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法定代表人:楊崴。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宇,黑龍江鼎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趙忠誠,男,1979年5月2日出生,漢族,無職業(yè),住所地:黑龍江省哈爾濱市。
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鐵軍,黑龍江正大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被告: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長安分社,住所地:黑龍江省牡丹江市。
負責人:焉宇。
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宇,黑龍江鼎坤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以下簡稱城郊信用社)因與被上訴人趙忠誠、原審被告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長安分社(以下簡稱長安分社)儲蓄存款合同糾紛一案,不服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1002民初977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7年3月14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上訴人城郊信用社及原審被告長安分社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孫宇、被上訴人趙忠誠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李鐵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jié)。
城郊信用社上訴請求:1.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上訴人不承擔給付義務;2.一、二審訴訟費用全部由被上訴人承擔。事實與理由:一、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有誤。1.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沒有真實的存款關系。東安法院作出的(2015)東刑初字第218號刑事判決書已經(jīng)予以認定,2013年3月1日被上訴人趙忠誠通過中國建設銀行電匯到汪某在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長安分社的個人賬戶352萬元,汪某承諾支利息48萬元,為被上訴人趙忠誠出具一張事先變造好的金額為400萬元的定期存單。2014年3月1日,被上訴人趙忠誠手持定期存單到長安分社找到汪某要求取款100萬元,余款繼續(xù)辦理高息存款。汪某指使殷某為趙忠誠辦理開戶300萬元的定期存款業(yè)務,從自己控制使用的馬某賬戶提取136萬元支付趙忠誠,其中36萬元為提前支付的利息,為被上訴人出具一張事先變造好的金額300萬元的定期存單。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存單糾紛案件的若干規(guī)定》第五條對一般存單糾紛案件的認定和處理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一般存單糾紛案件中,除應審查存單、進帳單、對帳單、存款合同等憑證的真實性外,還應審查持有人與金融機構(gòu)間存款關系的真實性,并以存單、進帳單、對帳單、存款合同等憑證的真實性以及存款關系的真實性為依據(jù),作出正確處理。存單糾紛案件的審理中,如有充足證據(jù)證明存單、進帳單、對帳單、存款合同等憑證系偽造、變造,人民法院應在查明案件事實的基礎上,依法確認上述憑證無效,并可駁回持上述憑證起訴的原告的訴訟請求或根據(jù)實際存款數(shù)額進行判決。如有本規(guī)定第三條中止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中止審理?!币虼?,通過判決可以證實,被上訴人352萬元款項直接打入了汪某的個人賬戶,并未將款項交給上訴人,并且其所持有的存單已經(jīng)刑事判決認定系汪某變造的,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不存在真實有效的存款關系。2.被上訴人主張給付的本金300萬元的數(shù)額與判決認定的數(shù)額不符。判決書認定,被上訴人實際交付給汪某的款項金額為352萬元,汪某從其控制使用的馬某賬戶提取136萬元支付被上訴人,其中36萬元為高額利息。本案中,被上訴人提供的2014年3月1日的協(xié)議書中并未約定利息,被上訴人稱利息的給付標準系與汪某口頭協(xié)商的,并且先行給付高額利息36萬元。依據(jù)《黑龍江省農(nóng)村信用社儲蓄業(yè)務管理辦法》第六十四條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計算方法的規(guī)定,到期支取的,按存單原定利率計算,到期一次支取本息,上訴人系金融機構(gòu),對外簽訂的合同均是統(tǒng)一制式的合同,利息的給付必須按照上述辦法嚴格支付,不允許提前支付利息,因此,汪某給付的高額利息違反相關規(guī)定,應當沖抵本金,其剩余金額為216萬元,而非其主張的300萬元。后續(xù)利息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給付并沒有法律依據(jù)。二、原審法院適用法律有誤。原審法院認定汪某吸收客戶資金系職務犯罪,其單位應當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系適用法律錯誤。雖然汪某在案發(fā)時系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社聯(lián)社長安分社所長,但其因被上訴人一案經(jīng)法院審理認定的罪名為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而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系第三章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秩序罪中第四節(jié)破壞金融管理秩序罪第一百八十七條規(guī)定的罪名,該罪名的含義為:銀行或者其他金融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以牟利為目的,采取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的方式,將資金用于非法拆借、發(fā)放貸款,數(shù)額巨大或者造成重大損失的行為。該罪名侵犯的客體是國家對存在貸款的管理秩序,主體雖是特殊主體,但其并非職務犯罪。汪某個人以牟利為目的,采取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的方式,將被上訴人的款項占為已有,系汪某的個人行為,并非職務行為,汪某與被上訴人私下交易,汪某所屬單位在案發(fā)前對此事并不知情,沒有過錯。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一款規(guī)定:“行為人盜竊、盜用單位的公章、業(yè)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或者私刻單位的公章簽訂經(jīng)濟合同,騙取財物歸個人占有、使用、處分或者進行其他犯罪活動構(gòu)成犯罪的,單位對行為人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不承擔民事責任。”本案中,汪某盜用單位公章、私刻單位公章,變造銀行存單,以牟利為目的,私下騙取被上訴人作為單位依法不應承擔民事責任。三、本案應為被上訴人與汪某個人之間的糾紛,與上訴人無關,且被上訴人對案件的發(fā)生有重大過錯。根據(jù)判決書的內(nèi)容可知,汪某許諾提前給付被上訴人高額利息,被上訴人為獲取高額利息私下通過銀行轉(zhuǎn)賬的方式將352萬元存款交給汪某個人,由汪某將高額利息轉(zhuǎn)為存款本金,并給被上訴人變造銀行存單,其二人的行為均是私下交易,屬個人之間的糾紛。另外,被上訴人作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銀行的存款方式及利息的給付應該有基本的常識,但其卻為了獲取高額利息,對于不符合基本交易習慣的提前給付高額利息的行為不審查,并且將款項直接轉(zhuǎn)給汪某個人,在案件的發(fā)生上具有重大過錯。綜上,請求二審法院查明案件事實,依法改判,維護上訴人合法權(quán)益。
趙忠誠辯稱,依法維持原判,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
長安分社述稱,同意上訴人的意見。
趙忠誠向一審法院起訴請求:1.二被告支付存款本金300萬元;2.逾期付款經(jīng)濟損失(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自2015年3月1日至判決之日止),二被告承擔訴訟費。
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3月1日,時任被告長安分社負責人的汪某向原告趙忠誠高息攬儲,原告在長安分社窗口柜臺通過中國建設銀行匯到汪某在長安分社的個人賬戶352萬元,汪某承諾應付一年利息48萬元并為原告出具金額4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2014年3月1日,原告趙忠誠與汪某簽訂協(xié)議書,主要內(nèi)容:“本社儲戶趙忠誠符合黃金客戶的要求,在存定期時,我社做到提前支付利息,一次性支付全年利息,待存款到期后,只付儲戶本金,存單及存款利息由我社一并收回”,該協(xié)議書加蓋長安分社業(yè)務公章。2014年3月1日,該4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到期,原告到長安分社取款本金100萬元,余款繼續(xù)辦理高息存款。汪某指使長安分社工作人員殷某從其控制的長安分社“馬某”賬戶提取本金100萬元、利息36萬元(300萬元按月息1分支付的一年利息)給原告,并為原告出具加蓋長安分社儲蓄章的金額3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2015年3月1日,該金額300萬元存單到期后,長安分社以汪某涉嫌犯罪為由拒絕付款。2016年6月16日,本院(2015)牡東刑初字第218號刑事判決書認定:“汪某犯職務侵占罪,判處有期徒刑十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100萬元;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并處罰金20萬元;犯變造金融票證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并處罰金5萬元。數(shù)罪并罰,決定執(zhí)行有期徒刑十六年,并處沒收財產(chǎn)100萬元,并處罰金25萬元,公安機關扣押的贓物汽車一臺返還城郊信用社”。本案原告趙忠誠系汪某犯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的被害人。一審法院認為,關于原告趙忠誠與被告長安分社之間是否形成儲蓄合同關系的問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jīng)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蹲罡呷嗣穹ㄔ宏P于貫徹執(zhí)行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規(guī)定:“企業(yè)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以法人名義從事的經(jīng)營活動,給他人造成經(jīng)濟損失的,企業(yè)法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本案汪某時任長安分社負責人,其因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的行為被本院(2015)牡東刑初字第218號刑事判決書認定為吸收客戶資金不入賬罪,該罪的主體是金融機構(gòu)的工作人員,它侵害的是國家金融秩序,該罪名系金融機構(gòu)工作人員的職務犯罪,汪某在長安分社窗口柜臺為原告出具加蓋長安分社儲蓄章的定期存單的行為應屬職務行為,故長安分社與原告之間形成儲蓄合同關系。關于被告應給付原告趙忠誠存款本金是300萬元還是216萬元的問題。本院認為,原告持有加蓋被告儲蓄章的制式存單要求被告支付存款,被告提出該存單系變造,應由汪某個人承擔付款責任的抗辯。被告工作人員是否涉嫌犯罪,不影響原告作為儲戶依據(jù)與被告的儲蓄存款關系,請求被告履行支付存款的義務。被告應當按照合同約定履行支付存款的義務。存款后,原告始終妥善保管存單,已盡合理注意義務。被告不能以其工作人員涉嫌犯罪來免除自己承擔的民事責任,被告應當承擔向原告返還存款本息的責任。經(jīng)本院(2015)牡東刑初字第218號刑事判決書認定,且原、被告均認可2013年3月1日,原告到長安分社存一年定期本金352萬元。2014年3月1日,該筆存款到期,加上雙方口頭約定的一年利息48萬元,合計金額400萬元,原告取款本金100萬元,被告根據(jù)雙方簽訂的協(xié)議書將口頭約定的一年利息36萬元給付原告,被告為原告出具金額300萬元定期存單,該存單到期后,原告根據(jù)雙方協(xié)議書的約定只主張存單載明的本金300萬元和逾期利息,該協(xié)議書的內(nèi)容對雙方具有約束力,被告應當按合同約定支付原告300萬元存款本金。長安分社不具備法人資格,在城郊信用社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依法、合規(guī)開展業(yè)務,其民事責任應由城郊信用社承擔。關于原告趙忠誠要求被告長安分社、城郊信用社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自2015年3月1日以后逾期付款經(jīng)濟損失的訴訟請求,本院認為,《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行為人私刻單位公章或者擅自使用單位公章、業(yè)務介紹信、蓋有公章的空白合同書以簽訂經(jīng)濟合同的方法進行的犯罪行為,單位有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行為與被害人的經(jīng)濟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的,單位對該犯罪行為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依法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本案中,時任長安分社所長的汪某擅自使用單位公章進行犯罪行為,被告在工作人員管理以及存款業(yè)務操作流程等方面均存在明顯過錯,且該過錯與原告存款損失之間具有因果關系,被告對汪某吸收原告存款不入賬所造成的經(jīng)濟損失應當承擔賠償責任。金額為300萬元的定期存單2015年3月1日到期,原告主張的逾期付款損失應自2015年3月2日起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為宜。綜上所述,原告趙忠誠要求被告給付存款本金300萬元及利息的部分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
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規(guī)定,判決:一、被告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原告趙忠誠存款本金300萬元及逾期付款損失(按中國人民銀行逾期貸款利率支付自2015年3月2日起至判決確定的履行期內(nèi)實際給付之日止);二、駁回原告趙忠誠的其它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30800元,減半收取計15400元,由被告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負擔。
二審中,當事人沒有提交新證據(jù)。本院審理查明的事實與一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相同。
本院認為,關于本案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是否存在真實的存款關系問題。本案中,原審被告長安分社原所長汪某時任長安分社負責人,且在長安分社窗口柜臺為被上訴人趙忠誠出具加蓋該社儲蓄章的定期存單,長安分社并未提供足以反駁的相反證據(jù),該儲蓄存單依法應予以確認。從儲蓄存單的內(nèi)容上看,長安分社與趙忠誠之間存在真實的存款關系,因長安分社不具備法人資格且在城郊信用社授權(quán)范圍內(nèi)依法開展業(yè)務,其民事責任依法應由城郊信用社承擔。上訴人城郊信用社雖上訴主張被上訴人趙忠誠將款項直接打入汪某個人賬戶,并未將款項交給上訴人,且被上訴人所持有的存單已經(jīng)刑事判決認定系汪某變造的,但并未提供證據(jù)證明趙忠誠明知汪某等人涉嫌犯罪活動仍在長安分社辦理存款手續(xù),長安分社工作人員的涉嫌犯罪行為不影響其對外承擔的民事責任,因此,上訴人主張與被上訴人之間不存在真實有效的存款關系的理由,不能成立。
關于被上訴人對案件的發(fā)生是否有重大過錯問題。本案中,從已查明的事實看,趙忠誠存入長安分社的款項為銀行內(nèi)部工作人員違反操作規(guī)程,系銀行內(nèi)部管理不善所致,趙忠誠對汪某吸收儲戶存款不入銀行賬戶的行為并不知情,且上訴人亦未提供相關證據(jù)加以證明,因此,趙忠誠將存款交與汪某的行為主觀上不存在過錯,上訴人在其對工作人員管理以及存款業(yè)務操作流程等方面均存在明顯過錯,上訴人的該上訴主張不予支持。
關于本案存款金額的認定問題。存單是銀行辦理儲蓄業(yè)務的一種信用憑證。本案中,被上訴人趙忠誠于2013年3月1日在長安分社存一年定期本金352萬元,汪某承諾提前付一年利息48萬元,并將該息連同本金為被上訴人出具金額為4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2014年3月1日,該4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到期,趙忠誠到長安分社取款,汪某指使該社工作人員殷某從其控制的“馬某”賬戶提取本金100萬元、利息36萬元(系300萬元提前支付的利息),并重新為趙忠誠出具加蓋長安分社儲蓄章的金額300萬元一年定期存單。2015年3月1日,該300萬元存單到期,趙忠誠取款時,長安分社以汪某涉嫌犯罪拒絕付款。本院認為,依據(jù)《黑龍江省農(nóng)村信用社儲蓄業(yè)務管理辦法》第六十四條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計算方法的規(guī)定,到期支取的,按存單原定利率計算,到期一次支取本息。因此,本案的存款金額應以趙忠誠實際存款352萬元來認定,并按各段利率分別計算本息,汪某給付的高額利息違反相關規(guī)定,應當沖抵本金。上訴人該上訴主張應予支持。
關于本案利息應否保護及計算問題。本院認為,雙方儲蓄合同關系成立,上訴人應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支付存款本息義務,上訴人不能以其工作人員涉嫌犯罪來免除自己應承擔的民事責任,上訴人應當承擔返本付息的責任。本案中,趙忠誠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3月1日,存款本金352萬元,按當年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3.3%計算,利息為116160元(352萬×3.3%),本息合計3636160元;2014年3月1日至2015年3月1日,本金2276160元(3636160-1360000),按當年整存整取一年期利率3.3%計算,利息為75113.28元(2276160×3.3%),本息合計2351273.28元;2015年3月2日至2017年3月2日,本金2351273.28元,按整存整取年利率4.125%,利息為193980.046元(2351273.28×4.125%×2),本息合計2545253.33元(2351273.28+193980.046);2017年3月2日至2017年5月31日共90天,按2年定期利率4.125%計算,利息為25888.36元(2545253.33×4.125%÷365×90),本息共合計2571141.69元。
綜上所述,趙忠誠與長安分社之間存在儲蓄合同關系,本息合計2571141.69元,因長安分社不具備法人資格,應由上訴人城郊信用社承擔支付本息的責任。城郊信用社主張實際存款金額的上訴請求成立,予以支持,其他上訴理由不能成立,應予駁回。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58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審理經(jīng)濟糾紛案件中涉及經(jīng)濟犯罪嫌疑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五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qū)人民法院(2016)黑1002民初977號民事判決;
二、上訴人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nèi)給付被上訴人趙忠誠存款本息2571141.69元;
三、駁回被上訴人趙忠誠的其它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案件受理費30800元,減半收取15400元,由上訴人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負擔13198.53元,由被上訴人趙忠誠負擔2201.47元;二審案件受理費30800元,由上訴人牡丹江市城郊農(nóng)村信用合作聯(lián)社負擔27369.13元,由被上訴人趙忠誠負擔3430.87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王 凡 審判員 柳冬梅 審判員 王 歡
書記員:蔡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