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
畢乃芹(北京愛義律師事務所)
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
孫少敏(黑龍江正泰律師事務所)
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張傳軍長。
委托代理人畢乃芹,北京市愛義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牡丹江市西安區(qū)。
法定代表人鮑建勝。
委托代理人孫少敏,黑龍江正泰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訴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本院于2015年1月26日受理,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5年3月16日開庭審理,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委托代理人畢乃芹、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委托代理人孫少敏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訴稱:2012年被告即在原告處購買商品砼用于牡丹城項目,工程名稱為牡丹城項目15幢樓的全部樓盤與地下室的商品砼。
工程地址為西安區(qū)海浪路。
2013年5月21日,對被告購買商品砼事宜的權利義務進行了進一步約定,對商品砼的標號、單價、結算、違約責任、訴訟管轄等都進行了明確的約定。
原告依約履行了供貨義務,但被告自2012年至今共拖欠原告商品砼款8,379,710元,被告已經違約,應承擔違約金1,382,348元。
原告的訴訟請求:一、判令被告立即給付商品砼款8,379,710元及違約金1,382,348元;二、自2015年3月1日起,違約金計算至被告商品砼款全部給付完止;三、本案發(fā)生的全部費用由被告承擔。
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辯稱:雙方的債權債務中,原告起訴的標的額未經雙方對賬,數額不詳,雙方是否存在債權債務關系須原告舉證證實,并須原告舉證證明被告存在違約行為。
原告所出示的證據不足以證明其訴訟請求,其證據不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
原被告間雖然簽訂了買賣合同,但原告并未按合同履行供貨義務,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原告應承擔舉證不能的責任,請求駁回原告起訴。
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
證據一、商品砼混凝土買賣合同一份,意在證明:原告與被告之間買賣關系存在,同時證明合同第四條第三款約定了違約責任,也證明了被告的違約事實存在。
被告質證稱:對該份證據的形式要件無異議,該證據僅能證明雙方曾就商品砼買賣簽訂了合同,該合同是否履行,被告是否有違約事實存在,僅憑此份證據不足以證明,應結合其他證據及是否能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來論證和驗證。
本院認為,該證據證明了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對該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二、對賬單63頁,意在證明:被告使用混凝土實際發(fā)生額度,該對賬單上有被告使用混凝土的簽字蓋章,對賬單總計金額26,918,670元,已還金額18,538,960元,未還金額為8,379,710元。
被告質證稱:對該證據形式要件無異議,但所載明供貨方與本案無關,這份證據中收貨人非本案被告,而是中建六局,證明不了原告想要證明的問題。
原告辯稱: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屬的混凝土站包括五家,五家都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所有,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
供貨緊張時,五家混凝土站可向同一工地供貨;中建六局是被告公司的施工方,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混凝土,對賬單證明此工地實際使用數量。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簽訂的《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中約定了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為滿足用戶需要,五家商混公司均可供應,可以確認原告履行了供貨義務。
結合證據三可以證明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簽收混凝土的事實。
本院對該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三、承諾書一份、還款計劃一份、其他約定事宜一份。
意在證明:被告所開發(fā)的牡丹城一期項目工程在原告處購混凝土的事實存在,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在對賬單上蓋章的工程項目與被告承諾書承諾的是同一工程項目,即牡丹城一期工程。
其他約定事宜證明了約定的主體是原告和被告,同時也注明了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字樣,說明原被告之間的買賣關系事實存在,同時還能證明被告使用商品砼的數量。
被告辯稱:對該組證據形式要件無異議,認為還款計劃是針對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出具的,從主體和時間來看與原告無關。
承諾書是被告向原告做出的承諾,但不能證明原告按期供貨及供貨數量,也證明不了被告欠原告款項的數額。
其他事宜約定中僅有被告蓋章,無原告蓋章,不屬于雙方的約定,證明不了原告想要證明的問題。
經質證,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簽訂了買賣合同,被告也就還款的事宜做出了承諾,因此該組證據能夠證明原告已經履行了供貨義務,本院對該組證據予以確認,原告提供混凝土的數量及被告實際欠款數額應根據對賬單來確認。
被告未向本院提供任何證據支持其主張。
根據當事人舉證、質證及本院認證情況,本院確認以下事實:2013年5月21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被告(甲方)從原告(乙方)處購買混凝土預計數量60,000立方米,約定了混凝土標號和相對應的價格。
工程名稱為牡丹城項目15幢樓的全部樓盤與地下室,供應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區(qū)海浪路牡丹城項目,于2013年5月起開始供應。
合同第四條約定結算付款方式為:1.按甲乙雙方商定的商品混凝土供貨量進行結算。
甲方使用乙方供應的混凝土,每到約定方量20,000立方米時,甲方必須為乙方結算不少于10,000立方米的貨款。
2.在每棟樓封頂前二層時(或最后兩次澆筑前),甲方必須將該棟樓的前期欠款結清并預交最后澆筑混凝土的全部貨款。
3.若到年末12月31日前,無論是否達到約定的結算方量和期限,甲方都必須結算清全部欠款。
合同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約定:因甲方未按雙方約定的施工節(jié)點結算乙方貨款,甲方必須承擔所欠全部貨款的利息(欠款利息按日息千分之一),計算時間從甲方違約之日開始計算。
關于合同履行的事實:原告自2012年起即向被告供應混凝土,中建六局有限公司作為被告的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核對混凝土數量,根據中建六局牡丹城一期項目部的對賬單,2013年底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7,224,935元,2014年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1,154,775元,以上合計8,379,710元。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合同有效,原告履行了供貨義務,被告應按合同約定支付尚欠貨款8,379,710元并承擔違約責任。
關于違約金的計算標準,合同約定從被告違約之日按日息千分之一開始計算,原告請求按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年利率6%上浮30%計算(即年利率7.8%)不超出合同約定的范圍,且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違約金的起算時間問題,根據合同第四條第三款:“若到年末12月31日前,無論是否達到約定的結算方量和期限,甲方都必須結算清全部欠款。
”的約定,原告主張的自次年1月1日開始計算違約金本院予以支持,但本案《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簽訂的時間為2013年5月21日,原告主張合同簽訂之前的欠款違約金無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合同簽訂后,2013年底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7,224,935元的違約金自2014年1月1日起按年利率7.8%計算至2015年3月16日為680,950.12元;2014年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1,154,775元的違約金自2015年1月1日起按年利率7.8%計算至2015年3月16日為18,765.09元。
關于《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是否實際履行的問題,根據被告向原告出具的承諾書,還款計劃、均勝牡丹城一期項目其他約定事宜及中建六局的對賬單可以確認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混凝土并對賬核實欠款數額,被告承擔還款義務。
合同第九條第一款約定了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為滿足用戶需要,隸屬于牡丹江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牡丹江市金沙混凝土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圣豐混凝土有限公司、牡丹江市金鉆商品砼有限公司、牡丹江市正大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市江達城建商品砼有限責任公司均可按相同質量標準向被告供應。
結合對賬單可以確認,除原告向被告提供大部分混凝土外,其他幾家公司也向被告供應過混凝土。
其他幾家公司與被告之間沒有其他混凝土買賣關系,該供應行為均是代原告履行本案中《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原告已經履行了約定的供貨義務。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九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一款 ?、第一百三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貨款8,379,710元、截至2015年3月16日的違約金699,715.21元,之后的違約金按年利率7.8%繼續(xù)計算至貨款付清時止;
案件受理費80,134元,由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承擔75,355.98元,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承擔4778.02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該證據證明了原被告之間的買賣合同關系,對該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二、對賬單63頁,意在證明:被告使用混凝土實際發(fā)生額度,該對賬單上有被告使用混凝土的簽字蓋章,對賬單總計金額26,918,670元,已還金額18,538,960元,未還金額為8,379,710元。
被告質證稱:對該證據形式要件無異議,但所載明供貨方與本案無關,這份證據中收貨人非本案被告,而是中建六局,證明不了原告想要證明的問題。
原告辯稱:北方水泥有限公司下屬的混凝土站包括五家,五家都歸北方水泥有限公司所有,法定代表人為同一人。
供貨緊張時,五家混凝土站可向同一工地供貨;中建六局是被告公司的施工方,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混凝土,對賬單證明此工地實際使用數量。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簽訂的《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中約定了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為滿足用戶需要,五家商混公司均可供應,可以確認原告履行了供貨義務。
結合證據三可以證明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簽收混凝土的事實。
本院對該證據予以確認。
證據三、承諾書一份、還款計劃一份、其他約定事宜一份。
意在證明:被告所開發(fā)的牡丹城一期項目工程在原告處購混凝土的事實存在,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在對賬單上蓋章的工程項目與被告承諾書承諾的是同一工程項目,即牡丹城一期工程。
其他約定事宜證明了約定的主體是原告和被告,同時也注明了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字樣,說明原被告之間的買賣關系事實存在,同時還能證明被告使用商品砼的數量。
被告辯稱:對該組證據形式要件無異議,認為還款計劃是針對北方水泥有限公司出具的,從主體和時間來看與原告無關。
承諾書是被告向原告做出的承諾,但不能證明原告按期供貨及供貨數量,也證明不了被告欠原告款項的數額。
其他事宜約定中僅有被告蓋章,無原告蓋章,不屬于雙方的約定,證明不了原告想要證明的問題。
經質證,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之間簽訂了買賣合同,被告也就還款的事宜做出了承諾,因此該組證據能夠證明原告已經履行了供貨義務,本院對該組證據予以確認,原告提供混凝土的數量及被告實際欠款數額應根據對賬單來確認。
被告未向本院提供任何證據支持其主張。
根據當事人舉證、質證及本院認證情況,本院確認以下事實:2013年5月21日,原告與被告簽訂《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被告(甲方)從原告(乙方)處購買混凝土預計數量60,000立方米,約定了混凝土標號和相對應的價格。
工程名稱為牡丹城項目15幢樓的全部樓盤與地下室,供應位于牡丹江市西安區(qū)海浪路牡丹城項目,于2013年5月起開始供應。
合同第四條約定結算付款方式為:1.按甲乙雙方商定的商品混凝土供貨量進行結算。
甲方使用乙方供應的混凝土,每到約定方量20,000立方米時,甲方必須為乙方結算不少于10,000立方米的貨款。
2.在每棟樓封頂前二層時(或最后兩次澆筑前),甲方必須將該棟樓的前期欠款結清并預交最后澆筑混凝土的全部貨款。
3.若到年末12月31日前,無論是否達到約定的結算方量和期限,甲方都必須結算清全部欠款。
合同第六條第一款第五項約定:因甲方未按雙方約定的施工節(jié)點結算乙方貨款,甲方必須承擔所欠全部貨款的利息(欠款利息按日息千分之一),計算時間從甲方違約之日開始計算。
關于合同履行的事實:原告自2012年起即向被告供應混凝土,中建六局有限公司作為被告的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核對混凝土數量,根據中建六局牡丹城一期項目部的對賬單,2013年底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7,224,935元,2014年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1,154,775元,以上合計8,379,710元。
本院認為,原告與被告簽訂的《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符合法律規(guī)定,合同有效,原告履行了供貨義務,被告應按合同約定支付尚欠貨款8,379,710元并承擔違約責任。
關于違約金的計算標準,合同約定從被告違約之日按日息千分之一開始計算,原告請求按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年利率6%上浮30%計算(即年利率7.8%)不超出合同約定的范圍,且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
關于違約金的起算時間問題,根據合同第四條第三款:“若到年末12月31日前,無論是否達到約定的結算方量和期限,甲方都必須結算清全部欠款。
”的約定,原告主張的自次年1月1日開始計算違約金本院予以支持,但本案《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簽訂的時間為2013年5月21日,原告主張合同簽訂之前的欠款違約金無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合同簽訂后,2013年底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7,224,935元的違約金自2014年1月1日起按年利率7.8%計算至2015年3月16日為680,950.12元;2014年對賬時被告欠原告貨款1,154,775元的違約金自2015年1月1日起按年利率7.8%計算至2015年3月16日為18,765.09元。
關于《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是否實際履行的問題,根據被告向原告出具的承諾書,還款計劃、均勝牡丹城一期項目其他約定事宜及中建六局的對賬單可以確認中建六局作為施工方現(xiàn)場簽收混凝土并對賬核實欠款數額,被告承擔還款義務。
合同第九條第一款約定了在供應緊張的情況下,為滿足用戶需要,隸屬于牡丹江北方水泥有限公司的牡丹江市金沙混凝土有限公司、牡丹江市圣豐混凝土有限公司、牡丹江市金鉆商品砼有限公司、牡丹江市正大商品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牡丹江市江達城建商品砼有限責任公司均可按相同質量標準向被告供應。
結合對賬單可以確認,除原告向被告提供大部分混凝土外,其他幾家公司也向被告供應過混凝土。
其他幾家公司與被告之間沒有其他混凝土買賣關系,該供應行為均是代原告履行本案中《商品混凝土買賣合同》,原告已經履行了約定的供貨義務。
綜上所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六十條 ?第一款 ?、第一百零九條 ?、第一百一十四條 ?第一款 ?、第一百三十條 ?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給付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貨款8,379,710元、截至2015年3月16日的違約金699,715.21元,之后的違約金按年利率7.8%繼續(xù)計算至貨款付清時止;
案件受理費80,134元,由被告牡丹江均勝房地產置業(yè)有限公司承擔75,355.98元,原告牡丹江市正大商品砼混凝土有限責任公司承擔4778.02元。
審判長:鄭海洋
審判員:賈海波
審判員:楊大奎
書記員:邢宇彤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