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熊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湖北省十堰市人,住十堰市張灣區(qū),委托代理人:陳學文、朱林建,湖北思普潤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被告: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湖北省葛店開發(fā)區(qū)。法定代表人:劉宇輝,該公司總經(jīng)理。委托代理人:王騰、汪鈺龍,湖北維思德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為特別授權。
本院于2017年11月29日受理原告熊某某訴被告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江東盛公司)追索勞動報酬糾紛一案,依法由審判員熊莉適用簡易程序于2018年1月12日公開開庭進行審理。原告熊某某的委托代理人陳學文、朱林建,被告海江東盛公司的委托代理人王騰、汪鈺龍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己審理終結。原告熊??朝訴稱,被告海江東盛公司于2010年2月開始進行設立登記籌備工作,于2010年4月13日成立。原告熊某某任公司總經(jīng)理。2010年4月15日,被告公司法定代表人韓曉躍下達《關于支付熊某某總經(jīng)理薪資的決定》,決定熊某某薪資為每月伍萬元人民幣,起薪時間從2010年2月1日,另每月支付2,000元車輛使用費。2016年6月21日,被告出具《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欠熊某某工資及車輛補貼明細表》,確認從2010年2月至2016年4月共計差欠原告工資及車輛補貼共計3,852,000元。另原告2016年5月至同年10月的工資及車輛補貼共計312,000元,被告至今亦未發(fā)放,故訴至法院,請求判決:1、被告向原告支付拖欠的勞動報酬及車輛補貼費用共計4,164,000元(按每月52,000元計算至2016年10月);2、本案訴訟費由被告承擔。原告熊某某為支持其訴訟請求,向本院提交如下證據(jù):證據(jù)一,原告身份證復印件,被告企業(yè)公示系統(tǒng),擬證明原、被告身份及訴訟主體情況。證據(jù)二,《關于支付熊某某總經(jīng)理薪資的決定》,擬證明經(jīng)被告決定從2010年2月1日起開始發(fā)放原告工資及車輛補貼。證據(jù)三,《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欠熊某某工資及車輛補貼明細表》,擬證明截止2016年4月被告共計差欠原告工資及車輛補貼3,852,000元。證據(jù)四、會計憑證,擬證明1、原告工資數(shù)額及被告未支付情況;2、被告公司所有財務費用賬目憑證都由原告簽字,說明原告在公司的總經(jīng)理職務以及雙方之間存在事實上的勞動關系。雙方當場對會計憑證的原始憑證進行拍照,并對份數(shù)雙方當場確認。(原、被告當場確認有代表性的八份,分別為2015年1月4日、2014年1月22日、2014年12月20日、2013年1月7日、2015年12月30日、2016年1月30日、2013年12月17日???2016年10月25日)。被告海江東盛公司辯稱,1、本案應該經(jīng)由勞動仲裁程序,確認原被告雙方勞動關系,方能對原告所主張的請求予以審理;2、被告所提交的證據(jù)債務收購重組合同第4頁第2點第三項明確約定原告在項目經(jīng)營期間未領取的工資總額為190萬元,所以即便原告主張程序合理,在數(shù)額上,也與重組合同存在巨大爭議。被告海江東盛公司為支持其抗辯理由,在舉證期內(nèi)向本院提交了《資產(chǎn)債務收購重組合同》,擬證明債務重組合同中第三條第2款債務清理分工第2項第3點中的B條款確認原告未領取工資總額為190萬元。該債務已經(jīng)得到原告確認。經(jīng)庭審質(zhì)證,被告海江東盛公司對原告提交所有證據(jù)的真實性均沒有異議,但原告所主張的雙方系勞動關系及勞動報酬的來源、組成持有異議。原告熊某某對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提交??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但認為該合同恰好證明原、被告之間的勞動關系,而190萬元的工資總額是韓曉躍個人欠熊某某的債務,并非原告確認被告只欠190萬元工資。本院認為,原、被告雙方均對對方提交證據(jù)的真實性沒有異議,經(jīng)本院審核,雙方提交的證據(jù)形式、來源及內(nèi)容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在本案中依法予以采信。根據(jù)上述有效證據(jù)結合庭審調(diào)查,認定如下事實:2010年元月,原告熊某某和韓曉躍開始共同籌建被告海江東盛公司。2010年4月13日,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6月15日,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法定代表人韓曉躍簽發(fā)《關于支付熊某某總經(jīng)理薪資的決定》,該決定載明:經(jīng)研究決定,熊某某(總經(jīng)理)先生薪資為:每月伍萬元人民幣整。起薪時間從二0一0年二月一日。另每月支付車輛使用費貳仟元整。2016年6月21日,被告海江東盛公司出具《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欠熊某某工資及車輛補貼明細表》,該明細表載明:自2010年2月至2016年6月,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應支付熊某某工資及車輛補貼合計為3,952,000元,已經(jīng)支付100,000元,還應支付工資及補貼3,852,000元。2016年10月26日,案外人廣東廣陽投資有限公司與熊某某、韓曉躍簽訂一份《資產(chǎn)債務收購重組合同》,該合同對廣東廣陽投資有限公司整體收購被告海江東盛公司及趨勢(鄂州)科技有限公司作出約定。該協(xié)議第三條第二款第2項約定:韓曉躍及其代理人韓維曄負責除乙方(熊某某)負責的債權人以外的其他債權人的和解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債權人:其中第③條B項約定,乙方(熊某某)在項目經(jīng)營期間未領取的工資總額190萬元。本院認為,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規(guī)定,勞動者以用人單位的工資欠條為證據(jù)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訴訟請求不涉及勞動關系其他爭議的,視為拖欠勞動報酬爭議,按照普通民事糾紛受理。原告熊某某以被告海江東盛公司出具的《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欠熊某某工資及車輛補貼明細表》為依據(jù),要求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資3,852,000元,屬于拖欠勞動報酬爭議,而不屬于勞動爭議案件,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依法予以支持。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抗辯的本案應該經(jīng)由勞動仲裁前置程序,確認原被告雙方勞動關系,方能對原告所主張的請求予以審理的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原告熊某某在本案中主張要求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支付2016年6月至10月的工資及車輛補貼312,000元,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本院在本案中不予支持,原告熊某某可以通過勞動爭議程序另行??張。按照合同相對性原則,合同關系是特定的當事人之間的關系,只有債權人才能請求債務人履行合同項下所約定的義務,也只有債務人才負有此項義務。第三人不是合同關系的當事人,因此,既不能享有合同權利,也不必負擔合同義務。本案審理的是原告熊某某與被告海江東盛公司之間的追索勞動報酬糾紛,因此案外人廣東廣陽投資有限公司與熊某某、韓曉躍之間簽訂的《資產(chǎn)債務收購重組合同》與本案沒有法律上的關聯(lián)性,對本案當事人沒有法律約束力,故該合同上注明原告未領取的工資總額為190萬元,不能作為認定被告海江東盛公司拖欠原告工資數(shù)額的依據(jù),被告抗辯原告在項目經(jīng)營期間未領取的工資總額為190萬元的意見,本院依法不予采納。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五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三條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于本判決生效后三日內(nèi)向原告熊某某支付工資及車輛補貼3,852,000元。上述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三日內(nèi)履行,逾期履行的,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辦理。二、駁回原告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本案受理費40,112元,減半收取20,056元,訴訟保全費5,000元,合計25,056元,由原告熊某某負擔1,503元,由被告湖北海江東盛置業(yè)有限公司負擔23,553元。如不服本判決,可在本判決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鄂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