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某某
冉照山(黑龍江鴻安律師事務所)
許德昌(黑龍江九三律師事務所)
潘某乙
喬世范(嫩江縣司法局法律服務所)
原告潘某某,男,漢族。
委托代理人冉照山,黑龍江鴻安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許德昌,黑龍江九三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告潘某乙,男,漢族。
委托代理人喬世范,嫩江縣司法局法律服務所法律工作者。
原告潘某某與被告潘某乙繼承糾紛一案,本院于2014年5月14日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14年6月26日公開開庭進行了審理,原告委托代理人冉照山、許德昌及被告潘某乙委托代理人喬世范到庭參加了訴訟,本案現(xiàn)已審理完畢。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1、2號證據(jù)客觀真實,且被告無異議,予以采信;被告對原告提供的3號證據(jù)無本案無關聯(lián),不予認證。
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供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證明潘某某與被告系同一家庭聯(lián)產承包戶,原告非該承包戶成員。
原告對證據(jù)無異議。
本院對該證據(jù)已經認證,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原告潘某某與被告潘某乙系胞兄弟,均系潘某某子嗣。第一輪農村土地承包時,潘某某與被告作為同一承包經營戶在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承包土地2畝,1991年潘某某死亡后其所承包的土地由被告管理耕種。1998年土地調整時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對承包戶的原承包地未進行調整,只是順延了原承包關系。2014年初,潘某某的2畝承包地中的1畝被征用,征用單位給付征用地補償款21.00萬元,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將該款轉入了被告賬戶。原告認為該款屬于潘某某的遺產,應由原、被告均分。被告認為該款不屬于潘某某的遺產,與原告無關,不同意原告的分割要求。
本院認為,本案立案案由繼承糾紛有誤,應更正為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征用地補償款系對該承包戶內被征用土地承包人的生活安置補助費用,并不是給承包戶的補償,因潘某某已死亡不再需要安置,而潘某某名下1畝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如由被告一人占有顯失公平,該款應由潘某某的繼承人即原、被告共同分割。被告主張該款系給付被征用土地承包戶補償?shù)囊庖姡挥柚С?。依?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潘某乙于判決生效后給付原告潘某某潘某某名下的土地征用安置補助費10.50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0.24萬元由被告潘某乙負擔。
如不服從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期限為判決指定履行期限屆滿后二年內。
本院認為,原告提供的1、2號證據(jù)客觀真實,且被告無異議,予以采信;被告對原告提供的3號證據(jù)無本案無關聯(lián),不予認證。
被告為證明自己的主張向法庭提供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登記簿》。證明潘某某與被告系同一家庭聯(lián)產承包戶,原告非該承包戶成員。
原告對證據(jù)無異議。
本院對該證據(jù)已經認證,予以采信。
經審理查明:原告潘某某與被告潘某乙系胞兄弟,均系潘某某子嗣。第一輪農村土地承包時,潘某某與被告作為同一承包經營戶在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承包土地2畝,1991年潘某某死亡后其所承包的土地由被告管理耕種。1998年土地調整時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對承包戶的原承包地未進行調整,只是順延了原承包關系。2014年初,潘某某的2畝承包地中的1畝被征用,征用單位給付征用地補償款21.00萬元,嫩江鎮(zhèn)四季鮮村將該款轉入了被告賬戶。原告認為該款屬于潘某某的遺產,應由原、被告均分。被告認為該款不屬于潘某某的遺產,與原告無關,不同意原告的分割要求。
本院認為,本案立案案由繼承糾紛有誤,應更正為承包地征收補償費用分配糾紛。征用地補償款系對該承包戶內被征用土地承包人的生活安置補助費用,并不是給承包戶的補償,因潘某某已死亡不再需要安置,而潘某某名下1畝被征用土地的安置補助費如由被告一人占有顯失公平,該款應由潘某某的繼承人即原、被告共同分割。被告主張該款系給付被征用土地承包戶補償?shù)囊庖?,不予支持。依?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四條 ?之規(guī)定,判決如下:
被告潘某乙于判決生效后給付原告潘某某潘某某名下的土地征用安置補助費10.50萬元。
如果未按本判決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五十三條 ?之規(guī)定,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
案件受理費0.24萬元由被告潘某乙負擔。
如不服從本判決,可在判決書送達之日起十五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shù)提出副本,上訴于黑河市中級人民法院。
向本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的期限為判決指定履行期限屆滿后二年內。
審判長:徐德海
審判員:王維忠
審判員:潘寶俊
書記員:閆琦
成為第一個評論者