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牟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住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前進區(qū)港務社區(qū)。
被告佳木斯某有限公司,住所地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向陽區(qū)。
法定代表人樸某,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周某,該單位客服中心主任。
委托代理人劉繼紅,黑龍江孟繁旭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牟某與被告佳木斯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市某公司)物件損害責任糾紛一案,本院立案受理后,依法由審判員丁文博適用簡易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牟某、被告佳市某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周某、劉繼紅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牟某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要求被告賠償原告車輛損失共計303000元(其中包括車輛價值及側踏259500元,車輛購置稅22200元,車輛反光號牌100元,機動車登記證書15元,機動車行駛證15元,機動車強制保險950元,車船稅420元,奧迪車鑰匙5000元,車內現金及財產5000元,車輛反光膜5000元,腳墊500元,車坐墊2000元,車輛保養(yǎng)費2000元)。2、訴訟費用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5年12月28日3時54分,原告駕駛大眾途觀牌小型普通客車經過佳木斯市移動公司對面,行駛至一供水井蓋時,車輛瞬間爆炸起火,后公安、消防及交警部門陸續(xù)到達現場,將火撲滅,但車輛已全部燒毀。公安部門經勘查和鑒定,于2016年1月28日得出調查結論,認定原告駕駛的黑XXXX號小型普通客車行駛到事故現場供水公司維修井處時,由于意外原因引起供水公司維修井內可燃性氣體燃燒產生巨大氣浪將車輛后部拱起,井蓋被氣浪拱起將油箱或油管撞壞導致起火燃燒?,F事故原因已調查清楚,駕駛員無責任,因被告系造成事故發(fā)生井蓋的所有人和管理人,因此應對原告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
本院經審理認定事實如下:2015年12月28日3點54分左右,原告牟某駕駛黑XXX號小型普通客車在佳木斯市和平街由北向南行駛至長安路交叉口,左轉彎進入長安路由西向東行駛至與和平街交叉口東100米處佳市某公司管理維護的維修井處時,由于意外原因引起維修井內可燃性氣體燃燒產生巨大氣浪將車輛后部拱起,井蓋被氣浪拱起將油箱或者油管撞壞導致車輛起火。黑XXX號小型普通客車已燒毀報廢。另查明,黑XXX號小型普通客車于2014年9月4日新車購置,裸車價款為258100元,車輛配套側踏板為1400元,車輛購置稅為22200元。
本院認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規(guī)定,窨井等地下設施造成他人損害,管理人不能證明盡到管理職責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本案中,通過當事人舉證、質證,對證據的分析與認定,可證實原告車輛毀損系被告管理維護的供水井蓋內可燃性氣體燃燒將車輛后部拱起,拱起的井蓋將車輛油箱或油管撞壞所導致。被告佳市某公司作為本起事故井蓋的管理人,未提供充分證據證明其盡到管理職責,應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后果,即對原告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關于被告辯解該事故應屬火災事故,應有火災事故認定作為依據的主張。本院認為,該起事故消防部門已明確答復不屬于統(tǒng)計范疇,不予受理,交警部門作為勘查處理道路交通事故的職責部門,對本起事故出具相關意見并無不當,故對被告的該辯解主張不予支持。關于被告當庭申請要求對車輛自燃與被告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及車輛是否存在油路、線路改造申請司法鑒定。本院認為,公安交警部門通過對事故的勘查、鑒定,已對本起事故的成因作出了明確的專業(yè)性意見,其結論意見可作為本案的定案依據予以參考,故對被告的該請求不予支持。關于原告所訴請的各項損失:車輛價款258100及配置側踏板1400元,系車輛的實際價值,屬原告的直接損失,予以支持;關于車輛購置稅22200元,車輛購置稅作為國家在車輛購買人購買規(guī)定車輛時強制征收的一種稅費,實行一次征收,車輛購置稅和所購車輛是一個整體,其體現的是車輛的部分價值,該稅費屬原告的直接損失,應予支持;原告訴求的其他損失,系車輛所有人或使用人,為使用車輛承擔的法定義務或實現自身利益而產生的花費,故不予支持;車輛內其他財產損失,原告未提供證據予以證實,故不予確認。綜上,被告依法應賠償原告車輛損失281700元。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九十一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百四十二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佳木斯某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五日內賠償原告牟某財產損失281700元;
二、駁回原告牟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案件受理費2923元,由被告佳木斯某有限公司承擔2761元,由原告牟某承擔162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判員 丁文博
書記員:劉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