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訴機關:湖北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
申請人(原審原告)熊某某。
委托代理人孫玉紅,湖北開成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原審被告)朱某某,務工。
申請人熊某某與被申請人朱某某買賣合同糾紛一案,原由熊某某于2009年8月23日,訴至本院要求撤銷車輛買賣協議,后熊某某撤訴。2010年4月20日,熊某某再次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1年8月11日作出(2010)咸民初字第1506號民事判決書,判決發(fā)生法律效力后,熊某某因不服判決于2012年5月4日向咸安區(qū)人民檢察院申請抗訴。2012年7月25日湖北省咸寧市人民檢察院以咸檢民抗(2012)第2號民事抗訴書,向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同年8月15日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2012)鄂咸寧中民監(jiān)字第3號民事裁定書,指令本院對本案進行再審。本院依法由審判員何利平、阮躍思、人民陪審員曾明清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咸安區(qū)人民檢察院指派檢察員顧華、黃朝銀出庭履行職務,熊某某的委托代理人孫玉紅、朱某某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熊某某于2010年4月20日向本院起訴稱,2009年4月7日,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了一份鄂L×××××車輛買賣協議,該協議約定由朱某某承擔車輛過戶及所需的一切費用開支及該車2009年的車輛年審。協議簽訂后,熊某某支付了購車款70000元,朱某某交付了車輛。2009年6月該車輛年審到期,熊某某多次催促朱某某按約定辦理車輛年審及過戶手續(xù),但朱某某置之不理,故訴至本院,請求判令:1、朱某某履行鄂L×××××車輛轉移登記至熊某某名下;2、朱某某承擔5000元/月(自2009年7月起)的車輛停運損失;3、由朱某某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朱某某未到庭參加訴訟。
原審認定,2009年4月7日,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了一份鄂L×××××車輛的買賣協議,協議約定由朱某某承擔車輛過戶及所需的一切費用開支和該車2009年的車輛年審。該協議簽訂后,熊某某支付了購車款70000元,朱某某交付了車輛。2009年11月7日,熊某某將鄂L×××××車輛從廣東省惠州市開至湖北省咸寧市,熊某某花費相應額度的過橋、過路費和油料費。
原審認為,原告熊某某與被告朱某某之間所簽訂的協議書,雙方意思表示真實,協議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屬有效合同。協議簽訂后,被告將車輛已交付原告,根據物權法的規(guī)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fā)生效力。因此雙方應按合同約定履行義務及行使權利。原告訴請判令被告承擔5000元/月(自2009年7月起)的車輛停運損失的訴訟請求,因原告未能提供足夠的證據證明在與被告簽訂車輛買賣協議或履行該協議過程中因被告違約而造成其5000元/月(自2009年7月起)的車輛停運損失,故原告此項訴訟請求,本院不予支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第一百三十條的規(guī)定,判決:一、原、被告雙方應按2009年4月7日所簽訂的買賣協議各自履行義務及行使權利。二、駁回原告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案件審理費1300元,由原、被告各承擔650元。判決后,原、被告均未上訴。
咸寧市人民檢察院咸檢民抗(2012)第2號民事抗訴書認為,咸安區(qū)人民法院(2010)咸民初字第1506號民事判決認定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且現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理由如下:
咸安區(qū)人民法院認定“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買賣協議是雙方意思的真實表示,協議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屬有效合同”這一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經審查,熊某某在2010年4月16日向法院遞交的民事起訴狀就提到“在此爭執(zhí)的過程中,原告得知該車輛為拼裝車,不能在湖北省境外辦理過戶手續(xù)”,但在庭審中,咸安區(qū)人民法院并未對本案標的物鄂L×××××的大貨車是否屬于拼裝車,雙方簽訂的協議內容是否違反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進行查證核實,而如果該車系拼裝或改裝車,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2007年修正)第一百零三條第三款“擅自生產、銷售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的,沒收非法生產,銷售的機動車成品及配件,可以并處非法產品價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第四款“生產、銷售拼裝的機動車或者生產、銷售擅自改裝的機動車的,依照本條第三款的規(guī)定處罰”以及第五款“有本條第二款、第三款、第四款所列違法行為,生產或者銷售不符合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的機動車,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之規(guī)定,買賣拼裝或者改裝車輛違反了法律強制性規(guī)定,另依據《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款關于“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應認定合同無效之規(guī)定,雙方于2009年4月7日所簽訂的車輛買賣協議則應屬無效協議。因此,咸安區(qū)人民法院在未對上述情況進行查證核實的情況下,就認定“原、被告雙方簽訂的買賣協議,是雙方意思的真實表示,協議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屬有效合同”這一基本事實缺乏證據證明。
咸安區(qū)人民法院適用法律確有錯誤。在認定雙方買賣協議是否有效時理應先適用《合同法》第五十二條之規(guī)定,審查是否存在合同無效的法定情形。而本案中,咸安區(qū)人民法院在未排除合同無效之法定情形的情況下,就徑行適用《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以及第六十條之規(guī)定,判決雙方當事人按照協議約定各自履行義務和行使權利,屬適用法律確有錯誤之情形。
有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本案中,熊某某向咸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申請辦理過戶手續(xù)時,該所未接受辦理,并于2012年5月3日出具一份退辦單,退辦單載明了該車“超寬10公分、超長30公分、車型不符導致無法過戶”,由此可知,該車系因被改裝或拼裝而無法過戶,此證據系原審庭審結束后新發(fā)現的證據;又因《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確禁止車輛改裝或者拼裝行為和出售改裝或者拼裝車輛行為,而原審民事判決書判決雙方各自履行義務,因此,該新證據足以推翻原判決。
熊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孫玉紅申請抗訴理由與檢察機關抗訴理由一致,再審意見如下:
1、本案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的《車輛買賣協議》為無效協議。通過庭審查明車輛沒有切割痕跡,證明車輛改裝的事實在出廠時即已存在,并非熊某某購買后所致,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三條第三款、第四款、《機動車登記辦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該協議的內容違反了國家的強制性規(guī)定,協議車輛是禁止銷售的非合格車輛,故該協議無效。
2、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三款、《合同法》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車輛應沒收,因此造成的損失由熊某某與朱某某根據過錯承擔責任。根據交警部門的退辦單可知,標的車輛箱體是在國家允許的標準規(guī)格基礎上加長加寬,即生產廠商要增加成本,故朱某某對車輛的改裝與生產廠商是有默契的,則朱某某對所出賣的車輛是非合格車輛具有主觀故意過錯,應承擔該協議無效所造成損失的主要責任。而熊某某即便是有過錯,也是未盡注意義務的過失過錯,是被動消極的過錯,只應承擔本案的輕微責任。
3、對于所造成的損失,原審判決書已載明原審原告提供了相關的車輛停運損失、停車費損失及其他損失等證據,因為損失一直在增加,再審第二次庭審中進行補強,提供了訴訟過程中新增加的車輛停運損失、停車費損失合計7200元、司法鑒定費3500元等損失。請求判決“車輛買賣協議”無效,由朱某某退還熊某某70000元購車款,熊某某返還朱某某車輛,并由朱某某賠償熊某某的經濟損失。
再審中,熊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孫玉紅向本院提供了一份新證據,即咸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于2012年5月3日出具了一份退辦單,該退辦單上載明:所購重型廂式紅色貨車(發(fā)動機號301634、車架號010840)超寬10公分、超長30公分、車型不對導致車輛不能過戶。
被申請人朱某某辯稱,其本人沒有改裝行為,也未違反協議任何內容,該車已經過年審合格后交付熊某某,是熊某某對車輛進行了改裝,車輛買賣協議有效,不存在退還車輛、賠償損失。
再審中被申請人未向本院提交新的證據。
本院再審查明:2009年年初,熊某某在同行中發(fā)出欲購買一輛集裝箱箱體長度為9.6米的箱式大貨車要求,朱某某得知后,告知其有一輛車欲出賣。2009年4月7日,在惠州熊某某的家中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了一份鄂L×××××車輛的買賣協議,協議約定:1、朱某某將車輛的所有權轉讓給熊某某。2、朱某某將所有的業(yè)務轉讓給熊某某,朱某某不得保留。3、朱某某承擔過戶及所需的一切費用開支和該車2009年4月7日前的違章罰款。4、過戶時間由熊某某確定。熊某某只提供兩張車輛的照片和兩張拓印大梁、發(fā)動機號碼。5、朱某某承擔09年的車輛年審。該協議簽訂后,原告支付了購車款70000元,尚欠購車款10000元,由熊某某向朱某某出具了欠條,約定年底還清。被告交付了車輛及該車的行駛證和道路運輸證。2009年4月8日,原告熊某某與惠州市惠城區(qū)園林水泥預制經營部簽訂了運輸承包合同,每月運費收入最低5000元,實際2009年4、5、6月運費收入為5200元、5050元、5600元。2009年6月,車輛的行駛證到期,熊某某考慮本人住在惠州城內,外地牌照車輛每次入城需交納過橋費15元。熊某某想將車子過戶到惠州。熊某某要求朱某某辦理車輛的年審和過戶手續(xù),雙方發(fā)生糾紛。2009年7月至11月,該車因行駛證未年審,一直停放在惠州江北烏石紅旗停車場,花去停車費800元。2009年8月23日,熊某某訴至本院要求撤銷協議退還購車款,2009年11月7日,熊某某將鄂L×××××車輛從廣東省惠州市開至湖北省咸寧市,花費過橋費、過路費和油料費4115元。法院通知朱某某去交警隊協助過戶,朱某某借口熊某某欠其10000元車款未付,拒不協助熊某某過戶。2010年2月18日,原告熊某某撤訴。后來,雙方因過戶問題發(fā)生爭吵、打斗。
2010年4月20日,熊某某再次向本院提起訴訟。本院于2011年8月11日作出的(2010)咸民初字第1506號民事判決:一、原、被告雙方應按2009年4月7日所簽訂的買賣協議各自履行義務及行使權利。二、駁回原告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2012年5月3日,熊某某將爭議車輛開至咸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辦理過戶手續(xù),該所出具了一份退辦單,該退辦單上載明:所購重型廂式紅色貨車(發(fā)動機號301634、車架號010840)超寬10公分、超長30公分、車型不對導致車輛不能過戶。請按規(guī)定補齊手續(xù)后,再辦理申領機動車號牌手續(xù)。
再審過程中,為查明車輛是否存在改裝、拼裝痕跡,2012年11月12日,依熊某某的申請并經朱某某簽字同意,本院委托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對本案貨車貨廂是否有改裝或拼裝痕跡進行鑒定。同年12月11日,該鑒定中心作出的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2012)痕鑒定字第553號司法鑒定意見認定:未發(fā)現鄂L×××××重型廂式貨車貨廂被改裝或拼裝的痕跡,但其外廓尺寸及貨廂內部尺寸與其登記證書及機動車行駛證內容不相符。
2009年11月9日至2011年12月9日,該車一直停放在金葉體育館內,停車費共計4400元。2013年9月8日至今,車輛停放在咸安區(qū)寶塔中學及唐德文家中,停車費2000元。(加上2009年7月至11月的停車費800元,合計7200元。)
2004年3月12日,本院委托咸寧市物價局價格認證中心對車輛現值進行評估,因該車長期停放,幾乎報廢,現值25000元。二次鑒定費合計3500元。
再審過程中,朱某某對熊某某提交的停車費用和鑒定費的證據均無異議,但認為與其無關。關于熊某某欠朱某某車款10000元,原審未認定,再審時熊某某表示認可,朱某某也應法庭要求提交欠條復印件。
本案爭議的主要焦點是:買賣車輛是否改裝車;車輛買賣協議的效力;雙方的責任劃分及責任承擔。
(一)關于本案買賣車輛是否改裝車。
本案在再審庭審中,朱某某雖對熊某某及其委托代理人提供的咸寧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車輛管理所出具的退辦單上所載明的內容有異議,但未能提供新證據予以反駁。2012年11月12日,依熊某某的申請并經朱某某簽字同意,本院委托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對本案貨車貨廂是否有改裝或拼裝痕跡進行鑒定。同年12月11日,該鑒定中心作出的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2012)痕鑒定字第553號司法鑒定意見認定:未發(fā)現鄂L×××××重型廂式貨車貨廂被改裝或拼裝的痕跡,但其外廓尺寸及貨廂內部尺寸與其登記證書及機動車行駛證內容不相符。該鑒定意見書送達后,當事人雙方均未提出書面異議。本院認為,此鑒定意見印證了熊某某向本院提供的新證據“退辦單”所證明的本案爭議車輛超長、超寬、車型不相符的事實。因此,熊某某提供的新證據具有證明力,其所證明的內容予以采信。結合本案朱某某移交給熊某某的道路運輸證上載明車廂的尺寸與現狀一致,證明朱某某購買時,車輛即是超長、超寬的,朱某某、熊某某均未對車輛進行改裝。朱某某所購車輛2003年6月3日出廠,但由于國家對車輛的外廓尺寸及安全技術條件進行了具體的規(guī)定(GB1589-1989《汽車外廓尺寸限界》、G?B?1?5?8?9?-?2?0?0?4《?道?路?車?輛?外?廓?尺?寸、軸荷、及質量限值》、GB7258-199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GB7258-2004《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并對汽車生產企業(yè)許可生產的車輛型號、外?廓?尺?寸等技術參數予以公告(《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yè)及產品公告》),同時規(guī)定對生產銷售的車輛與公告的技術參數不符的不予注冊登記(公交管(2002)167號文、工信部聯產業(yè)(2008)319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一致性監(jiān)督管理和注冊登記工作的通知》工信部聯產業(yè)(2010)453號),而本案車輛外?廓?尺?寸及其貨廂內部尺寸與公告的?尺?寸不符,不符合規(guī)定的技術參數,屬于不合格產品。本院認為,根據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作出的鑒定意見結合道路運輸證、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可以認定該車輛并非改裝車輛,而是出廠就是不合格的車輛。
(二)關于本案車輛買賣協議的效力。
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車輛買賣協議的行為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協議內容不違反相關法律規(guī)定,且雙方簽訂協議后,朱某某已交付車輛,熊某某也支付了大部分購車款,協議的主要義務已履行,協議應為合法有效。朱某某作為車輛出賣人,應按照雙方的約定的要求交付車輛,由于雙方簽訂協議時未就車輛的質量進行明確約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當事人對標的物的質量要求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本法第六十二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第六十二條“當事人就有關合同內容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適用下列規(guī)定:(一)質量要求不明確的,按照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履行;沒有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按照通常標準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標準履行?!币驀抑鞴懿块T就朱某某應交付的車輛的質量標準作出了明確規(guī)定并予以公告,朱某某交付的車輛應符合公告的技術參數,而由于朱某某交付的車輛外廓尺寸及其貨廂內部尺寸與公告的?尺?寸不符,不符合規(guī)定的技術參數,屬于不合格車輛,違反了合同義務,且由于車輛不能通過年檢,不能進行營運,加之因該車長期停放,幾乎報廢,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四十八條“因標的物質量不符合質量要求,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的,買受人可以拒絕接受標的物或者解除合同……”的規(guī)定,熊某某可以解除合同。對抗訴機關及熊某某認為朱某某交付的車輛為改裝車,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十六條第(一)項、第一百零三條第三款、第四款、《機動車登記辦法》第十七條第(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的規(guī)定,該協議的內容違反了國家的強制性規(guī)定,協議車輛是禁止銷售的非合格車輛,故該協議無效的意見,本院認為,根據湖北軍安司法鑒定中心作出的鑒定意見結合道路運輸證、機動車行駛證、登記證書可以認定該車輛并非改裝車輛,而是出廠就是不合格的車輛,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三條第二款“機動車生產企業(yè)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不執(zhí)行機動車國家安全技術標準或者不嚴格進行機動車成品質量檢驗,致使質量不合格的機動車出廠銷售的,由質量技術監(jiān)督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的有關規(guī)定給予處罰?!钡谌睢吧米陨a、銷售未經國家機動車產品主管部門許可生產的機動車型的,沒收非法生產、銷售的機動車成品及配件,可以并處非法產品價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罰款;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沒有營業(yè)執(zhí)照的,予以查封?!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四十九條“生產、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的產品的,責令停止生產、銷售,沒收違法生產、銷售的產品,并處違法生產、銷售產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產品,下同)貨值金額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有違法所得的,并處沒收違法所得;情節(jié)嚴重的,吊銷營業(yè)執(zhí)照;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薄稒C動車登記辦法》第十七條第(一)項的規(guī)定,機動車與該車的機動車檔案記載的事項不一致的不予辦理過戶登記。以上規(guī)定均未明確規(guī)定違反了這些禁止性規(guī)定將導致合同無效或者不成立,而是作出罰款、沒收違法所得、不予登記等行政管理性規(guī)定,因此朱某某買賣的不合格車輛的行為違反的是法律、法規(guī)有關的管理性規(guī)定而不是效力性規(guī)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钡囊?guī)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的合同無效,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強制性規(guī)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由于朱某某轉讓的車輛不合格違反的是管理性強制規(guī)定而不是效力性強制規(guī)定,為了鼓勵交易,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應認定合同有效。故對檢察機關的抗訴意見及熊某某的意見本院不予采納。
(三)雙方責任劃分及責任承擔。
朱某某所購車輛2003年6月3日出廠,2003年6月9日初次登記并使用,2003年6月4日核發(fā)登記證書,2009年6月9日核發(fā)行駛證。檢驗有效期至2009年6月,副本上又經過二次年檢,檢驗有效期至2012年6月。道路運輸證是2007年11月14日發(fā)證,年檢有效期至2009年11月30日。熊某某購車前,該車是咸寧牌照在惠州營運,購車后熊某某在惠州實際營運三個月,在簽訂合同時,只約定朱某某協助辦理過戶手續(xù),并未明確約定過戶到惠州,事后,熊某某為了節(jié)省過橋費,要求過戶到惠州,而且買車時,熊某某在同行中發(fā)出欲購買一輛集裝箱箱體長度為9.6米的箱式大貨車邀約,朱某某交付的道路運輸證載明的車輛尺寸與車輛現況相符,而與行駛證不符,熊某某未盡注意義務,違反合同法第一百五十七條“買受人收到標的物時應當在約定的檢驗期間內檢驗。沒有約定檢驗期間的,應當及時檢驗?!敝?guī)定;車輛交付后至今一直由熊某某保管,而熊某某保管不善,致使車輛毀損,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二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在標的物交付之前由出賣人承擔,交付之后由買受人承擔,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敝?guī)定,標的物毀損的風險應由熊某某承擔。根據合同法第一百四十九條“標的物毀損、滅失的風險由買受人承擔的,不影響因出賣人履行債務不符合約定,買受人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權利?!钡囊?guī)定,朱某某沒有明示車輛的車廂特征與登記證書及機動車行駛證載明的尺寸不相符,交付的標的物質量不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朱某某違反合同義務,對其所造成的損失,熊某某有權利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綜上,熊某某應承擔70%的責任,朱某某承擔30%的責任。因為該車已經沒有營運可能,沒有修復的必要,只能報廢處理,合同的目的無法實現,合同應予解除,對損失進行賠償。車輛買賣約定價格80000元,現值25000元,車輛貶值55000元,停車費損失7200元、鑒定費損失3500元,損失合計65700元,熊某某應承擔45990元,朱某某承擔19710元??蹨p熊某某欠朱某某購車款10000元,朱某某應支付熊某某9710元。
本院認為,熊某某與朱某某之間所簽訂的協議書,是雙方真實意思表示,協議簽訂后,被告將車輛已交付原告,根據物權法的規(guī)定,動產物權的設立和轉讓,自交付時發(fā)生效力,因此車輛的所有權已發(fā)生轉移,熊某某也支付了大部分購車款,合同主要義務已履行。根據合同法第四十四條之規(guī)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雙方交易的車輛不合格,雖違反了法律和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十四條的規(guī)定,“強制性規(guī)定”是指效力性強制性規(guī)定。本案的車輛僅違反管理性強制性規(guī)定,而未違反效力性強制規(guī)定,為了鼓勵交易,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依法應認定合同有效。檢察機關的抗訴意見本院不予采納。原審認定合同有效是正確的。由于朱某某交付的車輛屬于不合格車輛,違反了合同義務,且由于車輛不能通過年檢,不能進行營運,加之因該車長期停放,幾乎報廢,合同目的無法實現,根據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之規(guī)定,合同應予以解除。根據合同法第九十七條“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采取其他補救措施,并有權要求賠償損失?!币约暗谝话僖皇粭l“質量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對違約責任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條的規(guī)定仍不能確定的,受損害方根據標的的性質以及損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選擇要求對方承擔修理、更換、重作、退貨、減少價款或者報酬等違約責任?!敝?guī)定,本案考慮賠償損失。熊某某對雙方發(fā)生糾紛后造成的損失應負主要責任,即承擔70%的責任,朱某某交付的標的物有瑕疵,違反合同義務,對其所造成的損失,應承擔30%的責任。車輛損失合計65700元,熊某某應承擔45990元,朱某某承擔19710元。扣減熊某某欠朱某某購車款10000元,朱某某應支付熊某某9710元。因為出現新的證據,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有變化,其適用法律也相應發(fā)生變化,原審判決內容應予以撤銷。依據再審查明的事實作出新的判決。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四條、第六十一條、第六十二條第一項、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第九十七條、第一百一十一條、第一百四十二條、第一百四十九條、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四十二條的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本院(2010)咸民初字第1506號民事判決。
二、解除熊某某與朱某某簽訂的車輛買賣協議;
三、車輛由熊某某自行處置;朱某某給付熊某某車輛的損失9710元。
四、駁回申請人熊某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五、案件一審受理費1300元,由熊某某、朱某某各承擔650元,再審受理費2068元,由熊某某承擔1448元,朱某某承擔62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人應在提交上訴狀時,根據不服本判決的上訴請求數額及《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第十三條第一款的規(guī)定預交上訴案件受理費。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訴訟費專戶名稱:湖北省咸寧市中級人民法院;開戶行:中國農業(yè)銀行咸寧溫泉支行;賬號:17×××89-222。上訴人在上訴期滿后七日內仍未預交訴訟費用的,按自動撤回上訴處理。
審 判 長 何利平 審 判 員 阮躍思 人民陪審員 曾明清
書記員:王華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