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訴人(原審被告):熊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伍家崗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閆劍平,湖北陳守邦律師事務所律師。委托訴訟代理人:范亮亮,湖北今天(宜昌)律師事務所律師。被上訴人(原審原告):王某某,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宜昌市。委托訴訟代理人:李海東(系王某某之夫),住宜昌市。委托訴訟代理人:耿景,湖北誠昌律師事務所律師。
熊某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依法改判駁回王某某的訴訟請求。事實和理由:一、該案“借條”不是熊某向王某某借款出具,而是雙方在合作出借資金過程中對賬形成。該案爭議發(fā)生前,雙方合作利用各自資金對外出借資金導致雙方銀行賬戶發(fā)生多筆資金往來。在共同放貸過程中,雙方兩次辦理內(nèi)部結算,由熊某向王某某出具“借條”作為結算往來款項的憑據(jù)。故王某某并無對應的銀行轉款憑證,“借條”中也沒有約定借貸利息。二、“借條”出具后,熊某已分期給付了王某某全部款項,一審已提交證據(jù)證明,分期還款時間與“借條”出具時間相關聯(lián),金額相符合,足以認定熊某已歸還“借條”債務的事實。并且,在熊某還清全部款項后,王某某于2015年1月16日、2015年3月29日兩次向熊某共計借款60萬元,并及時歸還的行為,也可以佐證熊某已清償本案“借條”債務。否則,王某某不可能在熊某80萬元款項未還的情況下,及時歸還向熊某所借的60萬元,而不去抵扣80萬元“借條”債務。一審雖認定熊某有多次向王某某轉款的行為,但卻以雙方有經(jīng)濟往來,否認熊某還款事實。在熊某還清“借條”債務后,除王某某兩次向熊某借款外,雙方并無其他經(jīng)濟往來。三、王某某提供的鑒定報告,不具有客觀真實性,一審采信該鑒定報告沒有法律依據(jù)。1.鑒定報告違背客觀、公正的基本鑒定準則。鑒定報告沒有任何依據(jù)將王某某轉款全部認定為借款,將熊某轉款認定為還款;報告將王某某庭審認可的2013年7月15日熊某向王某某借款35萬元,認定為熊某還款35萬元。2.鑒定報告故意隱瞞了熊某2014年3月21日以現(xiàn)金方式向李海東還款25萬元,以及2014年12月27日熊某委托案外人XX向王某某轉款5萬元的事實,不具有客觀真實性。3.鑒定范圍超出了本案的審理范圍。王某某據(jù)以起訴的兩份“借條”出具時間分別是2013年12月16日和2014年6月27日,總金額80萬元。王某某數(shù)次庭審均是主張依據(jù)“借條”要求熊某還款,從未提出熊某還有其他借款未還。鑒定機構對爭議發(fā)生前,并無異議的往來轉賬憑證進行鑒定,得出熊某還欠王某某188.46萬元的鑒定結論,超出王某某主張的債務范圍。四、王某某在“借條”債務已還清后,利用未銷毀的“借條”再次起訴,違反誠實信用,其主張不應得到支持。本案歷經(jīng)多次審理,王某某在起訴狀對“借條”出具過程的自述相互矛盾,并在庭審中多次隱瞞熊某向王某某轉款、以及向王某某母親蔡月英轉款、向王某某之夫李海東還款、熊某委托案外人XX向王某某還款的證據(jù),對“借條”形成原因及所謂“借、還款”過程的陳述相互矛盾。王某某辯稱:請求維持原判。一、關于借條的形成。50萬元是2013年12月10日轉帳,16日出具借條,完全符合民間借貸的形式和內(nèi)容。30萬元不是直接借款的30萬元,而是100萬元,但在熊某出具30萬元的借條時就已經(jīng)認可了做資金的款項部分已經(jīng)轉變?yōu)榻杩?,對于應歸還30萬元不受任何影響。二、熊某是在多筆打款中拼湊的多筆數(shù)額作為兩筆借款的還款,特別是還有王某某為熊某代為購買克緹產(chǎn)品的轉賬也作為了借款金額。熊某的還款之說缺乏唯一性和固定性,其主張還款的事實不能成立。三、鑒定報告的依據(jù)是雙方均已確定的銀行流水,且熊某多次確認雙方再無其他經(jīng)濟往來,鑒定報告的借款金額實為王某某給熊某的打款,還款金額為熊某打給王某某的款項,以此來區(qū)分并得出軋差。鑒定結果并不是作為認定借款的直接依據(jù),而是證明雙方的往來軋差覆蓋本案的標的額80萬元。四、股本金與該案無關,李海東已經(jīng)支付了相應的款項。如果將所有的費用都算進來,案情更加復雜,無法查清。五、熊某利用王某某對其的信任,利用王某某曾經(jīng)作為民生銀行行長的身份關系來做資金業(yè)務,收益達千萬。而對所欠王某某的債務卻予以否認,違背了誠實信用的原則。因為本案的資金往來太多,比較復雜,王某某為了簡明就未把30萬元的緣由表述清楚,未想熊某在訴訟中拼湊還款數(shù)額,王某某又一時無法解釋清楚,并且因為放款都是熊某在操作,王某某對有些放款情況確實不清楚,導致王某某在訴訟前期的陳述也確有少數(shù)矛盾之處,在重審中王某某才清楚借給李勁松的160萬元不存在,而是300萬元借給的青藤科技。但不管借給誰,借多少,王某某當初打給熊某的是100萬元,而之后因為余紅生的借款無法收回所以才打了30萬元的借條是不爭的事實。王某某向一審提起訴訟請求:判令熊某償還王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80萬元,并自起訴之日2016年7月11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一審法院認定事實:2013年12月10日,王某某招商銀行尾號8888賬戶向熊某交通銀行0565賬戶轉款50萬元。同年12月16日,熊某向王某某出具《借條》一份,內(nèi)容為“今借王某某人民幣伍拾萬元整(¥500000)”。2014年6月27日,熊某又向王某某出具《借條》一份,內(nèi)容為“今借到王某某人民幣叁拾萬元整(¥300000)”。一審另認定:1.2013年7月15日至2015年3月30日,王某某、熊某合作利用各自資金對外借款。期間,為籌集周轉資金,王某某銀行賬戶和王某某使用的其母蔡月英銀行賬戶與熊某名下的銀行賬戶發(fā)生多筆資金往來。2.2016年4月22日,王某某曾就該案兩份借條分別向葛洲壩人民法院起訴熊某,同年6月27日,葛洲壩人民法院依王某某撤訴申請,裁定準許其撤回起訴。3.2017年2月22日,湖北華審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根據(jù)王某某的委托,對王某某、蔡月英與熊某銀行賬戶往來金額進行了會計鑒定,并出具《會計鑒定報告》一份,經(jīng)鑒定:熊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自王某某和蔡月英處共計借入資金6018758元,共計償還資金4134158元,熊某欠付資金為1884600元。一審法院認為,該案所涉借條系雙方基于共同出資對外借款,經(jīng)雙方對賬、清算后所形成的,對案涉兩份借條的效力,一審法院予以確認。王某某除出具借條外,還提交了湖北華審會計事務有限公司出具的《會計鑒定報告》予以佐證,現(xiàn)熊某對該鑒定報告提出異議,但未舉證對該鑒定報告予以反駁,一審法院對該鑒定報告予以采信,對王某某的訴請予以支持。熊某辯解其在出具欠條后多次向王某某轉款已經(jīng)還清了所欠款項,并且進行了舉證,一審法院認為,熊某在出具欠條后確實有多次向王某某轉款的行為,但雙方在債權憑證出具之后仍有經(jīng)濟往來,熊某所述轉款無法特有、固定為系還清本案所涉欠款,故其辯解意見一審法院不予采納。綜上,一審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規(guī)定,判決:熊某償還王某某借款本金人民幣80萬元,并自起訴之日2016年7月11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貸款利率支付利息。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11800元,保全費4520元,共計16320元由熊某負擔。本院二審期間,當事人圍繞上訴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jù),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jù)交換和質(zhì)證。二審審理查明,一審法院認定的事實屬實,本院予以確認。
上訴人熊某因與被上訴人王某某民間借貸糾紛一案,不服宜昌市西陵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502民初1022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18年3月1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本院認為,一、關于對案涉《會計鑒定報告》的認定問題。王某某在訴訟期間,單方就其(含其母蔡月英)與熊某的銀行賬戶資金往來委托湖北華審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進行會計鑒定,湖北華審會計師事務有限公司的鑒定方法為根據(jù)王某某提交的王某某、蔡月英的銀行流水賬,計算王某某、蔡月英銀行賬號轉入熊某銀行賬號的金額,及王某某、蔡月英銀行賬號收到熊某銀行賬號的金額,通過對比兩者之間的差額,以得出熊某欠付王某某的金額。也就是說,所謂的會計鑒定結論,通過簡單的加減法即可得出,因此不能將其理解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七十六條規(guī)定的需要具有專業(yè)知識的鑒定人解某“專門性問題”。該鑒定報告性質(zhì)上屬于書證、間接證據(jù),不能直接證明案件事實。一審庭審質(zhì)證中,熊某對該鑒定報告的真實性、關聯(lián)性、合法性均持有異議,一審法院在未對熊某的異議予以評述的情況下,簡單以熊某雖對鑒定報告提出異議,但未舉證對該鑒定報告予以反駁為由,采信該鑒定報告不當,本院予以糾正。二、關于王某某主張的債權是否成立的問題。根據(jù)查明的事實,王某某、熊某合作利用各自資金對外放款,賺取息差。換言之,王某某(含蔡月英)、熊某賬戶的資金往來,除非有證據(jù)能夠證明,否則不能認定為借貸關系。王某某據(jù)以主張權利的證據(jù)分別為熊某于2013年12月16日出具的50萬元借條和2014年6月27日出具的30萬元借條,雖然王某某對于30萬元債務的由來前后陳述不一,但因二人系合作對外放款,因此不能排除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不能以此認定王某某主張的債權不成立。結合王某某與熊某之間的往來明細差額,王某某對其主張已初步完成了舉證責任。熊某稱借款已經(jīng)償清,則需對此承擔舉證責任。熊某提交的2014年7月9日至2014年12月1日的五份轉款憑證,金額合計30.5萬元,以證明償清了王某某主張的30萬元借款。因上述憑證中均注明了系“還款”,因此本院對熊某的該項抗辯予以支持。熊某提交了2014年2月26日至2014年10月11日的轉款憑證,以證明償清了王某某主張的50萬元借款,但上述憑證中均沒有載明款項性質(zhì),因此不能認定為還款。因該筆借款沒有約定利息,故本院從王某某主張權利的時間(向一審法院提起訴訟的時間),即2016年7月12日開始支持王某某的利息請求。需要指出的是,從當事人的陳述及案涉證據(jù)材料反映,熊某、王某某均系職業(yè)放貸人,因此二人對保留、固定證據(jù)的意識應強于普通人。熊某向王某某出具借條,應當能夠預見到王某某可能依據(jù)該借條向其主張權利。因此如果熊某還款,就應當要求王某某出具收條或者將借條原件收回銷毀。現(xiàn)熊某僅憑未說明性質(zhì)的轉款憑證(包括通過案外人XX轉款和向第三人萬合小貸公司轉款),以證明清償了王某某的債務,根據(jù)優(yōu)勢證據(jù)原則,本院不予支持。綜上所述,熊某的部分上訴請求成立,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二項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宜昌市西陵區(qū)人民法院(2017)鄂0502民初1022號民事判決。二、熊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償還王某某借款50萬元,并自2016年7月12日開始按照同期銀行貸款利率支付利息,利隨本清。三、駁回王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案件受理費11800元,保全費4520元,共計16320元,由熊某負擔12320元,王某某負擔4000元;二審案件受理費11800元,由熊某負擔7800元,王某某負擔4000元。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陳繼雄
審判員 劉 強
審判員 王明兵
書記員:袁昌芹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