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X甲
潘X
王X甲
畢XX
王X乙
王X丙
劉桂清系以上原告的代理人(黑龍江北安法律援助中心)
任XX
潘X乙
于長林(黑龍江鼎圓晟律師事務所)
原告潘X甲,男,1957年8月14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工人。
原告潘X,女,1983年6月22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無職業(yè)。
原告王X甲,男,1964年6月13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工人、。
委托代理人畢XX(系原告王X甲之妻),女,1966年3月18日出生。
原告王X乙,女,1969年9月27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無職業(yè)。
原告王X丙,女,1997年10月2日出生,漢族,高中文化,學生。
法定代理人白XX(系原告王X丙之母),女,1975年5月18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劉桂清系以上原告的代理人,北安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師。
被告任XX,女,1937年6月18日出生,漢族,初中文化,無職業(yè)。
委托代理人潘X乙(系被告任XX之女),女,1963年9月17日出生。
委托代理人于長林,黑龍江鼎圓晟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潘X甲、潘X、王X甲、王X乙、王X丙與被告任XX法定繼承糾紛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被告及雙方委托代理人、原告王X丙的法定代理人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經(jīng)當事人申請本院查明:
1、1993年9月22日,被繼承人王XX生前所在單位北安市郵電局向和平辦事處提供的證明一份,證明王XX與任XX申請結婚登記的有關情況。
2、1993年被繼承人王XX生前所在單位北安市郵電局將王奎武等24戶職工居住的公有住宅樓進行房改,統(tǒng)一出售給職工個人所有,被繼承人王XX在1993年11月15日取得房屋產(chǎn)權證照。1994年4月10日被告任XX、被繼承人王XX按照北安市郵電局一次性繳納購房款優(yōu)惠30%的通知要求,繳納了購房款7481.88元(優(yōu)惠后價格每平方米126元,標準價格每平方米180元)。
本院認為,被繼承人死亡后,作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都有權繼承其遺留的財產(chǎn),本案訴爭標的是被繼承人生前所遺留下的房屋,是否是被繼承人的生前個人財產(chǎn)。原告認為爭議房屋所有權屬于被繼承人與其前妻共同所有,因被繼承人前妻死亡時爭議房屋所有權屬于被繼承人單位所有的公有房屋,不屬于被繼承人與其前妻共同所有,原告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根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對于被告提供原告王X乙結婚的兩張照片及證人證言等證據(jù)證明被告與被繼承人事實婚姻的時間是1993年3月的認定,原告王X乙認為1993年8月結婚時與被告、被繼承人照合影像又點煙,那時被告與被繼承人是處“朋友”,沒有正式同居生活,被告又未提供其他證據(jù)證明與原告照合影像、點煙時被告與被繼承人是同居生活關系。其證人證言亦不足以證明被告與被繼承人在1993年3月是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因此,被告對事實婚姻時間的辯解缺乏客觀事實、理由不足和證據(jù)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本院認定被繼承人與被告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時間為1993年12月15日取得結婚證的時間。
對于被告認為與被繼承人再婚后雙方共同出資償還購房欠款,房屋所有權應由夫妻共有的要求。因此案涉及到房改房,婚前個人購買房屋,婚后共同償還購房欠款,并且登記到一方名下的房產(chǎn)歸屬問題,以及對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分割的問題。比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第十條 ?規(guī)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chǎn)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chǎn)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chǎn)還貸,不動產(chǎn)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chǎn)由雙方協(xié)議處理。依前款規(guī)定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chǎn)歸產(chǎn)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chǎn)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chǎn)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jù)《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原則,由產(chǎn)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據(jù)此規(guī)定,結合物權法定原則,可認定爭議房屋所有權歸被繼承人所有。由于爭議的房屋屬于房改房,購房人僅限于售房單位的職工,房屋價格在標準價或成本價的基礎上還有工齡、職務或職稱方面的優(yōu)惠折扣。在財產(chǎn)分割時應將房改房分兩部分進行析產(chǎn),第一部分是當年房屋市場價與房改價的價差(單位對被繼承人優(yōu)惠部分),差價相對應的增值部分應歸被繼承人個人所有;第二部分是被告與被繼承人結婚后共同出資7481.88元償還優(yōu)惠后給被繼承人購房欠款,7481.88元購房款及其相對應的增值部分應屬于被告與被繼承人共有,因在房改時被繼承人未支付首付款,分割時應給予被告一半的補償。在對被繼承人的房屋遺產(chǎn)進行析產(chǎn)時,理應將上述房屋第一部分的增值部分與第二部分增值部分的一半相加,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進行分割?,F(xiàn)房屋增值到雙方協(xié)議價格170000.00元,原告同意房屋現(xiàn)有價格的一半對被告補償,余下一半依法分割,即分割遺產(chǎn)時同意給予被告85000.00元作為補償。余額85000.00元作為被繼承人遺產(chǎn)進行分割。原告放棄部分權利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對被告并無不利,本院予以支持。
被告以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被告生活困難又喪失了勞動能力為由,要求多分配一些遺產(chǎn)。因原告亦對被繼承人盡了扶養(yǎng)義務且被告有一定收入,本院對被告要求多分遺產(chǎn)的請求不予支持??紤]被告任XX與被繼承人王XX生前共同居住此房,現(xiàn)已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且無其他住房,故爭議的房屋由被告繼續(xù)居住比較適宜,被告在取得房屋所有權時應分別補償其他繼承人相應的價款。被繼承人價格170000.00元的房屋,有85000.00元歸被告任XX。余額85000.00元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被告任XX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被繼承人的大女兒王X丁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遺產(chǎn)分割前死亡,其應得的遺產(chǎn)由其繼承人原告潘XX、潘X進行轉繼承,二原告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被繼承人的次子王X戊先于被繼承人死亡,原告王X丙系王永濤的代位繼承人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原告王永X甲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原告王X乙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
被繼承人死亡后,被告任XX實際支出喪葬費14000.00元,原告支出3000.00余元。庭審中,雙方同意被繼承人單位給付4000.00元喪葬費歸被告,余款10000.00元原告同意從房屋補償款中拿出8000.00元給付被告,被告同意自行承擔2000.00元,雙方同意從房屋補償款中沖減。原告放棄主張已經(jīng)支出的3000.00余元喪葬費。此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 ?、第十三條 ?,第二十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繼承人王XX所有的位于北安市和平區(qū)幢號49/1315,204房間,面積59.38平方米,價格170000.00元的住宅樓所有權歸被告任XX所有。
二、被告任XX在本判決生效的同時返給原告潘XX、潘X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甲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乙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丙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
案件受理費3900.00元,被告任XX承擔2340.00元,原告潘XX、潘X承擔390.00元;原告王X甲承擔390.00元;原告王X乙承擔390.00元;原告王X丙承擔390.00元。
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nèi),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本院認為,被繼承人死亡后,作為被繼承人的配偶、子女都有權繼承其遺留的財產(chǎn),本案訴爭標的是被繼承人生前所遺留下的房屋,是否是被繼承人的生前個人財產(chǎn)。原告認為爭議房屋所有權屬于被繼承人與其前妻共同所有,因被繼承人前妻死亡時爭議房屋所有權屬于被繼承人單位所有的公有房屋,不屬于被繼承人與其前妻共同所有,原告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根據(jù),本院不予支持。對于被告提供原告王X乙結婚的兩張照片及證人證言等證據(jù)證明被告與被繼承人事實婚姻的時間是1993年3月的認定,原告王X乙認為1993年8月結婚時與被告、被繼承人照合影像又點煙,那時被告與被繼承人是處“朋友”,沒有正式同居生活,被告又未提供其他證據(jù)證明與原告照合影像、點煙時被告與被繼承人是同居生活關系。其證人證言亦不足以證明被告與被繼承人在1993年3月是以夫妻關系同居生活。因此,被告對事實婚姻時間的辯解缺乏客觀事實、理由不足和證據(jù)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本院認定被繼承人與被告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時間為1993年12月15日取得結婚證的時間。
對于被告認為與被繼承人再婚后雙方共同出資償還購房欠款,房屋所有權應由夫妻共有的要求。因此案涉及到房改房,婚前個人購買房屋,婚后共同償還購房欠款,并且登記到一方名下的房產(chǎn)歸屬問題,以及對房屋增值部分如何分割的問題。比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三)》第十條 ?規(guī)定:“夫妻一方婚前簽訂不動產(chǎn)買賣合同,以個人財產(chǎn)支付首付款并在銀行貸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財產(chǎn)還貸,不動產(chǎn)登記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離婚時該不動產(chǎn)由雙方協(xié)議處理。依前款規(guī)定不能達成協(xié)議的,人民法院可以判決該不動產(chǎn)歸產(chǎn)權登記一方,尚未歸還的貸款為產(chǎn)權登記一方的個人債務。雙方婚后共同還貸支付的款項及其相對應財產(chǎn)增值部分,離婚時應根據(jù)《婚姻法》第三十九條第一款規(guī)定的原則,由產(chǎn)權登記一方對另一方進行補償?!睋?jù)此規(guī)定,結合物權法定原則,可認定爭議房屋所有權歸被繼承人所有。由于爭議的房屋屬于房改房,購房人僅限于售房單位的職工,房屋價格在標準價或成本價的基礎上還有工齡、職務或職稱方面的優(yōu)惠折扣。在財產(chǎn)分割時應將房改房分兩部分進行析產(chǎn),第一部分是當年房屋市場價與房改價的價差(單位對被繼承人優(yōu)惠部分),差價相對應的增值部分應歸被繼承人個人所有;第二部分是被告與被繼承人結婚后共同出資7481.88元償還優(yōu)惠后給被繼承人購房欠款,7481.88元購房款及其相對應的增值部分應屬于被告與被繼承人共有,因在房改時被繼承人未支付首付款,分割時應給予被告一半的補償。在對被繼承人的房屋遺產(chǎn)進行析產(chǎn)時,理應將上述房屋第一部分的增值部分與第二部分增值部分的一半相加,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進行分割?,F(xiàn)房屋增值到雙方協(xié)議價格170000.00元,原告同意房屋現(xiàn)有價格的一半對被告補償,余下一半依法分割,即分割遺產(chǎn)時同意給予被告85000.00元作為補償。余額85000.00元作為被繼承人遺產(chǎn)進行分割。原告放棄部分權利的行為,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是其真實意思表示,且對被告并無不利,本院予以支持。
被告以對被繼承人盡了主要扶養(yǎng)義務、被告生活困難又喪失了勞動能力為由,要求多分配一些遺產(chǎn)。因原告亦對被繼承人盡了扶養(yǎng)義務且被告有一定收入,本院對被告要求多分遺產(chǎn)的請求不予支持??紤]被告任XX與被繼承人王XX生前共同居住此房,現(xiàn)已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且無其他住房,故爭議的房屋由被告繼續(xù)居住比較適宜,被告在取得房屋所有權時應分別補償其他繼承人相應的價款。被繼承人價格170000.00元的房屋,有85000.00元歸被告任XX。余額85000.00元作為被繼承人的遺產(chǎn),被告任XX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被繼承人的大女兒王X丁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遺產(chǎn)分割前死亡,其應得的遺產(chǎn)由其繼承人原告潘XX、潘X進行轉繼承,二原告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被繼承人的次子王X戊先于被繼承人死亡,原告王X丙系王永濤的代位繼承人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原告王永X甲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原告王X乙應分得的20%,即17000.00元。
被繼承人死亡后,被告任XX實際支出喪葬費14000.00元,原告支出3000.00余元。庭審中,雙方同意被繼承人單位給付4000.00元喪葬費歸被告,余款10000.00元原告同意從房屋補償款中拿出8000.00元給付被告,被告同意自行承擔2000.00元,雙方同意從房屋補償款中沖減。原告放棄主張已經(jīng)支出的3000.00余元喪葬費。此協(xié)議是雙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本院予以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十條 ?、第十三條 ?,第二十九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一百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一、被繼承人王XX所有的位于北安市和平區(qū)幢號49/1315,204房間,面積59.38平方米,價格170000.00元的住宅樓所有權歸被告任XX所有。
二、被告任XX在本判決生效的同時返給原告潘XX、潘X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甲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乙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返給原告王X丙補償款15000.00元(已沖減2000.00元喪葬費)。
案件受理費3900.00元,被告任XX承擔2340.00元,原告潘XX、潘X承擔390.00元;原告王X甲承擔390.00元;原告王X乙承擔390.00元;原告王X丙承擔390.00元。
審判長:韓召峰
審判員:邵希奇
審判員:趙志輝
書記員:王傲輝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