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潘某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住黑龍江省五常市。被告:哈爾濱香坊松某陽某超市有限公司,住所地哈爾濱市香坊區(qū)和平路1號。法定代表人:宋炘垚,該公司董事長。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鐵成,男,xxxx年xx月xx日出生,漢族,該公司超市營運主管,住哈爾濱市南崗區(qū)。委托訴訟代理人:蔣曉薇,黑龍江金馬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向本院提出訴訟請求:1.被告立即返還原告商品價款31.80元;2.被告立即賠償原告損失1000元;3.案件受理費由被告承擔。事實和理由:2017年6月23日,原告在被告處購買了2瓶維吉巴伐利亞啤酒,此商品配料表上標注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24日,產品保質期至2017年10月21日。但被告私自在啤酒瓶上貼上標簽,上面注明的保質期更改為6個月。原告見狀后找到被告超市的客服人員,指出被告出售的商品存在欺詐消費者行為,要求退貨、退款,但被告均以各種理由推托拒不給付。被告辯稱,首先,原告購買的維吉巴伐利亞啤酒為被告供應商哈爾濱東方悅銘貿易有限公司從進口商哈爾濱禾列巴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禾列巴公司)處采購并供應給被告。根據進口商禾列巴公司的說明,該產品經合法途徑進口報關,報關前進口商禾列巴公司已將啤酒標簽遞交綏芬河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公路口岸貨驗科)進行審核,進關后審批部門對標簽及報關文件再次核對,經檢驗無誤后準予報關并出具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即質檢單),確認商品合格?;谏鲜鰞热菘芍唐窐撕炇怯蛇M口商禾列巴公司制作及粘貼,原告所述由被告私自粘貼標簽并修改保質期與事實不符,案涉商品經檢驗檢疫質量合格。其次,案涉產品正標上標注的啤酒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24日,飲用截止日期為2017年10月21日,間隔180天;進口商禾列巴公司中文標識標注的保質期為6個月,按照正常思維6個月也是180天,與正標標注的日期一致,不會造成消費者誤解,更不存在進口商或被告故意隱瞞真相或虛構事實的欺詐行為。再次,原告購買商品時,商品尚在保質期內,截止開庭日,商品仍在保質期內,不存在消費者因使用商品遭受損失的可能。即使中文標簽對保質期的推算存在瑕疵,也僅屬于標簽瑕疵范疇,不影響商品的質量及安全性。最后,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guī)定,商品經營者進行多倍賠償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購買人為消費者;2、經營者存在欺詐行為,即故意隱瞞真相或虛構事實的行為;3、消費者存在損失。本案中,原告不是消費者,而是以牟取非法利益為目的的職業(yè)打假人,最高法院裁判文書網上即可查詢原告打假案件的判決書,被告不存在故意隱瞞真相或虛構事實的欺詐行為,且原告沒有因為商品受到任何損失。因此,原告主張被告多倍賠償沒有事實依據與法律依據。綜上,原告起訴所依據的事實與理由與實際情況不符,原告要求返還價款及多倍賠償沒有事實依據與法律依據,懇請貴院查明事實,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當事人圍繞訴訟請求依法提交了證據,本院組織當事人進行了證據交換和質證。對當事人無異議的購物小票、增值稅普通發(fā)票、維吉巴伐利亞啤酒照片、進口商禾列巴公司啤酒標簽等證據,本院予以確認并在卷佐證。對有爭議的證據和事實,即被告提交的其與供應商哈爾濱東方悅銘貿易有限公司簽訂的超市合作經營合同、哈爾濱東方悅銘貿易有限公司營業(yè)執(zhí)照(復印件)、哈爾濱東方悅銘貿易有限公司食品流通許可證(復印件),原告對上述證據的真實性無異議,但認為該證據與本案無關,因為本案涉及的是標簽涉嫌欺詐問題而不是質量問題;被告提交的進口商禾列巴公司啤酒保質期說明函,原告認為該證據出具的日期為2017年9月26日,與涉案商品生產不一致;被告提供的海關進口貨物報關單、海關進口消費稅專用繳款書、海關進口增值稅專用繳款書、入境貨物檢驗檢疫證明及附頁,原告表示無法判斷其真實性,對證明問題也有異議。本院認為,針對被告提交的上述證據,可以認定包括案涉啤酒在內的同一批次產品進口來源合法、供貨商及進口商均具有合法資質、案涉啤酒質量及標簽信息均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審核合格并通過貨物檢驗檢疫的事實,上述證據形成一個較為完整的證據鏈條,能夠證實被告待證事實,故本院對被告提交的上述證據均予以采信。根據當事人陳述和經審查確認的證據,本院認定事實如下:原告于2017年6月23日在被告處購買了2瓶維吉巴伐利亞啤酒,合計花費31.80元。案涉啤酒是由被告的供應商哈爾濱東方悅銘貿易有限公司向被告供貨,案涉啤酒的進口商為禾列巴公司。案涉啤酒正標上標注該啤酒的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24日,保質期截止到2017年10月21日,間隔為180天。啤酒瓶身貼有中文標簽,標注保質期為6個月,經查該中文標簽系禾列巴公司提供并粘貼,案涉啤酒及瓶身標簽經過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審核并出具證明準予其進口。本院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為被告出售的商品是否存在欺詐消費者的行為。其一,案涉啤酒瓶身正標上標注啤酒生產日期為2017年4月24日,飲用期限至2017年10月31日,起止為180日,而案涉啤酒瓶身處的中文標簽注明生產日期見背標底部(日/月/年),保質期6個月?!吨腥A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銷售者銷售的產品的標識應當符合本法第二十七條的規(guī)定”,第二十七條規(guī)定:“產品或其包裝上的標識必須真實,并符合下列要求:1、由產品質量檢驗合格證明;2、有中文標明的產品名稱、生產廠廠名和廠址;3、根據產品的特點和使用要求,需要標明產品規(guī)格、等級、所含主要成份的名稱和含量的,用中文相應予以標明,需要事先讓消費者知曉的,應當在外包裝上標明,或者預先向消費者提供相關資料;4、限期使用的產品,應當在顯著位置清晰的標明生產日期和安全使用期或者失效日期;5、使用不當,容易造成產品本身損壞或者可能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應當有警示標示或者中文警示說明”,故案涉啤酒瓶身上貼的標有保質期6個月的標簽是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其二,原告主張被告存在欺詐行為,而欺詐行為的構成應滿足三個條件:1、消費者應舉證證明經營者具有欺詐故意,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故意告知虛假情況,欺騙消費者,誘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繼而與之訂立合同,明知商品或服務存在質量問題仍接受服務或購買的人,其購買行為不符合本要件;2、消費者應舉證證明因該欺詐行為而受到損失,包括財產損失、人身損失;3、欺詐行為與受到損失之間有因果關系。本案中,案涉啤酒正標上經計算標注的保質期為180日,而中文標簽標注啤酒保質期為6個月,而6個月可等同于180日。另外,截止開庭審理時,案涉啤酒仍在保質期內。綜上所述,被告的銷售行為不屬于欺詐,故本院對原告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第二十七條、第三十六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解釋》第九十條規(guī)定,判決如下:
原告潘某某與被告哈爾濱香坊松某陽某超市有限公司產品責任糾紛一案,本院于2017年7月18日立案后,依法適用普通程序,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潘某某,被告的委托訴訟代理人張鐵成和蔣曉薇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終結。
駁回原告潘某某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原告已預交50元),由原告潘某某負擔。如不服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出副本,上訴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