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東村河西村。
法定代表人:高明軍,該公司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秀華,黑龍江大正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愛民街156號。
負責人:李倫,該公司經理。
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瑞卿,男,該公司職員。
委托訴訟代理人:呂建佳,黑龍江晟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潤森公司)與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以下簡稱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財產保險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8年3月9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分別于2018年4月4日、5月4日、5月24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潤森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高明軍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秀華,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的委托訴訟代理人王瑞卿、呂建佳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潤森公司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原告潤森公司財產損失4250000元(庫存3500000元、庫房750000元),并承擔經濟損失50000元;2.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承擔本案的訴訟費用。訴訟中,原告潤森公司將第一項訴訟請求變更為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流動資產損失2985888元、固定資產損失341130.06元,共計3327018.06元,并承擔經濟損失100000元。事實和理由:2016年11月5日,原告潤森公司與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原告潤森公司投保金額10806500元,交納保險費43226元,保險期限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11月4日。2017年6月20日,原告潤森公司的2號倉庫東部起火,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793230元,原告潤森公司根據(jù)雙方簽訂的保險合同多次向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索要保險理賠款,但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今未予給付,故原告潤森公司訴至法院。
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辯稱,一、潤森公司在被告公司投保企財綜合險,保險期間為2016年11月5日至2017年11月4日,總保險限額為10806500元,并約定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其中:房屋建筑總保險限額5506500元、機械設備173萬元、流動資產(庫存)按70%投保357萬元,但本次事故涉及的2號庫保險限額為75萬元,流動資產項目下涉及的樺木單板成品投保限額112萬元、樺木地板料投保限額52.5萬元,而保險項目中其他財產并不在本次事故的損失中。二、根據(jù)雙方免賠額的約定:每次事故免賠額1萬元或損失金額的20%,兩者以較高者為準。三、本次事故發(fā)生于保險期間內,對于原告潤森公司的合理合法損失,被告公司同意在上述保險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本次事故發(fā)生后,被告公司為明確原告潤森公司的損失,與原告潤森公司共同委托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由其作為第三方評估機構,以確定原告潤森公司的具體損失。四、經該公司評估,原告潤森公司2號庫房出險時重置的市場價格為450832.58元、庫房殘值為24420元,因此,根據(jù)保險免賠約定,被告公司應賠償2號庫房損失為(450832.58元-24420元)×(1-20%)=341130.06元。五、經該公司評估,2號庫房內存放的樺木單板損失超過112萬元、樺木地板料損失310800元,因此,根據(jù)保險免賠約定,被告公司應賠償2號庫房內存放的材料損失應為(112萬元+31.08萬元)×(1-20%)=1144640元。六、被告公司應承擔的賠償金額為341130.06+1144640=1485770.06元。七、原告潤森公司訴請5萬元經濟損失,由于雙方在合同中并沒有約定違約責任,且被告公司也同意按照公估結果賠償其經濟損失,所以由于原告潤森公司不同意被告公司的賠償金額而產生的延期付款責任不應由被告公司承擔。八、由于被告公司已同意按公估結果賠償原告潤森公司損失,而原告潤森公司卻訴至法院,因此,被告公司不能承擔由此產生的訴訟費。
本案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證。對原告潤森公司所舉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定如下:
1.證據(jù)一,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2016年11月5日出具的財產綜合險保險單一份、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出具的經原告潤森公司加蓋公章確認的財產企財綜合險(2009版)投保標的項目清單復印件兩份。意在證明:保單載明原、被告形成了保險關系后,明確約定如出現(xiàn)事故后免賠額是20%,按照約定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當給原告潤森公司賠付。合同條款第二十條約定,如遭受損失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在60日內賠付,原告潤森公司的損失已經超出60日,故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給付違約金。合同簽訂后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的工作人員到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保險庫房被保險物進行驗標,也就是投保標的項目清單兩份,第一份是對2號庫房里的貨物進行驗標,2號庫價值350萬元,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承諾發(fā)生事故時按照70%賠付,應該是245萬元,第二份項目清單是2號庫房,保值75萬元,如出現(xiàn)損失全額賠償。保單約定是80%賠償,項目清單體現(xiàn)庫存是70%賠償,庫房是100%賠償。項目清單里雖然體現(xiàn)了庫存的具體貨物,但是原告潤森公司認為保險的就是2號庫里的貨物的價值,而不是特指項目清單中體現(xiàn)的樺木單板成品、樺木地板料、椴木單板成品,因為原告潤森公司庫存里的貨物是不斷發(fā)生變化的,原告潤森公司要保的是2號庫存里貨物的價值,也就是350萬元,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對此條款的理解也就是項目清單的理解,就是認為當時2號庫存保什么就賠償什么,根據(jù)合同法規(guī)定,對損失約定賠償額的,應按照約定支付。
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對該組證據(jù)的形式要件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1.原告潤森公司對保險金額的理解錯誤,在項目清單中,明確可見投保的范圍及金額,房屋建筑保險金額為5506500元,機械設備保險金額為1730000元,流動資產保險金額為3570000元,以上總計保險金額為10806500元,即在原告潤森公司投保時,對其2號庫內的庫存貨物是按照70%投保的,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收取的保險費也是按照庫內貨物70%收取的保險費,合同條款同時約定每次事故免賠額1萬元或損失金額的20%,以二者較高為準,事實是對2號庫庫存內的保險范圍內的貨物在70%的基礎上免賠20%;2.在保險單中明確體現(xiàn)保險的標的項目分別為房屋建筑、機械設備、流動資產(存貨),在上述項目之后也均明確說明了詳見明細,原告潤森公司舉示的投保標的項目清單也是由其加蓋公章的,足以說明原告潤森公司在被告公司投保的具體項目范圍及具體的保險范圍,即2號庫內投保的是樺木單板成品、樺木地板料、椴木單板成品,而保險合同中并沒約定原告潤森公司可以以其他貨品替代2號庫內的保險品種;3.本案的保險合同與投保的項目清單并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格式條款,原告潤森公司在該清單上非常明確的加蓋了公章,足以說明在投保時其了解清楚自己的投保的范圍和金額;4.在保險條款中同樣明確,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而在保險條款第十一條明確了可以選擇的保險方式,原告潤森公司錯誤的將保險金額與保險價值混為一談,二者事實上是不同的概念。
本院認為,該證據(jù)可以證實原告潤森公司在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投保了財產綜合險,并對保險標的的項目進行約定,本院對此份證據(jù)予以確認。
2.證據(jù)二,牡丹江市公安消防支隊東安區(qū)大隊出具的牡公消東消火認字(2017)第0001號火災事故認定書一份。意在證明:原告潤森公司保險的2號庫起火,發(fā)生直接損失,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進行理賠。
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無異議,認為該認定書沒有對原告潤森公司具體的貨物損失予以明確。
本院認為,此份證據(jù)為合法有效的書證,具有客觀真實性,故本院對此份證據(jù)予以采信。
3.證據(jù)三,原告潤森公司在單位電腦中所存儲的火災事故發(fā)生時2號庫存的貨物清單復印件37份,復印于牡丹江市公安消防支隊東安區(qū)大隊。意在證明:2號庫實際貨物損失金額6793230元(成本價,即進的木料加工后的成本價,是原告潤森公司自行計算),2號庫保險的標的應是同價不同類貨物,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所述保險的是特指的貨物不屬實。
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對該組證據(jù)異議,認為原告潤森公司主張37份清單復印于消防支隊,應有消防支隊加蓋公章,且原告潤森公司主張的679萬余元的損失是其自行計算,原告潤森公司主張2號庫保險標的應是同價不同類的貨物無法自圓其說,因為從其所列表格中,機打部分表格沒有體現(xiàn)具體金額,手寫部分可以看出不同貨物是有不同的價格,而原告潤森公司并沒有說清2號庫內火災發(fā)生時所存貨物的具體品種和與其相應的損失金額,因此,原告潤森公司僅憑上述證據(jù)無法證實其所主張的損失。
本院認為,庭審中,原、被告已對公估報告所認定的損失金額予以確認,故本院對原告潤森公司提供此份證據(jù)所要證明的問題不予確認。
4.證據(jù)四,證人喬起田(被告單位銷售經理)證人證言。意在證明:當時是被告單位喬經理到原告公司保險銷售并驗標,故證明當時驗標的過程。
被告中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認為證人已明確說明不同種類產品如未在保險明細中不屬于保險責任。
本院認為,該證人系原告潤森公司申請,本院通知證人出庭,但因該證人系被告單位工作人員,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故本院對此份證據(jù)不予采信。
對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所舉有爭議的證據(jù),本院認定如下:
1.證據(jù)一,投保單及附表復印件共七頁。意在證明:1.根據(jù)雙方免賠額的約定,每次事故免賠額1萬元或損失金額的20%,兩者以較高者為準;2.原告潤森公司對其2號庫房內的樺木單板成品及樺木地板料的保險限額分別為112萬元和52.5萬元;3.證實被告公司在與原告潤森公司簽訂合同時已充分履行相應的告知義務,原告潤森公司對于本合同條款、免賠責任等均明確了解,沒有異議,同意按照保險合同履行,說明原告潤森公司在投保時對其投保的項目、保險金額及免賠額的計算均是清楚的。
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無異議,對證明問題有異議,認為保險單明確事故免賠額是20%,無需評估,根據(jù)此組證據(jù)中財產綜合投保標的項目清單其中有一份記載,保險標的包括房屋建筑、機械設備和流動資產,說明投保的標的有流動資產即貨物,這個貨物不應是特指或者固定的,因為體現(xiàn)的就是“流動”資產,而不是指固定的貨物,所以應該是指2號庫內隨時流動隨時庫存的貨物,但是價值是按投保的價值計算,如果按照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的解釋,就是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為了保險而欺詐。
本院認為,此份證據(jù)為合法有效的書證,具有客觀真實性,故本院對該組證據(jù)予以采信。
2.證據(jù)二,2018年2月28日由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作出的公估報告一份。意在證明:1.原、被告雙方共同委托公估機構的事實;2.該公司在公估過程中根據(jù)原告潤森公司提供的賬目確定貨物損失數(shù)量的事實;3.原告潤森公司2號庫房內存放的屬于保險范圍內的樺木單板成品和樺木地板料的具體損失金額;4.原告潤森公司2號庫房損失金額;5.同樣可以證實原告潤森公司在該次事故中產生的相應的機械設備損失,但是該部分損失沒有在保險范圍內,原告潤森公司也未主張。
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有異議,對證明問題也有異議,認為不需要委托鑒定,不認可此份報告,但是對報告中第16頁體現(xiàn)了2號庫存中的存貨價值予以認可,報告中的機械設備原告潤森公司沒有主張,不代表原告潤森公司說謊。
本院認為,庭審中,原、被告已對公估報告所認定的損失金額予以確認,故本院對公估報告中載明的損失金額予以確認。
3.證據(jù)三,2017年6月23日原、被告及公估公司三方在牡丹江市公安消防支隊東安區(qū)大隊形成的會議記錄復印件一份、原告潤森公司出具的手繪位置圖復印件一份。意在證明:1.原告潤森公司同意公估的事實;2.原告潤森公司2號庫房內存放的在保險范圍內的材料僅有樺木單板成品和樺木地板料,其余不在保險范圍內,并保單附件中的椴木單板成品不在2庫內存放。
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有異議,對證明問題也有異議,認為該組證據(jù)中會議記錄是由牡丹江公安消防支隊東安大隊組織,由原告潤森公司向消防支隊提供受災的2號庫所有的賬目、庫存及電腦,因為該2號庫已向保險公司投保,為了體現(xiàn)當天發(fā)生事故后2號庫損失的情況,此組證據(jù)不能證明原告潤森公司同意進行公估,對草圖沒有異議。
4.證據(jù)四,由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出具的公估委托合同復印件一份。意在證明:由原、被告雙方共同委托該公司對原告潤森公司發(fā)生的火災損失做為第三方進行公估,其公估結果應對雙方均有相應的法律效力,委托日期為2017年6月22日,出險日期為2017年6月20日。
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和證明問題均有異議,認為此份證據(jù)是復印件不可以做為證據(jù)使用,原告潤森公司不知情委托的是公估公司對財產損失進行評估,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向原告潤森公司說的是省保險公司要求原告潤森公司出一些相關手續(xù),對火災情況進行調查,當時原告潤森公司負責人高明軍在醫(yī)院住院,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到醫(yī)院要求原告潤森公司出具一些手續(xù),也就是蓋章,但是原告潤森公司對公估公司財產的損失不認可,顯失公平。
5.證據(jù)五,2018年1月8日原告潤森公司向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出具的流動資產存貨數(shù)量表復印件一份。意在證明:1.原告潤森公司知道由該公司進行評估的事實;2.證實經該公司調查原告潤森公司也對其損失的貨物數(shù)量予以確認,說明原告潤森公司是知道自己損失的確認方式。
原告潤森公司對該份證據(jù)的形式要件和證明問題均有異議,認為此份證據(jù)是復印件不可以作為證據(jù)使用,該份證據(jù)是當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給原告潤森公司,要求原告潤森公司蓋章確認的,原告潤森公司認可的是當時火災發(fā)生時2號庫損毀的貨物數(shù)量,但原告潤森公司并不知道委托公估公司進行評估一事。因此,該份證據(jù)不能作為該公估公司對2號庫進行評估損失的依據(jù),原告潤森公司對公估報告不認可。
本院認為,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提供的證據(jù)三、證據(jù)四,證據(jù)五,結合法庭調查,能夠證實原、被告共同委托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對火災損失進行評估的事實,本院對該事實予以確認。
根據(jù)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jù),本院認定事實如下:
2016年11月5日,原告潤森公司在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處投保了財產綜合險,保險期間從2016年11月5日0時起至2017年11月4日24時止,原告潤森公司交納保險費43226元,保險單中載明:“除另有約定外,本保險合同的每次事故免賠額¥10000元,或者損失金額的20%,二者以高者為準。保險標的信息:房屋建筑(詳見明細),保險金額賠償限額5506500元,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機器設備(詳見明細),保險金額賠償限額1730000元,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流動資產(存貨)(詳見明細)保險金額賠償限額3570000元,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保險金額10806500元。保險費43226元”。同時,投保標的項目清單中載明:房屋建筑:……2號倉庫,保險金額750000元,……流動資產:揚木單板成品10m3×10000,保險金額100000元,存放地點1號庫;椓木單板成品10m3×15000,保險金額150000元,存放地點1號庫;松木單板成品10m3×15000,保險金額150000元,存放地點1號庫;色木單板成品80m3×15000,保險金額1200000元,存放地點1號庫;樺木單板成品100m3×16000,保險金額1600000元,存放地點2號庫;樺木地板料60m3×12500,保險金額750000元,存放地點2號庫;椴木單板成品50m3×23000,保險金額1150000元,存放地點2號庫。存貨計5100000元×70%為3570000元,固定資產計7236500元,總計10806500元。
牡丹江市公安消防支隊東安區(qū)大隊作出牡公消東消火認字[2017]第0001號火災事故認定書,記載火災事故基本情況:2017年6月20日15時40分許,位于牡丹江市興隆鎮(zhèn)橋頭村的潤森公司倉庫發(fā)生火災,火災燒毀了潤森公司2號倉庫建筑及內部貨品等。無人員傷亡,屬于一般火災。對起火原因認定如下:起火部位為潤森公司2號倉庫東部,起火原因可以排除遺留火種、自燃、人為放火、煙囪飛火、生產生活用火不慎、電器線路故障引發(fā)火災的可能,不能排除雷擊引發(fā)火災的可能。
另查,本案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上述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原告潤森公司與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共同委托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對原告潤森公司火災事故項目進行公估,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出具遼永盛估字[2017]13C24044號公估報告,其中損失核算部分載明:其中地上建筑450832.58元;流動資產-存貨:1.樺木單板180m3總價1620000元;2.樺木單板3號色37.5m3總價562500元;3.刨切樺木家具料59.63m3總價715560元;4.樺木地板料31.08m3總價310800元;5.色木單板料21m3總價231000元;6.曲柳家具料7.5m3總價108000元;7.曲柳地板料5.04m3總價63000元;8.柞木地板料9m3總價121500元,合計3732360元;殘值24420元。庭審中,對于公估報告中所確定的損失數(shù)額和殘值,原、被告一致認可。本院在審理(2017)東民初字第1293號原告牡丹江金富豪家俱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周樹文、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責任糾紛一案中,于2017年10月9日作出(2017)東民初字第1293號民事裁定書,凍結潤森公司在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投保的財產保險200萬元的理賠償款。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至今未對原告潤森公司進行賠償。
本院認為,原告潤森公司向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投保財產綜合險,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在保險單上蓋章后出具給原告潤森公司,原告潤森公司與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之間形成保險合同關系,合同是雙方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合同內容未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合法有效。
關于原告潤森公司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固定資產損失341130.06元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四條規(guī)定:“保險合同成立后,投保人按照約定交付保險費,保險人按照約定的時間開始承擔保險責任”。本案中,原告潤森公司按約定交納了保險費,事故發(fā)生在保險期間內,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當按照合同約定承擔保險責任。原、被告雙方在保險單中約定,本保險合同的每次事故免賠額¥10000元,或損失金額的20%,二者以高者為準,并約定以出險時的市場價值確定保險價值,同時雙方在投保標的項目清單中記載的2號庫保險金額為750000元,結合遼寧永盛保險公估有限公司做出的公估報告中載明的2號庫的損失市場價值為450832.58元,殘值為24420元,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該賠付原告潤森公司固定資產損失為341130.06元[(450832.58元-24420元)×80%],故對原告潤森公司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固定資產損失341130.06元的訴訟請求,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原告潤森公司要求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流動資產損失2985888元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蓋章確認的投保標的項目清單合法有效,因此應當據(jù)此確定損失的賠償范圍,該項目清單體現(xiàn)投保的包括存放在1號庫和2號庫的品種有楊木單板成品、椓木單板成品、松木單板成品、色木單板成品、樺木單板成品、樺木地板料、椴木單板成品,原告潤森公司受損的流動資產在投保項目清單范圍內的品種有樺木單板、樺木單板3號色、刨切樺木家具料、樺木地板料、色木地板料、柞木地板料,對于每個樹種的產品均應在投保限額內予以賠償。其中樺木產品包括樺木單板、樺木單板3號色、刨切樺木家具料、樺木地板料損失總價3208860元(1620000+562500+715560+310800),按照雙方在保險單是的約定,免賠額為20%,3208860元×80%=2567088元,而投保的樺木產品包括單板成品、樺木地板料,賠償限額為(1600000+750000)元×70%=1645000元,因此應對在賠償限額內的損失即1645000元予以賠償;受損的色木產品即色木地板料受損金額231000元,按照雙方在保險單是的約定,免賠額為20%,231000元×80%=184800元,而投保的色木產品即色木單板成品保險限額為1200000元×70%=840000元,在賠償限額內,應對此184800元予以賠償;柞木地板料受損總價121500元,按照雙方在保險單是的約定,免賠額為20%,121500元×80%=97200元,而投保的柞木單板成品保險金額150000元×70%=105000元,在賠償限額內,應對此97200元予以賠償。以上總計1927000元(1645000+184800+97200),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賠償原告潤森公司流動資產損失1927000元。關于原告潤森公司主張的曲柳產品損失,因原、被告簽訂的投保項目清單中沒有此項目,故本院對原告潤森公司的此項主張不予支持。原告主張賠償全部流動資產損失的80%不符合雙方的約定,本院對此不予支持。
對于原告潤森公司要求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賠付經濟損失100000元的訴訟請求,原告潤森公司認為按照雙方約定應從事故發(fā)生之日起60日理賠,而被告沒有按期理賠,故主張自2016年8月20日起按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利息損失,對此,本院認為,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財產綜合險條款第二十條規(guī)定:“保險人自收到賠償?shù)恼埱蠛陀嘘P證明、資料之日起六十日內,對其賠償保險金的數(shù)額不能確定的,應當根據(jù)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先予支付;保險人最終確定賠償?shù)臄?shù)額后,應當支付相應的差額”,本案中,已有證明和資料可以確定的部分即公估報告是于2018年2月18日作出,該報告建議的賠付金額為1485770.06元,而本院在審理(2017)東民初字第1293號原告牡丹江金富豪家俱有限責任公司與被告周樹文、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財產損害賠償責任糾紛一案中,于2017年10月9日作出(2017)東民初字第1293號民事裁定書,凍結潤森公司在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投保的財產保險200萬元的理賠償款,故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無法在公估報告作出后向原告潤森公司支付理賠款,故本院對原告潤森公司的此項請求不予支持。
綜上,在該次事故中被告人保財險牡丹江分公司應賠償原告潤森公司固定資產損失341130.06元、流動資產損失1927000元,合計2268130.06元。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四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賠償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固定資產損失341130.06元、流動資產損失1927000元,共計2268130.06元,此款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給付;
二、駁回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延遲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34270.18元,因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變更訴訟請求,退還原告54.04元;余款34216.14元,由被告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分公司負擔24945.04元,原告牡丹江潤森木業(yè)有限公司負擔9271.1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長 許永
人民陪審員 寇亞丹
人民陪審員 王鳳敏
書記員: 季媛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