑞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該公司系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30萬元,經營范圍是建筑勞務分包。
本院再審認為,建安公司出具的情況說明已經證實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城區(qū)沿路環(huán)境綜合整治工程項目部公章的真實性,即建安公司與王某之間簽訂的兩份協議書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王某按照合同約定將工程施工完畢,建安公司應當按合同約定支付價款,同時建安公司也認可楊某某系涉案工程的項目負責人,即他與王某簽訂的還款協議,可以視為是建安公司的行為,故建安公司應當按照還款協議的約定償還欠付的工程款,故原審原告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二百六十九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九十八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四百零七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大慶市薩爾圖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0602民初2026號民事裁定;
二、原審被告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立即給付原審原告王某工程款264000元、利息31680元,合計295680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5735元,由原審被告大慶建筑安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大慶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李曉艷
審判員 劉文寶
審判員 王淑梅
書記員: 呂曉莉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