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熊大華,男,1963年7月9日,漢族,住荊州市沙市區(qū)。
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波,湖北楚明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代為支付或收取款項,申請追加當事人,提起上訴、撤訴,代為繳納、退領訴訟費。
被告:荊州市榮某木業(yè)有限公司,住所地:江陵縣熊河鎮(zhèn)熊白公路。
法定代表人:雷某某,該公司執(zhí)行董事。
被告:雷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州市沙市區(qū)。
被告:劉先貴,女,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荊州市沙市區(qū)。
三被告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昌明,湖北荊楚律師事務所律師。代理權限:代為放棄、變更訴訟請求,進行和解。
原告熊大華訴被告荊州市榮某木業(y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榮某公司)、雷某某、劉先貴民間借貸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2月24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熊大華及其委托訴訟代理人楊波,被告榮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雷某某及三被告的共同委托訴訟代理人朱昌明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原告熊大華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判令被告榮某公司、雷某某共同向原告償還借款本金30萬元及利息21.6萬元(自2013年7月21日至2016年7月20日止),并從2016年7月21日起按月息2%計算至清償之日止;2、被告劉先貴對上述借款本息承擔連帶清償責任;3、本案的訴訟費由被告承擔。事實與理由:被告榮某公司、雷某某因經(jīng)營需要資金,共同向原告借款。2013年7月20日,被告榮某公司、雷某某向原告出具借條,載明:向原告借現(xiàn)金30萬元,借款時間2月,如逾期未還,按本金10%支付違約金。被告劉先貴作為擔保人在該借條上簽名確認。原告的妻子索某于次日通過銀行轉(zhuǎn)賬至雷某某的銀行賬戶28.65萬元,向其給付現(xiàn)金1.35萬元,共計30萬元。被告未按期歸還,原告多次催收,后經(jīng)協(xié)商,延長了本筆借款的還款時間。2015年7月27日,三被告在該借條上注明本借款至還清為止,并在借條上簽名確認。但至今三被告仍未能還款,為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故起訴。
本院認為,本案爭議的焦點問題是:一、借貸利息及違約金的計算標準,被告雷某某2013年8月20日起至2015年1月20日止每月支付的13500元是否可沖抵本金。
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的規(guī)定,債務人除主債務之外還應當支付利息和費用,當其給付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時,并且當事人沒有約定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下列順序沖抵:(一)實現(xiàn)債權的有關費用;(二)利息;(三)主債務。原、被告雙方對于借款期間的利息雖未書面約定,但口頭約定為月息4分半,逾期違約金有書面約定,因此按上述法律規(guī)定,被告雷某某借款后每月償還的13500元,優(yōu)先沖抵利息。但是,借款期間內(nèi)月利率4.5%及逾期月利率10%的約定明顯過高,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以下簡稱《解釋》)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和第三十一條的規(guī)定,借期內(nèi)的利率及逾期利率有約定的,從其約定。未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法院予以支持;超過年利率36%的,超過部分的利息約定無效。因此,借期內(nèi)及逾期利率超過年36%的部分可沖抵本金。被告主張逾期利率按照年利率6%計算,不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本院不予支持。被告從2014年8月20日至2015年1月20日期間每月給付的13500元,超過年利率36%(月利率3%)的部分,可沖抵借款本金。具體計算明細如下:
(1)、2013年7月21日-2013年8月20日,按本金286500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8595元,可沖抵本金4905元(13500元-8595元),剩余本金281595元。
(2)、2013年8月21日-2013年9月20日,按本金281595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8447.8元,可沖抵本金5052.2元(13500元-8447.8元),剩余本金276542.8元。
(3)、2013年9月21日-2013年10月20日,按本金276542.8、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8296.3元,可沖抵本金5203.7元(13500元-8296.3元),剩余本金271339.1元。
(4)、2013年10月21日-2013年11月20日,按本金271339.1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8140.2元,可沖抵本金5359.8元(13500元-8140.2元),剩余本金265979.3元。
(5)、2013年11月21日-2013年12月20日,按本金265979.3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979.4元,可沖抵本金5520.6元(13500元-7979.4元),剩余本金260458.7元。
(6)、2013年12月21日-2014年1月20日,按本金260458.7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813.8元,可沖抵本金5686.2元(13500元-7813.8元),剩余本金254772.5元。
(7)、2014年1月21日-2014年2月20日,按本金254772.5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643.2元,可沖抵本金5856.8元(13500元-7643.2元),剩余本金248915.7元。
(8)、2014年2月21日-2014年3月20日,按本金248915.7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467.4元,可沖抵本金6032.6元(13500元-7467.4元),剩余本金242883.1元。
(9)、2014年3月21日-2014年4月20日,按本金242883.1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286.5元,可沖抵本金6213.5元(13500元-7286.5元),剩余本金236669.6元。
(10)、2014年4月21日-2014年5月20日,按本金236669.6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7100元,可沖抵本金6400元(13500元-7100元),剩余本金230269.6元。
(11)、2014年5月21日-2014年6月20日,按本金230269.6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6908元,可沖抵本金6592元(13500元-6908元),剩余本金223677.6元。
(12)、2014年6月21日-2014年7月20日,按本金223677.6元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6710.3元,可沖抵本金6789.7元(13500元-6710.3元),剩余本金216887.9元。
(13)、2014年7月21日-2014年8月20日,按本金216887.9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6506.6元,可沖抵本金6993.4元(13500元-6506.6元),剩余本金209894.5元。
(14)、2014年8月21日-2014年9月20日,按本金209894.5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6296.8元,可沖抵本金7203.2元(13500元-6296.8元),剩余本金202691.3元。
(15)、2014年9月21日-2014年10月20日,按本金202691.3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6080.7元,可沖抵本金7419.3元(13500元-6080.7元),剩余本金195272元。
(16)、2014年10月21日-2014年11月20日,按本金195272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5858.2元,可沖抵本金7641.8元(13500元-5858.2元),剩余本金187630.2元。
(17)、2014年11月21日-2014年12月20日,按本金187630.2元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5628.9元,可沖抵本金7871.1元(13500元-5628.9元),剩余本金179759.1元。
(18)、2014年12月21日-2015年1月20日,按本金179759.1元、月利率3%計算利息為5392.8元,可沖抵本金8107.2元(13500元-5392.8元),剩余本金171651.9元。
自2015年1月21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本金171651.9元、月利率2%計算利息,暫計算至2016年7月20日為61794.7元。
二、被告雷某某是否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本案借款的用途主要用于榮某公司的生產(chǎn)經(jīng)營,從借條的形式來看,借款人處有雷某某的簽名及榮某公司的印章,榮某公司是借款人無疑。同時,雷某某又是榮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因此其具有雙重身份,從借條的形式上已無法探究借款時,雷某某身份的認定。從雙方履約行為來看,原告的妻子將出借的款項匯入雷某某的個人賬戶而非公司賬戶中,同時雷某某也是通過自己的個人賬戶每月支付一定的利息,因此可認定原告向被告雷某某提供了款項,雙方之間亦存在借貸行為。故被告雷某某及榮某公司為共同借款人,應承擔共同還款責任。
三、被告劉先貴是否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被告劉先貴作為擔保人簽名,由于未明確約定保證方式和保證期間,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第十九條和第二十六條的規(guī)定,按連帶責任保證處理。保證期間為主債務履行期滿之日起6個月,原告未在此期間內(nèi)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的,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結合本案,主債務履行期滿日為2014年9月20日,原告應當在2015年3月20日之前向被告劉先貴主張權利,否則免除保證人的保證責任。但是,原告并未向本院提交證據(jù)證明其在上述期限內(nèi)向被告劉先貴主張過權利,保證人劉先貴的保證責任免除。劉先貴在2015年7月27日,原告與雷某某協(xié)商借款延期簽名時,已超過其擔保期間,況其簽名也未明確是否繼續(xù)擔保,也不構成新的保證合同,因此原告要求被告劉先貴承擔連帶清償責任,缺乏法律依據(jù),本院不予支持。
綜上,經(jīng)合議庭評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二百零七條、根據(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一條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告雷某某、荊州市榮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共同向原告熊大華償還借款本金171651.9元、利息61794.7元;并從2016年7月21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月利率2%支付利息。
二、駁回原告熊大華的其他訴訟請求。
上列應付款項,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付清。逾期支付,按《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的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8960元,由被告雷某某和荊州市榮某木業(yè)有限公司共同負擔。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荊州市中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李 繼 審 判 員 熊 姣 人民陪審員 胡志萍
書記員:別艷麗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