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王某某,女,漢族。
被告伊某和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駐伊某市伊某區(qū)前進辦桃園小區(qū)。
委托代理人卜立新,黑龍江林都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王某某訴被告伊某和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諧公司)房屋買賣合同糾紛一案,于2016年1月7日向本院起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6年3月2日、2016年6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王某某、被告和諧公司委托代理人卜立新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2009年12月22日,宏達公司與海南華城建設有限公司簽訂開發(fā)房地產協(xié)議,乙方海南華成建設開發(fā)有限公司由王立文在開發(fā)協(xié)議上簽字。雙方約定在宏達公司廠房原址建樓,返還宏達公司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同時約定二樓不足1000平方米時,按每平方米1300元現金補齊。工程竣工后二層實際面積為1031.82平方米,一共15戶,交付宏達公司14戶,合計面積為960.98平方米,按照開發(fā)協(xié)議尚欠宏達公司返還面積39.02平方米。二樓剩下的一戶面積為70.85平方米。2015年5月初,原告王某某(宏達公司經理于勇妻侄女)意欲購房,于勇便推薦其購買位于嘉蔭縣朝陽鎮(zhèn)學府上城一號樓一單元二層東廳的這戶70.85平方米的住宅,并與王立文電話聯系,王立文同意該房屋屬于被告公司的31.83平方米按每平方米2400元出售,被告擁有產權的部分房價為76390元,雙方協(xié)商扣除修樓梯口的費用之后原告應付給被告方7.5萬元。2015年5月7日,由于勇經辦,王某某在嘉蔭縣農村信用合作社向被告公司員工朱坤的賬戶(xxxx1)匯款7.5萬元,此款于2015年5月11日在黑龍江省同江市農村信用聯社營業(yè)部支取現金2萬元,2015年5月12日轉入王立文賬戶(xxxx1)5.5萬元。購買此房屋總房款為17萬元,原告應給付宏達公司9.3萬余元,已給付7萬余元,尚欠2萬元,約定辦完產權證后給付。收取房款后至今被告未能協(xié)助原告辦理房屋產權證。原告交付房款后即領取房屋鑰匙入戶裝修,并于2015年11月結婚入住。
上述事實有雙方當事人的陳述及本院采納、調取的證據相證實,本院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口頭協(xié)議也是合同的一種表現形式。如果雙方均認可的口頭協(xié)議,在法律上認定為有效,但如果一方違約,主張一方的舉證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口頭協(xié)議也具有法律效力。國家法律規(guī)定應當采取書面合同的,當事雙方卻僅進行口頭約定,主張方能舉證證明自己已經履行了協(xié)議,可以視為有效。本案原告王某某與被告和諧公司達成的房屋買賣口頭協(xié)議,其內容不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合法有效。雙方應遵循誠實守信原則,嚴格按照約定全面切實履行相應的義務。王某某作為購買人履行了交付購房款的義務,和諧公司收取了該款項,就理應及時出具相應手續(xù)協(xié)助辦理產權登記。和諧公司證人朱坤稱其轉讓給于勇的倉房,系和諧公司抵償給他的一直拖欠的2011年、2012年物業(yè)承包費8萬元,而之后三年即2013年至2015年每年4萬元的承包費卻已及時結清,從常理上講不合乎邏輯,也未能提供有效證據相佐證,其抗辯意見依法不予支持。關于王某某匯入朱坤賬戶的7.5萬元,本院認定該款系王某某給付和諧公司的購房款。和諧公司辯稱朱坤已于匯款前一月離職,此款系朱坤轉讓其所有的倉房的款項,但此抗辯意見遭到相關人員即所謂的購買倉房人于勇的否認,而和諧公司亦未能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其主張依法不予采信。關于由朱坤賬戶轉入王立文賬戶的5.5萬元,被告方委托代理人辯解是朱坤借給王立文的錢,并稱朱坤在法院做筆錄時也是如此陳述,事實是朱坤在法院的調查筆錄中多次強調與被告公司于2015年4月解除承包關系后,與該公司及王立文個人均無任何經濟往來,被告公司法定代理人王立文未出庭參加法庭審理,其委托代理人針對該筆錄表示“朱坤說與王立文沒有經濟來往是錯誤的”,似乎比朱坤本人更清楚與王立文及其公司的關系,既未提交有效證據證明,也缺乏合理性,其抗辯意見依法不予支持。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履行義務協(xié)助其辦理房屋產權證的訴訟主張符合法律規(guī)定,理由正當,證據充分,本院依法予以支持。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十條、第四十四條一款、第六十條、第一百零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一款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嘉蔭縣朝陽鎮(zhèn)學府上城一號樓一單元二層東廳住宅歸原告王某某所有;被告伊某和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內協(xié)助原告王某某辦理該房屋所有權的相關手續(xù)。
案件受理費1675元(原告預交100元)由被告伊某和諧房地產開發(fā)有限公司承擔,被告自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七日內交納。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伊某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文書自規(guī)定履行期間最后一日起,申請執(zhí)行期限為二
年。
審 判 員 付 清 人民陪審員 張云潔 人民陪審員 叢占東
書記員:祖春鳳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