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原告、反訴被告)牟中國。
委托代理人王斌,湖北興聯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反訴原告)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住所地荊門市東寶區(qū)?;勐?5號,組織機構代碼72207038-5。
法定代表人劉榮,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劉敏杰,系該公司總經理。
委托代理人曾慶雙,湖北京中金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原審被告)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住所地荊門市東寶區(qū)象山一路22號,組織機構代碼77758274-0。
法定代表人馬忠銀,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委托代理人馬德華,系該公司總經理。
上訴人牟中國與上訴人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至高公司)、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龍?zhí)┕荆┡馁u合同糾紛一案,前由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審理并作出(2014)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228號民事判決。宣判后,牟中國、至高公司及龍?zhí)┕揪环?,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5年1月7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分別于2015年2月10日、2015年3月20日兩次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牟中國及其委托代理人王斌,上訴人至高公司的委托代理人馬德華,上訴人龍?zhí)┕镜奈写砣藙⒚艚?、曾慶雙到庭參加了訴訟。第二次庭審時,因至高公司提交的證據土地證系復印件,牟中國要求查看原件,為此,2015年3月26日由土地證原件持有人龍?zhí)┕咎峁┳C據原件交由牟中國查看,本院因此以詢問的方式組織雙方對證據進行了核對。因本案爭議較大,且經過兩次開庭,難以在審限內結案,為此,本案于2015年4月3日經審批延期三個月審理。經合議庭評議,并提交本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2014年6月10日,龍?zhí)┕九c至高公司簽訂委托拍賣合同,約定龍?zhí)┕疚兄粮吖九馁u位于荊門市掇刀區(qū)大泉路北2號(名泉還建小區(qū))7號樓一至四層的房屋及土地使用權。2014年7月11日和同月14日,至高公司兩次在《荊門晚報》上刊登拍賣公告,公告的拍賣舉行時間為2014年7月18日,地點在荊門市海逸城市酒店,同時對拍賣標的的范圍、位置及參考價作了介紹。2014年7月17日,牟中國向至高公司遞交競買申請書,并于同日與至高公司簽訂了一份競買協議,競買協議就拍賣標的的情況作了如下約定:“標的情況由甲方(至高公司)在所附的《競買須知》中予以說明。乙方(牟中國)有權檢驗標的及標的相關資料。該標的拍賣為現狀拍賣,甲方采取任何形式對標的所作描述,均屬參考意見,不代表擔保。乙方一旦進入拍賣會現場,即表明已經查驗、了解拍賣標的,并同委托人就拍賣標的狀況進行了準確溝通,愿意現狀接受標的?!彪p方還就競買保證金、傭金的支付、拍賣標的及價款的移交、違約責任等事項進行了約定。協議所附《競買須知》對拍賣標的的位置、范圍、周邊環(huán)境、參考價作了介紹,未載明拍賣標的產權和他項權的登記情況。協議簽訂后,牟中國于當日向至高公司交納保證金100萬元。2014年7月18日,牟中國以1280萬元的成交價拍得拍賣標的,并簽署了《拍賣成交確認書》,牟中國應于2014年7月23日前付清成交價款。2014年7月25日,牟中國以拍賣標的的權屬問題導致不能繼續(xù)交易為由,向龍?zhí)┕?、至高公司提出退還100萬元保證金的申請。龍?zhí)┕?、至高公司?014年7月26日的《荊門晚報》上刊登催款通知,要求牟中國于2014年7月28日前付清價款并辦理交接手續(xù),逾期將對拍賣標的再次拍賣。催款通知的落款時間為2014年7月25日。
另查明,龍?zhí)┕疚信馁u的標的于2010年12月3日辦理土地使用權登記,2013年10月25日辦理房屋所有權登記。因龍?zhí)┕鞠蜚y行貸款,以涉案的拍賣標的于2011年7月28日辦理土地使用權抵押登記,于2012年6月14日辦理在建工程房屋抵押登記,抵押權人為荊門市某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后更名為湖北荊門農村商業(yè)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某支行,以下簡稱農商行某支行)。龍?zhí)┕镜馁J款期限于2014年7月24日到期,該公司于當日還清全部貸款。2014年8月6日,至高公司將該拍賣標的以1200萬元再次拍賣成交。
2014年7月30日,牟中國起訴至原審法院,請求:1、確認牟中國與至高公司簽訂的《競買協議》無效;2、確認至高公司于2014年7月28日進行的拍賣行為無效;3、判令至高公司退還牟中國競買保證金100萬元;4、判令至高公司、龍?zhí)┕举r償牟中國經濟損失30萬元;5、判令至高公司、龍?zhí)┕驹凇肚G門晚報》上公開向牟中國賠禮道歉,為其恢復名譽。2014年9月24日,牟中國申請變更其訴訟請求為:1、依法撤銷牟中國與至高公司簽訂的《競買協議》;2、依法確認至高公司于2014年7月18日進行的拍賣行為無效;3、依法撤銷牟中國與龍?zhí)┕?、至高公司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4、依法判令至高公司退還牟中國競買保證金100萬元,并支付占有期間的利息(自2014年7月21日起,以本金100萬元為基數,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同類貸款利率計算至本案生效判決確定的退還日止);5、判令至高公司、龍?zhí)┕举r償牟中國經濟損失30萬元;6、本案訴訟費用由至高公司、龍?zhí)┕矩摀?。龍?zhí)┕痉丛V請求:1、判令牟中國賠償龍?zhí)┕窘洕鷵p失80萬元;2、訴訟費用由牟中國承擔。
原審法院認為,本案本訴的爭議焦點是:一、至高公司是否故意隱瞞了拍賣標的的瑕疵而構成欺詐,所簽拍賣成交協議是否可以撤銷;二、龍?zhí)┕緦⒃O定有抵押權的標的物委托至高公司拍賣,是否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是否影響拍賣交易的實現。本案反訴的爭議焦點是:龍?zhí)┕疽竽仓袊r償損失是否有依據。
原審法院認為,拍賣的本質實為買賣。拍賣合同是指委托人委托拍賣人以公開競價的方式,將特定的物品或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之買賣方式簽訂的合同。拍賣合同并不是一個單一合同,實際上是一個合同組,由委托拍賣合同、競買合同、競買規(guī)則、競買須知、拍賣成交合同、拍賣成交確認書等部分組成,每個合同成立于拍賣活動的相應階段,拍賣成交確認書是對拍賣成交事實的確認。拍賣實踐中,拍賣企業(yè)將拍賣成交確認書等同于拍賣成交合同,將拍賣標的的名稱、數量、成交價格、交付的時間、地點、方式等內容都規(guī)定在拍賣成交確認書中。這種情況下,拍賣成交確認書實際上是起到記載雙方權利義務的拍賣成交合同的作用。本案中,至高公司與牟中國在拍賣成交后沒有簽訂拍賣成交合同,只簽訂了拍賣成交確認書,將成交后的相關權利義務載于拍賣成交確認書中,因此,至高公司、龍?zhí)┕九c牟中國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實際上等同于拍賣成交合同。
關于至高公司是否故意隱瞞了拍賣標的的瑕疵,構成欺詐的問題。牟中國主張,拍賣標的設定有抵押,屬權利瑕疵,至高公司故意隱瞞拍賣標的的抵押情況,構成欺詐。至高公司認為,拍賣標的設定有抵押只是一種狀態(tài),不是權利瑕疵;至高公司已明確向牟中國告知拍賣標的的抵押情況,且牟中國與至高公司在競買協議中約定,競買人一旦進入拍賣會現場,即表明已經查驗、了解拍賣標的,應視為牟中國了解拍賣標的的瑕疵。
原審法院認為,至高公司作為拍賣公司,應當依照拍賣法的規(guī)定從事拍賣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以下簡稱《拍賣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拍賣人應當向競買人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拍賣師應當于拍賣前宣布拍賣規(guī)則和注意事項。上述規(guī)定表明,拍賣人向競買人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是拍賣人的法定義務。
拍賣標的瑕疵應當包括品質瑕疵和權利瑕疵兩個方面。品質瑕疵是指拍賣標的質量,權利瑕疵主要指拍賣人應當保證拍賣標的沒有侵害任何第三人的權利,并且任何第三人不會就該拍賣標的向競買人主張任何權利,如抵押權、租賃權、知識產權等。本案拍賣標的設定有抵押權,應屬拍賣標的的權利瑕疵。因此,至高公司認為拍賣標的設定有抵押不是權利瑕疵的意見不能成立。
拍賣人應如何履行瑕疵說明義務的問題。《拍賣法》是拍賣企業(yè)進行拍賣活動應當遵循的特別法。拍賣人向競買人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是《拍賣法》的強制性規(guī)定,也是拍賣人在拍賣活動中應當嚴格履行的告知程序。拍賣人告知拍賣標的的瑕疵,應該采取明確、主動的方式,并不因競買人知道該瑕疵而免除拍賣人的說明義務。本案中,至高公司與牟中國簽訂的競買協議約定,對拍賣標的的情況在《競買須知》中予以說明,而《競買須知》中并未載明拍賣標的設定有抵押的情況。雖然牟中國與至高公司在《競買協議》中約定,競買人一旦進入拍賣會現場,即表明已經查驗、了解拍賣標的,并同委托人就拍賣標的狀況進行了準確溝通,愿意現狀接受標的,但該協議是由至高公司提供的采取格式條款訂立的協議,該條款明顯免除了至高公司負有瑕疵說明義務的責任,而排除了競買人主要權利,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簡稱《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guī)定,該條款應為無效,不能以該條款推定至高公司履行了瑕疵說明義務。至高公司還主張證人楊某甲的證明及出庭證人張某甲、周某甲的證言可以證明拍賣師在主持拍賣活動時告知了拍賣標的的瑕疵情況。楊某甲、張某甲陳述拍賣師在主持拍賣活動時告知了拍賣標的的瑕疵情況,周某甲陳述對此不清楚,且陳述拍賣公司未展示拍賣標的所有權證和土地使用權證。因楊某甲未出庭接受當事人的質詢,張某甲是涉案標的第二次拍賣的買受人,與至高公司有利益關系,且二人的陳述不能與同樣參加了拍賣活動的周某甲的陳述印證,故楊某甲、張某甲的證言可信程度不高,不足以證明拍賣師在主持拍賣活動時告知了拍賣標的的瑕疵情況。至高公司未舉證充分證明其履行了告知拍賣標的瑕疵的義務,因此,確認至高公司未向競買人履行拍賣標的瑕疵的明確說明義務。
至高公司是否存在欺詐的情形,與牟中國所簽協議是否應予撤銷的問題。所謂欺詐,是指行為人故意陳述虛假事實,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導致對方陷入錯誤認識的行為,如構成欺詐,所簽合同應符合可撤銷情形。從雙方當事人舉證證明的事實來看,至高公司未履行拍賣標的瑕疵的明確說明義務,屬違反《拍賣法》關于拍賣程序性的規(guī)定,不足以證明至高公司在主觀上存在隱瞞拍賣標的瑕疵的故意,并且有其他競買人能夠了解到拍賣標的的抵押情況,因此,認定至高公司故意隱瞞拍賣標的瑕疵的證據不足,牟中國主張至高公司的行為構成欺詐不能成立,對其主張不予采納。雖然至高公司的行為不構成欺詐,但其未履行拍賣標的瑕疵的明確說明義務,仍可導致牟中國對拍賣標的產生錯誤認識,對拍賣標的的錯誤認識,應屬重大誤解,符合《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的可撤銷情形,故牟中國要求撤銷拍賣成交的協議,予以支持。
關于龍?zhí)┕緦⒃O定有抵押權的標的物委托至高公司拍賣,是否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是否影響拍賣交易實現的問題。牟中國認為,龍?zhí)┕揪偷盅何镂兄粮吖九馁u時,未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拍賣行為無效。龍?zhí)┕尽⒅粮吖菊J為,拍賣前已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并且龍?zhí)┕居?014年7月24日向抵押權人還清借款,抵押權消滅,已不影響拍賣標的的交易實現,牟中國未按拍賣成交確認書交付價款,構成違約。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以下簡稱《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財產的,應當將轉讓所得的價款向抵押權人提前清償債務或者提存。轉讓的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該法條中的“抵押權人同意”,并非指抵押權人對抵押物轉讓本身表示同意,而是應指抵押權人同意通過抵押權的追及效力來行使抵押權,即抵押權人同意在債權未獲全部清償時向抵押物的受讓人而非抵押人主張抵押權,以保障債權的實現。本案中,龍?zhí)┕疚磁e證證明其委托至高公司拍賣抵押物時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至高公司提交了兩組證據欲證明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一是該公司多次就龍?zhí)┕疚械呐馁u發(fā)出拍賣信息,認為抵押權人未提出異議,應視為默示同意;二是至高公司的總經理馬德華與抵押權人農商行某支行營業(yè)部負責人丁某甲的通話錄音,認為至高公司在拍賣前征求了抵押權人的意見。至高公司發(fā)出的拍賣信息是對不特定的公眾告知拍賣的相關情況,并不是就是否可以拍賣抵押物向抵押權人發(fā)出的征詢意見信息,同時,處分民事權利一般應為積極行為的明示,而不能以默示行為推定,故至高公司主張抵押權人未對拍賣信息提出異議應視為默示同意的意見不能成立。馬德華與丁某甲的通話錄音,經審核,丁某甲只是同意在還清借款后取消抵押權,并無同意在未清償借款的情況下拍賣抵押物的通話記錄。因此,龍?zhí)┕?、至高公司主張拍賣前已取得抵押權人同意的證據不足,不予采納。雖然龍?zhí)┕驹谵D讓抵押物時未取得抵押權人的同意,但并不必然導致抵押物轉讓合同的無效,因為《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規(guī)定的“不得轉讓”,應指不得處分抵押物的所有權,非指不得訂立旨在引起該物所有權轉移的合同,如果權利負擔消除,轉讓合同仍有繼續(xù)履行的可能。因此,未經抵押權人同意轉讓抵押物并不必然導致轉讓合同無效,牟中國主張龍?zhí)┕揪偷盅何镂兄粮吖九馁u時未取得抵押權人同意,拍賣行為無效,亦無依據,不予支持。
龍?zhí)┕居?014年7月24日還清抵押權人的借款,抵押權可以消滅,此時應已不影響拍賣標的的轉讓履行。然而,牟中國主張撤銷拍賣成交的協議,明確表示不愿繼續(xù)履行。因牟中國的撤銷主張在上述的分析認定中得到確認,故牟中國不履行拍賣成交確認的協議,不構成違約。
關于龍?zhí)┕尽⒅粮吖咎岢瞿仓袊脑V訟請求相互矛盾,屬請求不明確,應予駁回的意見。牟中國提出的請求清楚、明確,數個請求之間是否相互矛盾,并不構成訴訟請求不明確的原因,至于訴訟請求是否成立,應由法院根據查明的事實和法律規(guī)定進行判斷,故龍?zhí)┕?、至高公司認為牟中國的訴訟請求不明確,應予駁回的意見,不予采納。牟中國提出的撤銷其與龍?zhí)┕?、至高公司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并由至高公司退還100萬元保證金的訴訟請求,因至高公司未履行拍賣標的的明確告知義務,造成牟中國對拍賣標的產生重大誤解,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的規(guī)定,牟中國有權請求撤銷其與龍?zhí)┕?、至高公司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合同撤銷后,根據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牟中國雖是依據《競買協議》向至高公司交納的100萬元保證金,但至高公司在拍賣成交后留存保證金的依據應當是《拍賣成交確認書》,故在《拍賣成交確認書》撤銷后,至高公司應當返還牟中國保證金100萬元。關于牟中國要求至高公司支付保證金占用期間利息的請求,首先,牟中國依據《競買協議》交納保證金,雙方并無計算利息的約定;其次,牟中國作為競買人,在拍賣人未明確說明拍賣標的瑕疵的情況下,也理應盡到慎重審查或主動要求說明的責任,其對產生重大誤解的后果也應承擔一定責任。根據《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雙方均有過錯的,各自承擔相應責任,故對牟中國要求至高公司支付保證金占用期間利息的請求不予支持。對于牟中國要求龍?zhí)┕?、至高公司賠償損失30萬元的訴訟請求,牟中國主張因籌集拍賣標的的價款向他人借款支付利息30萬元構成其損失。牟中國作為競買人參加競拍,應當對自己的購買能力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向他人借款籌集競買資金,只是競買人準備競買資金的一種方式,并非競買人準備競買資金的必然方式,其支付的借款利息應屬個人經營行為,與準備履行合同資金無必然因果關系,其支付的借款利息不能構成損失。故對牟中國要求龍?zhí)┕?、至高公司賠償損失30萬元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對于牟中國提出的撤銷其與至高公司簽訂的《競買協議》的訴訟請求,因《競買協議》是雙方就牟中國參加至高公司組織的拍賣活動達成的一個協議,是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該協議并不存在可撤銷的情形,因此,牟中國要求撤銷《競買協議》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對于牟中國提出確認至高公司于2014年7月18日進行的拍賣行為無效的訴訟請求。原審法院認為,確認民事行為無效應當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以下簡稱《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的情形,雖然至高公司違反《拍賣法》的規(guī)定未履行拍賣標的的瑕疵說明義務,屬拍賣程序違法,但其組織的拍賣活動本身并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拍賣行為不存在《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的情形,因此,牟中國要求確認至高公司于2014年7月18日進行的拍賣行為無效,沒有依據,不予支持。
關于反訴爭議問題。龍?zhí)┕菊J為牟中國未按拍賣成交確認書的約定交付價款,構成違約,應賠償第二次拍賣與第一次拍賣成交差額80萬元。按前述理由,牟中國未支付拍賣標的價款并不構成違約,因此,龍?zhí)┕镜姆丛V請求不能成立,不予支持。
綜上所述,牟中國提出的撤銷其與龍?zhí)┕?、至高公司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并由至高公司返還100萬元保證金的訴訟請求,證據充分,理由正當,予以支持;其要求至高公司支付利息,龍?zhí)┕?、至高公司賠償損失30萬元,撤銷與至高公司簽訂的《競買協議》,確認至高公司于2014年7月18日進行的拍賣行為無效的訴訟請求,沒有依據,不予支持。龍?zhí)┕咎岢龅姆丛V請求不能成立,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第十八條第二款、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九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撤銷牟中國與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被告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于2014年7月18日簽訂的《拍賣成交確認書》;二、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于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返還牟中國保證金100萬元;三、駁回牟中國的其他訴訟請求;四、駁回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的反訴請求。如果未按判決書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本訴案件受理費16700元,財產保全申請費5000元,共計21700元,由牟中國負擔5000元,荊門至高公司有限公司負擔16700元;反訴案件受理費5900元(已減半),由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
基于上述對證據的審查,二審查明,龍?zhí)┕疚兄粮吖九馁u抵押物前未征得抵押權人農商行某支行的同意。牟中國參與拍賣前,拍賣師馬德華曾勸其如資金不足就不要參與競拍。拍賣中,至高公司未就拍賣標的物上設立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一事主動向牟中國作明確說明。
2014年7月18日牟中國競拍成功后,向劉立會等8人群發(fā)信息,融資400萬元以支付價款。后牟中國將借款償還他人,為此支付利息23萬元。
2014年7月21日,牟中國得知拍賣標的上設立有抵押,因此,于2014年7月23日與至高公司拍賣師馬德華交涉,要求解除抵押后再行付款。2014年7月24日,龍?zhí)┕緝斶€剩余貸款1700萬元后,其在農商行某支行的貸款全部還清。2014年7月25日,牟中國以拍賣標的權屬變更問題經三方多次協商無果致交易不能繼續(xù)為由,申請退還保證金100萬元。2014年7月26日,龍?zhí)┕?、至高公司于《荊門晚報》上刊登催款通知,要求牟中國于2014年7月28日前付清價款并辦理交接手續(xù)。2014年7月28日,拍賣標的上的抵押解除。
其他事實與一審認定的一致。
本院認為,一審時牟中國以至高公司未履行拍賣標的的瑕疵告知義務構成欺詐為由,訴請撤銷《拍賣成交確認書》,各方當事人就至高公司是否有欺詐行為進行了舉證、質證及辯論,但最終一審法院認為至高公司的行為使牟中國對拍賣標的產生錯誤認識,構成重大誤解。這一認定超出了當事人主張的范圍,且不被當事人認可,故本案二審以欺詐是否成立作為基點,進行審查。
一、至高公司未告知拍賣標的已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是否構成欺詐
對于欺詐,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68條將其解釋為:“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可以認定為欺詐行為?!?br/>依據上述條款,欺詐的構成要件應包括:
行為上,須一方當事人告知虛假情況(積極地作為),或隱瞞真實情況(消極地不作為)。以隱瞞的方式實施欺詐行為,應僅限于存在說明或告知義務的情形。
至于所涉及的對象,不僅限于物品質量。無論是涉及行為客體的某種性質,還是可能影響標的物價值的某種情形,如果對民事行為的決定具有重大影響,則均可能成為欺詐所涉對象。
行為人主觀上具有故意。所謂故意,在積極地作為情形下,實施欺詐是為了影響對方當事人的意志,在消極地不作為,一方當事人至少應具有對方當事人因此可能受到影響的意識。
因欺詐引起或維持的錯誤,對方當事人在其決策上受到影響,作出了違背其真實意思的表示。如果對方當事人得知真實情況,可能就不會再從事該項民事行為。
關于隱瞞
首先,至高公司負有瑕疵告知義務。對此,《拍賣法》第十八條第二款規(guī)定:“拍賣人應當向競買人說明拍賣標的的瑕疵?!贝颂帉τ阼Υ玫木唧w所指沒有予以界定。
《拍賣法》第三條規(guī)定:“拍賣是指以公開競價的形式,將特定物品或者財產權利轉讓給最高應價者的買賣方式?!笨梢姡馁u合同本質上仍屬買賣合同。其區(qū)別于傳統(tǒng)買賣合同之處在于交易的進行在拍賣人與競買人之間展開。就此而論,拍賣人在拍賣交易中,對拍賣標的信息的披露,應負有與出賣人相同的義務。
對于出賣人關于標的物瑕疵擔保的義務,《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規(guī)定:“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钡谝话傥迨畻l規(guī)定:“出賣人就交付標的物,負有保證第三人不得向買受人主張任何權利的義務,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一般而言,該兩條構成法律上出賣人所負的兩項擔保義務:即物的瑕疵擔保及權利瑕疵擔保。在《拍賣法》第十八條第二款對“瑕疵”未作明確規(guī)定的情形下,可依據《合同法》的規(guī)定,將該“瑕疵”理解為包括物的瑕疵及權利瑕疵。因此,如果本案拍賣標的具有權利瑕疵,至高公司應該向競買人說明。
其次,本案拍賣標的上設有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屬一項權利瑕疵。
對于抵押權,《物權法》第一百七十九條規(guī)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fā)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抵押權的情形,債權人有權就該財產優(yōu)先受償。依據該條,標的物上設立抵押,則抵押權人有權對該財產提出權利主張,從而影響買受人權利的實現,依據《合同法》第一百五十條的規(guī)定,構成權利瑕疵。
因此,至高公司對拍賣標的已抵押且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的事實,有義務向牟中國說明。至于說明的時間,由于拍賣標的的瑕疵影響競買人的決策,故應于拍賣前告知。如事后告知,則喪失了告知的意義。
至高公司稱,《拍賣法》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拍賣人在拍賣前申明不能保證拍賣標的的真?zhèn)位蛘咂焚|的,不承擔瑕疵擔保責任?!陡傎I協議》中則約定,競買人一旦進入拍賣會會場,即表明已經查驗、了解拍賣標的,愿意現狀接受標的。同時《競買須知》第二條明確記載,拍賣人對拍賣標的存在的瑕疵不承擔任何擔保責任。至高公司于拍賣前聲明不對拍賣標的提供任何擔保,故依據《拍賣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至高公司應免于承擔瑕疵擔保責任。但本案并不旨在追究至高公司瑕疵擔保責任,審查的方向在于至高公司是否于拍賣前告知了牟中國拍賣標的具有的權利瑕疵。
綜上,至高公司負有瑕疵告知義務,本案拍賣標的已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屬權利瑕疵,至高公司應于拍賣前如實告知所有競買人,其未對牟中國作出告知,構成瑕疵隱瞞。
拍賣標的已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是否對交易決策構成影響
《物權法》第一百九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抵押期間,抵押人未經抵押權人同意,不得轉讓抵押財產,但受讓人代為清償債務消滅抵押權的除外。”據此,未經抵押權人同意的轉讓,受讓人會受到抵押權追及效力的影響,除非其代為清償債務。
本案中,1、抵押物拍賣未征得抵押權人同意;2、拍賣時抵押擔保的債務明顯大于拍賣成交價。因此,拍賣標的設有抵押、且拍賣未經抵押權人同意這一信息對交易決策具有顯而易見的影響。依通常的觀念,競買人若事先得知這一信息,于交易及財產會有深切疑慮,于交易決策恐再三猶豫。
(三)至高公司是否具有故意
訴訟中,至高公司及龍?zhí)┕痉磸蛷娬{,就抵押一事作過說明,以及拍賣底價所以較低的原因在于標的物已抵押,由此說明其至少已充分意識到標的物已抵押這一信息對于影響交易決策的重要性。盡管從事后商談的錄音看,拍賣人事先曾勸阻牟中國,但從若干的錄音及現有證據,看不出拍賣人曾事先明確說明勸其不要參與競買的理由,特別是抵押一節(jié)事實。賦予受欺詐人以撤銷權,意在保護其決策自由,即在充分考量相關情事后自主決定為或不為某法律行為,與誰、以何種方式、何種內容為法律行為的自由。為保障其自主決策,相關信息的獲知才是重要的,而非被勸阻或被替代決策。因此,拍賣人的一度勸阻既不能表明或證明存在權利瑕疵的說明,也不能表明其非故意或存有善意。
綜上,對拍賣人至高公司未向牟中國說明拍賣標的權利瑕疵的行為,應認定構成欺詐。
二、牟中國的請求能否支持
(一)牟中國請求撤銷《拍賣成交確認書》能否成立
因至高公司欺詐,致使牟中國參與競拍并最終競得拍賣標的。對于受欺詐人的救濟,《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guī)定,受損害方有權請求法院撤銷合同。據此,一審法院應牟中國之請求,判決撤銷牟中國與龍?zhí)┕尽⒅粮吖竞炗喌摹杜馁u成交確認書》,有法律依據。
(二)牟中國請求退還競買保證金100萬元及占用利息是否應予支持
《合同法》第五十八條規(guī)定,合同被撤銷后,因該合同取得的財產應當予以返還。牟中國為參與本案拍賣,繳納了競買保證金100萬元,《競買須知》第四條規(guī)定,競買成功后,競買保證金自動轉為定金。由此,在簽訂《拍賣成交確認書》后,該100萬元轉為合同定金,仍屬合同項下的款項。牟中國訴請至高公司返還該筆100萬元,一審法院予以支持,處理正確。
至于牟中國請求的利息,依《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返還財產時,應一并返還孳息,本案中孳息的表現形式為利息。鑒于雙方為100萬元保證金是否應予退還發(fā)生爭議后訴訟至今,該款應未作他用且時間未滿一年,由此該款產生的孳息表現為活期存款利息,計算的利率應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活期存款利率為準。至于時間,依法應從實際付款之次日(2014年7月18日)計算至實際退還之日,但牟中國起訴時請求對該期限自2014年7月21日計算至本案生效判決確定的退還日止,其上訴將該期限的截止時間變更為保證金退還之日,長于一審中主張的期限,系對訴訟請求進行了變更。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三百二十八條規(guī)定,二審的審理范圍應限于一審,故對期限的截止時間應以牟中國起訴時請求的為準,即本案判決確定的退還日。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十三條第二款規(guī)定,當事人有權在法律規(guī)定的范圍內處分自己的民事權利和訴訟權利,故對計算的期限依牟中國起訴之請求予以支持。
(三)牟中國主張的損失30萬元是否應予支持
對于牟中國主張的30萬元損失,有證據可得證明的數額為23萬元,系牟中國為籌集價款向他人借貸資金所支付的利息。向他人借款系準備競買資金的方式之一而非唯一方式,牟中國向他人借貸以實現買受標的物的目的,系其個人經營行為,由此支付的款項與本案合同的履行無必然因果關系,故該23萬元不應作為損失判由至高公司、龍?zhí)┕矩摀?,一審法院判決駁回牟中國該項請求,處理正確。
至于至高公司提出牟中國的訴訟請求不明確,應予駁回的上訴意見,本案經一審,一審法院將牟中國要求撤銷《競買協議》,確認2014年7月18日的拍賣行為無效的請求予以駁回,各方當事人對此均未提出上訴。二審中,牟中國的上訴請求是以欺詐事由撤銷《拍賣成交確認書》,要求至高公司、龍?zhí)┕举r償損失30萬元以及至高公司向其支付100萬元保證金占用期間的利息,其請求明確具體。據此,至高公司以牟中國請求不明確為由,要求駁回其請求的上訴意見,不能得到支持。
三、龍?zhí)┕菊埱竽仓袊r償兩次拍賣中的價差80萬元是否應予支持
龍?zhí)┕菊埱竽仓袊r償兩次拍賣的價差80萬元,依據的是《拍賣法》第三十九條的規(guī)定。據該規(guī)定,價差的賠償以買受人違約為前提。本案已確認因至高公司未履行瑕疵說明義務導致牟中國享有合同撤銷權,則其拒絕支付拍賣價款不構成違約,龍?zhí)┕疽虼藷o權請求其補足兩次拍賣的差額80萬元,一審法院對龍?zhí)┕驹擁椪埱蟛挥柚С?,判處得當?br/>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第五十八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維持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4)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228號民事判決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
撤銷荊門市東寶區(qū)人民法院(2014)鄂東寶民二初字第00228號民事判決第三項;
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于返還100萬元之同時向牟中國支付利息,以100萬元為本金,按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同期活期存款利率,自2014年7月21日起計算至本判決確定的退還之日止;
駁回牟中國的其他訴訟請求。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金錢給付義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一審本訴案件受理費16700元,保全費5000元,共計21700元,由牟中國負擔3841元,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負擔17859元;反訴案件受理費5900元(已減半),由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二審案件受理費28400元,由牟中國負擔3795元,荊門至高拍賣有限公司負擔12805元,荊門市龍?zhí)┓康禺a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負擔11800元。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王源淵 審 判 員 王小云 代理審判員 熊 蓓
書記員:馬詠蓮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